一种双面陶瓷片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93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陶瓷片抛光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面陶瓷片抛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高校实验室在试制陶瓷片试样时,往往采用手动方式进行抛光处理,此种加工方式由于陶瓷片较薄(约1~2mm)操作者手指容易受伤。此外,陶瓷片的打磨厚度不易控制,打磨过薄表面加工质量不好影响陶瓷片性能测试,打磨太厚陶瓷片太薄易碎。针对校园、实验室随做随用、小批量、小工件抛光时,如若使用一台价格昂贵的数控、高效率的抛光设备就特别浪费,而且还不易搬运。如果使用普通的手动抛光设备却难到达抛光的要求,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手动打磨容易导致实验操作人员手指受伤,产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面陶瓷片抛光机,其体积小巧,能实现陶瓷片双面抛光,能有效改善实验人员工作环境和提高实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陶瓷片抛光机,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的移动平台、安装在移动平台上的抛光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并对应抛光组件的工件放置台组件和控制器;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用于横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安装在第一移动机构上并用于纵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由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横向移动;

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移动机构上并由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纵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并连接驱动电机的抛光盘;抛光盘相对底座垂直朝下设置;

所述工件放置台组件包括第一放置台、第一滑梯、第二放置台,所述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竖直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端面上,且位于抛光盘横向移动轨迹正下方;所述第一放置台高于第二放置台,且两者之间设有用于工件从第一放置台滑到第二放置台的第一滑梯;

位于第一滑梯入口处并相对第一放置台一侧设置翻转部,所述翻转部为内弧形结构,其底部连接第一滑梯入口且低于第一滑梯入口端面,第一滑梯入口竖直朝上设置且其端面平齐于第一放置台上端面工件放置位置,第一滑梯入口相对翻转部的跨度距离小于工件宽度或长度;

对应第一放置台还设有推杆机构,推杆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端面上,包括用于将工件水平推入第一滑梯翻转部的第一推杆;

对应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的上端面工件放置处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抛光盘对工件压力;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和驱动电机。

上述方案实现的是对陶瓷片工件双面抛光,其中移动平台用于水平横向移动和竖直纵向移动,抛光组件安装在移动平台上可以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工件放置台组件的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用于放置工件,具体是放置在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端面,抛光组件通过移动平台移动到第一放置台上方并完成对工件抛光作业;第一推杆将工件推入翻转部,由于翻转部呈内弧形设置,其会自动滑入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滑梯入口,工件滑入第一滑梯后,此时工件已加工的一面朝下,这样自动实现翻面。工件由第一滑梯滑入第二放置台上端面,抛光组件通过移动平台移动到第二放置台上方并完成对工件未抛光一面抛光作业。加工时,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对陶瓷片上的压力信号进行检测来控制第二移动机构的运动,能实现对陶瓷片的恒压打磨;通过检测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控制陶瓷片的抛光厚度,能有效对压电陶瓷片的打磨厚度进行控制,并能保证抛光机只在陶瓷片打磨的时候工作;通过数码管显示当时转速,能方便控制抛光盘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为柱型结构,且其上端面均设有对应工件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深度低于工件厚度;所述第一滑梯的入口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台上,第一滑梯的入口端面平齐第一放置台凹槽下端面且连通凹槽。

优选的,位于第二放置台远离第一移动机构一侧的底座上端面设有收纳筒;收纳筒不高于第二放置台,且两者之间设有用于工件从第二放置台滑到收纳筒的第二滑梯。收纳筒用于放置加工完成的工件,通过第二滑梯滑入收纳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梯靠近第二放置台一端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梯靠近收纳筒一端呈水平设置;第二滑梯固定在第二放置台上且第二滑梯入口与第二放置台上端面水平;第二滑梯的出口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环形出口,所述收纳筒可拆卸设置在底座和第二滑梯的出口端之间,收纳筒筒口对应插接环形出口。当工件靠近第二放置台时需要减速及防止冲出,这里第一滑梯靠近第二放置台一端呈水平设置;同样第二滑梯靠近收纳筒一端呈水平设置。收纳筒采用可拆卸安装,具体为插接设置,这样可以在收纳筒堆满工件后移除,重新放入空的收纳筒。

优选的,所述推杆机构包括第一推杆组件、第二推杆组件、支座和连杆,所述支座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的支座本体和设置在支座本体上的复位弹簧;所述连杆中部铰接在支座本体上端且相对竖直旋转,连杆连接复位弹簧;连杆一端连接第一推杆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二推杆组件;第一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第一调节板、第一滑道、第一导杆和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调节板竖直设置且其板面平行于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方向,第一调节板底端连接套设在第一固定套筒内的第一导杆,第一固定套筒固定在底座上端面上,第一调节板底部连接连杆;第一调节板板面上设置第一滑道,第一推杆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第二推杆组件包括第二推杆、第二调节板、第二滑道、第二导杆和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调节板竖直设置且其板面垂直于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方向,第二调节板底端连接套设在第二固定套筒内的第二导杆,第二固定套筒固定在底座上端面上,第二调节板底部连接连杆;第二调节板板面上设置第二滑道,第二推杆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随连杆端部升降,第一调节板位于最高时,第二调节板位于最低,第一推杆一端位于第一滑道最下方,第一推杆另一端相对伸入第一放置台内最大距离,第二推杆一端位于第二滑道最上方,第二推杆另一端相对伸出第二放置台内最大距离;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随连杆端部升降,第一调节板位于最低时,第二调节板位于最高,第一推杆一端位于第一滑道最上方,第一推杆另一端相对伸出第一放置台最大距离,第二推杆一端位于第二滑道最上方,第二推杆另一端相对伸入第二放置台内最大距离。

这里连杆用作调节翘板,即实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的功能切换;具体是当第一推杆相对第一放置台推入时,第二推杆相对第二放置台退出;当第一推杆相对第一放置台退出时,第二推杆相对第二放置台推入。具体是通过第一调节板的第一滑道和第二调节板上的第二滑道实现推入或退出。具体是第一推杆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其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放置台上,当第一调节板升高时,第一滑道接近第一放置台,第一推杆相对第一滑道移动。具体是第一调节板通过第一滑道推动第一推杆水平横向移动;而第二调节板通过第二滑道推动第二推杆水平纵向移动。通过连杆可以控制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相对升降,且连杆带有自动复位功能,这样即可以实现推入和退出的切换;实现对工件移动。

优选的,位于第一放置台上相对第一滑梯一侧设有支架,所述第一推杆滑动套装支架上,第一推杆与第一放置台上端面平行设置。第一推杆相对支架滑动,其一端可沿第一滑梯方向水平移动,且平齐工件;这里可以通过手动推动第一推,杆也可以使用电动推动,实现自动功能。

优选的,所述抛光盘连接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夹持机构,所述升降平台一侧还设有水平设置的辅助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柱;所述移动平台、第一放置台、第二放置台和支座安装在上支撑板上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套筒和第二固定套筒竖直固定在下支撑板上端面;上支撑板上设置对应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通过的通孔。这里设置两层结构可以优化装置布局,将一部分装置放在下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还设有用于将工件放置到第一放置台上的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连接控制器;所述推杆机构中设有控制第一推杆水平移动的电机,该电机连接控制器。送料机构可以实现自动送料,而推杆机构也可以实现自动推动,这个整个装置实现自动抛光。这里的送料机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送料机构,如自动机械手,或者其他送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滑杆、第一丝杆和移动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相对同轴设置;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设置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丝杆同轴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上,且其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电机;移动座滑动设置在两第一滑杆上,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移动座可以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旋转时,沿第一滑杆水平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三轴承座、第二滑杆、第二丝杆和第四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固定在移动座上端面,第四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座正上方,且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杆;第二丝杆滑动设置在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的轴承孔内,第二丝杆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位于在第三轴承座下方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安装在移动座上端面。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杆机构、工件放置台组件实现对工件的输送和翻面,其中抛光盘可以水平横向和纵向竖直移动,可以对应移动到第一放置台、第二放置台上端,对应工件实现抛光作业。其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对陶瓷片双面小批量加工。

2.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陶瓷片的恒压打磨并能对打磨厚度进行监控实现陶瓷片的自动抛光,从而有效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实验效率。

3.本实用新型较市面上的数控抛光机相比,采用杠杆原理实现了陶瓷片的双面自动抛光,体积小巧,易于搬运。

4.本实用新型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实现陶瓷片的自动送料,能实现小批量陶瓷片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工件翻面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推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11-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13-支撑柱、2-移动平台、210-第一移动机构、211-第一电机、212-第一轴承座、213-第二轴承座、214-第一滑杆、215-第一丝杆、216-移动座、220-第二移动机构、221-第二电机、222-第三轴承座、223-第二滑杆、224-第二丝杆、225-第四轴承座、3-抛光组件、31-升降平台、32-驱动电机、33-夹持机构、34-抛光盘、35-辅助板、4-工件放置台组件、41-第一放置台、411-送料通道、412-限位滑槽、42-第一滑梯、43-第二放置台、44-第二滑梯、45-收纳筒、46-翻转部、5-推杆机构、510-第一推杆组件、511-第一推杆、512-第一调节板、513-第一滑道、514-第一导杆、515-第一固定套筒、520-支座、521-支座本体、522-复位弹簧、530-第二推杆组件、531-第二推杆、532-第二调节板、533-第二滑道、534-第二导杆、535-第二固定套筒、540-连杆、60-送料机构、61-送料电机、62-联轴器、63-减速箱、64-升降杆、65-推动头、66-支撑件、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公开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双面陶瓷片抛光机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上的移动平台2、安装在移动平台2上的抛光组件3、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上并对应抛光组件3的工件放置台组件4和控制器。移动平台2包括用于横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210、安装在第一移动机构210上并用于纵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220,第二移动机构220由第一移动机构210带动横向移动。抛光组件3包括安装在第二移动机构220上并由第二移动机构220带动纵向移动的升降平台31、安装在升降平台31上并连接驱动电机32的抛光盘34;抛光盘34相对底座1垂直朝下设置。工件放置台组件4包括第一放置台41、第一滑梯42、第二放置台43,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竖直间隔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上,且位于抛光盘34横向移动轨迹正下方;第一放置台41高于第二放置台43,且两者之间设有用于工件从第一放置台41滑到第二放置台43的第一滑梯42。位于第一滑梯42入口处并相对第一放置台41一侧设置翻转部46,翻转部46为内弧形结构,其底部连接第一滑梯42入口且低于第一滑梯42入口端面,第一滑梯42入口竖直朝上设置且其端面平齐于第一放置台41上端面工件放置位置,第一滑梯42入口相对翻转部46的跨度距离小于工件6宽度或长度。对应第一放置台41还设有推杆机构5,推杆机构5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上,包括用于将工件水平推入第一滑梯42翻转部46的第一推杆511。对应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的上端面工件放置处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抛光盘34对工件压力;控制器连接控制第一移动机构210、第二移动机构220和驱动电机32。

其中,底座1包括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柱13;支撑柱13位于四角设置。移动平台2、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安装在上支撑板11上端面,这里设置两层结构可以优化装置布局,将一部分装置放在下支撑板12上。

其中,第一移动机构210包括第一电机211、第一轴承座212、第二轴承座213、第一滑杆214、第一丝杆215和移动座216;第一轴承座212和第二轴承座213相对同轴设置。在第一轴承座212和第二轴承座213之间设置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杆214,第一丝杆215同轴安装在第一轴承座212和第二轴承座213上,且其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电机211。移动座216滑动设置在两第一滑杆214上,并与第一丝杆215螺纹连接。移动座216可以在第一电机211带动第一丝杆215旋转时,沿第一滑杆214水平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20包括第二电机221、第三轴承座222、第二滑杆223、第二丝杆224和第四轴承座225。第三轴承座222固定在移动座216上端面,第四轴承座225位于第三轴承座222正上方,且第三轴承座222和第四轴承座225之间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杆223;第二丝杆224滑动设置在第三轴承座222和第四轴承座225之间的轴承孔内,第二丝杆224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位于在第三轴承座222下方的第二电机221。第二电机221安装在移动座216上端面。

升降平台31与两第二丝杆224相对滑动设置,且与第一丝杆215螺纹连接。驱动电机32安装在升降平台31对应工件放置台组件4一侧;其输出轴竖直朝向设置,且通过夹持机构33连接抛光盘34;夹持机构33为快速安装结构,这样抛光盘34可以快速安装在夹持机构33上,并且方便安装更换。升降平台31一侧还设有水平设置的辅助板35。辅助板35可以用于安装辅助器材,也可以作为手持端,调节升降平台31。

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为柱型结构,这里采用的是圆柱形;当然可以采用如方形柱等结构。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的上端面均设有对应工件6放置的凹槽,凹槽深度低于工件6厚度。第一滑梯42的入口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台41上,第一滑梯42的入口端面平齐第一放置台41凹槽下端面且连通凹槽。位于第二放置台43远离第一移动机构210一侧的底座1上端面设有收纳筒45;收纳筒45不高于第二放置台43,且两者之间设有用于工件6从第二放置台43滑到收纳筒45的第二滑梯44。收纳筒45用于放置加工完成的工件6,通过第二滑梯44滑入收纳筒45。具体的,上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凹槽下端面,用于检测抛光盘34对工件6的压力大小,并生成压力信号发送到控制器。

第一滑梯42靠近第二放置台43一端呈水平设置,第二滑梯44靠近收纳筒45一端呈水平设置。第二滑梯44固定在第二放置台43上且第二滑梯44入口与第二放置台43上端面水平。第二滑梯44的出口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环形出口,收纳筒45可拆卸设置在底座1和第二滑梯44的出口端之间,收纳筒45筒口对应插接环形出口。当工件6靠近第二放置台43时需要减速及防止冲出,这里第一滑梯42靠近第二放置台43一端呈水平设置;同样第二滑梯44靠近收纳筒45一端呈水平设置。收纳筒45采用可拆卸安装,具体为插接设置,这样可以在收纳筒45堆满工件6后移除,重新放入空的收纳筒45。

第一放置台41上工件6陶瓷片加工完成后,推杆机构5的第一推杆511动作,工件6陶瓷片由第一推杆511推入翻转部46。翻转部46为内弧形结构,即工件6会自动向下滑动。但由于翻转部46底端较第一滑梯42入口端面低,工件6会直接滑入第一滑梯42入口,而非再滑入送料通道。第一滑梯42为倾斜设置,而第一滑梯42入口竖直设置,工件6会到达第一滑梯42倾斜段时为工件6完成加工的一面接触第一滑梯42,这样自动完成翻面。

如图3、图5所示,公开了推杆机构5的安装及具体结构示意图。推杆机构5包括第一推杆511组件510、第二推杆531组件530、支座520和连杆540。支座520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上的支座本体521和设置在支座本体521上的复位弹簧522。支座520具体位于工件放置台组件4和移动平台2之间。连杆540中部铰接在支座本体521上端且相对竖直旋转,连杆540连接复位弹簧522。连杆540一端连接第一推杆511组件510,另一端连接第二推杆531组件530。复位弹簧522用于提供连接连接第二推杆531组件530一端朝上的复位力。第一推杆511组件510包括第一推杆511、第一调节板512、第一滑道513、第一升降杆和第一固定套筒515。第一调节板512竖直设置且其板面平行于第一移动机构210移动方向,第一调节板512底端连接套设在第一固定套筒515内的第一升降杆,第一固定套筒515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上,第一调节板512底部连接连杆540。第一调节板512板面上设置第一滑道513,第一推杆511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513内。第一滑道513为长通孔结构,由第一竖直滑段、倾斜滑段和第二竖直滑段组成;第一竖直滑段、倾斜滑段和第二竖直滑段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第一竖直滑段和第二竖直滑相对底座1上端面竖直设置;第二竖直滑相对第一竖直滑段远离第一放置台41。第一竖直滑段和第二竖直滑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推杆511相对第一放置台41水平移动距离。应该清楚的是,为了保证第一推杆511只能水平横向移动,设置一个安装在底座1上或第一放置台41上的支架,该第一推杆511杆身滑动套装支架上的轴套内,轴套小于第一推杆511长度。

第二杆组件包括第二推杆531、第二调节板532、第二滑道533、第二升降杆和第二固定套筒535。第二调节板532竖直设置且其板面垂直于第一移动机构210移动方向,第二调节板532底端连接套设在第二固定套筒535内的第二升降杆,第二固定套筒535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上,第二调节板532底部连接连杆540。第二调节板532板面上设置第二滑道533,第二推杆531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533内。第二滑道533也为长通孔结构,由第三竖直滑段和倾斜滑段段组成。第三竖直滑段、倾斜滑段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第三竖直滑段相对底座1上端面竖直设置;该倾斜滑段倾斜向下对应第二调节板532相对移动平台2一侧,第三竖直滑段相对远离第二放置台43。第三竖直滑段和第四竖直滑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推杆511相对第一放置台41水平移动距离。应该清楚的是,为了保证第二推杆531只能水平纵向移动,这里由第二放置台43提供限位。当然可以设置一个安装在底座1上或第二放置台43上的支架,该第二推杆531杆身滑动套装支架上的轴套内,轴套小于第二推杆531长度。

支座520安装在上支撑板11上端面,第一固定套筒515和第一固定套筒515竖直固定在下支撑板12上端面;上支撑板11上设置对应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通过的通孔。

第一调节板512和第二调节板532随连杆540端部升或降,第一调节板512位于最高时,第二调节板532位于最低,第一推杆511一端位于第一滑道513最下方,第一推杆511另一端相对伸入第一放置台41内最大距离,第二推杆531一端位于第二滑道533最上方,第二推杆531另一端相对伸出第二放置台43内最大距离;此时第一推杆511位于第一滑道513的第二竖直滑段底端,第二推杆531位于第二滑道533的第三竖直滑段上端。第一调节板512位于最低时,第二调节板532位于最高,第一推杆511一端位于第一滑道513最上方,第一推杆511另一端相对伸出第一放置台41最大距离,第二推杆531一端位于第二滑道533最上方,第二推杆531另一端相对伸入第二放置台43内最大距离;此时第一推杆511位于第一滑道513的第一竖直滑段上端,第二推杆531位于第二滑道533的倾斜滑段底端。

这里连杆540应用杠杆原理,用作调节翘板,即实现第一推杆511、第二推杆531的功能切换。具体是当第一推杆511相对第一放置台41推入时,第二推杆531相对第二放置台43退出;当第一推杆511相对第一放置台41退出时,第二推杆531相对第二放置台43推入。具体是通过第一调节板512的第一滑道513和第二调节板532上的第二滑道533实现推入或退出。具体是第一推杆511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513内,其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放置台41上,当第一调节板512升高时,第一滑道513接近第一放置台41,第一推杆511相对第一滑道513移动。具体是第一调节板512通过第一滑道513推动第一推杆511水平横向移动;而第二调节板532通过第二滑道533推动第二推杆531水平纵向移动。通过连杆540可以控制第一调节板512和第二调节板532相对升降,且连杆540带有自动复位功能,这样即可以实现推入和退出的切换;实现对工件移动。

位于第一放置台41上相对第一滑梯42一侧设有支架,第一推杆511滑动套装支架上,第一推杆511与第一放置台41上端面平行设置。第一推杆511相对支架滑动,其一端可沿第一滑梯42方向水平移动,且平齐工件;这里可以通过手动推动第一推,杆也可以使用电动推动,实现自动功能。底座1上端面还设有用于将工件放置到第一放置台41上的送料机构,送料机构连接控制器;推杆机构5中设有控制第一推杆511水平移动的电机,该电机连接控制器。电机安装在支架上。送料机构可以实现自动送料,而推杆机构5也可以实现自动推动,这个整个装置实现自动抛光。这里的送料机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送料机构,如自动机械手,或者其他送料机构。

这里公开一种送料机构结构。送料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放置台41中间且竖直贯通第一放置台41的送料通道,位于送料通道内相对送料通道滑动的推动头,位于推动头下方并连接推动头的升降杆,连接升降杆的减速箱和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箱的送料电机。送料电机和减速箱固定在下支撑板12上端面;上支撑板11上设置对应升降杆通过的通孔。这里升降杆为螺杆结构,减速箱为蜗轮蜗杆机,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转换。送料通道对应工件形状大小,推动头对应送料通道周向形状大小。当然,其他可以安装在送料通道的升降的装置也可以满足功能需求。

送料通道上设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滑槽,限位滑槽沿送料通道轴向设置;推动头外壁轴向设置对应限位滑槽的凸起。在推动头上端面均布有支撑件,支撑件为柱型结构,且覆盖有橡胶层。限位滑槽可以放置推动头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旋转或者卡壳等情况,起到对推动头进一步引导和限位作用。工件直接接触支撑件,橡胶层可以增加摩擦系数,同时避免对工件损伤。

本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其中,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的工件放置处下方,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控制驱动电机32、第一移动机构210的第一电机211、第二移动机构220第二电机221、送料机构的送料电机和驱动电机32。为了实现推杆机构5的自动化,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电机,即在推杆机构5支座520上安装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连接连杆540,用于连杆540竖直方向上旋转。推杆电机只需要驱动连杆540往一个方向旋转即可,然后通过复位弹簧522使得连杆540复位。为实现送料机构对工件升降的准确性,这里对升降杆可以增加移动距离测量装置,如直线移动测量器材。

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得到对抛光盘34对工件陶瓷片的压力信号。进行检测来控制驱动电机32、第二电机221的运动,能实现对陶瓷片的恒压打磨。通过检测驱动电机32的旋转圈数控制陶瓷片的抛光厚度,能有效对压电陶瓷片的打磨厚度进行控制,并能保证抛光机只在陶瓷片打磨的时候工作。通过数码管显示当时转速,能方便控制抛光盘34的速度。

具体工作流程为:

控制器初始化,控制器控制移动平台2处于初始位置;将工件放置入第一放置台41上端面的凹槽内。

控制器控制抛光盘34移动到第一放置台41正上方,控制器启动连接抛光盘34的驱动电机32,并使抛光盘34接触工件,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并调节抛光盘34对工件压力为设定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设置的抛光的厚度对工件设定驱动电机32旋转圈数,当完成后控制抛光盘34上升,然后移动到第二放置台43正上方。

同时,控制器控制推杆机构5的第一推杆511推动工件滑入翻转部46,然后工件通过第一滑梯42滑入第二放置台43上方。

控制器控制抛光盘34下降并接触工件,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并调节抛光盘34对工件压力为设定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设置的抛光的厚度对工件设定驱动电机32旋转圈数,当完成后控制抛光盘34上升,然后移动到第一放置台41正上方。同时,推杆机构5复位,第一推杆511退出,第二推杆531推入将工件推入第二滑梯44滑。工件通过第二滑梯44滑滑入收纳筒45,完成工件双面抛光工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工件全部加工完成。

上述方案实现的是对陶瓷片工件双面抛光,其中移动平台2用于水平横向移动和竖直纵向移动,抛光组件3安装在移动平台2上可以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工件放置台组件4的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用于放置工件,具体是放置在第一放置台41和第二放置台43上端面,抛光组件3通过移动平台2移动到第一放置台41上方并完成对工件抛光作业;第一推杆511将工件推入翻转部46,由于翻转部46呈内弧形设置,其会自动滑入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滑梯42入口,工件滑入第一滑梯42后,此时工件已加工的一面朝下,这样自动实现翻面。工件由第一滑梯42滑入第二放置台43上端面,抛光组件3通过移动平台2移动到第二放置台43上方并完成对工件未抛光一面抛光作业;第二推杆531将工件推入第二滑梯44滑,工件经第二滑梯44滑滑入收纳筒45,收纳筒45用于对加工好的工件收纳存放。为实现自动放料,在第一放置台41内设有送料机构,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加工。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