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停炉专用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06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炉停炉后如何将大量炉内残余物料清出的高炉停炉专用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停炉是高炉操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炉大修前的停产准备。具体步骤为高炉停休时需把炉内残余物料全部清出。停炉操作一是保证安全;二是要为大修创造便利条件。高炉停炉后提取炉内残余物料为人工清除,采用人工提取具有,劳动强度大、现场操作环境恶劣、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现场操作环境、安全、工作效率高的高炉停炉专用取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炉停炉专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取料执行机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座上表面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端连接取料执行机构,所述取料执行机构包括套筒,立板以及螺旋取料杆,所述立板通过第一倾斜支撑板垂直安装在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立板的中心孔,所述动力输出轴端部通过法兰盘连接螺旋取料杆,所述螺旋取料杆上套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焊接在立板上,壳体的另一端为敞开端,插入高炉取料口内,所述靠近立板侧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置设有导料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壳体靠近机座侧设有与机座焊接为一体的第二倾斜支撑板。

所述第二倾斜支撑板与壳体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

所述第一倾斜支撑板与底座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40°。

所述壳体内中间靠近取料口位置焊接有轴套,所述螺旋取料杆穿装在轴套上,所述轴套距离壳体下端内壁留有出料空间。

所述螺旋取料杆的端部设有顶尖。

所述顶尖伸出壳体敞开端外端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取料执行机构的螺旋取料杆插入炉内,将炉内炉料取出,炉料随着取料杆机构旋转,取出炉料,在取料过程中无需人员靠近高炉,提高了安全性;在取料过程中基本上是封闭式取料,这样减少了料灰的飞扬,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紧凑,劳动强度低,使用便捷,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驱动装置;2-1、驱动电机;2-2、联轴器;2-3、减速机;3、取料执行机构;3-1、套筒;3-2、立板;3-3、螺旋取料杆;3-4、第一倾斜支撑板;3-5、出料口;3-6、导料板;3-7、第二倾斜支撑板;3-8、顶尖;3-9、法兰盘;3-1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高炉停炉专用取料机构,包括机座1、安装在机座上的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取料执行机构3;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座上表面的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联轴器2-2,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减速机2-3,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端连接取料执行机构3,所述取料执行机构3包括套筒3-1,立板3-2以及螺旋取料杆3-3,所述立板通过第一倾斜支撑板3-4垂直安装在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为了达到最佳的承载效果,所述第一倾斜支撑板与底座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40°。所述减速机2-3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立板的中心孔,所述动力输出轴端部通过法兰盘3-9连接螺旋取料杆3-3,所述螺旋取料杆上套装有壳体3-4,所述壳体的一端焊接在立板上,壳体的另一端为敞开端,插入高炉取料口内,所述靠近立板侧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出料口3-5;出料口位置设有导料板3-6。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壳体靠近机座侧设有与机座焊接为一体的第二倾斜支撑板3-7,为了达到最佳的承载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倾斜支撑板形成互补,所述第二倾斜支撑板与壳体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

为了便于螺旋取料杆快速插入高炉内,提高取料效率,所述螺旋取料杆的端部设有顶尖3-8,所述顶尖伸出壳体敞开端外端面。

为了避免螺旋取料杆在壳体内发生弯曲,在所述壳体内中间靠近取料口位置焊接有轴套3-10,所述螺旋取料杆穿装在轴套上,所述轴套距离壳体下端内壁留有出料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取料执行机构的螺旋取料杆插入炉内,将炉内炉料取出,炉料随着取料杆机构旋转,取出炉料,在取料过程中无需人员靠近高炉,提高了安全性;在取料过程中基本上是封闭式取料,这样减少了料灰的飞扬,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紧凑,劳动强度低,使用便捷,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