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697阅读:1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粉末成形技术中,粉末填充的均匀性对烧结后产品的尺寸精度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粉末填充方式是通过料靴覆盖在模腔表面上的往复运动实现对模腔的送料,而这种填料方式带来的缺陷是先推料一侧由于被料靴所覆盖的时间要大于后推料一侧,从而导致先推料侧粉末填充相对密实,后推料侧粉末填充相对疏松,进而引起产品烧结变形严重。所以,如何解决因料靴推料造成的先后推料侧时间差异是解决模腔中粉末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专利号为CN201310126810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包括料靴本体、进料管、电机和旋转孔盘的料靴装置,该结构针对外形尺寸较大的产品,相对意义上可以改善模腔中粉末的均匀性。由于圆盘在旋转过程中粉末与圆盘不停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粉末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填料均匀性。另外,需要提供圆盘旋转的动力,装置结构复杂。

专利号为CN20078004992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料靴底部设置筛网的方式来增加填料表现密度而改变填料均匀性。尽管这种方式都对粉末填充的均匀性有一定好处,但仍然存在先推侧压力大、填料时间长的特点,无法避免因填料方向导致的先推侧填料密度大、后推侧填料密度小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同时对模腔不同位置的填料,且填料时和填料后模腔内各部位的压力相同,模腔内粉末填充均匀,保证了烧结后的产品尺寸精度一致性的料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料靴装置,包括下料管和料靴本体,所述下料管的出口端伸入所述料靴本体的内腔中,所述料靴本体的出口处设有上下贴合的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所述第二筛板固定设置并将所述料靴本体的出口封住,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上均设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筛板对应设有一驱动第一筛板往复移动以使第一筛板的网孔与第二筛板的网孔通断的驱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轴、弹簧和螺母,所述料靴本体的一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轴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第一筛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弹簧套于连接轴上并抵压于螺母与料靴本体的侧壁之间。

所述料靴装置还包括一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填料口,所述料靴本体可在所述平板上移动以使料靴本体的出口与所述填料口对接。

所述连接轴的伸出端位于料靴本体朝向填料口的一侧,所述填料口与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侧设有可与所述螺母和/或连接轴抵紧的挡块。

所述挡块与所述填料口之间的距离为L1,L1>0。

所述第二筛板位于所述料靴本体的出口内且与所述料靴本体的出口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筛板位于第二筛板的上端面。

所述下料管的出口端水平设置,且所述下料管的出口端与第一筛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L2优选为10 mm~20mm。

所述第一筛板上的网孔面积不超过第一筛板总面积的1/2,所述第二筛板上的网孔面积不超过第二筛板总面积的1/2,所述第一筛板上的网孔与第二筛板上的网孔具有相同或相似规格。

所述第一筛板上网孔的宽度为L32,相邻两个网孔之间的间距为L31;所述第二筛板上网孔的宽度为L43,相邻两个网孔之间的间距为L42,其中,L31≥L43,L32≤L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料靴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快速驱动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上的网孔瞬间连通和断开,消除了不同位置的填料时间差,保证了同时对模腔不同位置的填料,且填料时和填料后模腔内各部位的压力相同,从而使模腔内粉末填充均匀,保证了烧结后的产品尺寸精度一致性。

(2)本实用新型的料靴装置,驱动组件为机械驱动,包括连接轴、弹簧和螺母,在平板上设置挡板,料靴本体移动时,通过螺母与挡块碰触,实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上网孔的连通,操作简单,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镇南关料靴本体位于填料位置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下料管;2、料靴本体;21、通孔;22、前侧壁;23、后侧壁;3、第一筛板;4、第二筛板;5、网孔;51、粉末流通出口;6、驱动组件;61、连接轴;62、弹簧;63、螺母;7、平板;71、填料口;8、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料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料靴装置包括下料管1和料靴本体2,下料管1的出口端伸入料靴本体2的内腔中,料靴本体2的出口处设有上下贴合的第一筛板3和第二筛板4,第二筛板4固定设置并将料靴本体2的出口封住,第一筛板3和第二筛板4上均设有多个网孔5,第一筛板3对应设有一驱动第一筛板3往复移动以使第一筛板3的网孔5与第二筛板4的网孔5通断的驱动组件6。未填料时,第一筛板3与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相互错位,确保料靴本体2的出口封闭;需要填料时,将料靴本体2移动至填料位置,通过驱动组件6快速驱动第一筛板3相对第二筛板4移动,瞬间使二者上的网孔5相通,形成粉末流通出口51,料靴本体2内的粉末同时向模腔(图中未示出,位于料靴本体2的出口的下方)内不同位置填充;当填料完成时,快速驱动第一筛板3回退至初始位置,瞬间使两个筛板上的网孔5错位,从而切断粉末流通出口51,使料靴本体2的出口封闭。本实施例的料靴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快速驱动第一筛板3和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瞬间连通和断开,消除了不同位置的填料时间差,保证了同时对模腔不同位置的填料,且填料时和填料后模腔内各部位的压力相同,从而使模腔内粉末填充均匀,保证了烧结后的产品尺寸精度一致性。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驱动组件6可以选择液压驱动、机械驱动、电控驱动等方式。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为机械驱动,包括连接轴61、弹簧62和螺母63,料靴本体2的一侧壁设有通孔21,连接轴61一端穿过通孔21与第一筛板3连接,另一端与螺母63螺纹配合,弹簧62套于连接轴61上并抵压于螺母63与料靴本体2的侧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料靴装置还包括一平板7,平板7上设有填料口71,料靴本体2可在平板7上移动以使料靴本体2的出口与填料口71对接。模腔的进料口位于填料口71内。

连接轴61的伸出端位于料靴本体2朝向填料口71的一侧,填料口71与远离连接轴61的一侧设有可与螺母63和/或连接轴61抵紧的挡块8。本实施例中,料靴本体2位于填料位置时挡块8与螺母63碰触。

本实施例中,挡块8与填料口71之间的距离为L1,L1>0。

本实施例中,第二筛板4位于料靴本体2的出口内且与料靴本体2的出口内壁贴合,第一筛板3位于第二筛板4的上端面。第二筛板4不可移动的与料靴本体2内腔的四周侧壁之间均贴合。第一筛板3在初始位置时与料靴本体2的前侧壁22(靠近填料口71一侧)贴合,在填料位置时与料靴本体2的后侧壁23贴合。通孔21位于前侧壁22上。

下料管1的出口端水平设置,且下料管1的出口端与第一筛板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L2优选为10 mm~20mm,本实施例中L2优选为15mm,使料靴本体2内有足够的粉末量通过粉末流通出口51以保证粉末填料的单重稳定性。

第一筛板3上的网孔5面积不超过第一筛板3总面积的1/2,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面积不超过第二筛板4总面积的1/2,第一筛板3上的网孔5与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具有相同或相似规格。本实施例中,第一筛板3上的网孔5与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规格相同。

粉末流通出口51的大小影响着粉末流入模腔的速度,而该出口的大小是由第一筛板3和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尺寸L31、L32、L41、L42决定的。第一筛板3上网孔5的宽度为L32,相邻两个网孔5之间的间距为L31;第二筛板4上网孔5的宽度为L43,相邻两个网孔5之间的间距为L42,其中,为保证能形成封闭的平面,L31≥L43,L32≤L42。第二筛板4外侧缺口尺寸为L41,本实施例中,L31=L32=L41=L42=L43。为保证粉末的流通顺畅和填料均匀,网孔5尺寸L31的优选范围为2mm~10mm,最优选为2mm~5mm。本实施例中, L31设置为3mm。相应的,第一筛板3与第二筛板4的尺寸关系为L3=L4-3。

工作原理:

粉末料靴填料过程中,由于料斗(图中未示出)中的粉末经下料管1导入到料靴本体2中。初始状态时,由于弹簧62的压力使第一筛板3紧贴料靴本体2的前侧壁22,并与第二筛板4组成一封闭平面,阻止粉末从料靴本体2的出口中流出;当料靴本体2沿平板7向前运动至填料位置时,螺母63与挡块8碰触,使第一筛板3在第二筛板4上向料靴本体2运动的反方向滑动,同时进一步压缩弹簧62,瞬间使第一筛板3和第二筛板4上的网孔5相通形成多个粉末流通出口51,料靴本体2内的粉末同时向模腔内不同位置填充;当料靴本体2离开填料位置回退时,在弹簧6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筛板3恢复到初始状态,两个筛板上的网孔5错开,将料靴本体2的出口封闭。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