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531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



背景技术: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的合闸簧螺旋臂外形比较复杂,采用传统的机加工方式来生产该零件则需要车、铣等工序,其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下。一般由注蜡来获取其零件的模型,因而需要由专用的注蜡模具来获取其蜡模,再经过铸造获取零件毛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通过采用注蜡来获取合闸簧螺旋臂的模型,再经过铸造获取零件毛坯,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包括动模与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相紧密配合时形成供液体蜡注入的型腔,所述动模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抓取槽,所述动模与定模分型面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个开模槽。

优选地,所述定模分型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开模槽,两个所述开模槽分别设于所述定模分型面相对立的两边。

优选地,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旋槽,所述定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旋槽相对应的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组合形成完整的螺旋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凹槽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一端且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矩形凹槽、设于所述矩形凹槽端部且以矩形凹槽边为直径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中心线与第一凹槽的轴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端部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七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五凹槽、通孔、第六凹槽、第七凹槽相对应的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与第十一凹槽相组合形成浇注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注蜡模具还包括能够配合插入所述通孔的插销,所述插销的下端抵挡于所述第九凹槽底部。

优选地,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模的分型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的合闸簧螺旋臂的蜡模,再经过熔模铸造即可获取零件,相比传统的机加工获取合闸簧螺旋臂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需要注蜡成型的合闸簧螺旋臂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需要注蜡成型的合闸簧螺旋臂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蜡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分型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正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模分型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销正视图。

其中:1、动模;2、定模;3、抓取槽;4、开模槽;5、插销;

11、第一凹槽;12、第一螺旋槽;13、第三凹槽;14、第五凹槽;15、通孔;16、第六凹槽;17、第七凹槽;18、定位销;

21、第二凹槽;22、第二螺旋槽;23、第四凹槽;24、第八凹槽;25、第九凹槽;26、第十凹槽;27、第十一凹槽;2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附图3和附图6所示,合闸簧螺旋臂的注蜡模具包括动模1与定模2,动模1和定模2相紧密配合时形成供液体蜡注入的型腔。动模1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供抓取的抓取槽3,动模1与定模2分型面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个开模槽4。优选的,定模2分型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开模槽4,两个开模槽4分别设于定模2分型面相对立的两边。

如附图4与附图5所示,动模1的分型面上开设有中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旋槽12。定模2的分型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中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螺旋槽12相对应的第二螺旋槽22,第一螺旋槽12与第二螺旋槽22组合形成完整的螺旋槽。第一凹槽11上端设有第三凹槽13,第二凹槽21上端设有与第三凹槽13相对应的第四凹槽23。优选的,第三凹槽13与第四凹槽23均为矩形。

第一凹槽1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连通的第五凹槽14,第五凹槽14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孔15。第五凹槽15包括设于第一凹槽11一端且与第一凹槽11相连通的矩形凹槽、设于矩形凹槽端部且以矩形凹槽边为直径的半圆形凹槽。其中,矩形凹槽的中心线、半圆形凹槽的圆心、第一凹槽11的轴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同一条直线上,且通孔15的轴心线与半圆形凹槽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凹槽1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连通的第六凹槽16,第六凹槽16的端部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七凹槽17。

如附图6所示,定模2的分型面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五凹槽14、通孔15、第六凹槽16、第七凹槽17相对应的第八凹槽24、第九凹槽25、第十凹槽26、第十一凹槽27。动模1和定模2相紧密配合时形成供液体蜡注入的型腔,其中,第七凹槽17与第十一凹槽27相组合形成供液体蜡注入型腔内的浇注口。动模1的分型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销18,定模2的分型面上设有多个与定位销18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28。

如附图3和附图7所示,注蜡模具还包括能够配合插入通孔15的插销5,插销5的下端抵挡于第九凹槽25的底部。

以下具体阐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当需要注蜡成型合闸簧螺旋臂时,先通过设置在动模1与定模2上的定位销18与定位孔28将动模1与定模2相对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再将插销5插入通孔15中,使其穿过通孔15抵挡在第九凹槽25的底部。这样,动模1和定模2之间就形成了与需要注蜡成型的合闸簧螺旋臂形状相一致的型腔,其中,第七凹槽17与第十一凹槽27相组合形成供液体蜡注入型腔内的浇注口。再从浇注口向该型腔中注入液体蜡即能够获取需要的合闸簧螺旋臂模型。待注入型腔中的液体蜡冷却后,再将插销5拔出。然后使用硬物插入开模槽4中将动模1与定模2相分离后即可用手抓取动模1使动模1与定模2相分开,便可将模型从型腔中取出。为了方便抓取动模1,特在动模1的侧壁上设置抓取槽3。模型取出后,再将相对于第六凹槽16与第十凹槽26成型的部分和第三凹槽13与第四凹槽23形成的部分打磨掉,即可得到合闸簧螺旋臂模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