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4789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在产品内部一半穿孔的难题,模具设计时若采用活动嵌件方式,安装冷却不便,生产时装卸嵌件需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嵌件与镶块长时间摩擦,配合间隙会增大,产品成型表面会有毛刺,后序清整去除很麻烦,同时也会易损嵌件,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当压铸件上具有与推出方向不一致的侧孔、侧凹或侧凸形状时,在压铸成型后,侧孔、侧凹或侧凸形状的成型零件则阻碍压铸件从推出的方向上推出,所以必须设置可以移动的侧型芯,在压铸件推出前,先将可移动型芯抽出,在消除障碍后,再将压铸件推出。在合模时,再将可移动的侧抽芯回复到原来的成型位置。完成侧抽芯的抽出或复位动作的机构称为侧抽芯机构。侧抽芯机构是除了采用推出机构实现压铸件脱模的另一种特殊的脱模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不会对产品产生磨损,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包括定模模板和动模套板,所述定模模板和动模套板之间的一侧设有定模镶块和动模镶块,所述定模模板下方设有定模镶块,所述动模套板上方设有动模镶块,所述动模镶块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行程为6mm;

所述定模模板和动模套板之间的另一侧设有油缸支撑板,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与油缸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定模模板的油缸支撑板一侧上方设有定位轴。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支撑板连接有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一端粗一端细的结构,所述连接杆细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粗的一端与油缸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滑块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卡嵌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在使用时,压铸件压铸完成后,在模具型腔内铸件,定模模板和动模套板随压铸机活动部件的运动而分离,进行开模,然后由油缸带动油缸支撑板,油缸支撑板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滑块移动,完成抽芯运动,再由压铸机顶出机构,推出压铸件。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不仅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不会对产品产生磨损,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定模模板,2、定模镶块,3、动模镶块,4、滑块,5、动模套板,6、定位轴,7、连接杆,8、油缸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一种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包括定模模板1和动模套板5,定模模板1和动模套板5之间的一侧设有定模镶块2和动模镶块3,定模模板1下方设有定模镶块2,动模套板5上方设有动模镶块3,动模镶块3内设有滑块4,滑块4的行程为6mm。

定模模板1和动模套板5之间的另一侧设有油缸支撑板8,滑块4通过连接杆7与油缸支撑板8固定连接。定模模板1的油缸支撑板8一侧上方设有定位轴6。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油缸支撑板8连接有油缸。连接杆7为一端粗一端细的结构,连接杆7细的一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连接杆7粗的一端与油缸支撑板8固定连接。连接杆7与滑块4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卡嵌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铸件侧抽芯与嵌件同组装置在使用时,压铸件压铸完成后,在模具型腔内铸件,定模模板1和动模套板5随压铸机活动部件的运动而分离,进行开模,然后由油缸带动油缸支撑板8,油缸支撑板8带动连接杆7,连接杆7带动滑块4移动,完成抽芯运动,再由压铸机顶出机构,推出压铸件。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不仅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不会对产品产生磨损,能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