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885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且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作为外用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枪伤、刀伤等外伤的创面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在伤口护理特别是军事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银线因其比普通纳米银颗粒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耐曲挠性以及纳米材料特有的尺寸效应而在环境、生物、医学、检测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硝酸银a液;称取一定量的硝酸银,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硝酸银充分溶解,形成a液。

2.配置l-半胱氨酸b液;称取一定量的l-半胱氨酸,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l-半胱氨酸充分溶解,形成b液。

3.配置氢氧化钠c液;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形成c液。

4.吸取一定量的a液放入一洁净的容器,然后以一定速度加入一定量的b液,在加入b液的过程中充分搅拌,直到溶液产生白色悬浊液,停止搅拌。

5.吸取一定量的c液来调节步骤4中白色悬浊液的ph值,直到溶液变为澄清。

6.在静置状态下让步骤5充分反应一段时间,直到产生白色沉淀。

7.吸入去离子水清洗步骤6中的白色沉淀。

8.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白色沉淀,为花状纳米银线簇,如图1所示。

9.用这种花状纳米银线簇对白色念珠菌进行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最小抑制浓度(mic)10μg/ml,达到了目前国内外同类最好产品能达到的最低浓度限度。

附图说明

图1:花状纳米银簇光学显微镜图

图2:花状纳米银线簇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实验结果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合成条件的选择和确定

1.配置硝酸银a液;称取0.17g的硝酸银置于一干净烧杯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使硝酸银充分溶解,得到浓度为0.1摩尔每升硝酸银溶液。

2.配置l-半胱氨酸b液;称取0.968g的l-半胱氨酸,然后加入20ml去离子水,使l-半胱氨酸充分溶解,得到浓度为0.4摩尔每升l-半胱氨酸溶液。

3.配置氢氧化钠c液;称取0.14g的氢氧化钠,然后加入1ml去离子水,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形成浓度为3.5摩尔每升氢氧化钠溶液。

4.吸取10ml的0.1摩尔每升硝酸银溶液放入一洁净的容器,然后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加入10ml浓度为0.4摩尔每升l-半胱氨酸溶液,在加入溶液的过程中充分搅拌,直到溶液产生白色悬浊液,停止搅拌。

5.吸取580μl3.5m的氢氧化钠调节步骤4中白色悬浊液的ph值达到9.0,直到溶液变为澄清。

6.在静置状态下让步骤5充分反应一段时间,直到产生白色沉淀。

7.吸入去离子水清洗步骤6中的白色沉淀即为本发明所制备的花状纳米银线簇。

实施例2:花状纳米银线簇的抗菌活性实验

制备0.1mg/ml浓度花状纳米银线簇纸片,放置在已经接种白色念珠菌的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培养皿置37℃培养24小时,统计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实验组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比空白组至少增加60倍。这种单一细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花状纳米银线簇具有同类产品更好的抗菌活性水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线簇的制备方法,整个过程没有复杂的操作,也无需昂贵或不易得到的试剂,所制备的纳米银线簇在满足治疗烧伤、烫伤、枪伤、刀伤等外伤的创面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曾红娟;江颖蕤;倪欣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1.23
技术公布日:2018.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