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安装托架及其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02567发布日期:2020-12-15 08:4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车安装托架及其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卡车安装托架及其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卡车安装托架在使用过程中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采用熔模铸造生产,虽然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但是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表面、内腔可能存在粘砂缺陷,影响产品表面质量。此外,由于卡车安装托架的壁厚较薄,可能会存在气孔缺陷。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现采用砂型生产,使用覆膜砂壳型造型工艺,一模四件,上下分型,产品凹槽部分通过组合砂芯制作出来,两件产品共用两个浇注冒口,通过模拟,设计最佳浇注系统和冒口尺寸,使钢水充型顺畅,冒口补缩充分,从而消除产品内部的缩孔、缩松缺陷和外部的气孔缺陷。另外,通过对砂子配比的调整和涂料的使用,提高砂型表面质量,避免了产品粘砂缺陷,保证了产品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水陆两栖机器人的因电机笨重和体型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卡车安装托架,包括托架主体,所述托架主体形成为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棱柱状,所述托架主体具有外轮廓结构相同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托架主体底部的底面和位于所述托架主体两侧的两侧侧面,两个所述侧面的上端相连且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圆滑过度;所述托架主体上限定有沿所述托架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椭圆型孔腔,所述托架主体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椭圆型孔腔的轴向延伸的多个顶部凹槽,多个所述顶部凹槽沿所述椭圆型孔腔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每个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顶部凹槽平行的侧部凹槽,所述侧部凹槽与所述顶部凹槽之间形成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沿所述椭圆型孔腔的周向从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上的侧部凹槽延伸至另一个所述侧面上的侧部凹槽,所述侧部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顶部凹槽的深度,且所述连通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顶部凹槽的深度;所述托架主体的底面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减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架主体包括:前后间隔开设置的前面板、后面板、连接管、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形成有前通孔,所述前通孔形成为所述椭圆型孔腔前端敞开口,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形成有后通孔,所述后通孔形成为所述椭圆型孔腔后端敞开口,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且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环形,所述椭圆型孔腔限定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顶部凹槽和所述侧部凹槽设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的上部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配合限定出所述连通槽,所述左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左侧与所述后面板的左侧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右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右侧与所述后面板的右侧之间,且所述右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的下部配合限定出所述减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连接管、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通孔形成为椭圆型,所述后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椭圆形段和位于所述椭圆形段上方的半圆形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架主体的两个侧面的中部均朝下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卡车安装托架的制作模具,包括:四个组合砂芯、四个上型模具、多个侧模具和浇道,所述组合砂芯包括底砂芯和粘结配合在所述底砂芯两侧的两个斜砂芯,所述底砂芯的顶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底部条形凸块,所述底砂芯左右两侧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配合凸块,所述斜砂芯上形成有与所述配合凸块配合的配合凹槽,所述斜砂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底砂芯的方向倾斜,所述斜砂芯朝向所述底砂芯的一侧表面设有侧部条形凸块,四个所述上行模具一一对应地设在四个所述组合砂芯上方,且所述上型模具上形成有排气孔,所述侧模具设在对应设置的所述上型模具与所述组合砂芯的之间并配合限定出所述模腔,每个所述模腔的其中一个侧模具上连接有连通所述模腔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顶部形成有浇注冒口,所述浇道的顶部形成有浇注口,所述浇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连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合砂芯的表面涂刷锆英粉涂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浇道包括:直浇道、浇口杯和横浇道,所述直浇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浇口杯设在所述直浇道的顶部,且所述浇口杯的直径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横浇道连通在所述直浇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通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通道为两个,每个所述连接通道位于两个所述模腔之间,且两个所述模腔共用一个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直浇道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通道之间,且两个所述连接通道共用一个所述直浇道。

有益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及其制作模具,钢水从浇口杯浇入,通过直浇道、横浇道从两个浇注冒口颈根部分散式引入钢水,边充型边排气,保证钢水充型顺畅,在浇注冒口补缩的作用下,消除了产品在凝固收缩过程产生的缩孔、缩松缺陷,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使用覆膜砂壳型造型工艺,一模四件,上下分型,产品凹槽部分通过组合砂芯制作出来,两件产品共用两个浇注冒口,从而消除产品内部的缩孔、缩松缺陷和外部的气孔缺陷。另外,通过对砂子配比的调整和涂料的使用,提高砂型表面质量,避免了产品粘砂缺陷,保证了产品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的制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作模具的组合砂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卡车安装托架;1:托架主体;2:椭圆型孔腔;3:顶部凹槽;4:侧部凹槽;5:连通槽;6:减重槽;7:前面板;8:后面板;9:连接管;10:左连接板;11:右连接板;

200:制作模具;201:组合砂芯;202:底砂芯;203:斜砂芯;204:底部条形凸块;205:侧部条形凸块;206:浇道;207:直浇道;208:浇口杯;209:横浇道;210:连接通道;211:浇注冒口;212:排气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100及其制作模具200。

如图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100,包括托架主体1,所述托架主体1形成为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棱柱状,所述托架主体1具有外轮廓结构相同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托架主体1底部的底面和位于所述托架主体1两侧的两侧侧面,两个所述侧面的上端相连且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圆滑过度;也就是说,托架主体1的顶部形成为弧形面,壁厚差较小,避免铸造热节的形成,浇注冒口211基本能保证凝固补缩功能,从而保证了产品内部质量;所述托架主体1上限定有沿所述托架主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椭圆型孔腔2,所述托架主体1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椭圆型孔腔2的轴向延伸的多个顶部凹槽3,多个所述顶部凹槽3沿所述椭圆型孔腔2的周向间隔开设置,顶部凹槽3可以是三个,三个顶部凹槽3的中的一个位于托架主体1的最上方,另外两个分别设在最上方顶部凹槽3的左右两侧,且三个顶部凹槽3等间距排列。

每个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顶部凹槽3平行的侧部凹槽4,所述侧部凹槽4与所述顶部凹槽3之间形成有连通槽5,连通槽5朝上敞开,所述连通槽5沿所述椭圆型孔腔2的周向从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上的侧部凹槽4延伸至另一个所述侧面上的侧部凹槽4,所述侧部凹槽4的深度等于所述顶部凹槽3的深度,且所述连通槽5的深度小于所述顶部凹槽3的深度,也就是说,托架主体1顶部形成有左右延伸的连通槽5,连通槽5的宽度保持不变,且连通槽5的宽度、顶部凹槽3的长度和侧部凹槽4的长度均相同。

所述托架主体1的底面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减重槽6,通过设置减重槽6不仅可以减少卡车安装托架100生产材料的投入,而且可以降低托架主体1的重量,为卡车安装托架100的装配提供了方便。

其中,所述托架主体1包括:前后间隔开设置的前面板7、后面板8、连接管9、左连接板10和右连接板11,所述前面板7的中部形成有前通孔,所述前通孔形成为所述椭圆型孔腔2前端敞开口,所述后面板8的中部形成有后通孔,所述后通孔形成为所述椭圆型孔腔2后端敞开口,所述连接管9连接在所述前面板7和所述后面板8之间且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环形,所述椭圆型孔腔2限定在所述连接管9内,所述顶部凹槽3和所述侧部凹槽4设在所述连接管9的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管9的外周壁的上部与所述前面板7和所述后面板8配合限定出所述连通槽5,所述左连接板10连接在所述前面板7的左侧与所述后面板8的左侧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板10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9,所述右连接板11连接在所述前面板7的右侧与所述后面板8的右侧之间,且所述右连接板11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9,所述右连接板11、所述左连接板10、所述前面板7所述后面板8与所述连接管9的外周壁的下部配合限定出所述减重槽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面板7、所述后面板8、所述连接管9、所述左连接板10与所述右连接板1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所述前面板7、所述后面板8、所述连接管9、所述左连接板10与所述右连接板11,直接浇注成型,生产工艺较为简单,而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有利于提升使用寿命,还能提升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通孔形成为椭圆型,所述后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椭圆形段和位于所述椭圆形段上方的半圆形段。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通孔,不仅可以区分卡车安装托架100前后侧面,而且可以为对应的部件进入椭圆型孔腔2提供方便,有利于提升托架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架主体1的两个侧面的中部均朝下凹陷,侧面向下凹陷,也就是说,不仅可以缩小托架主体1总体积,而且可以提升托架主体1的支撑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卡车安装托架100的承载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卡车安装托架100的制作模具200,包括:四个组合砂芯201、四个上型模具、多个侧模具和浇道206,所述组合砂芯201包括底砂芯202和粘结配合在所述底砂芯202两侧的两个斜砂芯203,所述底砂芯202的顶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底部条形凸块204,所述底砂芯202左右两侧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配合凸块,所述斜砂芯203上形成有与所述配合凸块配合的配合凹槽,所述斜砂芯203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底砂芯202的方向倾斜,所述斜砂芯203朝向所述底砂芯202的一侧表面设有侧部条形凸块205,四个所述上行模具一一对应地设在四个所述组合砂芯201上方,且所述上型模具上形成有排气孔,所述侧模具设在对应设置的所述上型模具与所述组合砂芯201的之间并配合限定出所述模腔,每个所述模腔的其中一个侧模具上连接有连通所述模腔的连接通道210,所述连接通道210的顶部形成有浇注冒口211,所述浇道206的顶部形成有浇注口,所述浇道206的下端连通所述连接通道2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合砂芯201的表面涂刷锆英粉涂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浇道206包括:直浇道207、浇口杯208和横浇道209,所述直浇道207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浇口杯208设在所述直浇道207的顶部,且所述浇口杯208的直径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横浇道209连通在所述直浇道20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通道21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通道210为两个,每个所述连接通道210位于两个所述模腔之间,且两个所述模腔共用一个所述连接通道210,所述直浇道207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通道210之间,且两个所述连接通道210共用一个所述直浇道207。

具体而言,采用四个组合砂芯201、四个上型模具和多个侧模具配合组成四个覆膜砂壳型造型,一模四件、上下分型的制作工艺。将卡车安装托架100的顶部位置于下型,通过组合砂芯201制作成型,将产品的底部置于上型模具,并安设排气孔,便于浇注排气,两件产品共用两个浇注冒口211,钢水从浇口杯208浇入,经过直浇道207、横浇道209,通过冒口颈进入砂型、填充砂型,然后凝固冷却形成产品毛坯。最后,经过后工序的风割、抛丸、热处理、焊磨、加工,得到相应的成品。

组合砂芯201对砂子粒度的调整和涂料的使用,可以提升组合砂芯201的质量,保障了产品的表面质量。另外,两件产品共用两个浇注冒口211,通过浇注冒口211补缩,消除产品各区域热节的缩孔、缩松缺陷,保证产品内部质量。

制作模具200,包括底砂芯202、斜砂芯203,由一个底砂芯202和两个斜砂芯203组合而成,将底砂芯202和斜砂芯203下放到砂型的下型,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形成凹槽部分的形状,这样既解决了上下分型凹槽部分不能脱模成型的问题,又避免使用平卧分型在凹槽部分产生的分型披锋的现象,保障了凹槽部分的表面质量。

钢水从浇口杯208浇入,通过直浇道207、横浇道209从两个浇注冒口211颈根部分散式引入钢水,边充型边排气,保证钢水充型顺畅,在浇注冒口211补缩的作用下,消除了产品在凝固收缩过程产生的缩孔、缩松缺陷,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

使用覆膜砂壳型造型工艺,一模四件,上下分型,产品凹槽部分通过组合砂芯201制作出来,两件产品共用两个浇注冒口211,从而消除产品内部的缩孔、缩松缺陷和外部的气孔缺陷。另外,通过对砂子配比的调整和涂料的使用,提高砂型表面质量,避免了产品粘砂缺陷,保证了产品表面质量。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安装托架100的加工工艺:

1、组合砂芯201采用覆膜砂壳型工艺,通过调整砂子粒度,适当增加较细砂子的比例将70-140目砂子的含量控制在80%左右,以提高组合砂芯201表面质量;

2、采用组合砂芯201,将产品凹槽部分整体制作出来,避免因分型产生分型披锋而影响表面质量;

3、对组合砂芯201表面涂刷锆英粉涂料,并烘烤处理,避免产品表面和内腔粘砂,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4、在上型上安设排气针212,通过对排气针212和冒口锯排气槽,加强砂型排气,避免产品出现气孔缺陷;

5、严格控制废钢质量:熔炼时使用品质较好的废钢,对锈蚀、含油污的废钢必须经过烘烤处理后才使用;

6、优化熔炼废钢的配比:30%汽车冲压边料+40%角钢边料+40%回炉料;

7、为了保障产品具有较好的延伸率,将mn的含量控制在0.8%以下,并适当提高si含量,保证熔炼时合金的脱氧除气效果;

8、钢水熔炼后期,通过向炉内插铝块用量约钢水量的0.05%,对钢水进行脱氧除气处理,提高钢水质量,降低钢水中的气体含量,减少产品的气孔缺陷;

9、加强除渣操作,在炉内和浇注包内经过多次除渣处理,减少钢水表面浮渣和氧化物,提高钢水质量;

10、使用通过式抛丸机进行抛丸清砂处理,避免用其它抛丸设备引起产品磕碰影响表面质量。

通过对废钢质量、熔炼过程、浇注过程的控制,提高钢水的质量,从而保障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外观质量;模具工艺的优化设计,消除了产品内部缺陷,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造型过程的砂型质量和涂料的合理使用,保证了产品的表面的质量。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