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8205发布日期:2020-12-18 13:1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壳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表面薄壳(薄层)淬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壳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工艺在零件铸造中使用广泛,用于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或者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性能,但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在淬火时容易开裂,或者在凹部淬火深度过浅,与表面淬火深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铸件的质量,降低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以解决现有淬火装置中易出现淬火开裂、或者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壳淬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所述薄壳淬火工装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下方连接密封垫,所述淬火零件下方连接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通过紧固件连接淬火工装支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置于淬火介质槽内。

优选的,所述淬火零件为轴状,横截面为非对称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有四个,位于密封垫的四个角。

优选的,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顶部内壁设有小角度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能够对感应或常规加热的轴状非对称铸件进行淬火处理,使用时只需要调节好压力以及流量然后将淬火介质通过软管注入工装内,再将加热完成的零件转移至工装中即可完成淬火冷却,且不会产生淬火开裂、或者出现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主体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主体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淬火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淬火零件;2、薄壳淬火工装;3、阻尼弹簧;4、密封垫;5、淬火工装支架;6、淬火介质软管;7、紧固件;8、淬火介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2,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1,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下方连接密封垫4,所述淬火零件1下方连接阻尼弹簧3,所述阻尼弹簧3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6,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通过紧固件7连接淬火工装支架5,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置于淬火介质槽8内。

具体的,所述淬火零件1为轴状,横截面为非对称凹形结构,存在拐角厚度不均匀。

具体的,所述紧固件7有四个,位于密封垫4的四个角,将薄壳淬火工装2与淬火工装支架5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顶部内壁设有小角度倾角,不需要进行准确地对准,便于淬火零件1放入薄壳淬火工装2内部。

具体使用时,使用前将淬火介质通过淬火介质软管6输送到薄壳淬火工装2内的管内,调节好压力和流量后,将淬火零件1放入薄壳淬火工装2内即可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取出即完成淬火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2),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1),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下方连接密封垫(4),所述淬火零件(1)下方连接阻尼弹簧(3),所述阻尼弹簧(3)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6),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通过紧固件(7)连接淬火工装支架(5),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置于淬火介质槽(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零件(1)为轴状,横截面为非对称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7)有四个,位于密封垫(4)的四个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顶部内壁设有小角度倾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所述薄壳淬火工装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下方连接密封垫,所述淬火零件下方连接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通过紧固件连接淬火工装支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置于淬火介质槽内。该实用新型,能够对感应或常规加热的轴状非对称铸件进行淬火处理,使用时只需要调节好压力以及流量然后将淬火介质通过软管注入工装内,再将加热完成的零件转移至工装中即可完成淬火冷却,且不会产生淬火开裂、或者出现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汪庆华;华福元;孙风平;曹敬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宏达热处理锻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7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