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0915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线缆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线缆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外部表现为线缆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应力和恢复线缆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线缆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方法是把拉制好的线缆放入加热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但是,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线缆进行退火处理后,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0004]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
[0006]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冷却腔室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冷却腔室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可围绕支撑轴旋转,所述卷线筒一端突出冷却腔室与电机联接;
[0007]所述护线管位于冷却壳体外部,所述护线管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外壁上,所述护线管另一端与加热炉固定连接,所述护线管连通加热炉的加热腔体与冷却壳体的冷却腔室,所述护线管中心线与卷线筒中心线空间垂直;
[0008]所述冷却腔室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所述冷水管道螺纹分布在冷却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道包括一进口端和一出口端,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穿过冷却腔室侧壁与外界连通。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先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经过护线管,进入冷却腔室,卷绕在卷线筒上。冷却壳体外的供水装置向冷水管道的进口端灌入冷水,冷水在冷水管道中流动,与冷却腔室中的惰性气体进行热交换,之后,经出口端流出冷却腔室的冷水管道。如此,冷水不断地流入冷却腔室的冷水管道,经热交接后再流出。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腔室内的冷水管道不断地对惰性气体进行降温,惰性气体不断地对进入冷却腔室的线缆进行降温,使加热后的线缆快速冷却,提高线缆退火处理的效率。
[0011]作为本发明对冷却壳体的一种说明,所述冷却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间壳体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中间壳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中间壳体之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中间壳体部组构成冷却腔室;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的中央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冷水管道。
[0012]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中间壳体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二侧板与中间壳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且与第二侧板分列在中间壳体部的两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轴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突出第一侧板上的通孔,所述外螺纹上旋合有内螺纹密封件。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密封件的配合具有使第一侧板固定在中间壳体部上的作用,同时,设有外螺纹的支撑轴突出部分具有定位第一侧板的作用。
[0013]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中间壳体部的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所述冷水管道与第二侧板上的冷水管道连通。
[0014]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过渡杆,所述过渡杆位于冷却腔室内,所述过渡杆的中心线与支撑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支撑轴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护线管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过渡杆枢接在第二侧板上。如此设计,加热后的线缆经过护线管后进入冷却腔室,首先经过过渡杆,再卷绕在卷线筒上。由于卷线筒上的线缆由少逐渐积多,进入冷却腔室的线缆在经过护线管与冷却腔室衔接处时,可能与所述衔接处碰擦,过渡杆的设置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0015]作为对冷却壳体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腔室侧壁上开设惰性气体流通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为螺纹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旋合有外螺纹密封件。
[0016]作为本发明对惰性气体的一种优选,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去除第一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从右侧观察所述去除第一侧板后的冷却装置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符号说明:
[0022]10 一护线管;
[0023]20 一冷却壳体;200 —冷却腔室;201 —惰性气体流通口 ;21 —支撑轴;210 —外螺纹;22 —卷线筒;23—冷水管道;231 —进口端;232 —出口端;24—第一侧板;240 —通孔;25 —第二侧板;26 —中间壳体部;27 —过渡杆;28 —内螺纹密封件;29 —外螺纹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10、冷却壳体20。
[0025]结合图1、图2,所述冷却壳体20包括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位于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中间壳体部26。所述中间壳体部26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26的外部,所述第二侧板25与中间壳体部26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25上且位于中间壳体部26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中间壳体部26组构成冷却腔室200,所述冷却腔室200内充有惰性气体。
[0026]结合图2、图3,所述冷却腔室200内设有支撑轴21,所述支撑轴2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轴21 —端固定在第二侧板25的中央处。所述支撑轴21上套设有卷线筒22,所述卷线筒22可围绕支撑轴21旋转,所述卷线筒22 —端突出冷却腔室200与电机联接。所述第二侧板25上设有过渡杆27,所述过渡杆27位于冷却腔室200内,所述过渡杆27的中心线与支撑轴2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支撑轴21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护线管10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