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43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过程中,会在镁电解工序尾气洗涤系统产生废盐水,并在氯化精制系统产生废盐酸。这些废液必须要得到妥善处理,以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回收这些废液时,还可以回收一些化工原料(如盐酸、NaCl),并将废酸和废盐水由酸性废水及带有氧化性的废水变成工业用水,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现有海绵钛生产工艺可分为三大步骤两大循环。其中三大步骤包括:富钛料的生产、四氯化钛制备、还原蒸馏;两大循环包括:镁循环、氯循环。现有的海绵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氯化、TiCl4精制、还原蒸馏、镁电解等工序。工艺流程为:首先将钛原料氯化生成粗TiCl4,然后精制得到精TiCl4,精TiCl4在还蒸工序经Mg还原和真空蒸馏后生成海绵钛,还原过程产生的Mg Cl2送镁电解工序电解得到金属Mg和Cl2, Mg精炼后返还蒸系统,Cl2过滤压缩后送氯化系统。海绵钛氯化精制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尾气废气,进入氯化精制尾气处理系统,通过三级水洗和两级碱洗,尾洗达标后排放,三级水洗产生的盐酸经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后得到悬浮物小于5mg/L,浓度为20% (国内海绵钛厂实际可达28%)的副产品盐酸约15000吨/a。镁电解工序会产生含有氯气的尾气,含有氯气的尾气送镁电解尾气洗涤系统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三级洗涤,尾气达标后排放,同时产生约18000吨/a 10%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由此可见,现有的海绵钛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氯化精制和镁电解工序将产生废酸和废盐水。这些盐酸和废盐水均不能直接外排,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外排或综合利用。因此迫切需要能够达到或接近零排放的废液处理系统,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海绵钛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废盐水的废盐水池、用于存储废酸液的废酸池、用于在真空下对废盐水和废酸进行处理的氯气合成塔、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活性炭吸附氯气塔;其中氯气合成塔的入口连接废盐水池出口和废酸管路,且氯气合成塔的废液出口连接过滤器、氯气出口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活性炭吸附氯气塔的入口还连接废酸池出口,且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的出口分别连接纯酸池和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吸收池。[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和斜管沉淀池;所述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入口,且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口还连接碱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斜管沉淀池设有污泥出口,和连接中间水池的水出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其中该所述中间水池通过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连接清水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反渗透装置设有反渗透水出口以输出含有氯化钠的液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清水池通过设有回用水泵的回用水管路连接纯水回用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氯气合成塔的入口通过自吸泵连接废盐水池出口和
废酸管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氯气合成塔的废气出口通过真空泵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集成了无机合成设备和碳吸附设备,能够对废酸、废盐水等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并过滤,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又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利用氯元素所具有的同化反应的特性,设计一个化学合成反应的工艺流程使其全部转化为有价产品,做到次氯酸钠无排放,盐酸又能充分利用。转化成的氯气又被含盐酸的活性炭所吸附制备成高浓度的纯盐酸及食盐,将其回收利用,采用了这种新技术新工艺既回收了有价产品又确保了出水的达标,实现了环保项目的综合利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的,包括:用于存储废盐水的废盐水池1、用于存储废酸液的废酸池2、用于在真空下对废盐水和废酸进行处理的氯气合成塔3、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液进行杂质过滤的过滤组件、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活性炭吸附氯气塔5。如图1所示的,其中该氯气合成塔3的入口通过自吸泵11连接废盐水池I出口和废酸管路6,且氯气合成塔3的废液出口连接过滤器4、氯气出口通过真空泵12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5。如图1所示的,所述活性炭吸附氯气塔5的入口还通过自吸泵13连接废酸池2出口,且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5的出口分别连接纯酸池9和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吸收池10。如图1所示的,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4和斜管沉淀池15。该过滤器4的出口连接斜管沉淀池15的入口,且所述斜管沉淀池15的入口还连接碱罐16。所述斜管沉淀池15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以将产生的污泥送回选钛厂,且斜管沉淀池15还设有连接中间水池17的水出口。,过滤组件还包括保安过滤器19、反渗透装置20 ;该中间水池17通过高压水泵18依次连接保安过滤器19、反渗透装置20、清水池14。其中,该反渗透装置20设有反渗透水出口以输出含有氯化钠的液体,可以通过加工收回氯化钠。该清水池14通过设有回用水泵7的回用水管路连接纯水回用装置8。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是采用无机合成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结合的处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海绵钛项目的废水处理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具体合成工艺流程说明如下:首先通过无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废盐酸和废盐水按比例混合并通过流量计按计量并调节好PH值后,进入氯气合成塔。反应后的气液混合物分别进入气相系统和液相系统,即:含水汽的氯气进入氯气干燥净化系统,含氯离子的盐水进入水处理系统,然后分别对两个系统进行处理。具体的,利用前述设备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废盐酸和废盐水按比例混合后输送到真空的氯气合成塔,以使酸性氯水在真空环境下沸腾后,获得含氯溶液和氯气。其中,废盐酸和废盐水混合后控制pH值(1.5 ;并将该混合液体以VNaera: Vlfcl = I: 0.6的流量比输入到氯气合成塔,其中该氯气合成塔的真空压为0.06 0.08MPa。步骤2、将氯气输送到活性炭吸附氯气塔,使氯气与盐酸一起通过活性炭吸附层,以净化废盐酸并提高盐酸浓度;步骤3、该含氯溶液净化提取氯化钠和中水。具体的,通过过滤器和斜管沉淀池来滤除盐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然后中和水中过量的酸,沉淀水中的铁钛离子,净化氯化钠水溶液;最后将该溶液经过反渗透装置进行脱盐后输出浓盐水和中水。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废盐水的废盐水池、用于存储废酸液的废酸池、用于在真空下对废盐水和废酸进行处理的氯气合成塔、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氯气进行净化的活性炭吸附氯气塔;其中氯气合成塔的入口连接废盐水池出口和废酸管路,且氯气合成塔的废液出口连接过滤器、氯气出口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氯气塔的入口还连接废酸池出口,且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的出口分别连接纯酸池和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吸收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和斜管沉淀池;所述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入口,且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口还连接碱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设有污泥出口,和连接中间水池的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其中该所述中间水池通过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连接清水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装置设有反渗透水出口以输出含有氯化钠的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通过设有回用水泵的回用水管路连接纯水回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氯气合成塔的入口通过自吸泵连接废盐水池出口和废酸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氯气合成塔的废气出口通过真空泵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机合成与碳吸附结合的废酸废盐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废盐水的废盐水池、用于存储废酸液的废酸池、用于在真空下对废盐水和废酸进行处理的氯气合成塔、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用于对氯气合成塔处理后的氯气进行净化的活性炭吸附氯气塔;其中氯气合成塔的入口连接废盐水池出口和废酸管路,且氯气合成塔的废液出口连接过滤器、氯气出口连接活性炭吸附氯气塔。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同时采用无机合成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海绵钛项目的废水处理难题。
文档编号C01B7/07GK202988881SQ20122074139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徐斌, 吴冰, 王庆生, 吕炎奇, 吴婷, 孙维孟, 刘校刚, 程艳超 申请人:北京英诺格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