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34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施工及加热领域,具体指一种混凝土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建造桥梁时,尤其在北方,冬季环境温度在零下,浇筑混凝土达不到要求的温度而无法凝固,北方的桥梁在冬季温度在零下时都采用停工的方式,延长了桥梁的建造期限,部分桥梁冬季采用了传统的加热方式,但效果不明显,低温环境施工时需要对桥梁刚浇筑的混凝土箱梁补充热量保证混凝土的凝固温度,通常补热时间至少在72小时才能使刚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棉被给箱梁做一个保温房隔离施工段和外部环境,减少热量损失,在给刚浇筑的混凝土补充热量时,保温房内通常采用放置加热油汀的办法,或生火提高温度。但是直接生火产生的火为明火,致命缺陷是容易发生火灾,且全天候需要人照顾,使用油汀也是安全系数低,而且加热效果差,油汀本身容易坏,这两种加热方式的热量不均匀,箱梁底部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低,顶部的温度高。保温箱空间大,热损大,需要手动控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加热系统,使得热量能够均匀的传递给刚浇筑的混凝土,维持混凝土的凝固温度,保障安全,操作简单,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模块、耐热保温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模块铺设于待加热混凝土表面,并与加热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耐热保温模块铺设于加热模块的外侧,用于将加热模块固定于待加热混凝土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模块为多根呈蛇形管布置、并联接入加热控制模块的发热线缆。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线缆铺装功率为200W/M2-350W/M2。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线缆铺装间距为10-12cm。

作为优选,所述耐热保温模块采用酚醛板。

作为优选,所述酚醛板厚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种加热系统控制简单,混凝土升温均匀,安全可靠,热量损失小,结构轻巧。

2、可有效保证低温环境下桥梁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从而能保障浇筑混凝土凝固后达到要求的强度,此加热系统可大面积应用于冬季桥梁施工,有效保证工期。

3、加热线缆的大部分热量通过热辐射直接传给浇筑的混凝土,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酚醛板,酚醛板的热量再传递给浇筑的混凝土,减少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加热模块,2.耐热保温模块,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模块1、耐热保温模块2和加热控制模块3,所述加热模块1为多根呈蛇形管布置的发热线缆,均匀铺设于待加热混凝土表面,并联接入加热控制模块3,所述耐热保温模块2采用5cm厚的酚醛板,铺设于加热模块1的外侧,用于将加热模块1固定于待加热混凝土表面。

施工时,把碳纤维加热电缆固定在桥梁箱梁模板的外表面,线缆的铺装功率为200W/M2-350W/M2,碳纤维线缆铺装间距在10-12cm,再在箱梁外表面用5cm厚耐高温的酚醛板做一层保温,碳纤维加热线缆接迈克斯专用智能控制系统,可智能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温度。系统启动后,碳纤维加热线缆5秒内发热,线缆表面最高温度65度,碳纤维的大部分热量通过热辐射直接传给浇筑的混凝土,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箱梁模板,箱梁模板的热量再传递给浇筑的混凝土。此种加热系统控制简单,混凝土升温均匀,安全可靠,热量损失小,结构轻巧,可有效保证低温环境下桥梁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从而能保障浇筑混凝土凝固后达到要求的强度,此加热系统可大面积应用于冬季桥梁施工,有效保证工期。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