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气氨雾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16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合成气氨雾装置,直接涉及合成气氨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我国有500多家合成氨厂,目前合成氨生产中所采用的氨雾分离器,均采用重力分离、气体旋流等机械分离方法,传统分离方法分离效果差,仅能除去粒径大于5-10μm的液氨,而粒径更小的氨雾无法分离,影响了工艺生产,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寻求一种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动力消耗低的分离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动力消耗低的合成气氨雾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合成气氨雾分离器,具有上封头、筒体、分布板、进气管、底座、出口管、除液滤芯、除尘滤芯、上排液口、下排液口,筒体由不锈钢卷焊而成,上端焊接上封头,下端焊接底座,在上封头中心部位开口焊接出口管,下端左侧开口焊接进气管,筒体中间焊接分布板,与筒体垂直,在分布板上部焊接导管,与除液滤芯相连接,在分布板下部焊接导管与除尘滤芯相连接,在筒体中上部开孔焊接上排液口,在筒体下部开孔焊接下排液口,分布板上开有凹槽,凹槽末端与上排液口相连,由于采用了在分布板上部焊接导管,与除液滤芯相连接,在分布板下部焊接导管与除尘滤芯相连接,在筒体中上部开孔焊接上排液口,在筒体下部开孔焊接下排液口的结构,合成气从进气管进入筒体,通过除尘滤芯和除液滤芯,滤芯的允许通过直径较小,粒径小于5μm的氨雾不能通过排液滤芯首先排入分布板的凹槽内,在凹槽汇集后经与凹槽末端相连接的排液口排入下工序,其他合成气则通过滤芯经排气管送至下一工序,较大程度的减少了氨雾夹带情况的发生,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合成气氨雾分离器结构示意图,下面就附图1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合成气氨雾分离器的结构,具有上封头1、筒体2、分布板3、进气管4、底座5、出口管6、除液滤芯7、除尘滤芯8、上排液口9、下排液口10,所述筒体2是用厚度12mm的钢板卷制成的筒体,直径1.2米,高3米,上端焊接上封头1,下端焊接底座5,在筒体2底部旁侧开孔焊接φ159×3mm合成气进口管4,在上封头1中心部位开孔焊接φ108×3mm合成气出口管6,在筒体2内壁中间部位焊接厚度5mm分布板3,在分布板上开有凹槽,分布板上、下两侧开孔焊接导管,上部导管与除液滤芯7相连接,下部导管与除尘滤芯8相连接,在筒体中上部开孔焊接上排液口9,在筒体下部开孔焊接下排液口10,均为φ80×3mm不锈钢管,凹槽末端与上排液口9相连接。

工作原理:

当合成气从进气管4进入筒体2后,通过除尘滤芯8和除液滤芯7,由于滤芯的允许通过直径较小,粒径小于5μm的氨雾不能通过排液滤芯首先排入分布板的凹槽内,在凹槽汇集后经与凹槽末端相连接的排液口排入下工序除氨后的合成气经出口管送至下一工序,较大程度的减少了氨雾夹带情况的发生,分离效果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氨雾分离器,具有筒体、除尘滤芯、除液滤芯等部分组成。由于滤芯允许通过粒径较小,气体中夹带的0.01‑5μm粒径的氨雾等组分不能通过滤芯而被分离出来,从排液管排出进入下一工序,其特点是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动力消耗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金风
技术研发日:2017.07.19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