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2445发布日期:2018-09-05 00:5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3D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耐刮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智能手机上,例如利用3D曲面玻璃加工形成的手机盖板可以塑造出一款具有出色的触控手感以及绚丽外观的智能手机,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现在3D曲面手机玻璃盖板通常是通过石墨模具在热弯成型机上压制成型的,但是现有的3D曲面手机玻璃盖板石墨模具在进行成型加工时,玻璃胚料在模腔中难以被压平,导致压制成型的3D曲面手机玻璃盖板的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对圆弧要求比较小的手机玻璃盖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玻璃胚料在被压制成型过程中难以被压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底面设置有上模凹槽,所述中模上设置有中模通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模凸台,所述下模凸台被套接于所述中模通孔后与所述上模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模凸台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及下模连接,所述第一凸起被套接于所述中模通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上模凹槽之间构成产品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为阶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底面上还设置有中模凹槽,所述中模通孔位于所述中模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凹槽的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底面上还设置有上模凸台,所述上模凹槽位于所述上模凸台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凸台插置于所述中模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上模,所述中模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中模,所述下模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下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上模底面设置有上模凹槽,下模上设置有下模凸台,下模凸台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第一凸起被套接于中模通孔后与上模凹槽之间构成产品型腔,该模具结构简单,玻璃胚料更容易压平,特别适合对一些圆弧要求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具的爆炸图;

图3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模;11、上模凹槽;12、上模凸台;13、上模支撑部;20、中模;21、中模通孔;22、中模凹槽;23、中模支撑部;30、下模;31、下模凸台;311、第一凸起;312、第二凸起;32、下模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主要用于手机玻璃盖板加工,该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模10、中模20及下模30,上模10底面设置有上模凹槽11及上模支撑部13,上模支撑部13环绕在上模凹槽11周围,中模20上设置有中模通孔21及中模支撑部23,中模支撑部23环绕在中模通孔21周围,下模30上设置有下模凸台31及下模支撑部32,下模支撑部32环绕在下模凸台31周围,下模凸台31被套接于中模通孔21后,下模凸台31与上模凹槽11的位置相对应,上模支撑部13、中模支撑部23及下模支撑部32依次抵接。

本实施例中,下模凸台31包括第一凸起311及第二凸起312,第二凸起312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311及下模30连接,第一凸起311被套接于中模通孔21,第一凸起311与中模通孔21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玻璃胚料放置于容纳槽内,第一凸起311与上模凹槽11之间构成产品型腔,玻璃胚料在第一凸起311与上模凹槽11共同作用下,玻璃胚料在产品型腔内被压制形成预设的产品形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1与第二凸起312为阶梯结构,只有第一凸起311与上模凹槽11相互配合连接形成产品型腔,第二凸起312起到辅助支撑第一凸起311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2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中模凹槽22,中模凹槽22位于中模支撑部23的底面上,中模通孔21位于中模凹槽22内,以便于下模凸台31能快速定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凹槽22的底面抵接于第二凸起312,限制第一凸起311与上模凹槽11所形成的产品型腔的高度,第一凸起311穿过中模通孔21后与上模凹槽11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上模1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上模凸台12,上模支撑部13环绕在上模凸台12四周,上模凹槽11位于上模凸台12内,以便于玻璃胚料成型在中模通孔21内进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模凸台12插置于中模通孔21,以便于上模10与中模20能实现快速定位。

上模10、中模20和下模30均为长方形结构,为了防呆,防止一些模具人员在组装和维修试模等过程中把一些模具配件等装配错误,保证上模10、中模20和下模30准确的合模,本实施例中,上模10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中模20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下模30的四个倒角中有一个为圆角,其余为直角,合模时,使上模10的圆角对准中模20和下模30的圆角,就可保证准确合模。

本实施例中,上模10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上模10,中模20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中模20,下模30为石墨材质制作的下模30,以便于对模具内的玻璃胚料进行加热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上模10底面设置有上模凹槽11,下模30上设置有下模凸台31,下模凸台31包括第一凸起311及第二凸起312,第一凸起311被套接于中模通孔21后与上模凹槽11之间构成产品型腔,该模具结构简单,玻璃胚料更容易压平,特别适合对一些圆弧要求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加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