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移送单元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056发布日期:2019-04-05 22:1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具备移送单元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送收纳有被成型物的模具单元的移送单元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在便携式终端中使用扁平的玻璃,而近来为改善握感或提高信息显示性,大多采用具有曲面部的玻璃。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弯曲的曲面玻璃大多用作最新型智能手机的正面窗或后面后盖的用途。

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初始的平板形态,被成型物的部分或全部被成型为曲面。因此,成型结束的被成型物具有平坦部和曲面部。被成型物可以包括摄像头透镜、具有曲面部的玻璃、表盖玻璃、汽车仪表盘玻璃、各种测量仪盖玻璃、蓝宝石、陶瓷、便携式终端的前盖和后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主室内部具有预热单元、成型单元、冷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成型装置,其中,通过移送单元依次移送收纳有被成型物的多个模具单元。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包括:模具单元,其包括与被成型物的上面对置的上部模具和与所述被成型物的下面对置的下部模具;主室,其具有预热所述模具单元的预热单元、将所述被成型物的至少一部分成型为曲面部的成型单元、以及冷却所述模具单元的冷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移送单元,其沿从所述主室的入口朝向出口的第一方向移送多个所述模具单元,所述移送单元将各个所述模具单元之间的间距等间距地维持为第一距离,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推动多个所述模具单元。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移送单元具备与各个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移送臂和固定多个所述移送臂的移送轴,多个所述移送臂随着所述移送轴的直线移动或旋转同时动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等间距地排列有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多个移送臂,所述移送臂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在作为所述模具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的所述第一距离加上所述模具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宽度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各个所述模具单元置于所述主室内部的下部块,所述移送单元具备多个移送臂,在所述主室内部被移送的所述模具单元的个数或所述下部块的个数为N,N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N与所述移送臂的个数相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移送臂在开始移送停止的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开始位置和移送中的所述模具单元停止的移送结束位置间往复,将多个所述模具单元中最邻接于所述主室的入口的模具单元定义为第一模具单元时,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主室的入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移送臂的厚度且小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模具单元的宽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移送臂在开始移送停止的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开始位置和移送中的所述模具单元停止的移送结束位置间往复,所述移送开始位置与所述移送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与多个所述移送臂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移送单元仅与所述下部模具接触,而不与所述上部模具接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邻接于所述主室的出口的所述模具单元通过所述主室的出口被排出至排出室后,所述移送单元向所述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在所述主室的内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移送邻接于所述主室的入口的所述模具单元后,通过所述主室的入口向所述主室的内部投入新的模具单元。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在位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所述移送单元的内部具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通道。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所述移送臂接触于向所述第一方向露出的所述模具单元的第一侧部,且向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模具单元,所述移送臂向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模具单元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逆方向移动而远离所述模具单元。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使接触于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的所述模具单元的第一侧部逃避后,朝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上游的又一模具单元的第一侧部旋转或直线移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对置于所述下部模具的下部块和对置于所述上部模具的上部块,所述移送单元具备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和成为所述移送臂的旋转中心的移送轴,所述移送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比所述下部块与所述下部模具的接触面的高度低的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所述移送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比所述模具单元的所述第二方向长度的一半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使所述移送臂在相互邻接的两个模具单元之间的空的空间旋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模具单元具备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露出的第一侧部和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露出的第二侧部,所述移送单元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对所述第二侧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板和推动所述第一侧部的移送臂。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具有与所述下部模具对置的下部块,在所述下部模具和所述下部块分别具有凸出螺丝和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凸出螺丝滑动而对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进行导向。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具有推动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具有与所述下部模具对置的下部块,具备朝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逆方向对所述下部块的边缘进行倒角或圆弧处理的诱导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中,所述模具单元具备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露出的第一侧部和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露出的第二侧部,具有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凹陷的插入槽,所述移送单元具备插入于所述模具单元的所述插入槽的移送臂和驱动多个所述移送臂的移送轴。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主室内部向第一方向一次性地移送多个模具单元,因而能够提高作业速度。

由于移送单元仅与下部模具接触,因而能够抑制施加于被成型物的意外的冲击力。

由于可以将移送单元冷却至适当的温度,因而能够抑制过热引起的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是图示位于移送开始位置的移送单元的平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是图示位于移送结束位置的移送单元的平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是图示移送单元从移送结束位置朝向移送开始位置返回时移送单元的形状的平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图示位于移送开始位置的移送单元的平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图示位于移送结束位置的移送单元的平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图示移送单元从移送结束位置朝向移送开始位置返回时移送单元的形状的平剖视图。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图示移送单元接触于下部模具或从下部模具逃避的正剖视图。

图9和图10是图7和图8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是图示移送单元的部分立体图。

图12和图13是图示图11的移送单元接触于下部模具或从下部模具逃避的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2:投入室,21:主室的入口,22:投入室开闭器,41:主室的出口,42:排出室开闭器,3:主室,4:排出室,10:预热单元,30:成型单元,40:冷却单元,51:上部块,53:下部块,90:被成型物,91:平坦部,92:曲面部,100:模具单元,101:第一侧部,102:第二侧部,110:上部模具,120:下部模具,125:插入槽,600:移送单元,610:移送轴,611:旋转中心,612:冷却水通道,620:移送臂,621:臂端部,622:固定支架,623:固定部件,629:移送开始位置,650:凸出螺丝,660:导向槽,710:诱导部,C: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出被移送至主室3内部的模具单元100和移送臂620的个数相同的实施例。图7至图10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移送单元600的结构。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包括移送模具单元100的主室3和移送单元600。在主室3可以具有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中的至少一个。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的详细图示被省略。

第一方向是移送模具单元100的方向,是X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是Y轴方向。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是Z轴方向。

模具单元100可以具备朝向第一方向露出的第一侧部101和朝向第二方向露出的第二侧部102。当在上侧观察模具单元100时为矩形时,沿第二方向测量的模具单元100的长度可以比沿第一方向测量的模具单元100的宽度L2长。

模具单元100包括与被成型物90的上面对置的上部模具110和与被成型物90的下面对置的下部模具120。虽然未图示,为成型曲面部92,可以采用上部模具110和下部模具120以外的另外的多个模具块。上部块51可以对对应于曲面部92的模具块加压来向被成型物90的曲面部92施加作用力。

在模具单元100内部,初期可以收纳平板状态的被成型物90。收纳了被成型物90的模具单元100可以在经由预热单元10而被加热至适当的预热温度。升温至预热温度的模具单元100可以在经由成型单元30而被进一步加热至区别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或维持为低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

成型单元30可以压制被控制为成型温度的模具单元100的上部模具110来对被成型物90加压。若通过成型单元30结束被成型物90的成型,则模具单元100内部的被成型物90可以被冷却单元40冷却。若冷却结束,则初始的平板状态的被成型物90最终被成型为具有平坦部91和曲面部92的形状。

下部模具120可以被置于下部块53来调节温度。上部模具110与升降的上部块51对置,并通过上部块51加热或接受加压力。

可以在相互分离的位置具有多个上部块51。下部块53可以是以对应于各个模具单元100的方式相互分离的形状或在主室3内部一体地长长地延伸。

虽然未图示,下部块53可以是在主室3内部一体地延伸的类型。即使在下部块53不是相互分离的类型的情况下,若对每个位置区分设置或对每个位置独立控制加热器和冷却水管,则可以根据下部块53的位置调节温度。因此,可以逐个控制置于下部块53的各个模具单元100的温度。

在下部块53或上部块51可以具有加热模具单元100的加热器(未图示)、为恒定地控制下部块53的温度而供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管(未图示)、调节对模具单元100的导热特性的散热板(未图示)等。

下部块53或上部块51分别配备于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且可以贴紧于模具单元100来直接导热。在上部块51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直接接触于模具单元100,而是以非接触式的方式导热。可以使上部块51连接至气压缸而升降。若调节连接至设置于成型单元30的上部块51的气压缸的加压力,则可以调节对收纳于模具单元100内部的被成型物90施加的加压力。

与向主室3内部仅移送一个模具单元100的情况相比,若如同本实用新型在一次性地移送多个模具单元100的过程中阶段性地加热,则能够减少热冲击且提高生产性。优选向主室3内部投入多个模具单元100,并执行各自不同的工程,且即使是一个工程也在多个位置阶段性地执行。

另一方面,若每个模具单元100均在不同时间单独移送,则可以降低结构的复杂性、温度控制性。因此,优选沿第一方向一次性地移送多个模具单元100。

为了一次性地移动多个模具,移送单元600可以以规定距离为单位往复单一轨迹。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臂620可以在开始移送已停止的所述模具单元100的移送开始位置和停止正在移送中的所述模具单元100的移送结束位置间往复。

图1示出移送臂620位于移送开始位置,图2示出移送臂620位于移送结束位置。若多个移送臂620在移送开始位置和移送结束位置间往复,则能够对多个模具单元100一次性地以规定间距为单位准确地进行位置控制。

如图3所示,移送臂620可以在移送结束位置至移送开始位置进行返回动作,并反复执行图1和图2的移送动作。

移送单元600可以将各个模具单元100之间的间距等间距地维持为第一距离L1。移送单元600可以沿第一方向在一直线上推动多个模具单元100。移送开始位置与移送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多个移送臂620之间的间隔距离L3相同。

移送单元600可以具备与各个模具单元100对置的移送臂620和固定有多个移送臂620的移送轴610。移送轴610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通过移送轴610的直线移动或旋转,多个移送臂620可以同时动作。即,与单独驱动各个移送臂620的复杂的结构相比,具有移送轴610一次性地驱动多个移送臂620的特征。

多个移送臂620可以等间距地排列。移送臂620之间的间隔距离L3可以与作为模具单元100之间的间隔距离的第一距离L1和模具单元100的第一方向宽度L2相加的距离相同。若使相邻的两个模具单元100贴附而接触,则难以独立控制各个模具单元100的温度或加压力。若如同本实用新型使模具单元100之间间隔,则能够独立控制温度或加压力,且提高被成型物90的精度。

由于移送臂620具有推动而移送模具单元100的特征,因而有必要使移送臂620返回至模具单元100的上游侧。有必要在移送臂620的返回动作中防止与主室3的机构性干扰。为节约能源,有必要使主室3的体积最优化。

为此,当设位于主室3内部的多个模具单元100中最邻接于主室3的入口21的模具单元100为第一模具单元时,优选第一模具单元与主室3的入口21之间的间隔距离D大于移送臂620的厚度且小于沿第一方向的所述模具单元100的宽度。

若移送臂620要在图2的移送结束位置返回至图1的移送开始位置,则仅凭第一方向的直线移动,返回可能会较困难。移送臂620需要在不与模具单元100、上部块51以及下部块53冲突的空的空间旋转的动作。此外,有必要在使移送臂620直线移动或旋转的途中使移送臂620逃避至不触碰上部模具110的安全的空的空间。

因此,移送臂620在向第一方向推动模具单元100后,可以在沿第一方向的逆方向移动而远离模具单元100,并逃避至模具单元100之间的空的空间。

可以使移送臂620在从位于第一方向的下游的模具单元100的第一侧部101逃避后,朝向位于第一方向的上游的又一模具单元100的第一侧部101旋转或直线移动。

由于主室3内部温度很高,沿作为模具单元100的移送方向的第一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移送单元600需要变形防止对策。为此,在位于主室3的内部的移送轴610的内部可以具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通道612。

模具单元100可以先在投入室2等待,待投入室开闭器22被开放后,可以通过主室的入口21被投入至主室3的预热单元10。

若排出室开闭器42被开放,则在冷却单元40结束工程的模具单元100可以通过主室的出口41被排出至排出室4。若多个模具单元100在主室3内部移送途中路径被堵塞,则有可能模具单元100之间冲突或发生不必要的等待时间。需要能够无停滞地移送模具单元100的结构。

为此,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图2所示,在与模具单元100的个数相同地具有移送臂620的情况下,排出机构可以从主室的出口41向排出室4侧拉动模具单元100。

如图3所示,在移送臂620被旋转的逃避状态下,返回至移送开始位置629。新的模具单元100可以没有移送臂620的干扰地被投入至主室3的内部。

图4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移送臂620的个数M比移送至主室3内部的模具单元100的个数N小1的实施例。参照图4至图6以及图7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该实施例,在主室3内部移送的模具单元100的个数或下部块53的个数为N,此处,N为3以上的整数,移送臂620的个数为M,M比N小1。

参照图4,利用排出机构将位于主室3的最后的模具单元100n取出至排出室4。排出机构先将用实线表示的最后一个模具单元100n移动至用虚线表示的最后一个模具单元100n的位置来在主室3内部确保余裕空间。之后,若图5的最后一个移送臂620m将模具单元100移送至余裕空间,则能够防止模具单元100的冲突。即,在邻接于主室的出口41的最后一个模具单元100n通过主室的出口41被排出至排出室4后,移送单元600可以向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100。这种排出机构的动作在图1和图3所图示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参照图6,移送臂620可以在被旋转的状态下返回至移送开始位置629。新的模具单元100可以通过主室的入口21被投入至主室3的最前面。

在主室3的内部向第一方向移送邻接于主室的入口21的模具单元100后,可以通过主室的入口21向主室3的内部投入新的模具单元100。若投入模具单元100,则移送臂620可以通过移送轴610的旋转或直线移动返回至移送开始位置。若向第一方向移动移送轴610,则所有移送臂620可以从移送开始位置向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100。

图7图示移送臂620接触于下部模具120的状态,图8图示使移送臂620通过直线移动从下部模具120逃避。图9是图7的侧剖视图,图10是图8的侧剖视图。

当向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100时,存在下部模具120的边缘碰撞于下部块53的棱边的忧虑,因而有必要形成无干扰的移送路径。如图示,优选下部块53的右侧棱边位于比下部模具120低的位置。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逆方向对下部块53的边缘进行倒角或圆弧处理的诱导部710。

虽然未图示,下部块53的左侧棱角也可以为了无干扰的移送路径而位于比下部模具120低的位置。可以沿移送模具单元100的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逆方向对下部块53进行倒角或圆弧处理。

下部模具120是置于下部块53且供放置被成型物90的基本结构物,因而使移送臂620仅与下部模具120接触能够使施加于被成型物90的非正常的冲击力最小化。若移送臂620触碰上部模具110使得上部模具110在Z轴方向以外的方向受力,则被成型物90有可能出现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臂620向仅推动下部模具120的路径移动。

即,优选移送单元600仅与下部模具120接触,而不与上部模具110接触。移送臂620可以与向第一方向露出的模具单元100的第一侧部101接触,并向第一方向推动模具单元100。

参照图9,若向y轴方向或其逆方向投入/排出模具单元100,则需要抑制移送单元600与模具单元100的干扰的对策。

优选移送臂620的旋转中心611或移送轴610的旋转中心611位于比下部块53和下部模具120的接触面的高度H1低的位置。优选移送轴610的最上端高度H2位于比下部块53和下部模具120的接触面的高度H1低的位置。

考虑简便的维护,移送臂620可以能够拆装地结合于移送轴610。可以使用固定部件623将作为移送臂620的末端部分的臂端部621和固定支架622结合于移送轴610的外周。

当移送臂620从移送结束位置返回至移送开始位置时,若只向作为第一方向的x轴方向直线移动,则存在发生与模具单元100、上部块51、下部块53的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如图10所示,优选在相邻的两个下部块53之间的空的空间或相邻的两个上部块51之间的空的空间旋转移送臂620。

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在模具单元100的第二侧部102的一侧设置滑动接触的导向部,并由移送臂620推动第一侧部10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模具单元100相对于移送方向歪斜或以z轴为中心旋转。

为此,移送单元600可以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对第二侧部102进行导向的导向板(未图示)、推动第一侧部101的移送臂620、以及成为移送臂620的旋转中心611的移送轴610。

另一方面,如图1至图10所图示的实施例,为了防止模具单元100相对于移送方向歪斜,移送臂620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比模具单元100的第二方向长度的一半长。因此,能够抑制模具单元100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根据所图示的实施例,可以省略对第二侧部102进行导向的导向板。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是图示移送单元600的部分立体图。图12和图13是图示图11的移送单元600接触于下部模具120或从下部模具120逃避的状态的平面图。

根据图11至图13所图示的实施例,是以在模具单元100的第二侧部102形成凹陷的部分并在此插入移送臂620的状态向第一方向直线移动的结构。

可以具有第二侧部102的一部分凹陷的插入槽125。移送单元600可以具备插入于模具单元100的插入槽125的移送臂620和驱动多个移送臂620的移送轴610。

可以使移送轴610和移送臂620在向第一方向直线移动而移送模具单元100。

若使移送轴610如图11所示旋转或如图13所示沿第二方向直线移动,则可以从插入槽125分离移送臂620。若从下游侧的插入槽125分离的移送臂620向第一方向的逆方向移动,则可以使移送臂620朝向位于上游侧的模具单元的插入槽125返回。

若使移送轴610如图11所示旋转或如图13所示沿第二方向直线移动,则可以使移送臂620重新插入于插入槽125。若插入于插入槽125的移送臂620向第一方向直线移动,则可以向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100。

另一方面,还可以具有模具单元100的直线移动导向机构。

在下部块53和下部模具120的背面可以分别具有凸出螺丝650和导向槽660。作为一实施例,凸出螺丝650可以紧固于下部块53,且在下部模具120的背面形成导向槽660。导向槽660在沿凸出螺丝650滑动而进行导向,以使模具单元100的移送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