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8103发布日期:2020-04-10 23:2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施工养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保证混凝土达到足够的设计强度,需要对结构进行洒水养护,以保证结构柱、梁、板混凝土水泥水化需要的水量。通常,洒水养护均是人工直接捏管进行喷水处理,此种方法施工速度慢,水量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人工洒水养护易降低施工速度且耗水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喷射管、调节机构、支撑机构和多个喷嘴;其中,喷射管的两端均为封闭端,各喷嘴均设置于喷射管的第一侧,喷射管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开设有用于向喷射管内输送喷淋水的进水口;调节机构设置于喷射管,用于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以使喷淋水呈喷雾状喷射;支撑机构角度可调地设置于喷射管。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喷射管内的压力,以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管和两个连接管;其中,调节管与喷射管并列设置且具有预设距离,调节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与喷射管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连通,喷射管、调节管和两个连接管形成内部连通的环形管道;调节管开设有进气口,以向环形管道内输送气体进而调节环形管道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辅助杆;其中,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喷射管角度可调地相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为自由端;辅助杆的第一端与调节管角度可调地相连接,辅助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相连接;支撑杆、辅助杆与环形管道呈三角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机构、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和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均设置于喷射管的第二侧,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支撑杆的第一端置于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支撑杆开设有穿设孔,第一螺栓穿设两个第一连接板的通孔和支撑杆的穿设孔且与第一螺母相螺接;第一紧固机构用于在支撑杆相对于喷射管转动至任一角度时对支撑杆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第一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紧固螺栓;其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开设有安装孔,第一紧固螺母设置于该第一连接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且对应于安装孔处,第一紧固螺栓依次穿设第一紧固螺母和安装孔且抵接于支撑杆的第一端,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紧固螺母相螺接。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紧固机构、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和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均设置于调节管的远离喷射管的一侧,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辅助杆的第一端置于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辅助杆开设有穿设孔,第二螺栓穿设两个第二连接板的通孔和辅助杆的穿设孔且与第二螺母相螺接;第二紧固机构用于在辅助杆相对于调节管转动至任一角度时对辅助杆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其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板开设有安装孔,第二紧固螺母设置于该第二连接板远离辅助杆的一侧且对应于安装孔处,第二紧固螺栓依次穿设第二紧固螺母和安装孔且抵接于辅助杆的第一端,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紧固螺母相螺接。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辅助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为角度可调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支撑杆为长度可调节的杆体。

本发明中,通过向喷射管内输送喷淋水再经由各喷嘴喷射至待喷射位置,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人工捏管喷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调节机构使得喷淋水呈喷雾状喷射,实现了均匀喷射,不仅保证了喷射质量,还能有效地节约水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人工洒水养护易降低施工速度且耗水量大的问题,支撑机构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并利于控制喷射管的喷射方位,以准确地对待喷射位置进行喷射,提高了喷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凝土框架养护装置包括:喷射管1、调节机构4、支撑机构5和多个喷嘴2。其中,喷射管1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喷射管1的两端均为封闭端,各喷嘴2均设置于喷射管1的第一侧。具体地,喷射管1呈圆柱状,各喷嘴2设置于喷射管1的侧壁,并且,各喷嘴2沿喷射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喷嘴2在喷射管1上的位置处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各喷嘴2沿喷射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喷射管1可以为20mm的镀锌钢管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喷射管1的长度为1m,这样能够养护1m宽度范围内的混凝土。

具体实施时,每个喷嘴2均可以为10mm的镀锌钢管制成。喷嘴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喷嘴2为5个。

喷射管1的第二侧开设有进水口,喷射管1的第二侧与第一侧为相对的两侧,进水口用于向喷射管1内输送喷淋水,该喷淋水经由各喷嘴2喷出。具体地,进水口处可以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设置有丝头以便于与供水管道连接,供水管道用于通过进水管3向喷射管1内输送喷淋水。具体实施时,进水管3可以为20mm的镀锌钢管制成。

调节机构4设置于喷射管1,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以使喷淋水由各喷嘴2喷射时呈喷雾状喷射。

参见图1和图3,支撑机构5角度可调地设置于喷射管1,具体地,支撑机构5与喷射管1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则可以根据实际的待喷射位置来调节支撑机构5相对于喷射管1的角度,以使喷射管1与待喷射位置相匹配,进而使得各喷嘴2喷射出的喷淋水能够更好地且准确地喷射至待喷射位置。支撑机构5还用于供工作人员手扶,以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喷射管1的喷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向喷射管1内输送喷淋水再经由各喷嘴2喷射至待喷射位置,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人工捏管喷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调节机构4使得喷淋水呈喷雾状喷射,实现了均匀喷射,不仅保证了喷射质量,还能有效地节约水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人工洒水养护易降低施工速度且耗水量大的问题,支撑机构5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并利于控制喷射管1的喷射方位,以准确地对待喷射位置进行喷射,提高了喷射效率。

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喷射管1内的压力,以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具体地,调节机构4对喷射管1的内部进行加压,进而使得喷淋水呈喷雾状由各喷嘴2喷出。

调节机构4可以包括:调节管41和两个连接管42。其中,调节管41与喷射管1并列设置,即调节管41与喷射管1相平行,并且,调节管41与喷射管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调节管4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42与喷射管1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且连通。具体地,调节管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42一一对应连接,每个连接管42均与喷射管1的其中一个端部相连接,则喷射管1、调节管41和两个连接管42形成一个环形管道。喷射管1的两端为开口端,则喷射管1的内部、两个连接管42的内部和调节管41的内部均相连通,则环形管道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内部连通的环形空间。

调节管41开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向环形管道内输送气体,进而调节环形管道内的压力,从而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其中,输送的气体用于对环形管道的内部进行加压,进而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具体地,调节管41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43,该进气管43设置有丝头以便于与供气管道连接,供气管道可以与气泵相连接。该进气管43上设置有阀门44,该阀门44用于控制是否向环形管道内输送气体。具体实施时,进气管43可以为20mm的镀锌钢管制成。

优选的,调节管41、喷射管1和两个连接管42为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作。优选的,两个连接管42与调节管41相垂直,即两个连接管42与喷射管1相垂直。

具体实施时,调节管41和两个连接管42均可以为20mm的镀锌钢管制成。

初始喷射时,进气口呈关闭状态,检查各喷嘴2处喷淋水的喷射状态,若喷淋水的喷淋效果好,呈喷雾状均匀喷射,并且喷雾距离大于等于10cm,则无需开启进气口;若喷淋水的喷淋效果不好,打开进气口,通过向环形管道内输送气体进行加压,以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以使各喷嘴2均呈喷雾状喷射喷淋水。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向环形管道内输送气体来调节环形管道内的压力,进而调节喷淋水的喷射状态,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进气口开设于调节管41,延长了气体在环形管道内的行程,不仅便于调节环形管道内的压力,还不影响进水口处喷淋水的供应,保证了各喷嘴2稳定喷射喷淋水。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机构5可以包括:支撑杆51和辅助杆52。其中,支撑杆51的第一端(图1所述的上端)与喷射管1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即支撑杆51与喷射管1之间角度可调节,支撑杆51的第二端(图1所述的下端)为自由端,以供工作人员操作。

辅助杆52的第一端(图1所述的上端)与调节管41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即辅助杆52与调节管41之间角度可调节,辅助杆52的第二端(图1所述的下端)与支撑杆51相连接。具体地,辅助杆52的第二端与支撑杆51之间呈夹角设置,该夹角为锐角。

支撑杆51、辅助杆52与环形管道呈三角分布,提高了对环形管道的支撑效果。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1与喷射管1之间的角度可调节,便于适应待喷射位置,以准确地对待喷射位置进行喷射,保证了喷射效果。辅助杆52与调节管41之间角度可调节,便于支撑杆51、辅助杆52与环形管道呈三角分布,能够加强对环形管道的支撑,进而保证稳定地对待喷射位置喷射喷淋水。

优选的,支撑杆51为长度可调节的杆体,以根据待喷射位置和实际情况来调节自身长度,能够适应于不同高度处的待喷射位置,加快了养护速度和养护效率。

具体实施时,支撑杆51的长度可调节的方式可以为可伸缩杆,还可以为其他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制。本实施例仅仅介绍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但是并不限于此:支撑杆51包括:多个分杆,各分杆之间通过螺纹套接连接,具体地,相邻两个分杆中其中一个分杆的端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孔,另一个分杆对应的端部设置有螺纹柱,该螺纹柱插设于螺纹孔内且与该螺纹孔相螺接。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支撑机构5可以包括:第一紧固机构、第一螺栓53、第一螺母54和两个第一连接板55。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55并列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连接板55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第一连接板55均设置于喷射管1的第二侧,两个第一连接板55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具体地,每个第一连接板55均开设有通孔,两个第一连接板55上的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支撑杆51的第一端置于两个第一连接板55之间,并且,两个第一连接板55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杆51的第一端的径向距离。支撑杆51沿径向开设有穿设孔。第一螺栓53穿设两个第一连接板55的通孔和支撑杆51的穿设孔后与第一螺母54相螺接,则支撑杆51可以绕第一螺栓53转动,以实现支撑杆51与喷射管1之间角度的调节。

第一紧固机构用于在支撑杆51相对于喷射管1转动至任意一个角度时对支撑杆51进行紧固,即支撑杆51在两个第一连接板55之间任意转动,并在根据待喷射位置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后,第一紧固机构对支撑杆51进行紧固,使得支撑杆51保持固定,进而使得支撑杆51保持与喷射管1之间的角度。

参见图2,第一紧固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紧固螺母56和第一紧固螺栓57。其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55开设有安装孔,开设有安装孔的第一连接板55的其中一个侧面朝向支撑杆51,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置于外侧且远离支撑杆51。第一紧固螺母56设置于第一连接板55远离支撑杆51的一侧,并且,第一紧固螺母56对应于安装孔处。第一紧固螺栓57依次穿设第一紧固螺母56和安装孔,并且,第一紧固螺栓57的端部抵接于支撑杆51的第一端,第一紧固螺栓57与第一紧固螺母56相螺接。

使用时,第一紧固螺栓57与第一紧固螺母56相螺接,不断拧紧第一紧固螺栓57,则第一紧固螺栓57不断对支撑杆51进行抵紧,进而限制支撑杆51的转动,以实现对支撑杆51的紧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1可绕第一螺栓53转动,便于根据待喷射位置来调节支撑杆51与喷射管1之间的角度,并且,第一紧固机构来对支撑杆51进行紧固,以保证支撑杆51与喷射管1保持调节好的角度,进而保证喷射管1的准确稳定喷射,提高喷射效率。第一紧固机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机构5还可以包括:第二紧固机构、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和两个第二连接板。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并列设置,并且,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第二连接板均设置于调节管41远离喷射管1的一侧,即图1所示的下侧,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具体地,每个第二连接板均开设有通孔,两个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辅助杆52的第一端置于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并且,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辅助杆52的第一端的径向距离。辅助杆52沿径向开设有穿设孔。第二螺栓穿设两个第二连接板的通孔和辅助杆52的第一端的穿设孔后与第二螺母相螺接,则辅助杆52可以绕第二螺栓转动,以实现辅助杆52与调节管41之间角度的调节。

第二紧固机构用于在辅助杆52相对于调节管41转动至任意一个角度时对辅助杆52进行紧固,即辅助杆52的第一端在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任意转动,并在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后,第二紧固机构对辅助杆52的第一端进行紧固,使得辅助杆52保持固定,进而使得辅助杆52保持与调节管41之间的角度。

第二紧固机构可以包括: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其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板开设有安装孔,开设有安装孔的第二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侧面朝向辅助杆52,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置于外侧且远离辅助杆52。第二紧固螺母设置于第二连接板远离辅助杆52的一侧,并且,第二紧固螺母对应于安装孔处。第二紧固螺栓依次穿设第二紧固螺母和安装孔,并且,第二紧固螺栓的端部抵接于辅助杆52的第一端,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紧固螺母相螺接。

使用时,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紧固螺母相螺接,不断拧紧第二紧固螺栓,则第二紧固螺栓不断对辅助杆52的端部进行抵紧,进而限制辅助杆52的转动,以实现对辅助杆52的紧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辅助杆52可绕第二螺栓转动,便于根据待喷射位置以及喷射管1和调节管41的位置来调节辅助杆52与调节管41之间的角度,并且,第二紧固机构来对辅助杆52进行紧固,以保证辅助杆52与调节管41保持调节好的角度,进而保证调节管41、喷射管1和环形管道之间呈三角形分布,提高了支撑效果。第二紧固机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上述各实施例中,辅助杆52的第二端与支撑杆51为角度可调地相连接,以适应调节管41和喷射管1的位置,保证调节管41、喷射管1和环形管道之间呈三角形分布,提高支撑效果。

对于辅助杆52的第二端与支撑杆51之间角度可调的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仅仅介绍其中一种,但并不限于此方式:支撑机构5可以包括:第三紧固机构、第三螺栓、第三螺母和两个第三连接板。其中,两个第三连接板并列设置,并且,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第三连接板均设置于支撑杆51的杆体,两个第三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具体地,每个第三连接板均开设有通孔,两个第三连接板上的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辅助杆52的第二端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并且,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辅助杆52的第二端的径向距离。辅助杆52的第二端沿径向开设有穿设孔。第三螺栓穿设两个第三连接板的通孔和辅助杆52的第二端的穿设孔后与第三螺母相螺接,则辅助杆52可以绕第三螺栓转动,以实现辅助杆52与支撑杆51之间角度的调节。

第三紧固机构用于在辅助杆52相对于支撑杆51转动至任意一个角度时对辅助杆52的第二端进行紧固,即辅助杆52的第二端在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任意转动,并在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后,第三紧固机构对辅助杆52的第二端进行紧固,使得辅助杆52保持固定,进而使得辅助杆52保持与支撑杆51之间的角度。

第三紧固机构可以包括:第三紧固螺母和第三紧固螺栓。其中,其中一个第三连接板开设有安装孔,开设有安装孔的第三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侧面朝向辅助杆52,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置于外侧且远离辅助杆52。第三紧固螺母设置于第三连接板远离辅助杆52的一侧,并且,第三紧固螺母对应于安装孔处。第三紧固螺栓依次穿设第三紧固螺母和安装孔,并且,第三紧固螺栓的端部抵接于辅助杆52的第二端,第三紧固螺栓与第三紧固螺母相螺接。

使用时,第三紧固螺栓与第三紧固螺母相螺接,不断拧紧第三紧固螺栓,则第三紧固螺栓不断对辅助杆52的第二端的端部进行抵紧,进而限制辅助杆52的转动,以实现对辅助杆52的紧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向喷射管1内输送喷淋水再经由各喷嘴2喷射至待喷射位置,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人工捏管喷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调节机构4使得喷淋水呈喷雾状喷射,实现了均匀喷射,不仅保证了喷射质量,还能有效地节约水量,支撑机构5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并利于控制喷射管1的喷射方位,以准确地对待喷射位置进行喷射,提高了喷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