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3732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属化学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苯甲酸利扎曲坦化学名为N,N-二甲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乙胺苯甲酸盐,具有如通式I所示的结构,是一种抗 通式I偏头痛药物。临床上该药物通过刺激大脑血管壁的后接点5-HT1B受体引起大脑的血管收缩,同时刺激三叉神经末端突触前5-HT1D受体抑制神经肽的释放,是目前治疗偏头痛有效和常用的药物,具有吸收快、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的优点。
现有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如专利EP497512所述,是以对硝基溴苄和1,2,4-三唑钠为起始原料,制备路线中将得到的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与4-氯丁醛缩二甲醇进行Fischer反应合成吲哚环即2-[5-(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乙胺,并以甲醛/氰基硼氢化钠甲基化后成盐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此法中Fischer反应及甲基化反应两步产物均需要用色谱方法进行提纯,使用大量的溶剂,制备周期较长,制备效率低;甲基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氰基硼氢化钠价格昂贵,成本高,不适合规模化生产。制备方法又如专利WO2004/014877所述,通过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与α-氧代-δ-1,5-戊内酯缩合反应形成腙化合物,此腙经Fischer反应得到吲哚并α-吡喃酮,之后进行水解、酯化、胺基化、成盐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该法虽然不需进行色谱层析,但步骤繁琐,总收率低,同样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收率较高,操作简易,反应条件温和的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以4-氯丁醛为原料,与偏重亚硫酸钠进行加合反应得到4-氯丁烷-1,1-二磺酸钠;②将4-氯丁烷-1,1-二磺酸钠与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在醇-水混合溶液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后,经碱中和、溶剂萃取浓缩得到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③将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与二甲胺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利扎曲坦;④将利扎曲坦与苯甲酸在溶剂中成盐制得苯甲酸利扎曲坦,经乙醇精制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精品。
所述步骤①中加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可为10~35℃,反应时间为0.5~1小时;4-氯丁醛与偏重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1.2。
所述步骤②中的醇-水混合溶液可为体积比为2.5~3.5∶1的乙醇-水混合溶液或体积比为2.5~3.5∶0.2~0.5∶1的乙醇-甲醇-水混合溶液。
所述步骤②中的催化剂可为磷酸氢二钠或多聚磷酸,浓硫酸。
所述步骤②中中和用的碱可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钾;萃取用的溶剂可为乙酸乙酯或氯仿,二氯甲烷。
所述步骤②中的反应温度可为75℃~85℃,反应时间为4~6小时;反应物的摩尔比为4-氯丁烷-1,1-二磺酸钠∶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1~1.3∶1。
所述步骤③中的二甲胺可为二甲胺水溶液或二甲胺醇溶液,浓度为30~40%;其加入的摩尔量为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的5.5~7.5倍。
所述步骤③中的相转移催化剂可为四丁基溴化铵(TBAB)或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
所述步骤③中的反应温度可为35℃~50℃,反应时间为4.5~8小时。
所述步骤④中的溶剂可为乙醇或体积比为3~4∶1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
本发明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一种比较新型的4-氯丁醛的保护形式做为中间体,即4-氯丁烷-1,1-二磺酸钠,该中间体制备过程简单,容易操作,纯度高,成本低廉,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4-(N,N-二甲胺基)丁醛缩二乙醇或4-氯丁醛缩二甲醇等高沸点液体作为中间体的不利之处,避免工业化生产中高沸点物质减压蒸馏带来的问题,提高了生产上的安全性,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能耗。因为该化合物中的两个磺酸钠基团容易脱去,与现有技术中4-氯丁醛的其他保护形式的化合物相比,大大提高了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的制备收率。经此法合成的苯甲酸利扎曲坦纯度较高,质量稳定。该工艺制备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成本与文献报道相比可大幅度降低,总收率提高到55%~65%,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述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通式II 通式III 通式VI 通式V 通式VI 通式I上述路线中,通式I为苯甲酸利扎曲坦;通式II为4-氯丁醛;通式III为4-氯丁烷-1,1-二磺酸钠;通式IV为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通式V为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通式VI为利扎曲坦。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向反应瓶中投入106.8g(1.0mol)4-氯丁醛(II)(GC含量99.7%,市售),室温下滴入偏重亚硫酸钠190.1g(1mol)溶于300ml水的溶液,搅拌30分钟后滤出固体。经干燥后得到289.2g(含量98.6%)4-氯丁烷-1,1-二磺酸钠(III),收率96.1%。
实施例2向反应瓶中投入106.8g(1.0mol)4-氯丁醛(II)(GC含量99.7%,市售),室温下滴入偏重亚硫酸钠209.1g(1.1mol)溶于320ml水的溶液,搅拌30分钟后滤出固体。经干燥后得到288.9g(含量98.4%)4-氯丁烷-1,1-二磺酸钠(III),收率95.8%。
实施例3向反应瓶中投入225.5g(1mol)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IV)、由实施例1中制备的4-氯丁烷-1,1-二磺酸钠(III)330.5g(含量98.6%,1.1mol)、磷酸氢二钠30g、3∶1(v/v)乙醇-水溶液800ml,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75℃~80℃,反应4.5小时。体系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加入250ml水、250ml二氯甲烷及少量碳酸钾。分出水层,用碳酸钾调节pH至7.5~8.0,随后以二氯甲烷萃取(3×250ml)。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浓缩至干。得到油状物190.3g 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收率73%。
实施例4向反应瓶中投入225.5g(1mol)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IV)、由实施例2制备的4-氯丁烷-1,1-二磺酸钠(III)361.2g(含量98.4%,1.2mol)、多聚磷酸35g、3∶0.3∶1(v/v/v)乙醇-甲醇-水溶液800ml,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75℃~80℃,反应5.5小时。体系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加入250ml水、250ml乙酸乙酯及少量40%氢氧化钠水溶液。分出水层,以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7.5~8.0,随后以乙酸乙酯萃取(3×250ml)。合并乙酸乙酯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浓缩至干。得到油状物214.8g 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收率82.4%。
实施例5向反应瓶中投入225.5g(1mol)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IV)、由实施例1制备的4-氯丁烷-1,1-二磺酸钠(III)390.5g(含量98.6%,1.3mol)、浓硫酸25g、2.5∶1(v/v)乙醇-水溶液1000ml,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5℃,反应6小时。体系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加入250ml水、250ml氯仿及少量碳酸钾。分出水层,以碳酸钾调节pH至7.5~8.0,随后以氯仿萃取(3×250ml)。合并氯仿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浓缩至干。得到油状物207g 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收率79.4%。
实施例6向反应瓶中投入260.7g(1mol)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880ml33%二甲胺水溶液、10g四丁基溴化铵(TBAB)、1.2L二氯甲烷,搅拌升温至40~45℃,反应5.5小时。降至室温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1.5L搅拌萃取。分出有机层,以饱和食盐水洗涤2次。有机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有固体析出止,冷却至0~5℃,滤出固体。固体以少量乙酸乙酯洗涤,60℃烘干得224.4g利扎曲坦(VI),收率83.3%。
实施例7向反应瓶中投入260.7g(1mol)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800ml 40%二甲胺水溶液、8g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1.2L二氯甲烷,搅拌升温至40~45℃,反应6小时。降至室温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1.5L搅拌萃取。分出有机层,以饱和食盐水洗涤2次。有机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有固体析出止,冷却至0~5℃,滤出固体。固体以少量乙酸乙酯洗涤,60℃烘干得216.8g利扎曲坦(VI),收率80.5%。
实施例8向反应瓶中投入260.7g(1mol)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1.0L33%二甲胺醇溶液、8g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5∶1(v/v)二氯甲烷-甲醇溶液1.2L,搅拌升温至40~45℃,反应6.5小时。降至室温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1.5L搅拌萃取。分出有机层,以饱和食盐水洗涤2次。有机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有固体析出止,冷却至0~5℃,滤出固体。固体以少量乙酸乙酯洗涤,60℃烘干得211.1g利扎曲坦(VI),收率78.4%。
实施例9向反应瓶中投入312.8g(1.2mol)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V)、1.2L33%二甲胺醇溶液、12g四丁基溴化铵(TBAB)、5∶1(v/v)二氯甲烷-甲醇溶液1.44L,搅拌升温至40~45℃,反应6小时。降至室温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1.5L搅拌萃取。分出有机层,以饱和食盐水洗涤2次。有机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有固体析出止,冷却至0~5℃,滤出固体。固体以少量乙酸乙酯洗涤,60℃烘干得226.2g利扎曲坦(VI),收率84%。
实施例10将所得利扎曲坦(VI)200g(0.74mol)溶于500ml热乙醇中,回流下滴加苯甲酸93g(0.76mol)溶于170ml乙醇的溶液,滴完后继续回流30分钟。冷却至0~5℃搅拌30分钟。滤出固体,以少量乙醇洗涤得266.8g苯甲酸利扎曲坦(I)粗品,收率92.1%。
粗品经乙醇重结晶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I)精品259.9g,收率97.4%,m.p.178~180℃。
实施例11将所得利扎曲坦(VI)200g(0.74mol)溶于500ml 3∶1(v/v)乙醇-乙醚热溶液中,回流下滴加苯甲酸93g(0.76mol)溶于170ml乙醇的溶液,滴完后继续回流30分钟。冷却至0~5℃搅拌30分钟。滤出固体,以少量乙醇洗涤得269.2g苯甲酸利扎曲坦(I)粗品,收率92.9%。
粗品经乙醇重结晶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I)精品262.4g,收率97.5%,m.p.178~180℃。
权利要求
1.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以4-氯丁醛为原料,与偏重亚硫酸钠进行加合反应得到4-氯丁烷-1,1-二磺酸钠;②将4-氯丁烷-1,1-二磺酸钠与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在醇-水混合溶液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后,经碱中和、溶剂萃取浓缩得到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③将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与二甲胺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利扎曲坦;④将利扎曲坦与苯甲酸在溶剂中成盐制得苯甲酸利扎曲坦,经乙醇精制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精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加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35℃,反应时间为0.5~1小时;4-氯丁醛与偏重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1.2。
3.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的醇-水混合溶液为体积比为2.5~3.5∶1的乙醇-水混合溶液或体积比为2.5~3.5∶0.2~0.5∶1的乙醇-甲醇-水混合溶液。
4.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的催化剂为磷酸氢二钠或多聚磷酸,浓硫酸。
5.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中和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钾;萃取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或氯仿,二氯甲烷。
6.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的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4~6小时;反应物的摩尔比为4-氯丁烷-1,1-二磺酸钠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1~1.3∶1。
7.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的二甲胺为二甲胺水溶液或二甲胺醇溶液,浓度为30~40%;其加入的摩尔量为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的5.5~7.5倍。
8.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或四丁基硫酸氢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
9.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的反应温度为35℃~50℃,反应时间为4.5~8小时。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④中的溶剂为乙醇或体积比为3~4∶1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
全文摘要
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属化学制药技术领域,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以4-氯丁醛为原料,与偏重亚硫酸钠进行加合反应得到4-氯丁烷-1,1-二磺酸钠;②将4-氯丁烷-1,1-二磺酸钠与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盐酸盐在醇-水混合溶液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后,经碱中和、溶剂萃取浓缩得到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③将3-(2-氯乙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与二甲胺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利扎曲坦;④将利扎曲坦与苯甲酸在溶剂中成盐制得苯甲酸利扎曲坦,经乙醇精制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精品。本发明制备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07D403/06GK101085771SQ20071006958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石岳崚, 陶伟峰, 谢立龙, 樊友斌, 吕建国, 邓莉平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