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99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L-乳酸发酵液的分离装置,直接涉及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
背景技术
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发酵液的提取精制首先进行絮凝沉降,经过滤除去固体生物量。以往采用的絮凝沉降装置是发酵液和絮凝液打入絮凝槽内,在机械搅拌下,混合均勻,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固体生物量凝聚成颗粒状,放入沉降槽内,固体生物量沉于槽底,澄清液用泵送去浓缩工序。其缺点是动力消耗大,间歇生产,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絮凝沉降装置,它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絮凝沉降装置存在的动力消耗大、间歇生产、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L_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具有絮凝槽和沉降槽,絮凝槽的槽体是用不锈钢板卷焊而成的筒体,上端焊接上封头、下端焊接下封头,在上封头中心部位开孔伸入发酵液进口管,并与上封头焊牢,在发酵液进口管旁侧开孔焊接絮凝剂溶液进口管,在发酵液进口管下端焊接莲蓬式喷头,在絮凝槽的槽体下部旁侧开口插入空气进口管,并与絮凝槽的槽体焊牢,空气进口管下端焊接环形布气管,在上封头顶部距中心0. 5米处开孔焊接空气出口管,在下封头中心开孔焊接絮凝液排出管,在絮凝槽的槽体下部旁侧开孔焊接检查人孔;沉降槽的槽体上部为圆筒体,套焊在絮凝槽槽体外周,沉降槽的槽体下部为锥形体,下部椎形体焊接在圆筒体下端,在圆筒体上部外侧开孔焊接澄清液出口管,在椎形体下端焊接固体悬浮液出口管。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絮凝槽和沉降槽上下连为一体,且絮凝槽内部装有液体混合分布装置和空气分布搅拌装置,因而发酵液和絮凝液从发酵液进口管可同时进入絮凝槽,通过莲蓬式喷头均勻喷洒,下部压缩空气从空气进口管送入絮凝槽内,通过环形布气管均勻喷射,鼓泡搅动混合液体,使絮凝剂与固体生物量均勻充分接触,加快了絮凝速度。固体生物量迅速凝聚为颗粒状,通过絮凝液排出管直接排入沉降槽静止沉淀。实现了连续化生产, 减少了操作步骤。由于用气体上升鼓泡搅拌代替了机械搅拌,节省了动力消耗,实现了发酵液絮凝沉降的连续化、能耗低、操作方便的目的。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07]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的结构,由絮凝槽1和沉降槽两部分组成。所述絮凝槽1的槽体是用厚度8mm不锈钢板卷焊成的筒体,直径2米,高2. 4 米,上下两端焊接上封头3和下封头4,在上封头3中心部位开孔插入发酵液进口管5,为 Φ 108X 3mm不锈钢管,伸入筒体内0. 3米,下端焊接莲蓬式喷头7,弧形面直径0. 3米,均勻密钻Φ 10圆孔,孔距50mm,发酵液进口管5与上封头3焊牢,在发酵液进口管5旁侧开孔焊接絮凝剂溶液进口管6,为Φ 43X 1. 5mm不锈钢管,在槽体旁侧距下封头4位置0. 5 米处开孔插入空气进口管8,为Φ76Χ3πιπι不锈钢管,下弯0. 3米处焊接环形布气管9,为 Φ 76X 3mm不锈钢管,顶面均勻密钻Φ IOmm孔三行,孔距50mm,空气进口管8与絮凝槽1的槽体焊牢,在上封头3顶部距中心0. 5米处开孔焊接空气出口管10,为Φ 76X3mm不锈钢管,在下封头4中心部位开孔焊接絮凝液排出管11,为Φ 108X3mm不锈钢管,在絮凝槽1的槽体下部旁侧开孔焊接检查人孔12。所述沉降槽,上部为圆筒形,用厚度8mm的不锈钢板卷焊制成,直径为2米 (+16mm),高度为4米,套焊在絮凝槽1槽体外周,下部为锥形体13,用厚度8mm的不锈钢板卷焊制成,高度0. 5米,锥度为60°,焊接在上部圆筒体2的下端,在圆筒体2上端外侧距下封头4位置0. 3米处开孔焊接发酵液澄清液出口管14,为Φ 108 X 3mm不锈钢管,在锥形体 13下端焊接固体悬浮液出口管15,为Φ57Χ3πιπι不锈钢管。工作原理发酵液由发酵液进口管5送入,絮凝剂由絮凝剂溶液进口管6送入,两种液体混合后通过莲蓬式喷头7,均勻喷洒,压缩空气从空气进口管8送入,通过环形布气管9均勻喷射,对发酵液鼓泡搅动,使发酵液中固体生物量与絮凝剂均勻充分接触,迅速凝聚成颗粒状。随发酵液从絮凝液排出管11流入沉降槽内,静止沉降。颗粒状生物量沉降在下部锥形体13内,从固体悬浮液出口管15排出,除去固体生物量,进入下步过滤工序,澄清的发酵液从澄清液出口管14溢流排出,进入下步浓缩工序。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由于采用发酵液和絮凝剂混合后通过莲蓬式喷头喷洒,两种液体混合均勻,由于采用了压缩空气气升式搅拌,不但使发酵液中生物量与絮凝剂快速均勻接触,提高了絮凝速度,而且节省了动力消耗,由于采用了絮凝槽和沉降槽连为一体, 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1. 一种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具有絮凝槽⑴和沉降槽,其特征是絮凝槽⑴的槽体是用不锈钢板卷焊而成的筒体,上端焊接上封头(3)、下端焊接下封头G),在上封头 (3)中心部位开孔伸入发酵液进口管(5),并与上封头(3)焊牢,在发酵液进口管(5)旁侧开孔焊接絮凝剂溶液进口管(6),在发酵液进口管( 下端焊接莲蓬式喷头(7),在絮凝槽 (1)的槽体下部旁侧开口插入空气进口管(8),并与絮凝槽(1)的槽体焊牢,空气进口管(8) 下端焊接环形布气管(9),在上封头C3)顶部距中心0.5米处开孔焊接空气出口管(10),在下封头中心开孔焊接絮凝液排出管(11),在絮凝槽(1)的槽体下部旁侧开孔焊接检查人孔 (12);沉降槽的槽体上部为圆筒体O),套焊在絮凝槽(1)槽体外周,沉降槽的槽体下部为锥形体(13),下部椎形体(1 焊接在圆筒体( 下端,在圆筒体( 上部外侧开孔焊接澄清液出口管(14),在椎形体(1 下端焊接固体悬浮液出口管(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升式L-乳酸发酵液絮凝沉降槽,絮凝槽和沉降槽上下连为一体,絮凝槽内部装有液体混合分布装置和空气分布搅拌装置。发酵液和絮凝剂混合后由莲蓬式喷头均匀喷洒。压缩空气从下部通过环形布气管喷射,对发酵液进行鼓泡搅动,促进发酵液中的固体生物量与絮凝剂充分接触,凝聚为固体颗粒,直接落入沉降槽静止沉淀,固体颗粒落入底部排出,进入下步过滤工序。澄清液从上部溢流排出进入下步浓缩工序。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絮凝沉淀迅速,动力消耗低等。
文档编号C07C51/42GK202315447SQ2011202925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胡茂龙, 袁宽, 陈卫国 申请人:山东祥瑞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