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69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
动脉粥样硬化及由其引起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现已跃居于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列,一般认为,目前临床上对于上述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该化合物化学结构为 其中R1和R2基团分别为第一组 R2为OH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以下简称化合物1)
第二组R1为 R2为OH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以下简称化合物2)第三组R1为OHR2为CH3COO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以下简称化合物3)第四组R1=OHR2=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6″-O-α-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以下简称化合物4)本发明以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生品或炮制品)为原料,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干燥根粉碎,制成药材粗粉,以3倍量以上的80%乙醇浸泡1周左右,再按常规以80%乙醇渗漉提取至渗漉液几无色,合并浸出液及渗漉液,减压浓缩得浸膏,浸膏以3~5倍量水混悬,按常规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过大孔树脂柱,以水及10%、30%、50%、70%、95%乙醇洗脱;收集50%洗脱组份,进行硅胶柱层析,依次以氯仿/甲醇(20∶1、15∶1、10∶1、7∶1、5∶1、3∶1、2∶1、1∶1、1∶2)溶剂系统洗脱,收集氯仿/甲醇(7∶1)洗脱部位,再反复柱层析,先得到化合物1的浅棕色结晶,再得到化合物2的无色结晶;收集氯仿/甲醇(5∶1)洗脱部位,再反复柱层析,可得化合物3的无色结晶;收集氯仿/甲醇(3∶1)洗脱部位,通过SephadexLH20及ODS柱,以30%甲醇洗脱,可得化合物4的粗品,经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制备纯化,得浅棕色结晶。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医药及保健食品领域中的用途,下面用部分药理作用结果来说明,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必需物质,其功能激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抗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而具有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等作用的物质可从多个环节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故具有上述作用的物质在制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由其引起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有着广泛的用途。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自兔心脏取血,以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考察化合物的抑制率,在100μM时,化合物1的抑制率为86%,化合物2的抑制率为84%,化合物3的抑制率为66%,化合物4的抑制率为57%,表明本发明的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以培养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实验对象,分成1个对照组及4个试验组,4个试验组中分别加入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各化合物的终浓度皆为100μM,共同培养48小时,考察各化合物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的抑制率为46%,化合物2的抑制率为54%,化合物3的抑制率为58%,化合物4的抑制率为42%,表明本发明的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分成1个对照组及4个试验组,均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个试验组同时分别加入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各化合物的终浓度皆为100μM,共同孵育24小时后,测定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观察细胞形态;化合物1使LDH活力降低58%,化合物2使LDH活力降低46%,化合物3使LDH活力降低63%,化合物4使LDH活力降低35%,各试验组的内皮细胞形态正常,表明本发明的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4、抗氧化作用昆明种小白鼠30只,分成正常组和2个试验组,2个试验组分别以含有本类化合物总含量80%的有效组分5mg/kg、20mg/kg灌胃给药,3天后,脱颈处死,取全脑匀浆,测定过氧化脂质(LPO)值,有效组分(20mg/kg)使正常小鼠脑中LPO值降低23%,表明本发明的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5、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白鼠50只,分成5组,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于含有本类化合物总含量80%的有效组分1.0g/kg、2.0g/kg、4.0g/kg、6.0g/kg、7.8g/kg,观察各剂量组小白鼠在7天内的一般表现及死亡数目,并对存活和死亡小白鼠进行解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小白鼠无死亡,一般观察及病检均未见异常表现,表明本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实施例从何首乌中提取分离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
将何首乌干燥根20kg粉碎,制成药材粗粉,以足够量(约3倍量以上)的80%乙醇浸泡1周左右,再按常规以80%乙醇渗漉提取至渗漉液几无色,合并浸出液及渗漉液,减压浓缩得浸膏,浸膏以3~5倍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部分过大孔树脂,以水及10%、30%、50%、70%、95%乙醇洗脱;收集50%洗脱组份,减压浓缩,取250g进行硅胶柱层析,依次以氯仿/甲醇(20∶1、15∶1、10∶1、7∶1、5∶1、3∶1、2∶1、1∶1、1∶2)溶剂系统洗脱,收集氯仿/甲醇(7∶1)洗脱部位,再反复柱层析,先可得到化合物1的浅棕色结晶(223mg),再得到化合物2的无色结晶(142mg);收集氯仿/甲醇(5∶1)洗脱部位,再反复柱层析,可得化合物3的无色结晶(433mg);收集氯仿/甲醇(3∶1)洗脱部位,通过SephadexLH20及ODS柱,以30%甲醇洗脱,可得化合物4的粗品,经HPLC制备纯化,得浅棕色结晶(33mg)。
结构鉴定化合物1分子量为582,分子式为C30H30O12,其性状为浅棕色针晶(甲醇),熔点范围为202~203℃;FAB-MSm/z:582(M+),EI-MSm/z:244(M+-glc),IRmax(KBr,cm-1):3409(OH),1703(C=O),1603,1515,1463(benzenering);1H-NMR、13C-NMR数据见表1。
化合物2分子量为552,其性状为无色针晶(甲醇),熔点范围为197~198℃;FAB-MSm/z:552(M+),EI-MSm/z:244(M+-glc),IRmax(KBr,cm-1):3412(OH),1700(C=O),1606,1515,1465(benzene ring);1H-NMR、13C-NMR数据见表2。
化合物3分子量为448,其性状为无色针晶(甲醇),熔点范围为173~174℃;IRmax(KBr)cm-1:3409(OH),1722(C=O),1606、1515、1463;FAB-MS:448(M+),EI-MSm/z(%):244(100);1H-NMR、13C-NMR数据见表3。
化合物4分子量为568,其性状为浅棕色针晶(甲醇),熔点范围为203~204C。IRmax(KBr)cm-1:3409(OH),1606、1515、1463;FAB-MSm/z:568(M+),59l(M++Na),608(M++K),EI-MSm/z(%):244(100);1H-NMR(DMSO-d6,TMS)δ:4.41(1H,d,J=7.8Hz,1″-H),4.71(1H,d,J=3.6Hz,1-H);6.18(1H,d,J=2.7Hz,4-H),6.55(1H,d,J=2.7Hz,6-H),6.75(2H,m,3′-H,5′-H),7.39(2H,m,2′-H,6′-H);6.87(1H,d,J=16.5Hz,β-H),7.63(1H,d,J=16.5Hz,α-H);13C-NMR数据见表4。
上述实施例中的符号表示如下IR为红外光谱;FAB-MS为快速原子轰击质谱;EI-MS为电子轰击质谱;1H-NMR为核磁共振氢谱;13C-NMR为核磁共振碳谱;CD3OD为氘代甲醇;DMSO-d6为氘代二甲基亚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类化合物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未见毒副作用,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可作为口服剂型或注射剂;具有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等作用,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既可用来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也可用于制备保健食品。表1.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的NMR数据(DMSO-d6)氢 化学位移(δ) 偶合常数(Hz)碳 化学位移(δ)二苯乙烯-4 6.22(d)2.72二苯乙烯-1 131.97s66.48(d)2.72 2134.46s2′,6′ 7.38(m) 3150.10s3′,5′ 6.78(m) 4102.92dα 7.21(d)16.44 5154.10sβ 6.88(d)16.44 6101.40d阿魏酰基-2 7.20(d)1.84 1′ 128.88s5 7.42(d)8.31 2′,6′ 127.93d6 7.01(dd) 8.31,1.84 3′,5′ 116.26d7 7.60(d)15.18 4′ 157.25s8 6.46(d)15.18 α 120.02dOCH33.70(s) β 128.66dβ-葡萄糖-1″ 4.92(d)8.05 阿魏酰基-1125.56s2″ 5.06(dd) 8.05,8.02 2 111.30d3″ 3.58(m) 3 147.83s4″ 3.40(m) 4 149.22s5″ 3.22(m) 5 115.52d6″ 3.60(m) 6 122.68d7 145.21d8 114.55dCOO 165.95sOCH355.62qβ-葡萄糖-1″ 101.71d2″ 73.96d3″ 73.96d4″ 69.74d5″ 76.98d6″ 60.57t表2.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的NMR数据(CD3OD)氢 化学位移(δ) 偶合常数(Hz)碳 化学位移(δ)二苯乙烯-4 6.23(d) 2.86苯乙烯-1133.06s6 6.55(d) 2.862 136.46s2′,6′ 7.39(m) 3 152.02s3′,5′ 6.74(m) 4 103.86dα 7.18(d) 16.26 5 155.88sβ 6.93(d) 16.26 6 103.41d香豆酰基-2,6 7.19(m) 1′ 131.73s3,56.74(m) 2′,6′ 129.41d7 7.58(d) 15.85 3′,5′ 116.59d8 6.32(d) 15.85 4′ 158.71sβ-葡萄糖-1″4.93(d) 8.18α 120.95d2″5.19(dd) 8.18,8.12 β 130.94d3″3.67(m)香豆酰基-1 127.12s4″3.60(m)2,6131.28d5″3.35(m)3,5116.76d6″3.80(m)4 161.25s7 147.46d8 114.86dCOO168.62sβ-葡萄糖-1″ 104.56d2″ 75.31d3″ 76.14d4″ 71.07d5″ 78.49d6″ 62.01t表3.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的NMR数据(DMSO-d6)氢 化学位移(δ) 偶合常数(Hz) 碳 化学位移(δ)二苯乙烯-4 6.20(d)2.6 二苯乙烯-1131.9s6 6.56(d)2.62136.4s2′、6′7.34(m) 3150.6s3′、5′6.72(m) 4102.5dα 7.59(d)16.5 5154.8sβ 6.90(d)16.5 6100.9d3-OH9.02(s) 1′ 128.5s5-OH9.29(s) 2′、6′ 127.8d4′-OH9.64(s) 3′、5′ 115.5d乙酰基-CH31.78(s) 4′ 157.2sβ-葡萄糖-1″ 4.47(d)7.6 α 120.5d2″3.32(m) β 128.3d3″3.44(m)乙酰基-CO 170.4s4″3.35(m) CH320.4q5″3.22(m) β-葡萄糖-1″ 106.6d6″4.20(d)10.2 2″ 73.9d4.11(m) 3″ 74.0d4″ 69.7d5″ 75.8d6″ 64.0t表4.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6″-O-α-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的13CNMR数据(DMSO-d6)碳 化学位移(δ) 碳 化学位移(δ)二苯乙烯-1 131-87sβ-葡萄糖-1″106.71d2 136.28s 2″73.36d3 150.53s 3″73.86d4 102.79d 4″69.31d5 154.71s 5″76.22d6 101.15d 6″65.92t1′ 128.46sα-葡萄糖-198.72d2′、6′128.06d 272.19d3′、5′115.66d 375.16d4′ 157.24s 470.20dα 120.05d 572.54dβ 128.68d 660.84t
权利要求
1.一种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其结构为 其中R1和R2基团分别为第一组 R2为OH第二组 R2为OH第三组R1为OHR2为CH3COO第四组R1为OHR2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作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和保健食品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新化合物,包括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6”-O-α-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具有较强且广泛的心脑血管活性,可用于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
文档编号C07H15/00GK1303858SQ9911985
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6日
发明者陈万生, 李力, 殷学平, 杨根金, 乔传卓, 张卫东, 陈海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