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87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和其催化剂。更具体的说,涉及含有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和氯硅烷类化合物的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和其催化剂。
背景技术
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发展过程中,给电子体由于具有能够显著改善催化剂性能和聚合物的立构选择性等特点,一直是催化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于氯化镁醇合物载体制备的Z-N型乙烯聚合催化剂的一个关键要求是催化剂具有高氢调敏感性,所得聚合物粉料具有高堆积密度。为了获得所述效果,通常向催化剂中加入内给电子体,如醚类、酯 类和胺类等。CN101633704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其中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包含镁复合物,钛化合物,有机醇化合物和给电子体硼酸酯,由于引入硼酸酯,该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得以提高,所得的聚乙烯粉料具有较好的堆积密度。CN1958620提供了一种溶解析出型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由于向催化剂中引入了四烷氧基硅作为给电子体,提高了催化剂的氢调敏感度,同时还起到了助析出剂的作用,但是在该专利中并未加入酯类给电子体。除了希望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所得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堆积密度之夕卜,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宽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产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向催化剂中引入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给电子体是加宽产品分子量分布的常见办法。CN101880339A涉及了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新生态的镁化合物/给电子体/钛化合物负载到二氧化硅载体上,其中给电子体选自含有3-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的醚、酯、胺或醇,再经烷基铝处理,最后再与具有极性官能团的聚合物(相当于高分子量的给电子体)进行络合反应。所得催化剂聚合活性较高,生产出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CN1769307涉及一种给电子体改性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该催化剂由以镁化合物、钛化合物以及给电子体8-烷氧基喹啉类化合物按一定比例组成,所得催化剂的活性高,采用该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如果在催化剂组分中引入多于一种的给电子体即复配给电子体,则多种给电子体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某种性能,还可能赋予催化剂多种性质。应用于丙烯聚合的球形催化剂的相关专利CN1699433采用四氯化钛作为脱醇剂,所使用的酯类是单酯和双酯类复配给电子体,虽然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但作者并未说明复配给电子体对于氢调敏感性的影响;另外该专利仅应用于丙烯聚合。在该专利中,由于使用大量的四氯化钛处理,催化剂成本较高且所得含钛废液较多,增加了生产工艺后处理的难度。本发明人采用烷基铝作为脱醇剂,使用长碳链单酯类和氯硅烷类化合物作为复配给电子体,应用于乙烯聚合的球形催化剂,不但可以使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氢调敏感性,还可以使其所得聚乙烯粉料具有高堆积密度和宽分子量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所得聚合物粉料堆积密度高,分子量分布较宽。—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包括下列组分(I)镁醇合物;(2)钛化合物;(3)有机铝化合物;(4)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 (5)氯硅烷类化合物;组分(I)所述的镁醇合物是通式为MgCl2-mR0H的氯化镁醇合物,其中R为C1 C4烧基,m为2. 5 4. O ;组分⑵所述的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 (0R)nX4_n,式中R为C1 C8的烃基,X为卤原子,0彡η彡3 ;组分(3)中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通式为AIR’ aX’ bH。,式中R’为C1 C14的烃基,V为卤素,a、b、c均为O 3的整数,且a+b+c = 3 ;组分⑷中所述的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通式为R1COOR2,式中R1是C1 Cltl直链、支链烃基、环烃基或芳香族烃基,R2是C6 C18的长碳链直链或支链烃基;组分(5)中所述的氯硅烷类化合物通式为RnSiCl4_n,式中R为(^ (8的烃基,O彡η彡3。组分(I)中所述的通式为MgCl2-HiROH的氯化镁醇合物是将C1 C4的低碳醇与氯化镁按摩尔比为2.5 : I 4 : I进行混合,在加热熔融后急速冷却,得到含有2. 5 4. O摩尔醇/摩尔氯化镁的球形颗粒。本专利采用未脱醇的氯化镁醇合物。优选范围在2. 5 4. O摩尔醇/摩尔氯化镁。上述的氯化镁醇合物公开于中国专利CN93102795. O中,其公开的相关内容全部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组分⑵中所述的钛化合物通式为Ti (OR)ηΧ4_η,式中R为C1 C8的烃基,X为卤原子,O 彡 η 彡 3,包括=TiCl4,TiBr4, TiI4, Ti (OC2H5) Cl3> Ti (OCH3) Cl3> Ti (OC4H9) Cl3> Ti (OC2H5)Br3> Ti (OC2H5)2Cl2, Ti (OCH3)2Cl2, Ti(OCH3)2I2' Ti (OC2H5) 3CU Ti(OCH3)3Cl' Ti (OC2H5)3I,Ti (OC2H5)4、Ti (OC3H7)4、Ti (OC4H9)4 等。优选 TiCl4'Ti (OC2H5) Cl3、Ti (OCH3)Cl3'Ti (OC4H9)Cl3'Ti (OC4H9) 4。以 TiCl4S最佳。组分(3)中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通式为AIR’ aX’ bH。,式中R’为C1 C14的烃基,V为卤素,a、b、c均为O 3的整数,且a+b+c = 3。具体化合物如A1 (CH3) 3、A1 (CHC2H3) 3、Al (i-Bu)3、Al (n-C6H13)3、AlH(CH2CH3)2' AlH(i_Bu)2、AlCl (CH2CH3) 2、Al2Cl3 (CH2CH3) 3、AlCl (CH2CH3) 2、AlCl2 (CH2CH3)等烷基铝化合物,其中优选为 Al (CH2CH3) 3、Al (n-C6H13) 3、Al(I-Bu)3O最优选为Al (CH2CH3)315这些有机金属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组分(4)中所述的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的通式为R1COOR2,式中R1是C1-Cltl直链、支链烃基、环烃基或芳香族烃基,R2是C6 C18的长碳链直链或支链烷烃基,该化合物选自羧酸酯和芳香酯。具体化合物如乙酸正己酯、乙酸正辛酯、乙酸异辛酯、苯甲酸正己酯、苯甲酸正辛酯、苯甲酸正癸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十八酯等。
组分(5)中所述的氯硅烷类化合物通式为RnSiCl4_n,式中R为C1 C8的烃基,0^n^3 ;包括四氯化硅、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三丙基氯硅烷、丁基三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己基三氯硅烷、三己基氯硅烷、辛基三氯硅烷等。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中,各反应物之间的比例以组分⑴未脱醇氯化镁乙醇载体中的每摩尔镁计,组分(2)钛化合物为O. I 15. O摩尔;组分(3)有机铝化合物为O. I 5. O摩尔;组分(4)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为O. I 5. O摩尔;组分(5)氯硅烷类化合物为O. I 15. O摩尔。本发明上述的催化剂组分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制备将组分(I)所述的氯化镁醇合物分散在惰性溶剂中,得到悬浮液。分散介质包括异丁烷、己烷、庚烷、环己烷、石脑油、抽余油、加氢汽油、煤油等饱和脂肪烃类惰性溶剂。在-40°C 50°C,将上述氯化镁乙醇球形载体悬浮液与组分(4)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和组分(3)有机铝化合物进行接触反应,并将混合物缓慢升温至20 60°C,反应一定的时间后, 除去未反应物和溶剂,并采用惰性稀释剂洗涤一次或数次。然后再引入组分(5)氯硅烷类化合物进行反应,并将混合物缓慢升温至20 60°C,反应一定的时间后,除去未反应物和溶剂,并采用惰性稀释剂洗涤一次或数次。最后再引入组分(2)钛化合物进行反应,经惰性稀释剂洗涤,即得到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球形催化剂,其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I)上述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2)通式为AlR”dX3_d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I 20的烃基,X为卤素,O < d彡3。组分(2)中通式为AlR”dX3_d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可以为氢或碳原子数为I 20的烃基,特别是烷基、芳烷基、芳基;X为卤素,特别是氯和溴;0 < d < 3。具体化合物如A1 (CH3) 3> Al (CH2CH3) 3、Al (i_Bu)3、AlH (CH2CH3) 2、AlH(i_Bu)2、AlCl (CH2CH3) 2、Al2Cl3 (CH2CH3) 3、AlCl (CH2CH3)2、AlCl2 (CH2CH3)等烷基铝化合物。优选为 Al (CH2CH3) 3、Al(I-Bu)3O其中组份⑵中铝与组分(I)中钛的摩尔比为5 500,优选20 200。聚合时可米用液相聚合,也可以米用气相聚合。液相聚合介质包括异丁烷、己烷、庚烷、环己烷、石脑油、抽余油、加氢汽油、煤油、苯、甲苯、二甲苯等饱和脂肪烃或芳香烃等惰性溶剂。为了调节最终聚合物的分子量,采用氢气作分子量调节剂。本发明人发现在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过程中分别加入长碳链单酯和氯硅烷类化合物,不但可以使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氢调敏感性,还可以使其所得聚乙烯粉料具有高堆积密度和宽分子量分布。另外本催化剂仅使用较少量的烷基铝,因而成本较低且废液很少。
具体实施例方式测试方法I.催化剂体系中钛元素的相对重量百分比采用分光光度法;2.催化剂体系中酯的相对重量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3.聚合物堆积密度的测定采用ASTM D1895 ;4.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的测定凝胶渗透色谱(GPC);5.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MI):根据ASTM D1238-99。下面以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范围。实施例I(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 基铝1. 0M)和3ml苯甲酸正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烧,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甲基三氯硅烷3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3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容积为2L的不锈钢反应釜,经高纯氮气充分置换后,加入IL己烷和I. Oml浓度为IM的三乙基铝,再加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含O. 6毫克钛),升温至75°C,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达到O. 28Mpa,再通入乙烯使釜内总压达到O. 73Mpa(表压),在80°C条件下聚合2小时,聚合结果见表2。(3)聚合反应容积为2L的不锈钢反应釜,经高纯氮气充分置换后,加入IL己烷和I. Oml浓度为IM的三乙基铝,再加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含I. 8毫克钛),升温至75°C,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达到O. 58Mpa,再通入乙烯使釜内总压达到O. 73Mpa(表压),在80°C条件下聚合2小时,聚合结果见表3.实施例2(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3. OC2H5O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1. 0M)和3ml苯甲酸正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烧,将该体系冷却至(TC,缓慢滴加四氯硅烷2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T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3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 (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实施例3(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1. 0M)和3ml丙烯酸异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烧,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甲基三氯硅烷4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4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 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实施例4(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3. OC2H5O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1. 0M),3ml丙烯酸异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TC,缓慢滴加乙基三氯硅烷6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4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实施例5(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正己基铝的己烷溶液(三正己基铝1.0M),3ml乙酸正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烧,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甲基三氯硅烷5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O°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3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实施例6(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1.0M),3ml乙酸异辛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硅烷3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4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3)聚合反应容积为2L的不锈钢反应釜,经高纯氮气充分置换后,加入IL己烷和I. Oml浓度为IM的三乙基铝,再加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含I. 8毫克钛),升温至75°C,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达到O. 58Mpa,再通入乙烯使釜内总压达到O. 73Mpa (表压),在80°C条件下聚合2小时,聚合结果见表3。
对比例I(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3. OC2H5O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1. 0M)和2ml苯甲酸乙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3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3)聚合反应容积为2L的不锈钢反应釜,经高纯氮气充分置换后,加入IL己烷和I. Oml浓度为IM的三乙基铝,再加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含I. 8毫克钛),升温至75°C,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达到O. 58Mpa,再通入乙烯使釜内总压达到O. 73Mpa(表压),在80°C条件下聚合2小时,聚合结果见表3。对比例2(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正己基铝的己烷溶液(三正己基铝1. 0M),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甲基三氯硅烷3ml,之后升温至40°C,反应I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烷,将该体系冷却至0°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4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I。(2)聚合反应同实施例I,聚合结果见表2。
对比例3(I)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10. Og球形载体MgCl2 · 2. 6C2H50H,己烷100ml,搅拌下降温至_10°C,滴加50ml三正己基铝的己烷溶液(三正己基铝1. 0M)和2ml苯甲酸正己酯,然后升温至40°C,并且维持反应3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在室温洗涤两次。加入IOOml己烧,将该体系冷却至(TC,缓慢滴加四氯化钛4ml,之后升温至60°C,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沉淀物用己烷洗涤两遍后,通过己烷将其转移至层析漏斗中,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动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固体球形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成见表
Io表I催化剂组分的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包括下列组分 (1)镁醇合物; (2)钛化合物; (3)有机铝化合物; (4)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 (5)氯硅烷类化合物; 组分(I)所述的镁醇合物是通式为MgCl2-mROH的氯化镁醇合物,其中R为C1 C4烷基,m为2. 5 4. O ; 组分(2)所述的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OR)nX4_n,式中R为C1-C8的烃基,X为卤原子,O≤η≤3 ; 组分⑶中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通式为AIR’ aX’ bH。,式中R’为C1 C14的烃基,X’为卤素,a、b、c均为O 3的整数,且a+b+c = 3 ; 组分(4)中所述的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通式为R1COOR2,式中R1是C1 Cltl直链、支链烃基、环烃基或芳香族烃基,R2是C6 C18的长碳链直链或支链烃基; 组分(5)中所述的氯硅烷类化合物通式为RnSiCl4_n,式中R为C1 C8的烃基,O≤η≤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各反应物之间的比例以每摩尔镁计,钛化合物为O. I 15摩尔,有机招化合物为O. I 5. O摩尔,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为O. I 5. O摩尔,氯硅烷类化合物为O. I 15. O摩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4)的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为乙酸正己酯、乙酸正辛酯、乙酸异辛酯、苯甲酸正己酯、苯甲酸正辛酯、苯甲酸正癸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或丙烯酸十八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5)的氯硅烷类化合物为四氯化硅、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三丙基氯硅烷、丁基三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己基三氯硅烷、三己基氯硅烷或辛基三氯硅烷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3)的有机铝化合物为Al (CH2CH3) 3、Al (H-C6H13) 3或Al (i-Bu) 3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组分(I)所述的氯化镁醇合物分散在饱和脂肪烃类惰性溶剂中,得到悬浮液; (2)将悬浮液于-40 50°C与组分(4)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和组分(3)有机铝化合物进行接触反应; (3)将步骤(2)的混合物缓慢升温至20 60°C,反应一定的时间后,除去未反应物,并采用惰性稀释剂洗涤; (4)加入组分(5)氯硅烷类化合物进行反应,缓慢升温至20 60°C,反应一定的时间后,除去未反应物,并采用惰性稀释剂洗涤; (5)加入组分(2)钛化合物进行反应,然后采用惰性稀释剂洗涤,得到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
7.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其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1)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催化剂组分; (2)通式为AlR”dX3_d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I 20的烃基,X为卤原子,O < 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铝与组分⑴中钛的摩尔比为20 200。
9.权利要求7所述催化剂在乙烯均聚合反应或共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和其催化剂。其中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包含镁醇合物,钛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长碳链单酯类化合物,氯硅烷类化合物。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氢调敏感性,所得聚乙烯粉料堆积密度高,分子量分布宽。
文档编号C08F10/02GK102807635SQ20111014852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李秉毅, 周俊领, 杨岭, 黄庭, 寇鹏, 马永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