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性PET/PP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77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材料,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阻隔性PET/PP膜。
背景技术
:高阻隔薄膜是把气体阻隔性很强的材料与热缝合性、水分阻隔性很强的聚烯烃同时进行挤出而成,是多层结构的薄膜。现有技术中对于高阻隔膜还会有其他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食品包装中,还会需要一些对于抗菌性能、阻燃性的要求。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起使得薄膜材料产生一定的老化,因此急需一种在长时间使用条件下任然具有高阻隔性能,且兼顾阻燃性和抗菌性能的薄膜材料。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隔性PET/PP膜,将PP塑料粒子和PET塑料粒子加入到共挤流延膜机中制成包括PET层和PP层的PET/PP膜,所述PP塑料粒子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PP:120份、三羟基聚氧化丙烯醚:25份、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15份、4,4′-二羟基二苯硫醚:8份、蒙脱土:8份、石蜡:10份、抗氧化剂1010:0.2份、纳米TiO2:2份、消泡剂:0.5份、增稠剂:0.5份、偶联剂:1份;所述PET塑料粒子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对苯二甲酸:1000份、乙二醇:600份、2-氨基对苯二甲酸:15份、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10份、1,4-二乙酰氧基苯:7份、1,4-苯二甲醇:8份、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2,3-二溴-2-丁烯-1,4-二醇:5份、邻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3份、氟硅酸镁:5份、抗菌剂5份。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P塑料粒子生产方法为: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所需原料,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称取的各原料搅拌均匀,室温搅拌60-80min,然后加热至60-80℃,搅拌2h,然后温度降低40-50℃,搅拌2h,加入到造粒机中挤出造粒得到PP塑料粒子。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ET塑料粒子生产方法为:步骤一:将对苯二甲酸400份、乙二醇400份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40℃进行预备混合;步骤二:升温至200~220摄氏度进行酯化反应,反应30~50分钟后,加入Ti/Si系催化剂0.01~0.5份,继续反应10~30分钟;步骤三:加入对苯二甲酸200份,2-氨基对苯二甲酸5份、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10份,降温至180~200℃,反应20~40分钟;步骤四:加入对苯二甲酸100份、1,4-二乙酰氧基苯7份、1,4-苯二甲醇8份、2,3-二溴-2-丁烯-1,4-二醇5份,温度保持在180~200℃,入Ti/Si系催化剂0.01~0.5份,反应20~30分钟;步骤五:加入对苯二甲酸200份、乙二醇100份、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升温至200~250℃,反应10~30分钟;步骤六:加入苯二甲酸100份、乙二醇100份升温至250~280℃,200~300Pa真空条件下反应30~60分钟;步骤七:完成反应后加入邻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3份、氟硅酸镁5份、抗菌剂5份,温度控制在100~120℃,进行搅拌30~40分钟后,继续搅拌,自然降温至50~60℃后进行造粒得到PET塑料粒子。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菌剂根据下述方法制备:步骤A:10g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2ml的对氯苯甲酰氯、1ml的4-溴丁酰氯、1ml三氯化磷,20~30℃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小时,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活性化;步骤B:反应完成后对混合物进行离心,依次使用三氯甲烷、乙二醇、丙酮进行清洗,进行干燥,得到活化纳米二氧化硅;步骤C:在活化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7g聚乙烯亚胺、2g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1g聚碳化二亚胺,加入0.1gKOH,在85℃的条件下搅拌15~20小时;步骤D:反应结束后经过离心,并用甲醇进行充分洗涤,进行干燥;步骤E:将风干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装入到20ml的异丁醇中,之后加入2ml的1,2-二溴乙烷、6ml的溴己烷、0.1g溴乙酰溴、1ml的1-溴-3-甲基丁烷,再70~80℃条件下搅拌15~25小时;步骤F:反应完成后降温到30~45℃,再向其中加入5ml碘化钾,搅拌8~12小时,经过离心,用甲醇充分洗涤,然后干燥得到抗菌剂。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五中,先加入对苯二甲酸50份、之后加入乙二醇100份,剩余的150份对苯二甲酸分成三份,每隔10分钟加入50份对苯二甲酸,最后加入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一中,在加入原料前,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加入200份乙二醇,搅拌5~15分钟,再加入剩余的600份乙二醇和400份对苯二甲酸,升温至40℃进行预备混合。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和步骤四中加入Ti/Si系催化剂时,先将Ti/Si系催化剂用50ml乙二醇稀释,在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通过将PET塑料粒子和PP塑料粒子进行共挤流延膜机进行挤出制成多层流延膜,能够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互补,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高阻隔、阻燃、抗菌的效果。首先是PP塑料粒子,PP塑料粒子通过共混改性发进行制备,其中以PP主料,添加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与PP发生反应,调节PP的分子链段,来增强整体的阻隔性能。其中添加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能够与PP的分子链段具有较好的相容剂,同时带有的羟基基团,能够在最终产品中得到一个较好的防雾性能。4,4′-二羟基二苯硫醚的加入,一方面给整个体系提供了羟基,同时还能够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的相容性更好,另一方面硫原子两端连接的苯环,能够提高整个阻隔膜的强度。蒙脱土和纳米TiO2作为改性物料加入其中,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是的性能不会下降。石蜡的加入作为润滑剂,能够使得加工更加容易。聚醚硅氧烷共聚物作为消泡剂、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加入调节粘稠度、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的加入作为偶联剂,在步骤一中,首先将大部分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首先进行一个预混合过程,同时升温至40℃,能够使得其预混合更加均匀,促进分子间的自由运动。能够有效防止突然加入过多量的反应原料会发生过度聚合的现象。之后的步骤二中,开始升温至200~220摄氏度以及加入Ti/Si系催化剂,开始聚酯反应,在整个反应体系中乙二醇的量远远大于对苯二甲酸,一方面乙二醇是溶剂,能够降低起到一个稀释作用,从而使得对苯二甲酸能够缓慢与乙二醇发生聚酯反应。在步骤一中,首先将大部分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首先进行一个预混合过程,同时升温至40℃,能够使得其预混合更加均匀,促进分子间的自由运动。能够有效防止突然加入过多量的反应原料会发生过度聚合的现象。之后的步骤二中,开始升温至200~220摄氏度以及加入Ti/Si系催化剂,开始聚酯反应,在整个反应体系中乙二醇的量远远大于对苯二甲酸,一方面乙二醇是溶剂,能够降低起到一个稀释作用,从而使得对苯二甲酸能够缓慢与乙二醇发生聚酯反应。在反应前加入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是一种通用的抗氧剂,与乙二醇一同加入容器,一方面对反应容器有一个清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聚酯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步骤三中在经过步骤二的反应后,体系内的对苯二甲酸已经反应完全,因此需要继续补充如对苯二甲酸,同时2-氨基对苯二甲酸、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的加入能够消耗部分乙二醇的同时,能够在整个体系中引入氨基和硝基,能够增强整个体系的耐候性,同时还带有苯基团,能够和整个体系相似相容,提高整体的相容性,因此能够带来较好的均匀性,避免了局部性能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反应温度,由于2-氨基对苯二甲酸、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的支链很容易被活化,因此降低温度在能够进行正常的聚酯反应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在步骤四中,继续补入对苯二甲酸的同时还加入1,4-二乙酰氧基苯、1,4-苯二甲醇、2,3-二溴-2-丁烯-1,4-二醇来改变分子链段的支链结构,1,4-二乙酰氧基苯的加入能够更好地与后期抗菌剂的结合,1,4-苯二甲醇的加入增强了整体的强度,而2,3-二溴-2-丁烯-1,4-二醇的加入,能够提高整体的阻燃性能。步骤五在补入对苯二甲酸的同时,也需要补入部分乙二醇,防止体系粘性过大,发生过度聚合,同时加入2,2-二甲基-1,3-丙二醇,调节分子链,使得产品分子量更加均匀,同时产品的透光率也能够得到保证。步骤五中的分批次加入,由于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粘度了,直接加入很容易造成局部的团聚。在步骤六中最后加剩余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最终的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步骤七中,经过步骤六的反应,整个体系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加入的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氟硅酸镁、抗菌剂均属于改性剂,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与反应生成的聚合物进行反应,提高整体的阻燃性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本身能够制品整体的强度,同时其本身结构上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近,因此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均匀分布在分子链之间,与聚合在分子链上的2,3-二溴-2-丁烯-1,4-二醇在不同程度上,更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阻燃性。氟硅酸镁的加入能够使得提高聚酯的强度,同时也能够起到一个稳定剂的作用,使得聚酯不管在加工还是使用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抗菌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其整体的抗菌性能。在催化剂加入过程中,将其稀释,能够防止局部浓度过大而导致局部团聚的现象。在抗菌剂上,选用季铵盐型抗菌剂,其季铵盐符合在纳米二氧化硅上。抗菌剂的制备过程中,纳米二氧化硅能够在氯苯甲酰氯、4-溴丁酰氯、三氯化磷的条件下进一步被活化,特别是三氯化磷的加入,能够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活化性能,同时使得最终得到的抗菌剂具有更好地耐候性,即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效果。之后对其进行清洗,三氯甲烷对氯苯甲酰氯、三氯化磷的溶解性较好,能够将其取出,而乙二醇则能够取出残留的三氯甲烷,最终用丙酮清洗,能够彻底取出残留物质。将活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反应,将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上的基团固定在纳米二氧化硅上。最后加入1,2-二溴乙烷、溴己烷、溴乙酰溴、1-溴-3-甲基丁烷与固定在活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基团发生反应,得到季铵盐抗菌剂,而季铵盐抗菌剂已经被固定在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载体上。这样的抗菌剂不易发生流失,在纳米二氧化硅的载体上使得抗菌效果更佳稳定。其中反应主要在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和1,2-二溴乙烷、溴己烷、溴乙酰溴、1-溴-3-甲基丁烷之间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季铵盐具有强稳定性,特别是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的加入,能够使得与二氧化硅的结合力更好,不易从纳米二氧化硅上脱落,同时溴乙酰溴的加入也提高了抗菌剂的活性。通过PP层和PET层的结合,使得整个复合膜具备了高阻隔性,同时还具有了抗菌性、阻燃性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高阻隔性PET/PP膜,将PP塑料粒子和PET塑料粒子加入到共挤流延膜机中制成包括PET层和PP层的PET/PP膜,所述PP塑料粒子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PP:120份、三羟基聚氧化丙烯醚:25份、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15份、4,4′-二羟基二苯硫醚:8份、蒙脱土:8份、石蜡:10份、抗氧化剂1010:0.2份、纳米TiO2:2份、聚醚硅氧烷共聚物:0.5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0.5份、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1份;所述PET塑料粒子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对苯二甲酸:1000份、乙二醇:600份、2-氨基对苯二甲酸:15份、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10份、1,4-二乙酰氧基苯:7份、1,4-苯二甲醇:8份、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2,3-二溴-2-丁烯-1,4-二醇:5份、邻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3份、氟硅酸镁:5份、抗菌剂5份。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所需原料,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称取的各原料搅拌均匀,室温搅拌60-80min,然后加热至60-80℃,搅拌2h,然后温度降低40-50℃,搅拌2h,加入到造粒机中挤出造粒得到PP塑料粒子。所述PET粒子生产方法为:步骤一:将对苯二甲酸400份、乙二醇400份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40℃进行预备混合;步骤二:升温至200~220摄氏度进行酯化反应,反应30~50分钟后,加入Ti/Si系催化剂0.01~0.5份,继续反应10~30分钟;步骤三:加入对苯二甲酸200份,2-氨基对苯二甲酸5份、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10份,降温至180~200℃,反应20~40分钟;步骤四:加入对苯二甲酸100份、1,4-二乙酰氧基苯7份、1,4-苯二甲醇8份、2,3-二溴-2-丁烯-1,4-二醇5份,温度保持在180~200℃,入Ti/Si系催化剂0.01~0.5份,反应20~30分钟;步骤五:加入对苯二甲酸200份、乙二醇100份、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升温至200~250℃,反应10~30分钟;步骤六:加入苯二甲酸100份、乙二醇100份升温至250~280℃,200~300Pa真空条件下反应30~60分钟;步骤七:完成反应后加入邻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3份、氟硅酸镁5份、抗菌剂5份,温度控制在100~120℃,进行搅拌30~40分钟后,继续搅拌,自然降温至50~60℃后进行造粒得到PET塑料粒子。所述步骤五中,先加入对苯二甲酸50份、之后加入乙二醇100份,剩余的150份对苯二甲酸分成三份,每隔10分钟加入50份对苯二甲酸,最后加入2,2-二甲基-1,3-丙二醇10份。所述步骤一中,在加入原料前,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加入200份乙二醇,搅拌5~15分钟,再加入剩余的600份乙二醇和400份对苯二甲酸,升温至40℃进行预备混合。所述步骤二和步骤四中加入Ti/Si系催化剂时,先将Ti/Si系催化剂用50ml乙二醇稀释,在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所述抗菌剂根据下述方法制备:步骤A:10g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2ml的对氯苯甲酰氯、1ml的4-溴丁酰氯、1ml三氯化磷,20~30℃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小时,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活性化;步骤B:反应完成后对混合物进行离心,依次使用三氯甲烷、乙二醇、丙酮进行清洗,进行干燥,得到活化纳米二氧化硅;步骤C:在活化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7g聚乙烯亚胺、2g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1g聚碳化二亚胺,加入0.1gKOH,在85℃的条件下搅拌15~20小时;步骤D:反应结束后经过离心,并用甲醇进行充分洗涤,进行干燥;步骤E:将风干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装入到20ml的异丁醇中,之后加入2ml的1,2-二溴乙烷、6ml的溴己烷、0.1g溴乙酰溴、1ml的1-溴-3-甲基丁烷,再70~80℃条件下搅拌15~25小时;步骤F:反应完成后降温到30~45℃,再向其中加入5ml碘化钾,搅拌8~12小时,经过离心,用甲醇充分洗涤,然后干燥得到抗菌剂。对比例:选用市购PP粒子和PET粒子,加入到共挤流延膜机中进行挤出制成共挤流延膜。PP粒子选用韩国乐天化学的SFC-650BT流延膜专用料,PET粒子选用美国杜邦的935BK505塑料粒子。测试,将上述材料均制备成流延膜,厚度为200μm,测试其拉伸强度、透明度、抗菌性、阻燃性能、未揉折时透氧率、揉折后透氧率。以及在疝气灯照射50、100、150、200小时试验后进行上述测试。准确称取0.1g样品,加入到装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超声波分20min。加入1mL浓度为107CFU/mL菌悬液。另取一个装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作为空白对照,只加入1mL菌悬液。将上述三角瓶置于振荡培养箱,于37℃、20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30min。三角瓶中各取0.2mL混合液,适当稀释后,涂布在培养皿上,于35℃下恒温培养48~72h,进行菌落计数。上述两组样品各做3个平行实验,抗菌率按以下公式计算:R=[(A-B)/A]*100%R——抗菌率,A——空白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B——加入待测抗菌样品的平均菌落数。菌种的选择上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一:未经疝气灯照射试验数据实施例对比例拉伸强度(N/mm^2)243152阻燃等级UL94指标V-0V-1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523大肠杆菌抗菌率%9321未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31.5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42.0透明度%91%85%表二:经疝气灯照射50小时试验数据表三:经疝气灯照射100小时试验数据实施例对比例拉伸强度(N/mm^2)238111阻燃等级UL94指标V-0V-2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112大肠杆菌抗菌率%9011未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61.5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72.0透明度%91%80%表四:经疝气灯照射150小时试验数据实施例对比例拉伸强度(N/mm^2)230100阻燃等级UL94指标V-0V-2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05大肠杆菌抗菌率%885未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87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0.99透明度%91%80%表五:经疝气灯照射200小时试验数据实施例对比例拉伸强度(N/mm^2)22180阻燃等级UL94指标V-0V-2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885大肠杆菌抗菌率%855未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1.010揉折透氧率cm3/(m2·24h·0.1MPa)1.011透明度%91%80%通过将PET塑料粒子和PP塑料粒子进行共挤流延膜机进行挤出制成多层流延膜,能够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互补,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高阻隔、阻燃、抗菌的效果。首先是PP塑料粒子,PP塑料粒子通过共混改性发进行制备,其中以PP主料,添加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与PP发生反应,调节PP的分子链段,来增强整体的阻隔性能。其中添加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能够与PP的分子链段具有较好的相容剂,同时带有的羟基基团,能够在最终产品中得到一个较好的防雾性能。4,4′-二羟基二苯硫醚的加入,一方面给整个体系提供了羟基,同时还能够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甲酯的相容性更好,另一方面硫原子两端连接的苯环,能够提高整个阻隔膜的强度。蒙脱土和纳米Ti02作为改性物料加入其中,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是的性能不会下降。石蜡的加入作为润滑剂,能够使得加工更加容易。聚醚硅氧烷共聚物作为消泡剂、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加入调节粘稠度、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的加入作为偶联剂,在步骤一中,首先将大部分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首先进行一个预混合过程,同时升温至40℃,能够使得其预混合更加均匀,促进分子间的自由运动。能够有效防止突然加入过多量的反应原料会发生过度聚合的现象。之后的步骤二中,开始升温至200~220摄氏度以及加入Ti/Si系催化剂,开始聚酯反应,在整个反应体系中乙二醇的量远远大于对苯二甲酸,一方面乙二醇是溶剂,能够降低起到一个稀释作用,从而使得对苯二甲酸能够缓慢与乙二醇发生聚酯反应。在反应前加入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是一种通用的抗氧剂,与乙二醇一同加入容器,一方面对反应容器有一个清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聚酯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步骤三中在经过步骤二的反应后,体系内的对苯二甲酸已经反应完全,因此需要继续补充如对苯二甲酸,同时2-氨基对苯二甲酸、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的加入能够消耗部分乙二醇的同时,能够在整个体系中引入氨基和硝基,能够增强整个体系的耐候性,同时还带有苯基团,能够和整个体系相似相容,提高整体的相容性,因此能够带来较好的均匀性,避免了局部性能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反应温度,由于2-氨基对苯二甲酸、2-硝基对苯二酸-4-甲酯的支链很容易被活化,因此降低温度在能够进行正常的聚酯反应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在步骤四中,继续补入对苯二甲酸的同时还加入1,4-二乙酰氧基苯、1,4-苯二甲醇、2,3-二溴-2-丁烯-1,4-二醇来改变分子链段的支链结构,1,4-二乙酰氧基苯的加入能够更好地与后期抗菌剂的结合,1,4-苯二甲醇的加入增强了整体的强度,而2,3-二溴-2-丁烯-1,4-二醇的加入,能够提高整体的阻燃性能。步骤五在补入对苯二甲酸的同时,也需要补入部分乙二醇,防止体系粘性过大,发生过度聚合,同时加入2,2-二甲基-1,3-丙二醇,调节分子链,使得产品分子量更加均匀,同时产品的透光率也能够得到保证。步骤五中的分批次加入,由于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粘度了,直接加入很容易造成局部的团聚。在步骤六中最后加剩余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最终的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步骤七中,经过步骤六的反应,整个体系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加入的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氟硅酸镁、抗菌剂均属于改性剂,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与反应生成的聚合物进行反应,提高整体的阻燃性能,2,2-二氟-1,3-苯并二恶茂本身能够制品整体的强度,同时其本身结构上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近,因此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均匀分布在分子链之间,与聚合在分子链上的2,3-二溴-2-丁烯-1,4-二醇在不同程度上,更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阻燃性。氟硅酸镁的加入能够使得提高聚酯的强度,同时也能够起到一个稳定剂的作用,使得聚酯不管在加工还是使用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抗菌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其整体的抗菌性能。在催化剂加入过程中,将其稀释,能够防止局部浓度过大而导致局部团聚的现象。在抗菌剂上,选用季铵盐型抗菌剂,其季铵盐符合在纳米二氧化硅上。抗菌剂的制备过程中,纳米二氧化硅能够在氯苯甲酰氯、4-溴丁酰氯、三氯化磷的条件下进一步被活化,特别是三氯化磷的加入,能够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活化性能,同时使得最终得到的抗菌剂具有更好地耐候性,即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效果。之后对其进行清洗,三氯甲烷对氯苯甲酰氯、三氯化磷的溶解性较好,能够将其取出,而乙二醇则能够取出残留的三氯甲烷,最终用丙酮清洗,能够彻底取出残留物质。将活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反应,将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上的基团固定在纳米二氧化硅上。最后加入1,2-二溴乙烷、溴己烷、溴乙酰溴、1-溴-3-甲基丁烷与固定在活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基团发生反应,得到季铵盐抗菌剂,而季铵盐抗菌剂已经被固定在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载体上。这样的抗菌剂不易发生流失,在纳米二氧化硅的载体上使得抗菌效果更佳稳定。其中反应主要在聚乙烯亚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聚碳化二亚胺和1,2-二溴乙烷、溴己烷、溴乙酰溴、1-溴-3-甲基丁烷之间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季铵盐具有强稳定性,特别是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亚胺的加入,能够使得与二氧化硅的结合力更好,不易从纳米二氧化硅上脱落,同时溴乙酰溴的加入也提高了抗菌剂的活性。通过PP层和PET层的结合,使得整个复合膜具备了高阻隔性,同时还具有了抗菌性、阻燃性的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