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5632阅读:45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油脂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



背景技术:

菜籽油又名菜油、油菜籽油、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压榨或浸出制取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是我国最普遍食用的油脂之一。研究表明,菜籽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仅为6%,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所以菜籽油有利胆功能,也有利于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菜籽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以及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菜籽油加工,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通用精炼技术,其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过度加工问题,使得菜籽油精炼原辅料用量增多,油脂炼耗、能耗加大,加工废水、废渣的排放超标,使环境受到破坏,并且还使菜籽油中原有的营养物质被过度加工而除去,造成了菜籽油营养品质的下降。同时,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油脂食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炒制:将菜籽置于136-140℃温度下翻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

B.压榨:将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的菜籽放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C.脱磷:将步骤B得到的油脂加热至76-82℃,然后加入食用盐和水进行搅拌;

D.脱渣:经步骤C所得混合物送入离心机离心;

E.去水:将步骤C所得油脂于140-148℃温度下熬制10-12分钟,

F.过滤:将熬制过的油脂加热至140-150℃后过滤,冷却至30-38℃后再次过滤。

进一步,步骤C中加入的食用盐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18%-0.21%。

进一步,步骤C中加入的水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9%-1.2%。

进一步,步骤C所述搅拌过程中的转速为60转/分钟。

进一步,步骤F所述过滤过程中筛网的规格为50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菜籽油的加工方法安全环保、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加工过程中未添加化学物质。本发明制得的菜籽油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含量、含皂量和溶剂残留量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具体步骤为:

A.炒制:将菜籽置于136℃温度下翻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

B.压榨:将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的菜籽放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C.脱磷:将步骤B得到的油脂加热至82℃,然后加入食用盐和水在转速为6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搅拌;加入的食用盐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18%,加入的水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1.2%;

D.脱渣:经步骤C所得混合物送入离心机离心;

E.去水:将步骤C所得油脂于148℃温度下熬制12分钟,

F.过滤:将熬制过的油脂加热至140℃后过滤(500目筛网),冷却至38℃后再次过滤(500目筛网)。

实施例2

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具体步骤为:

A.炒制:将菜籽置于140℃温度下翻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

B.压榨:将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的菜籽放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C.脱磷:将步骤B得到的油脂加热至76℃,然后加入食用盐和水在转速为6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搅拌;加入的食用盐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21%,加入的水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9%;

D.脱渣:经步骤C所得混合物送入离心机离心;

E.去水:将步骤C所得油脂于140℃温度下熬制10分钟,

F.过滤:将熬制过的油脂加热至150℃后过滤(500目筛网),冷却至30℃后再次过滤(500目筛网)。

实施例3

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具体步骤为:

A.炒制:将菜籽置于138℃温度下翻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

B.压榨:将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的菜籽放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C.脱磷:将步骤B得到的油脂加热至80℃,然后加入食用盐和水在转速为6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搅拌;加入的食用盐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20%,加入的水的用量为油脂质量的1%;

D.脱渣:经步骤C所得混合物送入离心机离心;

E.去水:将步骤C所得油脂于145℃温度下熬制11分钟,

F.过滤:将熬制过的油脂加热至145℃后过滤(500目筛网),冷却至36℃后再次过滤(500目筛网)。

对比例1

一种菜籽油的压榨方法,具体步骤为:

A.炒制:将菜籽置于137℃温度下翻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

B.压榨:将炒至茶黄色或枇杷色的菜籽放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C.脱磷:将步骤B得到的油脂加热至81℃,然后在转速为6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搅拌;

D.脱渣:经步骤C所得混合物送入离心机离心;

E.去水:将步骤C所得油脂于146℃温度下熬制12分钟,

F.过滤:将熬制过的油脂加热至145℃后过滤(500目筛网),冷却至35℃后再次过滤(500目筛网)。

对比例2

以公开号为CN104893813A的发明专利申请实施例3所述方法进行菜籽油加工,具体步骤为:将制得的菜籽毛油加热至65℃,加入油重0.09%且浓度为45%的柠檬酸溶液,待均质混合后,在45℃时搅拌并保温滞留35分钟,再加入浓度为0.1%的磷脂酶C,且加入量为油重的14mL/kg,待均质混合后加入油重3%的软水,在超声波频率为53KHz条件下辅助脱胶2.0小时,待脱胶结束后,在离心转速为4500r/min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油脚和脱胶菜籽油;将脱胶菜籽油加热至70℃,加入油重0.02%且浓度为75%的磷酸,待均质混合后,搅拌并保温滞留进行酸反应15分钟,降温至45℃再加入浓度为12%的碱液,搅拌并保温滞留进行混合反应45分钟,待反应结束后经离心分离得到皂脚和一次脱酸菜籽油,将一次脱酸菜籽油在温度为105℃,压强为-0.090MPa条件下,真空干燥20分钟,再加入油重0.15%的助滤剂硅藻土进行减压过滤,得到脱酸菜籽油;将脱酸菜籽油加热至85℃,加入油重0.5%的废白土(将经一次脱色使用后的废白土真空抽滤去油,且碾磨粉碎后使用)并搅拌均质16分钟,并在真空度为-0.090MPa,温度为105℃,搅拌速率为155r/min条件下,进行预脱色处理35分钟,待预脱色处理结束后,真空冷却至35℃,并经真空过滤得到预脱色菜籽油,得到预脱色菜籽油;再向预脱色菜籽油中加入油重2.0%经活化的凹凸棒土和油重0.14%的活性炭,并搅拌均质,在真空度为-0.090MPa,温度为105℃,搅拌速率为155r/min条件下,进行复脱色处理35分钟,待复脱色处理结束后,真空冷却至25℃,并经真空过滤得到复脱色菜籽油;将复脱色菜籽油置于真空度为-0.090MPa的加热器中加热至105℃,通入蒸汽并逐步加热至220℃进行脱臭处理3小时,降温冷却并充氮包装,即得到适度加工的成品菜籽油。

菜籽油理化指标检测

检测实施例1-3(分别为实验组1-3)及对比例1-2(分别为对照组1-2)制备得到的菜籽油的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含皂量和溶剂残留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