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Ⅱ型胶原等电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3264阅读:1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Ⅱ型胶原等电点的方法。

技术背景

胶原是一种由动物细胞表达的具有三螺旋结构的天然生物高分子,由3条链以右手螺旋形式缠绕成超螺旋结构,每条肽链约1000个氨基酸残基。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蛋白成分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约占哺乳动物体内总蛋白的33%。在哺乳动物体内,胶原与蛋白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起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支架作用,对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分化等均有重要的影响。胶原根据其每条链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分为多种类型,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27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弱抗原性、生物可降解和生物可吸收性等特点,胶原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医疗器械、药物控释和动物细胞培养等领域,如可用于制造人工器官、止血材料、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组织填充材料、支架材料、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等。不同类型胶原的功能、机械强度及其热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与其它生物分子、细胞或材料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制备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使用胶原的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即便使用相同类型的胶原,其化学性质调整也十分必要,尤其是在骨缺损修复方面。

Ⅱ型胶原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而且能够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及促进软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黏附提供基础并促进细胞快速增殖等。蒋萍等人的研究表明Ⅱ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增速为Ⅰ型胶原包被培养板增速的2倍,是普通培养板的5倍。Ⅱ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糖胺多糖最多,与其它两种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胶原包被培养板进行培养软骨细胞优于普通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培养软骨细胞时能更好地维持细胞形态,延长去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更有利于细胞再分化(《川北医学院》,2012(30):4845-4850)。

骨缺损是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以及各种骨诱导剂与人工骨的结合应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等缺陷且数量有限,并存在疾病传染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国际上关于骨替代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方面,其中无机材料常用的是陶瓷、纳米羟基磷灰石以及人工煅烧骨等材料,而有机材料主要是胶原,更为常用的是Ⅱ型胶原,主要是利用Ⅱ型胶原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这一特殊性质,因此在骨缺损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由于Ⅱ型胶原的等电点接近中性,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过程中溶液环境常处于中性环境,导致Ⅱ型胶原易形成等电点聚集,提高分散难度,并使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难以控制。因此,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调整Ⅱ型胶原的等电点,提高其在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分散性,并使材料的孔隙率、孔径以及密度等指标可控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Ⅱ型胶原用于制备骨修复生物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Ⅱ型胶原等电点的方法,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等电点可控可调。本发明的一种调整Ⅱ型胶原等电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胶原预处理:称取一定量的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去除端肽的Ⅱ型胶原,加入100-1000倍重量的0.05-0.5mol/L有机酸溶液,搅拌法使其全部溶解,然后采用超滤法进行溶液置换,在超滤过程中加入pH7.5-11的碱性溶液,连续超滤直至透过液pH与加入的碱性溶液pH差值低于0.2;

(2)反应过程:将步骤(1)制备的Ⅱ型胶原碱性溶液导入恒温反应釜,控制反应釜内溶液温度在10-40℃,向反应釜中连续加入酸酐水溶液,控制酸酐的总加入量为II型胶原重量的0.01-1倍,在反应过程中采用pH为12-14的碱性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维持在pH7.5-11;

(3)等电点沉淀:向步骤(2)制备出的溶液中加入稀酸溶液,直至溶液中出现沉淀物,记录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值,采用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4)冷冻干燥:将步骤(3)制备的沉淀物进行冷冻干燥,干燥后获得的胶原即为调整等电点后的II型胶原。

优选地,所述的Ⅱ型胶原在溶解后以单分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

优选地,所述制备步骤(1)中使用的超滤膜,其截留分子量范围为1k-30kDa。

优选地,所述制备步骤(2)中使用的酸酐可以是环丁烷四甲酸二酐、甲基顺式丁烯二酐、己二酸酐、和戊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制备步骤(4)中获得的Ⅱ胶原,其等电点为步骤(3)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值。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使用的Ⅱ型胶原具有三螺旋结构,不含有端肽且分子溶解后在溶液中呈单分子状态,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制备过程中使用了超滤技术,工艺易于放大。制备出的Ⅱ型胶原其等电点在3-6.8范围内可调,通过加入酸酐量或反应时间控制Ⅱ型胶原的等电点。

具体实施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值得提出的是,本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种调整II型胶原等电点的方法的举例说明,并不能代表本发明专利的全部,更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构思的前提条件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或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胶原预处理:称取100g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去除端肽的牛II型胶原,置于50L搅拌反应釜内,加入10kg浓度为0.1mol/L的醋酸溶液,搅拌24小时使其全部溶解。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过程中向搅拌反应釜内加入pH7.5的NaOH溶液,连续超滤直至透过液pH达到7.5。

(2)反应过程:将步骤(1)制备的II型胶原碱性溶液导入恒温反应釜,控制反应釜内溶液温度在10℃,向反应釜中连续加入酸酐水溶液,酸酐的总加入量为10g,在反应过程中采用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维持在pH7.5,反应进行1小时。

(3)等电点沉淀:向步骤(2)制备出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05mol/L的醋酸溶液并进行搅拌,在溶液的pH为4.3时,溶液中了出现沉淀物,停止加入醋酸溶液,静置90min后,采用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4)冷冻干燥:将步骤(3)制备的沉淀物进行冷冻干燥。

干燥后获得的胶原即为等电点为4.3的II型胶原。

实施例2

(1)胶原预处理:称取100g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去除端肽的牛Ⅱ型胶原,置于50L搅拌反应釜内,加入50kg浓度为0.3mol/L的醋酸溶液,搅拌24小时使其全部溶解。采用截留分子量为20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过程中向搅拌反应釜内加入pH7.8的KOH溶液,连续超滤直至透过液pH达到7.8。

(2)反应过程:将步骤(1)制备的Ⅱ型胶原碱性溶液导入恒温反应釜,控制反应釜内溶液温度在25℃,向反应釜中连续加入酸酐水溶液,酸酐的总加入量为6g,在反应过程中采用pH为13的氢氧化钾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维持在pH9.5,反应进行3小时。

(3)等电点沉淀:向步骤(2)制备出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1mol/L的盐酸溶液并进行连续搅拌,在溶液的pH为3.8时溶液中了出现沉淀物,停止加入盐酸溶液,采用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4)冷冻干燥:将步骤(3)制备的沉淀物进行冷冻干燥。

干燥后获得的胶原即为等电点为3.8的Ⅱ型胶原。

实施例3

(1)胶原预处理:称取80g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去除端肽的牛II型胶原,置于50L搅拌反应釜内,加入80kg浓度为0.5mol/L的醋酸溶液,搅拌24小时使其全部溶解。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过程中向搅拌反应釜内加入pH11.0的NaOH溶液,连续超滤直至透过液pH达到11.0。

(2)反应过程:将步骤(1)制备的II型胶原碱性溶液导入恒温反应釜,控制反应釜内溶液温度在40℃,向反应釜中连续加入酸酐水溶液,酸酐的总加入量为80g,在反应过程中采用pH为14.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维持在11.0,反应进行1小时。

(3)等电点沉淀:向步骤(2)制备出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2mol/L的醋酸溶液并进行搅拌,在溶液的pH为4.5时,溶液中了出现沉淀物,停止加入醋酸溶液,静置90min后,采用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4)冷冻干燥:将步骤(3)制备的沉淀物进行冷冻干燥。

干燥后获得的胶原即为等电点为4.5的II型胶原。

实施例4

(1)胶原预处理:称取100g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去除端肽的牛II型胶原,置于50L搅拌反应釜内,加入20kg浓度为0.1mol/L的醋酸溶液,搅拌24小时使其全部溶解。采用截留分子量为28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过程中向搅拌反应釜内加入pH7.5的NaOH溶液,连续超滤直至透过液pH达到7.5。

(2)反应过程:将步骤(1)制备的II型胶原碱性溶液导入恒温反应釜,控制反应釜内溶液温度在25℃,向反应釜中连续加入酸酐水溶液,酸酐的总加入量为20g,在反应过程中采用pH为12.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维持在pH8.5,反应进行1小时。

(3)等电点沉淀:向步骤(2)制备出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1mol/L的醋酸溶液并进行搅拌,在溶液的pH为4.0时,溶液中了出现沉淀物,停止加入醋酸溶液,静置90min后,采用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4)冷冻干燥:将步骤(3)制备的沉淀物进行冷冻干燥。

干燥后获得的胶原即为等电点为4.0的II型胶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