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064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视化的ecl技术在图像信号传导领域已展现显著的优势。传统的ecl发光体主要包括依赖于正电位响应的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或复合物。虽然包括硼-二吡咯亚甲基(即bodipy)系列在内的众多有机染料、多环芳烃、杂环类化合物和离子液晶,纷纷展现了其在ecl显色或电致变色方面的突出潜力,但存在水溶性差,反应过渡态和自由基中间体的不稳定,工作电极在水溶液中的电位窗口较窄等问题(sheehan,s.w.etal.amolecularcatalystforwateroxidationthatbindstometaloxidesurfaces.nat.commun.2014,5,doi:10.1038/ncomms7469.)。

现有的将环糊精和卟啉结合的物质,尚未应用于ecl成像方面,并且只有极少数卟啉分子发光体的ecl能在水相中重现。此外卟啉分子容易发生聚集,不能达到最佳发光效果。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天然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等来分散卟啉,以减少聚集,从而达到提高发光效率的目的,但上述材料都存在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yaoc,etal.electro-photodynamicvisualizationofsingletoxygeninducedbyzincporphyrinmodifiedmicrochipinaqueousmedia[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1944,8(50):34833.;wu,m.-s.etal,electrochemiluminescenceonbipolarelectrodesforvisualbioanalysis.chem.sci.2013,4,1182-1188)。因此,寻找具有良好的ecl发光性能,并且能在水溶液中稳定发光,且生物相容性高的发光材料对于进一步促进ecl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卟啉类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存在的水溶性差、发光不稳定,生物相容性差、不适于生物应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β-环糊精和3,5-二氯甲基吡啶形成二聚体,再与锌卟啉通过轴向配位形成主客包裹,制备得到一种发光稳定,强度高,生物相性好,易溶于水的ecl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dme-β-cd)溶于无水四氢呋喃(thf)中,按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含有氢化钠的矿物油的质量比为(3~8:1),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含有氢化钠的矿物油,搅拌反应1~3h,反应结束后,按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3,5-二氯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5:1),缓慢滴加3,5-二氯甲基吡啶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继续搅拌过夜,得到含有β-环糊精二聚体的混合溶液;

步骤2,冰浴条件下,在含有β-环糊精二聚体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甲醇,除去过量的氢化钠,直至混合物变得透明,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剩余物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三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三氯甲烷,二氧化硅硅胶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β-环糊精二聚体(py3ocd-oh);

步骤3,按β-环糊精二聚体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zntspp)的摩尔比为1~6:2,将β-环糊精二聚体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溶于甲醇中,加水,搅拌反应后,旋蒸,过滤,60~100℃下干燥,得到β-环糊精二聚体与锌卟啉的结合体(zntspp-py3ocd-oh)。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含有氢化钠的矿物油的质量比为为5:1,所述的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3,5-二氯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2: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纯化过程中,依次经过三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15:1和三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30:1的洗脱液。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β-环糊精二聚体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的摩尔比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生物相容性优良的环糊精作为包裹体,电致化学发光发光强的卟啉作为被包裹体,通过氢化钠对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进行还原,将3,5-二氯甲基吡啶加入其中发生取代反应,从而形成β-环糊精二聚物,之后加入锌卟啉,利用轴向配位的方式与吡啶n原子配位形成复合物,从而防止了卟啉分子之间形成聚合体,得到生物相容性高,ecl信号稳定,水溶性高的发光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ecl发光材料在光电倍增管偏置电压为1000v,放大级数为3的条件下,其信号强度下可达700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zntspp-py3ocd-oh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各锌卟啉的ecl信号图。

图3为实施例2中py3ocd-oh的合成路线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不同洗脱剂洗脱后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5为实施例2制得的py3ocd-oh的核磁图谱。

图6为实施例5、6、7中zntspp与py3ocd-oh的摩尔比与制得的发光体的发光强度的关系图。

图7为实施例2制得的py3ocd-oh与实施例5制得的zntspp-py3ocd-oh的红外谱图。

图8为实施例5中py3ocd-oh、zntspp、zntspp-py3ocd-oh的ecl信号强度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锌卟啉的ecl信号检测。

1.将易溶于水的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a)、2,4-二乙二醇次锌卟啉(b)、次锌卟啉(c)、间四(n-甲基-4-吡啶基)锌卟啉(d)、间四吡啶锌卟啉(e)五种锌卟啉统一配制成0.5mm的水溶液,并在室温下超声30min。

2.将5mm直径玻碳电极分别在0.3μm、0.05μm氧化铝的麂皮上面各抛光3min,每次皆以超纯水冲洗掉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氧化铝,之后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氮气吹干待用。

3.分别将15μl的不同卟啉溶液滴加到处理好的玻碳电极表面,在37℃的恒温箱中干燥1h,得到工作电极。

4.以ph7.4hepes溶液为检测液,设置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参数为:光电倍增管偏置电压:1000v;放大级数:3;扫描速率:100mv·s-1。以ag/agcl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调节扫描电位范围为-1.7v~0v,依次检测不同修饰电极的ecl信号,记录ecl信号强度。

如图2所示,五种卟啉(a-e)的电位-强度的关系图,a号卟啉zntspp的发光性质良好,发光电位为-1.4v;其中插图为zntspp的时间-强度图,可以看出,zntspp发光稳定。

实施例2

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二聚体的合成,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为:

1.称取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dme-β-cd)5g溶于8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形成白色半透明溶液,继续搅拌,然后缓慢加入1g含有60%氢化钠的矿物油(与dme-β-cd的质量比为5:1),混合物回流1h。

2.称取0.2g3,5-二氯甲基吡啶(与dme-β-cd的摩尔比为1:2)溶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用恒压漏斗在超过1小时的时间内滴加到上述的反应体系中,继续搅拌反应,回流过夜。

3.反应结束后,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甲醇,直至混合物变得透明,进行减压蒸馏,所得剩余物溶于4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并用60ml三氯甲烷进行6次萃取,之后称取10g无水硫酸钠加入其中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三氯甲烷。

4.首先用三氯甲烷:甲醇(30:1)的洗脱剂,然后用三氯甲烷:甲醇(15:1)的洗脱剂过二氧化硅硅胶柱(2×25cm)进行洗脱,所得溶液最终进行旋蒸干燥后得到产物638mg。

如图4所示,a图依次为三氯甲烷:甲醇(15:1)、三氯甲烷:甲醇(9:1)三氯甲烷:甲醇(5:1)下吸附n原子的薄层层析图,b图依次为三氯甲烷:甲醇(15:1)、三氯甲烷:甲醇(9:1)、三氯甲烷:丙酮(1:1)、三氯甲烷:甲醇(5:1)对于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dme-β-cd)扩散薄层层析图;每块板下面四个点依次为dme-β-cd、3,5-二氯甲基吡啶、步骤2中萃取之后的水相、步骤2中萃取之后的有机相,最终确定洗脱剂为三氯甲烷:甲醇(15:1)、三氯甲烷:甲醇(30:1)可以纯化出最终产物β-环糊精二聚体(py3ocd-oh)。

图5为最终产物的核磁谱图,如图所示,1hnmr(500mhz,cdcl3,tms):δ=3.13-4.04(m,168h),4.68(m,2h),4.92-5.18(m,26h),5.27(m,2h),8.61(s,2h);通过分析氢的化学位移以及数量完全符合理论结构要求,即两个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通过3,5-二氯甲基吡啶形成二聚体。

实施例3

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二聚体的合成,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为:

1.称取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dme-β-cd)5g溶于8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形成白色半透明溶液,继续搅拌,然后缓慢加入0.5g含有60%氢化钠的矿物油(与dme-β-cd为3:1),混合物回流1h。

2.称取0.09g3,5-二氯甲基吡啶(与dme-β-cd的比为1:5)溶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用恒压漏斗在超过1小时的时间内滴加到上述的反应体系中,继续搅拌反应,回流过夜。

3.上述反应结束后,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甲醇,直至混合物变得透明,进行减压蒸馏,所得剩余物溶于4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并用60ml三氯甲烷进行6次萃取,之后称取10g无水硫酸钠加入其中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三氯甲烷。

4.首先用三氯甲烷:甲醇(30:1)的洗脱剂,然后用三氯甲烷:甲醇(15:1)的洗脱剂过二氧化硅硅胶柱(2×25cm)进行洗脱,所得溶液最终进行旋蒸干燥后得到产物234mg。

实施例4

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二聚体的合成,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为:

1.称取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dme-β-cd)5g溶于8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形成白色半透明溶液,继续搅拌,然后缓慢加入1.5g含有60%氢化钠的矿物油(与dme-β-cd为8:1),混合物回流1h。

2.称取0.4g3,5-二氯甲基吡啶(与dme-β-cd的比为1:1)溶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用恒压漏斗在超过1小时的时间内滴加到上述的反应体系中,继续搅拌反应,回流过夜。

3.上述反应结束后,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甲醇,直至混合物变得透明,进行减压蒸馏,所得剩余物溶于4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并用60ml三氯甲烷进行6次萃取,之后称取10g无水硫酸钠加入其中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三氯甲烷。

4.首先用三氯甲烷:甲醇(30:1)的洗脱剂,然后用三氯甲烷:甲醇(15:1)的洗脱剂过二氧化硅硅胶柱(2×25cm)进行洗脱,所得溶液最终进行旋蒸干燥后得到产物325mg。

实施例5

称取10.8mg实施例2中所得产物(py3ocd-oh)和2.4mg四苯磺酸基锌卟啉(zntspp)溶解于50ml甲醇中(py3ocd-oh与zntspp的摩尔比为1:1),完全溶解之后,加入5ml超纯水,继续搅拌反应1h以后进行旋转蒸发,所得残留物用0.22μm滤膜进行过滤,取得滤液之后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在温度为90℃下干燥24h,得到最终产物10.2mg。

将实施例2和上一步所得产物分别称取10mg并加入溴化钾,在红外灯下进行研磨制样,之后分别对两种物质进行红外光谱(ir)分析。

如图7所示,实施例2中产物py3ocd-oh与实施例3中产物zntspp-py3ocd-oh对于中红外区吸收明显有所区分,由于py3ocd-oh在结合zntspp之后有了zntspp明显的吸收峰,2935.6cm-1处为卟啉环上不饱和c-h键的伸缩振动,1460.8cm-1为卟啉环上共轭双键的振动峰,1367.3cm-1为s=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1158.1cm-1为s=o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757.4cm-1为卟啉环上取代基苯环上氢的伸缩振动,577.6cm-1为c-s键的伸缩振动。

实施例6

称取5.4mg实施例2中所得产物(py3ocd-oh)和2.4mg四苯磺酸基锌卟啉(zntspp)溶解于50ml甲醇中(py3ocd-oh与zntspp的摩尔比为1:2),完全溶解之后,加入5ml超纯水,继续搅拌反应1h以后进行旋转蒸发,所得残留物用0.22μm滤膜进行过滤,取得滤液之后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在温度为90℃下干燥24h,得到最终产物7mg。

实施例7

称取32.4mg实施例2中所得产物(py3ocd-oh)和2.4mg四苯磺酸基锌卟啉(zntspp)溶解于50ml甲醇中(py3ocd-oh与zntspp的摩尔比为3:1),完全溶解之后,加入5ml超纯水,继续搅拌反应1h以后进行旋转蒸发,所得残留物用0.22μm滤膜进行过滤,取得滤液之后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在温度为90℃下干燥24h,得到最终产物30mg。

如图6所示,为实施例5、6、7中最终产物进行ecl发光强度测定之后得到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py3ocd-oh与zntspp的摩尔比为1:1时,发光强度可达到最优,即最优比例为1:1。

实施例8

将5mm直径玻碳电极分别在0.3μm、0.05μm氧化铝的麂皮上面各抛光3min,每次皆以超纯水冲洗掉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氧化铝,之后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氮气吹干待用;

将实施例3中所得产物溶于水中配制成0.5mm溶液,超声分散30min,之后滴加15μl到处理过的玻碳电极上,在37℃恒温箱中干燥后,并滴加10μl的10mm四辛基溴化铵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保护,所得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检测液为ph7.4hepes溶液4ml,依次检测不同修饰电极的ecl信号。设置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参数为,光电倍增管偏置电压:1000v;放大级数:3;扫描速率:100mv·s-1。以ag/agcl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调节扫描电位范围为-1.7v~0v,由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记录ecl信号强度。

如图8所示,zntspp在经过py3ocd-oh包裹负载后得到的zntspp-py3ocd-oh(a)之后电致化学发光(ecl)强度得到了超过150%的提升,并且所合成的包裹物py3ocd-oh(c)并没有电致化学发光,插图中则是反映了zntspp-py3ocd-oh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看出此物质发光强度高而且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