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性热封胶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88214发布日期:2018-06-02 05:5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封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性热封胶。



背景技术:

泡罩包装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兴起,我国约在80年代开始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起先是单色印刷,后来逐步发展到多色及彩色系列印刷。泡罩包装应用非常广泛,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软包装材料,也是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其它领域的主要包装形式。在药品包装中,它是将药品置于经吸塑成型的塑料硬片的凹坑(被称为泡罩或水泡眼)内,再用一张经过凹版印刷并涂有保护剂和粘合剂的铝箔与该塑料硬片粘接热封合而成,从而使药品得到安全保护。

目前,泡罩包装成泡基材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聚氯乙烯(PVC)片材;而泡罩包装的覆盖材料基本上都是铝箔,通常称为PTP铝箔。

我国对泡罩包装用铝箔涂层没有确定的标准,但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152002关于药品包装铝箔的要求,我们总结出铝塑泡罩包装用铝箔涂层的几点主要使用要求:①与PVC或PVDC热合,热合条件为:温度155℃±5℃,压力0.2MPa,时间1s,拉力试验机进行180°角方向剥离,剥离强度不得低于7.0N/15mm(PVC);②取100mm×100mm试样四片,将试样粘合层与保护层叠合,置于一块大小适宜的平板上,依次在试样上放置20mm×20mm的小平板与1.0kg砝码,于40℃烘箱中,保温2h后,取出,观察,涂层面与保护层面不得粘合;③涂布效果好;④易氧化物含量低。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药用PTP包装铝箔VC粘合剂为溶剂型产品,在PTP铝箔与塑料复合包装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药用PTP铝箔VC粘合剂一般属乙烯类树脂系列,使用时需用稀释剂对粘合剂进行稀释,但稀释剂多含有大量的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很大,并且需用溶剂清洗生产设备,再次对环境和人体形成危害,增加成本。此外,近年来有机溶剂价格大幅飙升,导致这类热封胶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PTP包装用热封胶的水性化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水性VC粘合剂都是用的水性阴离子聚氨酯树脂或者和水性丙烯酸树脂复配使用。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热封强度不够;

2.收卷后回粘;

3.易氧化物超标;

4.基本都是进口树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性热封胶,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反应得到核-壳结构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环保、无异味,用于制备药品泡罩用的水性热封胶的热封强度高,不会出现回粘现象。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通过将其原料聚合反应制备得到,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性聚氨酯75~100份、丙烯酸酯15~30份、引发剂1~6份、第一中和剂1~6份和水300~470份。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羟乙酯1~5份、丙烯酸1~5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和剂为2-氨基-2-甲基-1-丙醇。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三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聚氨酯由100~130份多元醇、80~100份异氰酸酯化合物、0.04~0.08份金属类催化剂、23~26份有机溶剂、7~9份丙烯酸羟乙酯、7~10份第二中和剂和630~770份水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丁二醇和二羟甲基丙酸按质量比16.67:1:1.83的混合物;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按质量比2:1的混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第二中和剂为三乙胺;所述金属类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有机铋或有机铋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为上述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水性聚氨酯和丙烯酸酯在80~90℃下反应1~1.5h;然后加入引发剂,在80~85℃下反应1~1.5h,继续升温至90~95℃反应1~1.5h,再冷却至50~60℃,加入中和剂使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后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采用300~500目网进行过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性热封胶,按所述水性热封胶的总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80~90%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0.3~0.5%消泡剂、0.1~0.5%流平剂、0.1~0.5%润湿剂、1~3%成膜助剂和余量的水;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为上述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助剂为醇酯十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性热封胶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反应得到核-壳结构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环保、无异味,用于制备药品泡罩用的水性热封胶的热封强度高,不会出现回粘现象。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通过将其原料聚合反应制备得到,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水性聚氨酯75~100份如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或100份等;

丙烯酸酯15~30份如15份、18份、20份、23份、25份或30份等;

引发剂1~6份如1份、2份、3份、4份、5份或6份等;

第一中和剂1~6份如1份、2份、3份、4份、5份或6份等;

水300~470份如300份、330份、350份、380份、400份、420份、450份或470份等。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羟乙酯1~5份、丙烯酸1~5份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和剂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95)。当然,所述第一中和剂还可为氨水、氢氧化钠或二甲基乙醇胺(DMEA)等。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丙烯酸(AA)中的至少三种。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丙烯酸(AA)

优选地,所述水性聚氨酯由100~130份多元醇、80~100份异氰酸酯化合物、0.04~0.08份金属类催化剂、23~26份有机溶剂、7~9份丙烯酸羟乙酯、7~10份第二中和剂和630~770份水制备得到。

具体地,上述多元醇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100份、105份、110份、115份、120份、125份或130份等;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80份、85份、90份、95份或100份等;所述金属类催化剂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0.04份、0.05份、0.06份、0.07份或0.08份等;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23份、24份、25份或26份等;所述丙烯酸羟乙酯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7份、7.5份、8份、8.5份或9份等;所述第二中和剂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7份、7.5份、8份、8.5份、9份、9.5份或10份等;所述水的重量份数可列举为630份、650份、680份、700份、730份、750份或770份等。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丁二醇(BDO)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按质量比16.67:1:1.83的混合物;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3000。

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按质量比2:1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

所述第二中和剂为三乙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中和剂还可为氨水、氢氧化钠或二甲基乙醇胺(DMEA)等。

所述金属类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有机铋或有机铋锌。

上述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为:-OH+NCO-=NHCO-。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为上述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水性聚氨酯和丙烯酸酯在80~90℃如80℃、82℃、85℃、88℃或90℃下反应1~1.5h;然后加入引发剂,在80~85℃如80℃、81℃、82℃、83℃、84℃或85℃下反应1~1.5h,继续升温至90~95℃如90℃、91℃、92℃、93℃、94℃或95℃反应1~1.5h,再冷却至50~60℃如50℃、53℃、55℃、58℃或60℃,加入第一中和剂使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后过滤。

优选地,所述过滤采用300~500目如300目、350目、400目、450目或500目的网进行过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性热封胶,按所述水性热封胶的总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80~90%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0.3~0.5%消泡剂、0.1~0.5%流平剂、0.1~0.5%润湿剂、1~3%成膜助剂和余量的水;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为上述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具体地,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含量可列举为80%、82%、85%、88%或90%等;所述消泡剂的含量可列举为0.3%、0.35%、0.4%、0.45%或0.5%等;所述流平剂的含量可列举为0.1%、0.2%、0.3%、0.4%或0.5%等;所述润湿剂的含量可列举为0.1%、0.2%、0.3%、0.4%或0.5%等;所述成膜助剂的含量可列举为1%、1.5%、2%、2.5%或3%等。

优选地,所述成膜助剂为醇酯十二。上述消泡剂可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消泡剂;所述流平剂可为改性聚酯流平剂;所述润湿剂可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润湿剂。

上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当然也可以为纯水或超纯水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实施例1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90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5.4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9.9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3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54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27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4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7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7份三乙胺中和0.5h,加630份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取75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然后将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丙烯酸丁酯、5份丙烯酸羟乙酯和1份丙烯酸混合后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5℃;再搅拌打底聚合1h,从滴液漏斗滴加2份引发剂单体溶液;滴加完毕后,先在85℃下反应1h,然后升温90℃,继继续反应1h,再冷却至50℃,加入中和剂AMP-95调整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采用400目网过滤,即得水型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3)制备水性热封胶:取80份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1份醇酯十二将0.3份消泡剂、0.1份流平剂、0.1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18.5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实施例2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95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5.7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10.5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43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58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29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5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7.5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7.5份三乙胺中和0.5h,加650份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取80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然后将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羟乙酯和2份丙烯酸混合后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5℃;再搅拌打底聚合1.5h,从滴液漏斗滴加2份引发剂单体溶液;滴加完毕后,先在85℃下反应1.5h,然后升温95℃,继继续反应1.5h,再冷却至60℃,加入中和剂AMP-95调整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采用300目网过滤,即得水型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3)制备水性热封胶:取85份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2份醇酯十二将0.4份消泡剂、0.2份流平剂、0.5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11.9份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实施例3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100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6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11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5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6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和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6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8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8.5份三乙胺中和0.5h,加700份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取90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然后将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丙烯酸丁酯、3份丙烯酸羟乙酯和3份丙烯酸混合后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2℃;再搅拌打底聚合1h,从滴液漏斗滴加2份引发剂单体溶液;滴加完毕后,先在85℃下反应1h,然后升温90℃,继继续反应1h,再冷却至50℃,加入3份中和剂AMP-95调整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采用400目网过滤,即得水型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3)制备水性热封胶:取88份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3份醇酯十二将0.5份消泡剂、0.4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8.8份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实施例4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105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6.3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11.6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6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66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和3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8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8.5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7份三乙胺中和0.5h,加750份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取1.5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然后将1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丙烯酸丁酯、3份丙烯酸羟乙酯和4份丙烯酸混合后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2℃;再搅拌打底聚合1h,从滴液漏斗滴加2份引发剂单体溶液;滴加完毕后,先在82℃下反应1h,然后升温90℃,继继续反应1h,再冷却至50℃,加入4份中和剂AMP-95调整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采用400目网过滤,即得水型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3)制备水性热封胶:取90份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3份醇酯十二将0.4份消泡剂、0.5份流平剂、0.4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5.7份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实施例5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110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6.6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12.1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6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66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和3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8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7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9.5份三乙胺中和0.5h,加770份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取100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然后将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份丙烯酸丁酯、1份丙烯酸羟乙酯和3份丙烯酸混合后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5℃;再搅拌打底聚合1h,从滴液漏斗滴加3.5份引发剂单体溶液;滴加完毕后,先在85℃下反应1h,然后升温90℃,继继续反应1h,再冷却至50℃,加入4份中和剂AMP-95调整pH值为8.0~8.5;最后降温至室温,采用500目网过滤,即得水型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

(3)制备水性热封胶:取90份上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3份醇酯十二将0.5份消泡剂、0.5份流平剂、0.5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5.5份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对比例1

(1)制备水性聚氨酯: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管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100份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6份丁二醇,在110℃下真空干燥脱水1h,降温至80℃,然后加入11份二羟甲基丙酸和25份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全部溶后,向其中滴加6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和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液,约1h滴完,再向其中加入0.06份有机铋催化剂,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加入0.03份对苯二酚后滴加8份丙烯酸羟乙酯,20min滴完,保温反应4h;加入8.5份三乙胺中和0.5h,加700份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5h,蒸馏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

(2)制备水性热封胶:取88份上述水性聚氨酯倒入反应缸中,然后用3份醇酯十二将0.5份消泡剂、0.4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稀释后加入到反应缸中,采用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再把8.8份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反应缸里,继续搅拌15min,即得水性热封胶。

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的水性热封胶和市售的水性VC粘合剂涂布在铝箔上,再在温度为170℃下烘烤9s,收卷,再与PVC在240℃下热压贴合1s;并对热压时气味、回粘性能和剥离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其中,剥离强度越大,水性热封胶的热封强度越高;

回粘性能:收卷后用7N的砝码压着放入70℃的烘箱内烘烤24h后,观察是否会回粘。

表1

由上表1可得出,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水性热封胶的热封强度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制备的水性热封胶及市售的水性VC粘合剂的热封强度;且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水性热封胶无异味,不会出现回粘现象;而对比例1制备的水性热封胶及市售的水性VC粘合剂有异味且会产生回粘现象。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配方及制备工艺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