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744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酶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已具有80多年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生物工程作为一门新兴高新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斯.诺.美-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A11)酶的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也日臻成熟,由过去主要用于棉织物的退浆和蚕丝的脱胶,至现在在纺织染整的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生物酶在染整工业中的优越性。现在酶处理工艺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生产工艺,它不仅使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又因无毒无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废水,无污染而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保护。同时,生物酶也应用于治理室内装修污染领域,通过吞噬、分解,来消除室内装修产生异味、甲醛等污染。

生物酶在制备时,需要进行搅拌提高原料的反应速率,然而现有的生物酶搅拌装置,虽能够提高制备生物酶的原料的反应速率,但反应完成后,卸料不方便,只能通过卸料口自动落下,或者人工卸料,这种方式导致卸料缓慢,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两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远离安装底板的一端均设置有转轴,两组所述转轴之间转动安装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上方中心处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延伸至搅拌桶的内部,且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桶上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且搅拌桶远离进料口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安装底板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远离安装底板的一端安装有定滑轮,所述立柱远离搅拌桶一侧的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绕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搅拌桶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卸料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的推杆连接有弧形密封盖板。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滑动盖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的型号为西门子S7-300系列PLC控制器,卷扬机、驱动电机和推杆电机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高度与搅拌桶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制备生物酶的原材在搅拌桶内搅拌进行加速反应,完成反应后,卸料口的密封盖板打开,卷扬机启动,通过连接绳使得搅拌桶的下端抬高,加速了反应物的卸料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安装底板、2支撑杆、3转轴、4搅拌桶、5驱动电机、6搅拌桨、7进料口、8卸料口、9立柱、10定滑轮、11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便于卸料的生物酶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安装底板1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两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2,两组支撑杆2远离安装底板1的一端均设置有转轴3,两组转轴3之间转动安装有搅拌桶4,搅拌桶4的上方中心处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延伸至搅拌桶4的内部,且连接有搅拌桨6,搅拌桶4上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上设置有滑动盖板,且搅拌桶4远离进料口7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卸料口8,卸料口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的推杆连接有弧形密封盖板,支撑杆2一侧的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立柱9,立柱9的高度与搅拌桶4的高度相同,立柱9远离安装底板1的一端安装有定滑轮10,立柱9远离搅拌桶4一侧的安装底板1上安装有卷扬机11,卷扬机11上绕有连接绳12的一端,连接绳12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0与搅拌桶4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的型号为西门子S7-300系列PLC控制器,卷扬机11、驱动电机5和推杆电机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制备生物酶的原材通过进料口7进入搅拌桶4,此时卸料口8的密封盖板关闭,启动驱动电机5,使原材在搅拌桶4内通过搅拌桨6搅拌,加速反应速率,反应完成后,打开卸料口8的密封盖板启动卷扬机11,通过连接绳12使得搅拌桶4的下端抬高,加速了卸料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