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样的基因扩增实验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055发布日期:2018-07-07 19: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收样的基因扩增实验室。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实验室需要符合生物安全和防止交叉污染等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交叉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首先应从实验室的设计布局开始,符合“流程合理、工能模块独立和洁污区域物理分开”的基本要求。

基因扩增实验室作为一类重要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其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之一如何避免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污染类型:扩增产物的污染;天然基因组DNA的污染;试剂的污染以及标本间的污染。由于一旦发生污染,实验就必须停止,直到找到污染源为止,而且实验结果必须作废,需重新进行实验。所以发生污染后再围绕实验室来寻找污染源不但耗时而且繁琐,浪费人力物力。因此要避免污染,首先应是预防,而不是排除。所以,对于基因扩增实验室而言,其布局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样的基因扩增实验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因扩增实验室,所述基因扩增实验室包括第一实验室、第二实验室、第三实验室、第四实验室、第五实验室、第六实验室第六实验室,所述内部过道设有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和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所述第一实验室和内部过道之间设有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二实验室和内部过道之间设有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三实验室和内部过道之间设有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四实验室和内部过道之间设有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五实验室和内部过道之间设有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六实验室第六实验室之间设有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和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一实验室和第二实验室之间设有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二实验室和第三实验室之间设有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三实验室和第四实验室之间设有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四实验室和第五实验室之间设有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五实验室和第六实验室之间设有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所述第一实验室、第二实验室、第三实验室、第四实验室、第五实验室、第六实验室分别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和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还包括收样室,所述收样室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收样室进出通道,所述收样室和第二实验室之间设有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实验室、第二实验室、第三实验室、第四实验室、第五实验室和第六实验室依次相邻。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实验室与收样室相邻。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的第一实验室的第一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八可开闭缓冲门,第一可开闭缓冲门和第八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的第二实验室的第二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九可开闭缓冲门,第二可开闭缓冲门和第九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的第三实验室的第三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十可开闭缓冲门,第三可开闭缓冲门和通第十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的第四实验室的第四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十一可开闭缓冲门,第四可开闭缓冲门和第十一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的第五实验室的第五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十二可开闭缓冲门,第五可开闭缓冲门和第十二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设有通向第六实验室的第六可开闭缓冲门和通向内部过道的第十三可开闭缓冲门,第六可开闭缓冲门和第十三可开闭缓冲门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和/或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还设有更衣室。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更衣室设有可开闭更衣室入口,所述更衣室通过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通向内部过道,所述可开闭更衣室入口和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和内部过道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和内部过道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和内部过道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和内部过道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和内部过道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六实验室第六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和第二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和第三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和第四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和第五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和第六实验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和收样室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设有分别通向第六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实验室

11 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

12 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13 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14 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15 第一可开闭缓冲门

16 第八可开闭缓冲门

2 第二实验室

21 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

22 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23 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24 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25 第二可开闭缓冲门

26 第九可开闭缓冲门

3 第三实验室

31 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

32 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33 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34 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35 第三可开闭缓冲门

36 第十可开闭缓冲门

4 第四实验室

41 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

42 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43 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44 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45 第四可开闭缓冲门

46 第十一可开闭缓冲门

5 第五实验室

51 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

52 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53 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54 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55 第五可开闭缓冲门

56 第十二可开闭缓冲门

6 第六实验室

61 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

62 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63 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

64 第六可开闭缓冲门

65 第十三可开闭缓冲门

7 内部过道

71 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

72 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

73 更衣室

731 可开闭更衣室入口

8 收样室

81 可开闭收样室进出通道

82 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收样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所述基因扩增实验室包括第一实验室1、第二实验室2、第三实验室3、第四实验室4、第五实验室5、第六实验室6和内部过道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内部过道7可以设有可开闭(可以被打开或者闭合)扩增实验室入口71和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72,所述内部过道7的两个出入口通常都是单向的,人员可以从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进入内部过道7,从而进入基因扩增实验室,还可以从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72离开内部过道7,从而离开基因扩增实验室。扩增实验室入口71和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72可以位于内部过道的两端,以便于人员单向流动。所述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和/或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72处通常还可以设有更衣室73。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还可以设有更衣室73,更衣室73可以设有可开闭更衣室入口731,所述更衣室73可以通过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通向内部过道7,人员可以从可开闭更衣室入口731进入更衣室73,并可以进一步通过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从更衣室73进入内部过道7。所述可开闭更衣室入口731和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之间可以是联动的,所述联动通常指两道可开闭的入口具有互锁联动的功能,即当一个入口被打开时,另一入口将不能被打开,只有当两个入口都关上时,才能打开其中任一一个入口。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入口71、可开闭扩增实验室出口72、可开闭更衣室入口731可以是可开闭的门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一实验室1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11和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2,所述第一实验室1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13。所述第一实验室1通常可作为试剂准备室,通常是用于存放和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存放试剂和配置试剂所需的设备和/或仪器,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11在内部过道7和第一实验室1之间进出,所需试样(试剂和/或样品)可以通过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2在内部过道7和第一实验室1之间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13被传递出第一实验室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二实验室2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21和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2,所述第一实验室1和第二实验室2之间可以设有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4,所述第二实验室2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23。还包括收样室8,所述收样室8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收样室进出通道81,所述收样室8和第二实验室2之间设有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所述第二实验室2通常可作为样本制备室,通常是用于血浆样本处理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处理血浆样本的设备和/或仪器,检测的样本和/或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可开闭收样室进出通道81进入收样室8,检测的样本可以进一步通过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由收样室8被传递至第二实验室2,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21在内部过道7和第二实验室2之间进出,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4自第一实验室1向第二实验室2传递,其他实验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2自内部过道7向第二实验室2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23被传递出第二实验室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三实验室3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31和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2,所述第二实验室2和第三实验室3之间可以设有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4,所述第三实验室3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33。所述第三实验室3通常可作为样本扩增室,通常是用于扩增及建库功能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基因扩增和建库的设备和/或仪器,由第二实验室2制备完成的样本可以通过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4传递到第三实验室3,从而可以对检测的模板进行扩增,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31在内部过道7和第三实验室3之间进出,其他实验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2自内部过道7向第三实验室3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33被传递出第三实验室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四实验室4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41和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2,所述第三实验室3和第四实验室4之间可以设有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4,第四实验室4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43。所述第四实验室4通常可作为测序文库构建室,通常是用于靶向富集及建库功能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靶向富集和建库(例如ddPCR过程中)的设备和/或仪器,由第三实验室3扩增完成的样本可以通过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4传递到第四实验室4,进行游离DNA靶向区域的富集及文库构建,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41在内部过道7和第四实验室4之间进出,其他实验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2自内部过道7向第四实验室4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43被传递出第四实验室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五实验室5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51和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2,所述第四实验室4和第五实验室5之间可以设有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4,第五实验室5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53。第五实验室5通常可作为文库检测室,通常是用于QC及测序准备功能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基因扩增质量控制和/或基因测序的设备和/或仪器,在第四实验室4中完成的文库可以通过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4传递到第五实验室5,从而可以进行样本的文库检测以及测序准备工作,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51在内部过道7和第五实验室5之间进出,其他实验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2自内部过道7向第五实验室5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53被传递出第五实验室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六实验室6和内部过道7之间可以设有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61和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62,所述第五实验室5和第六实验室6之间可以设有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4,第六实验室6可以设有通向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63。所述第六实验室6通常可作为高通量测序室,通常是用于高通量测序功能的房间,实验室里可以放置用于高通量测序的设备和/或仪器,在第六实验室6中文库检测合格的样本可以通过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4传递到第六实验室6,从而可以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获得测序数据,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61在内部过道7和第六实验室6之间进出,其他实验所需求的试样可以通过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62自内部过道7向第六实验室6传递,医废材料可以自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63被传递出第六实验室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第一实验室1、第二实验室2、第三实验室3、第四实验室4、第五实验室5和第六实验室6可以依次相邻,例如,第一实验室1可以和第二实验室2相邻,再例如,第二实验室2可以和第三实验室3相邻,再例如,第三实验室3可以和第四实验室4相邻,再例如,第四实验室4可以和第五实验室5相邻,再例如,第五实验室5可以和第六实验室6相邻。由于样本按照第一实验室1、第二实验室2、第三实验室3、第四实验室4、第五实验室5和第六实验室6的前后关系依次传递,相邻的布置更便于试样的传递。所述第一实验室1、第二实验室2、第三实验室3、第四实验室4、第五实验室5、第六实验室6还可以位于内部过道7的同一侧,以便于上述各室之间通道的连接和试样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所述第二实验室2与收样室8通常相邻,由于检测的样本可以进一步通过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由收样室8被传递至第二实验室2,相邻的布置更便于试样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至少部分的人员通道或者全部人员通道可以设有联动的缓冲门,所述人员通道包括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11、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21、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31、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41、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51和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6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开闭人员通道11设有通向的第一实验室1的第一可开闭缓冲门15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八可开闭缓冲门16,第一可开闭缓冲门15和第八可开闭缓冲门16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可开闭人员通道21设有通向的第二实验室2的第二可开闭缓冲门25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九可开闭缓冲门26,第二可开闭缓冲门25和第九可开闭缓冲门26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可开闭人员通道31设有通向的第三实验室3的第三可开闭缓冲门35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十可开闭缓冲门36,第三可开闭缓冲门35和通第十可开闭缓冲门36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可开闭人员通道41设有通向的第四实验室4的第四可开闭缓冲门45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十一可开闭缓冲门46,第四可开闭缓冲门45和第十一可开闭缓冲门46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可开闭人员通道51设有通向的第五实验室5的第五可开闭缓冲门55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十二可开闭缓冲门56,第五可开闭缓冲门55和第十二可开闭缓冲门56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可开闭人员通道61设有通向第六实验室6的第六可开闭缓冲门64和通向内部过道7的第十三可开闭缓冲门65,第六可开闭缓冲门64和第十三可开闭缓冲门65之间联动。所述联动通常指两道可开闭的缓冲门具有互锁联动的功能,即当一个缓冲门被打开时,另一缓冲门将不能被打开,只有当两个缓冲门都关上时,才能打开其中任一一个缓冲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至少部分或全部的试样传递通道可以设有联动的窗口,所述试样传递通道包括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2、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2、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2、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2、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2、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62、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4、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4、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4、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4、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4和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2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1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2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2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2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3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三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2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4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四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2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5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五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62设有分别通向第六实验室6和内部过道7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六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6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4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1和第二实验室2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七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14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4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2和第三实验室3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八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24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4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3和第四实验室4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九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34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4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4和第五实验室5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44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4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5和第六实验室6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一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54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2和收样室8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十二可开闭试样传递通道82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所述联动通常指两道可开闭的窗口具有互锁联动的功能,即当一个窗口被打开时,另一窗口将不能被打开,只有当两个窗口都关上时,才能打开其中任一一个窗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至少部分或全部的医废处理通道可以设有联动的窗口,所述医废处理通道包括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13、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23、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33、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43、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53、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6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13设有分别通向第一实验室1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一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1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23设有分别通向第二实验室2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二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2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33设有分别通向第三实验室3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三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3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43设有分别通向第四实验室4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四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4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53设有分别通向第五实验室5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五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5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63设有分别通向第六实验室6和基因扩增实验室外部的可开闭窗口,且第六可开闭医废处理通道(63)中的两个窗口之间联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整体布局合理,从而可以使得实验室在运作时流程更加合理、工能模块独立和洁污区域物理分开,并可以使得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尤其是涉及样本处理的实验室的内部环境更加稳定,严格的人流流程、物流流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