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4957发布日期:2018-10-12 23:4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珍珠形成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是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内因为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现在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如果能将珍珠形成的这个理念应用于现代医学,就能通过珍珠形成的这个原理来讲病毒细胞杀死,从而达到医学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所制备的珍珠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通过杀死病毒细胞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病毒细胞的导入:通过光镊装置将病毒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出的细胞导入到珠蚌细胞中,得到新珠蚌细胞;

b、新珠蚌细胞的消毒处理:将步骤a中所得的珠蚌细胞置于温度为26℃的消毒液中,并向消毒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浸泡25-40min;

c、新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经步骤a处理后的珠蚌细胞置于20-30ml的培养基中,并向培养基中加入3-6ml的缓冲溶液和3ml的钙离子溶液,并在27℃的条件下培养6-11h;

d、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细胞内:从步骤c所得的新珠蚌细胞的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得到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

e、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步骤d中所得的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置于步骤c中的培养基中培养5-9h,经新珠蚌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内分泌珍珠质,最终得到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消毒液的组成为每毫升含青霉素4000u和链霉素5000u。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抗生素的加入量为消毒液质量的2-4%。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取0.2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并向其中加入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18ml,然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后即得缓冲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钙离子加入后其浓度为1.2-1.3mmol/l。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向2倍的l-15合成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5%的文蛤血淋巴和浓度为10%的胎牛血清。

有益效果:

1、通过光镊装置能将病毒细胞完整的提取出来,提取过程中不损害病毒细胞的完整性。

2、将新的珠蚌细胞至于消毒液和抗生素中浸泡,能对新珠蚌细胞表皮细胞上粘附的细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起到一定的消毒除菌的效果,有利于后续的新珠蚌细胞的培养。

3、在新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过程中向其中加入培养基、缓冲溶液和钙离子溶液,其中培养基能为新珠蚌细胞的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缓冲溶液能使整个培养基的ph维持在6.8左右,为新珠蚌细胞繁殖提供最合适的生长环境。另外,钙离子溶液的使用能提高新珠蚌细胞的增殖活力,加速新珠蚌细胞的繁殖。

4、本发明所制备的珍珠能将病毒细胞牢牢地禁锢在珍珠囊细胞内,使其与外界隔绝,无法通过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最终在珍珠囊细胞内死亡,这一理念可以应用于现代医学,达到治病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病毒细胞的导入:通过光镊装置将病毒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出的细胞导入到珠蚌细胞中,得到新珠蚌细胞;

b、新珠蚌细胞的消毒处理:将步骤a中所得的珠蚌细胞置于温度为26℃的消毒液中,并向消毒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浸泡25min;

c、新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经步骤a处理后的珠蚌细胞置于20ml的培养基中,并向培养基中加入3ml的缓冲溶液和3ml的钙离子溶液,并在27℃的条件下培养6h;

d、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细胞内:从步骤c所得的新珠蚌细胞的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得到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

e、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步骤d中所得的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置于步骤c中的培养基中培养5h,经新珠蚌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内分泌珍珠质,最终得到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

步骤a中抗生素的加入量为消毒液质量的2%。

步骤c中钙离子加入后其浓度为1.2mmol/l。

实施例2:

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病毒细胞的导入:通过光镊装置将病毒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出的细胞导入到珠蚌细胞中,得到新珠蚌细胞;

b、新珠蚌细胞的消毒处理:将步骤a中所得的珠蚌细胞置于温度为26℃的消毒液中,并向消毒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浸泡35min;

c、新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经步骤a处理后的珠蚌细胞置于25ml的培养基中,并向培养基中加入4ml的缓冲溶液和3ml的钙离子溶液,并在27℃的条件下培养8h;

d、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细胞内:从步骤c所得的新珠蚌细胞的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得到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

e、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步骤d中所得的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置于步骤c中的培养基中培养7h,经新珠蚌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内分泌珍珠质,最终得到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

步骤a中抗生素的加入量为消毒液质量的3%。

步骤c中钙离子加入后其浓度为1.25mmol/l。

实施例3:

一种由病毒细胞制备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病毒细胞的导入:通过光镊装置将病毒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出的细胞导入到珠蚌细胞中,得到新珠蚌细胞;

b、新珠蚌细胞的消毒处理:将步骤a中所得的珠蚌细胞置于温度为26℃的消毒液中,并向消毒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浸泡40min;

c、新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经步骤a处理后的珠蚌细胞置于30ml的培养基中,并向培养基中加入6ml的缓冲溶液和3ml的钙离子溶液,并在27℃的条件下培养11h;

d、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细胞内:从步骤c所得的新珠蚌细胞的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将上皮细胞小片植入珠蚌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得到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

e、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的培养和繁殖:将步骤d中所得的移植有上皮细胞小片的珠蚌细胞置于步骤c中的培养基中培养9h,经新珠蚌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内分泌珍珠质,最终得到具有治病效果的珍珠。

步骤a中抗生素的加入量为消毒液质量的4%。

步骤c中钙离子加入后其浓度为1.3mmol/l。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