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5287发布日期:2018-12-14 21:5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随着糖尿病患者和慢性溃疡性伤口的増多,医用敷料的市场价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19世纪下半叶,外科医生gamgee发明了具有吸水性和抗菌性的gamgee敷料,即棉垫。自1962年英国科学家georgewinter博士发现潮湿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提出“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以来,使得人们对伤口愈合过程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各种新式敷料得到了广泛发展,出现了薄膜、泡沫、水凝胶敷料等一系列新型敷料。而目前在我国,外科伤口仍然普遍使用纱布等传统单一敷料。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外科患者对伤口愈合、舒适度等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获得一种有利于伤口愈合和疾病康复的敷料己经成为当今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伤口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伤口和同一个伤口不同的阶段对敷料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满足伤口愈合过程的复杂需要。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膜材料己有相当长的历史,在膜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一种生物质资源,它们来源广泛,具有可再生性、可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天然纤维素分子及其衍生物,医药上广泛用于增稠、赋形、缓释、控释、成膜等目的。由于其原料广泛,与人体、环境的相容性好,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因伤口渗液以及敷料里药物的流失导致的频繁更换敷料容易损伤伤口新生肉芽并造成二次伤害,而纤维素膜具有疏松多孔的微观形貌,它不但能吸收伤口渗液,同时它的多重联通的孔道结构也能对装载于膜中的药物起到缓释作用,可以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如果选取适当的药物载体装载药物之后再填充于该膜的微米纳米孔道中,即可得到一种能长效释药的抗菌纤维素敷料,进一步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

药物缓释,就是将药物通过物化等方法负载于载体中,进入体内,通过血液或体液的循环扩散,持续而稳定的将其释放,充分发挥药效,从而达到减少服药次数而治疗病患的目的。1992年,mobil公司首次报道合成了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mcm41的应用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材料,其孔道六方有序排列、大小均匀,孔径可调,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吸附量等特点,特别适于作为药物载体,近年来备受瞩目。近年来被开发出介孔二氧化硅包括m41s系列(含mcm–41、mcm–48、mcm–50),sba-n系列(含sba-1、sba-2、sba-3、sba-6、sba-8、sba-12、sba-15、sba-16),fdu系列(fdu-1、fdu-2、fdu-5、fdu-12),kit-5,kit-6,ams-8,ams-10,fsm-16,hms,它们都被广泛用于药物可控释放体系、基因载体、生物传感系统、细胞内标记以及和其它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的可控缓释载体,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把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

虽然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上述多重优点,并且制备相对容易,部分已经成功工业化生产,但是由于他们是酸性氧化物,在已知的成本最为低廉、环境最为友好、制备最为简单的纤维素的强碱/尿素溶剂体系下,会被强碱破坏它们的高比表面积的表面和孔道结构,使它们丧失作为药物载体的能力,因此想在此溶剂条件下使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多孔薄膜结合并载药,形成药物双重控释作用,进行药物长效释放,必须使用一些方法对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和孔道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吸附性能以及缓释性能好的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由铸膜液成型得到,所述铸膜液包含缓冲溶液、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介孔二氧化硅和纤维素溶剂,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是2.2~10.1。

本发明的如上述的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分散于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氯化物的水溶液中或者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硝酸盐的水溶液中,再与碱金属的碳酸盐溶液混合得含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的悬浮液;

(2)将含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的悬浮液分离干燥后加入缓冲溶液形成分散液,再与预冷的纤维素溶液混合得铸膜液;

(3)步骤(2)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压延法并在固化液中固化并脱除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得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

优选的,所述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柠檬酸盐缓冲溶液、碳酸盐缓冲溶液、醋酸盐缓冲溶液、巴比妥酸缓冲溶液或tris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0.5mol/l。

优选的,所述分散液的介孔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为0.01%~20%;所述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与介孔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例范围为0.5~10;所述铸膜液中介孔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为0.05wt%~20wt%。

优选的,所述碱土金属为铍、镁、钙、锶或钡;过渡金属为铁、铜、锌、铬、钴或钒;碱金属为锂、钠、钾、铷或铯。

优选的,所述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氯化物的水溶液中或者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硝酸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1wt%~30wt%,碱金属碳酸盐溶液质量浓度为0.01wt%~30wt%。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溶液中的溶剂为碱/尿素溶液或碱/硫脲溶液,所述的碱的质量浓度为6wt%~10wt%,尿素或硫脲的质量浓度为2wt%~20wt%;所述纤维素溶液中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0.5wt%~15wt%。纤维素可以为天然高分子纤维素。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溶液预冷至-12℃~0℃。

优选的,所述固化液为酸的水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敷料,以上述的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为载体吸附药液。

本发明的核心材料纤维素,介孔二氧化硅来源易得,介孔二氧化硅外包裹保护碳酸盐种类繁多、碳酸盐种类繁多、复合量可控、药物选择容易,大大提高了其应用范围。

本发明以纤维素溶液,然后与被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包裹的介孔二氧化硅共混,且缓冲溶液与低温对介孔二氧化硅的内外表面都有保护作用,最后压延法制得共混膜,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的碳酸盐就是一种在强碱环境下能稳定存在的理想外衣,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表面附着的、孔道中填充的以及介孔二氧化硅外表面包裹的该碳酸盐外衣在共混时能阻碍强碱对它内外表面的腐蚀。将被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碳酸盐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分散于缓冲溶液中,缓冲溶液可以渗入到未被该碳酸盐包裹完全的空隙中,在共混时,利用孔隙与外界的碱性纤维素溶液形成的界面以及它本身的缓冲能力,进一步保护介孔二氧化硅的内外表面。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无毒无污染,重复性好,且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胶粘剂、引发剂和致孔剂,反应产物温和无污染,环境友好。

本方法制备的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活性,并具备较高的拉伸强度,具有多孔结构,透气性、保湿性良好,能有效吸收伤口渗液,不会粘连伤口,可加速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新微血管再生,它负载的药物通过介孔二氧化硅的介孔与纤维素薄膜本身的纳米微米孔道构成多重控制释放,具有长效杀菌抑菌作用,可减少更换敷料频率,并能抵抗细菌入侵,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组织愈合,使它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成为可能。该薄膜材料因为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亦可把未吸附药物的该种薄膜材料应用于净化水,重金属离子等其它吸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冻干状态形貌扫描电镜图样;

图2为实施例1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到的纯纤维素膜对比释药曲线;

图3为实施例2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纯纤维素膜拉伸强度对比柱状图;

图4为实施例2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纯纤维素膜溶胀性能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和10%na2co3溶液;

2)将sba-15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cacl2溶液中,浸泡48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2小时,sba-15粒子与cacl2质量比为1:2;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钙包裹的sba-15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0),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48小时,预冷至-5℃;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4%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钙包裹的sba-15粒子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2分钟,混匀,得到sba-15粒子质量分数为2%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钙,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sba-15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布洛芬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1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2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和10%na2co3溶液;

2)将sba-15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cacl2溶液中,浸泡72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sba-15粒子与cacl2质量比为1:5;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钙包裹的sba-15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0),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72小时,预冷至-3℃;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3.5%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钙包裹的sba-15的硫酸盐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5℃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5分钟,混匀,得到sba-15粒子质量分数为1%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7%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钙,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sba-15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氯霉素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2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3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和10%na2co3溶液;

2)将mcm-41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cacl2溶液中,浸泡96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mcm-41粒子与cacl2质量比为1:5;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钙包裹的mcm-41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1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ph=6.4),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72小时,预冷至-1℃;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3%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钙包裹的mcm-41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的拌2分钟,混匀,得到mcm-41粒子质量分数为2%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钙,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mcm-41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布洛芬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3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4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和10%na2co3溶液;

2)将mcm-41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cacl2溶液中,浸泡24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mcm-41粒子与cacl2质量比为1:10;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钙包裹的mcm-41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1mol/l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ph=9.4),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48小时,预冷至-1℃;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4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5%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钙包裹的mcm-41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8℃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1分钟,混匀,得到mcm-41粒子质量分数为0.5%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钙,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mcm-41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布洛芬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4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5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5%的mgcl2和6%na2co3溶液;

2)将mcm-41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mgcl2溶液中,浸泡48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mcm-41粒子与mgcl2质量比为1:5;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镁包裹的mcm-41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2mol/l的硼砂液缓冲溶液(ph=9.0),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36小时,预冷至0℃;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6%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镁包裹的mcm-41的硼砂液缓冲溶液缓冲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2分钟,混匀,得到mcm-41粒子质量分数为0.5%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镁,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mcm-41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布洛芬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5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6

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mgcl2和12%na2co3溶液;

2)将fdu-5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mgcl2溶液中,浸泡48h,再与步骤1)配置的na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fdu-5粒子与mgcl2质量比为1:5;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镁包裹的fdu-5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05mol/l的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ph=6.2),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72小时,预冷至-1℃;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4%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镁包裹的fdu-5的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2分钟,混匀,得到fdu-5粒子质量分数为0.5%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稀硝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镁,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fdu-5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红霉素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7

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zncl2和12%k2co3溶液;

2)将fdu-5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zncl2溶液中,浸泡48h,再与步骤1)配置的k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fdu-5粒子与zncl2质量比为1:5;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锌包裹的fdu-5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0),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48小时,预冷至-5℃;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3%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锌包裹的fdu-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2分钟,混匀,得到fdu-5粒子质量分数为0.5%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稀硝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锌,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fdu-5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氯霉素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7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实施例8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制备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fecl2和12%k2co3溶液;

2)将sba-15粒子分散于步骤1)所配fecl2溶液中,浸泡96h,再与步骤1)配置的k2co3溶液混合,机械搅拌3小时,sba-15粒子与fecl2质量比为1:3;

3)将步骤2)所得浑浊液反复离心洗涤,脱除其中的盐分,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生成块状碳酸铁包裹的sba-15粒子,研磨成细粉;

4)配置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0),并将步骤3)所得细粉分散于其中并浸泡48小时,预冷至-5℃;

5)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一定量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5%的纤维素溶液;

6)将步骤4)制得的碳酸锌包裹的sba-1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分散液加入温度为-10℃的纤维素溶液中,机械搅拌2分钟,混匀,得到sba-15粒子质量分数为2%的铸膜液;

7)将步骤6)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稀盐酸中固化并脱除碳酸锌,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具有高吸附能力疏松多孔的sba-15与纤维素共混膜;

8)将步骤7)制得的共混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生长因子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本实施例8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对比实施例1

无任何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配置纤维素溶剂;

2)将sba-15粒子超声分散于步骤1)所得纤维素溶剂中,sba-15质量分数为1%,预冷至-12℃;

3)将步骤2)所得预冷至-12℃的sba-15/纤维素溶剂中放入纤维素,搅拌溶解,最后得到sba-15质量分数为1%,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的铸膜液;

4)将步骤3)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流延法在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中固化,最后用水洗涤除酸除盐,得到无保护的sba-15与纤维素共混膜。

对比实施例2

一种纯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配置纤维素溶剂,预冷至-12℃,然后放入纤维素,搅拌溶解,进行脱泡,除杂,最后得到质量分数为4%的纤维素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铸膜液倾倒于制膜模板中,采用压延法并在质量浓度为5%的硫酸中固化,最后用水洗涤除盐,得到纯纤维素膜;

3)将步骤2)制得的纤维素膜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布洛芬的乙醇溶液之中,吸附充分后,洗涤表面,冻干。

图1为实施例1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冻干状态形貌扫描电镜图样,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呈现微纳米的孔道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裸露在纤维素薄膜孔道之中,说明介孔二氧化硅的引入并没有改变纤维素膜的天然孔结构,同时通过共混在纤维素中引入介孔二氧化硅并未被纤维素包裹完全使它失活,并且图样里的sba-15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形貌完好,没有被强碱破坏,说明碳酸盐和缓冲溶液以及低温环境确实对它起到了保护作用。

表1为实施例2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成膜灼烧后得到的sba-15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和对比实施例1得到的无碳酸盐和缓冲溶液与低温保护而与纤维素共混成膜灼烧后所得粒子与共混前该粒子的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对比表格,被碳酸盐和缓冲溶液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原始粒子之间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差别极小,而与没有被碳酸盐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相比差别较大,说明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对该粒子的内外表面都有保护作用,因为孔道内填充有碳酸盐,而如果有碳酸盐未填满的地方,则充满了缓冲溶液,孔道得到了极好的保护,并未被强碱破坏,使得共混膜中的该粒子仍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以及缓释性能。

图2为实施例1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纯纤维素膜对比释药曲线,说明该共混膜相较于未添加介孔二氧化硅的纯纤维素膜能更长效稳定释药。

图3为实施例1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纯纤维素膜拉伸强度对比柱状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膜中介孔二氧化硅的引入,共混膜相对于纯纤维素膜的机械强度有了较大提高。

图4为实施例2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与对比实施例2所得纯纤维素膜溶胀性能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相对于纯纤维素膜有了一定提高,这增加了它吸收伤口渗液的能力。

本方法制备的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活性,并具备较高的拉伸强度,具有多孔结构,透气性、保湿性良好,能有效吸收伤口渗液,不会粘连伤口,可加速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新微血管再生,它负载的药物通过介孔二氧化硅的介孔与纤维素薄膜本身的纳米微米孔道构成多重控制释放,具有长效杀菌抑菌作用,有望减少更换敷料频率,并能抵抗细菌入侵,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组织愈合,使它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该薄膜材料因为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亦可把未吸附药物的该种薄膜材料应用于净化水,重金属离子等其它吸附领域。

表1

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