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543发布日期:2019-03-27 09:5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白酒,又名烧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龙舌兰酒、日本清酒共称世界八大蒸馏酒。白酒主要由淀粉或糖制原料制成酒酷或发酵醒经蒸馏制得,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己酷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白酒需要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而制得,由于不同车间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所制成的白酒味道也不一样。在加工白酒的过程中涉及到冷却环节,冷却的越快,就越减少成本。然而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效果不佳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5909715 U中公开的一种酒蒸气余热回收装置,该酒蒸气余热回收装置,虽然解决了现有白酒冷却装置浪费能源的问题,但是,该酒蒸气余热回收装置冷却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白酒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在外壳体的内腔中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内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冷热换器,所述水冷热换器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并位于外壳体的外侧,所述水冷热换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并位于外壳体的外侧,所述内壳体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进气管的一端,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并位于外壳体的顶端中部,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两侧均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与外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机上的出风口贯穿外壳体并位于外壳体的内腔;

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滞留板,所述内壳体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汇流槽,所述汇流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柱,所述内壳体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出酒管的一端,所述出酒管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并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部一端开设有热气出口,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周向固定连接有冷凝片。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为星形,所述内壳体的底壁为锥形,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有多个,所述支撑件在内壳体的侧壁上呈等间距垂直排列,所述支撑件在内壳体的底端呈三角形排列。

优选的,所述汇流槽为三角形渠道,所述汇流槽呈环形分布,所述导流柱有多个,所述导流柱的顶端为圆锥型。

优选的,所述滞留板有多个,多个滞留板呈等间距交错排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支撑件,可将内壳体和外壳体连接起来,对内壳体起到固定作用,通过将内壳体的侧壁设置为星形,增加了内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冷却速度,通过设置水冷热换器,一方面可将酒蒸气迅速降温,从而液化,另一方面使冷水转换为热水,回收了大部分余热用于生产再利用。

(2)、该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通过设置风机和热气出口,增加了内壳体外表面的空气流动,使降温效果明显提升,又因内壳体的侧壁为星形,气流速度快,散发热量效率高,通过设置冷凝片,可使外壳体快速降温,加强了冷却效果,通过设置滞留板,可增加酒蒸气或液体酒在内壳体内腔的停留时间,从而得到高效的降温,通过设置汇流槽,可将酒液快速汇集到出酒管中,通过这种设计思路,既回收了余热,又加快了冷却速度,解决了现有的白酒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柱和汇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壳体1、进气管101、出酒管102、导流柱103、汇流槽104、滞留板105、外壳体2、支撑件201、风机204、冷凝片202、热气出口203、水冷热换器3、进水管301、出水管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1在外壳体2的内腔中部,内壳体1和外壳体2通过支撑件201连接,支撑件201的一端与内壳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件201的另一端与外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壳体1的内腔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冷热换器3,通过设置水冷热换器3,一方面可将酒蒸气迅速降温,从而液化,另一方面使冷水转换为热水,回收了大部分余热用于生产再利用,水冷热换器3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301的一端,进水管30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内壳体1和外壳体2并位于外壳体2的外侧,水冷热换器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302的一端,出水管302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内壳体1和外壳体2并位于外壳体2的外侧,内壳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进气管101的一端,进气管101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2并位于外壳体2的顶端中部,进气管101的上端两侧均设有风机204,风机204与外壳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风机204上的出风口贯穿外壳体2并位于外壳体2的内腔,通过设置风机204和热气出口203,增加了内壳体1外表面的空气流动,使降温效果明显提升,又因内壳体1的侧壁为星形,气流速度快,散发热量效率高,通过这种设计思路,既回收了余热,又加快了冷却速度,解决了现有的白酒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内壳体1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滞留板105,内壳体1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汇流槽104,汇流槽10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柱103,内壳体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出酒管102的一端,出酒管102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2并与外壳体2固定连接,外壳体2的底部一端开设有热气出口203,外壳体2的外侧周向固定连接有冷凝片202,通过设置冷凝片202,可使外壳体2快速降温,加强了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壳体1的侧壁为星形,通过将内壳体1的侧壁设置为星形,增加了内壳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冷却速度,内壳体1的底壁为锥形,通过设置为锥形,可以加快收集酒液,外壳体2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件201有多个,支撑件201在内壳体1的侧壁上呈等间距垂直排列,支撑件201在内壳体1的底端呈三角形排列,通过设置支撑件201,可将内壳体1和外壳体2连接起来,对内壳体1起到固定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汇流槽104为三角形渠道,汇流槽104呈环形分布,通过设置汇流槽104,可将酒液快速汇集到出酒管102中,导流柱103有多个,导流柱103的顶端为圆锥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滞留板105有多个,多个滞留板105呈等间距交错排列,通过设置滞留板105,可增加酒蒸气或液体酒在内壳体1内腔的停留时间,从而得到高效的降温。

综上所述,该白酒加工用加速冷却装置,使用时,白酒蒸气会通过进气管101进入内壳体1内腔,在水冷热换器3的作用下,酒蒸气会快速液化,达到冷却效果,水冷式冷却器3的热介质是由筒体上的接管进口,顺序经各折流通道,曲折地流至接管出口,而冷却器介质则采用双管程流动,即冷却器介质由进水口经分水盖进入一半冷却器管之后,再从回水盖流入另一半冷却器管进入另一侧分水盖及出水管,冷介质在双管程流过程中,吸收热介质放出的余热由出水口排出,使工作介质保持额定的工作温度,让后酒液会流经滞留板105,在经过多个滞留板105的情况下,大部分热量被滞留板105吸收,再经导流柱103和汇流槽104进入出酒管102中,导流柱103也将一部分热能吸收,这时,在风机204吹风的作用下,滞留板105和导流柱103吸收的热量,还有内壁的热量从热气出口203排出,加快冷却,通过设置风机204和热气出口203,增加了内壳体1外表面的空气流动,使降温效果明显提升,其中,将内壳体1的侧壁设置为星形,增加了内壳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冷却速度,使风机204的作用下,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通过这种设计思路,既回收了余热,又加快了冷却速度,解决了现有的白酒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