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4711发布日期:2020-12-01 13: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早已习惯使用各类农药防治病虫害和铲除杂草。农药作为一种必要的生产资料在保证农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机氯农药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目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多种修复技术结合的复合修复。修复药剂是修复过程中重要的物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般在土壤环境中,有机氯农药被强烈吸附于土壤颗粒上而很难释放到水相中进而被微生物降解。使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有机氯农药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增溶作用,增大了有机氯农药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和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微生物吸附到被污染物占据的土壤颗粒上,因此减小了微生物吸附位置和生物摄取位置之间的扩散路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改变了细胞的疏水性,促进了细胞和污染物的直接接触。cn106694540a提供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使用具有化学还原性能、缓释碳源生物质的修复药剂,通过周期性厌氧发酵化学还原脱氯和好氧生物降解联合方式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该发明方法不需要大型修复设施设备,能耗低,成本低,药剂环境友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易于降解去除有机氯农药。cn108787723a公开了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修复的处理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先往待修复土壤中添加还原剂和/或药剂,再交替实施多个循环周期的厌氧/好氧生物堆制,所述厌氧/好氧生物堆制包括至少一次厌氧生物堆制和一次好氧生物堆制。克服传统的生物堆制技术的形式单一以及降解效率低的缺点,基于缺氧脱氯能使高氯代有机物转化为易于好氧降解的、低毒或无毒的低氯代有机物的理念,采用厌氧/好氧耦合堆制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通过外加有机物料和还原剂fe0方式,提高堆制方法的处理效率。cn106583442a公开了一种利用厌氧-好氧序批式堆制原地修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污染土壤按一定深度采挖后运输至储存区,土壤在暂存区进行风干、破碎筛分处理,筛分后的土壤与疏松剂、堆肥辅料、回流堆制后土壤等进行充分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输送至滚筒。再利用堆制滚筒、通风管、鼓风机等构建一个相对可控的堆制环境,最后通过滚筒的转动、鼓风等方式调节堆体状态,达到厌氧-好氧序批式堆制的目的。堆制过程中,定期添加修复菌剂、水分等,并适时监测和采样,保障堆制的稳定运行,修复完成后回填。该发明修复方法具有可控性好、降解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和构建简单等特点,可适用于大面积中低浓度有机氯污染农田土壤的原地强化生物修复。表面活性剂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一些表面活性剂还可能影响了微生物在土壤-水界面的粘附或影响细胞膜功能,抑制微生物在有机氯农药表面的粘附,从而降低有机氯农药的降解。微生物修复就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去除土壤中和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技术,包括自然发生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的过程,该技术过程具有环保、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环境适应性强等多项优势。目前上没有一种微生物修复菌剂专门为了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而设计的,目前还属于研究空白。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2-5份的液体培养基中,在26-30℃,100-15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36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份数包括0.8%-1.6%的蛋白胨,0.05%-0.1%的酵母粉,0.9%-1.5%的氯化钠,1.5%-2.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120份的麦麸和50-80份的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10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3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6-32℃,发酵培养7-10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5-1.2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5-8份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0.1-0.5份的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0%-90%的乙醇中浸泡5-10min,完成后在质量份数为0.01%-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28-32℃下避光培养24-36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50-20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28-32℃、120-150rpm避光培养5-8d,以5%-10%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3-7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45-55ppm的氢氧化钙,25-38ppm的硼酸,8-12ppm的硫酸锌,3-7ppm的硫酸锰,10-50ppm的氯化钠,1-5ppm的硫酸铁。所述的修复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按质量份,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将40-65份甘蔗渣纤维浸入到300-400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9%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60-70℃,处理100-180min,过滤,将甘蔗渣纤维清洗干净,再加入200-230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17%的硝酸水溶液,控温80-100℃,搅拌反应4-7h,过滤,烘干,得到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步骤二:再加入10-20份异甘露糖醇,2-5份氢化松油醇,10-16份质量百分比含量14-2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180℃-200℃保温反应5-12h,降温至室温,加入12-19份质量百分比含量14-20%氢氧化钾水溶液,105-110℃抽真空脱水,经检测混合物的含水量为小于0.01%,升温至140-150℃,开始通环氧乙烷180-220份,逐渐升温至180-200℃继续反应1-4h,在110-120℃下脱水2-5h,即得到修复增效剂。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与氢化松油醇,异甘露糖醇进行酯化反应,再经过过氧化处理,生成了甘蔗渣负载的修复增效剂。其部分反应机理示意为: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20-14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10-120℃灭菌处理20-30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2-8℃。本发明的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本发明以一种从大豆根瘤菌中优选的根瘤菌为主,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和木霉等为辅制备的复合土壤修复菌剂,该种菌剂对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非常好的分解效果,具备了单一菌落不具备的优势,对于有机氯农药的降解具有更加有益的效果。本发明的复合菌剂以农作物废渣麦麸和玉米秸秆为载体材料,同时具有增肥土壤,复合菌剂对污染物应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可以在多种污染物存在时分别发挥作用。本发明是通过多种菌剂的共生关系,形成一种复杂稳定的,能够发挥多种功能的复合微生物生态系统。本发明的修复增效剂不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修复增效剂和降解菌共代谢降解作用,提高了对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速率,缩短了降解时间,说明修复增效剂与降解菌共代谢降解作用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3制备的修复增效剂产品所做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在2929/2837cm-1附近存在碳氢的反对称/对称伸缩吸收峰,在1142cm-1附近存在脂肪醚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环氧乙烷参与了反应,在1265cm-1附近环氧的吸收峰不强,说明环氧基大部分反应了;在1732cm-1附近存在羰基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甘蔗渣纤维参与了反应,且纤维素被羧化,羧基和羟基、环氧基进一步发生了反应;在1074cm-1附近存在环醚的吸收峰,说明异甘露糖醇参与了反应;在1471cm-1附近存在甲基的变角吸收峰,说明氢化松油醇参与了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乙草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选择性强等特点,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一种酰胺类除草剂,属于典型的有机氯农药。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典型的杀菌剂,以这两种常用的有机氯农药作为分解效果评价对象。具体实验方法为:取干净红壤,去除植物根、石块等杂物,过2mm的尼龙筛,向其中添加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配好的乙草胺药液,测试土壤中初始乙草胺和五氯硝基苯含量分别为5.61mg/kg和4.52mg/kg,得到实验用污染土。每组取花盆5个,每盆加入900g实验用污染土,100g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拌匀,32天取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五氯硝基苯和乙草胺含量,计算平均值。实施例1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2kg液体培养基中,在26℃,10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kg数包括0.8%的蛋白胨,0.05%的酵母粉,0.9%的氯化钠,1.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kg麦麸和5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6℃,发酵培养7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5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5kg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将0.1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0%的乙醇中浸泡5min,完成后在质量kg数为0.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28℃下避光培养24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5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28℃、120rpm避光培养5d,以5%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3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45ppm的氢氧化钙,25ppm的硼酸,8ppm的硫酸锌,3ppm的硫酸锰,10ppm的氯化钠,1ppm的硫酸铁。所述的修复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将40kg甘蔗渣纤维浸入到30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60℃,处理100min,过滤,将甘蔗渣纤维清洗干净,再加入20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的硝酸水溶液,控温80℃,搅拌反应4h,过滤,烘干,得到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步骤二:再加入10kg异甘露糖醇,2kg氢化松油醇,10kg质量百分比含量14%氢氧化钾水溶液,在180℃℃保温反应5h,降温至室温,加入12kg质量百分比含量14%氢氧化钾水溶液,105℃抽真空脱水,经检测混合物的含水量为小于0.01%,升温至140℃,开始通环氧乙烷180kg,逐渐升温至180℃继续反应1h,在110℃下脱水2h,即得到修复增效剂。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2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10℃灭菌处理20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2℃。实施例2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4kg液体培养基中,在28℃,13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24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kg数包括0.8%-1.6%的蛋白胨,0.05%-0.1%的酵母粉,1.2%的氯化钠,2%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100kg麦麸和7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8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5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8℃,发酵培养8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9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6kg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将0.3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5%的乙醇中浸泡8min,完成后在质量kg数为0.0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0℃下避光培养28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8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30℃、140rpm避光培养6d,以8%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5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50ppm的氢氧化钙,32ppm的硼酸,10ppm的硫酸锌,5ppm的硫酸锰,40ppm的氯化钠,3ppm的硫酸铁。所述的修复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将48kg甘蔗渣纤维浸入到37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65℃,处理150min,过滤,将甘蔗渣纤维清洗干净,再加入21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的硝酸水溶液,控温90℃,搅拌反应5h,过滤,烘干,得到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步骤二:再加入15kg异甘露糖醇,3kg氢化松油醇,14kg质量百分比含量16%氢氧化钾水溶液,在185℃保温反应7h,降温至室温,加入15kg质量百分比含量18%氢氧化钾水溶液,107℃抽真空脱水,经检测混合物的含水量为小于0.01%,升温至145℃,开始通环氧乙烷190kg,逐渐升温至190℃继续反应3h,在115℃下脱水3h,即得到修复增效剂。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3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15℃灭菌处理25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5℃。实施例3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5kg液体培养基中,在30℃,15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36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kg数包括1.6%的蛋白胨,0.1%的酵母粉,1.5%的氯化钠,2.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120kg麦麸和8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10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3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32℃,发酵培养10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1.2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8kg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将0.5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90%的乙醇中浸泡10min,完成后在质量kg数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2℃下避光培养36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20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32℃、150rpm避光培养8d,以10%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7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55ppm的氢氧化钙,38ppm的硼酸,12ppm的硫酸锌,7ppm的硫酸锰,50ppm的氯化钠,5ppm的硫酸铁。所述的修复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将65kg甘蔗渣纤维浸入到40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9%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70℃,处理180min,过滤,将甘蔗渣纤维清洗干净,再加入230kg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7%的硝酸水溶液,控温100℃,搅拌反应7h,过滤,烘干,得到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步骤二:再加入20kg异甘露糖醇,5kg氢化松油醇,16kg质量百分比含量2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200℃保温反应12h,降温至室温,加入19kg质量百分比含量20%氢氧化钾水溶液,110℃抽真空脱水,经检测混合物的含水量为小于0.01%,升温至150℃,开始通环氧乙烷220kg,逐渐升温至200℃继续反应4h,在120℃下脱水5h,即得到修复增效剂。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4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20℃灭菌处理30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8℃。以上实施例试验后两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入下表所示:乙草胺(mg/kg)五氯硝基苯(mg/kg)实施例10.8760.627实施例20.7580.574实施例30.7190.518对比例1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2kg液体培养基中,在26℃,10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份数包括0.8%的蛋白胨,0.05%的酵母粉,0.9%的氯化钠,1.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kg麦麸和5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6℃,发酵培养7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5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5份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0.1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0%的乙醇中浸泡5min,完成后在质量份数为0.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28℃下避光培养24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5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28℃、120rpm避光培养5d,以5%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3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45ppm的氢氧化钙,25ppm的硼酸,8ppm的硫酸锌,3ppm的硫酸锰,10ppm的氯化钠,1ppm的硫酸铁。其它同实施例1;对比例2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2kg液体培养基中,在26℃,10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份数包括0.8%的蛋白胨,0.05%的酵母粉,0.9%的氯化钠,1.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kg麦麸和5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6℃,发酵培养7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5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5份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0.1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0%的乙醇中浸泡5min,完成后在质量份数为0.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28℃下避光培养24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5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28℃、120rpm避光培养5d,以5%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3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45ppm的氢氧化钙,25ppm的硼酸,8ppm的硫酸锌,3ppm的硫酸锰,10ppm的氯化钠,1ppm的硫酸铁。其它同实施例1,对比例3所述的修复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按质量份,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将40份甘蔗渣纤维浸入到300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60℃,处理100min,过滤,将甘蔗渣纤维清洗干净,再加入200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的硝酸水溶液,控温80℃,搅拌反应4h,过滤,烘干,得到含羧基的甘蔗渣纤维,步骤二:再加入2份氢化松油醇,10份质量百分比含量14%氢氧化钾水溶液,在180℃℃保温反应5h,降温至室温,加入12份质量百分比含量14%氢氧化钾水溶液,105℃抽真空脱水,经检测混合物的含水量为小于0.01%,升温至140℃,开始通环氧乙烷180份,逐渐升温至180℃继续反应1h,在110℃下脱水2h,即得到修复增效剂。其它同实施例1;对比例4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优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分别接种到2kg液体培养基中,在26℃,10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份数包括0.8%的蛋白胨,0.05%的酵母粉,0.9%的氯化钠,1.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kg麦麸和5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6℃,发酵培养7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5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5份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优选根瘤菌,其选培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0.1kg大豆根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在80%的乙醇中浸泡5min,完成后在质量份数为0.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完成后用无菌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经大豆根瘤在灭菌后的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在28℃下避光培养24h,挑选纯化菌落放入到含有乙草胺浓度为150mg/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在28℃、120rpm避光培养5d,以5%的接种量连续富集,按同样的方法转接3次,即可培养出所述的优选根瘤菌;所述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包括:45ppm的氢氧化钙,25ppm的硼酸,8ppm的硫酸锌,3ppm的硫酸锰,10ppm的氯化钠,1ppm的硫酸铁。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2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10℃灭菌处理20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2℃。对比例5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制备方案如下:步骤一,微生物的扩陪,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木霉和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2kg液体培养基中,在26℃,100rpm条件下避光培养18h;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份数包括0.8%的蛋白胨,0.05%的酵母粉,0.9%的氯化钠,1.5%的琼脂;步骤二,填料的处理,将80kg麦麸和50kg玉米秸秆粒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发酵罐中,所述的发酵罐经过5min的蒸汽杀菌,然后将填料用蒸汽杀菌处理20min,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步骤三,将全部的扩陪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控温28℃,发酵培养8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鼓入空气,0.9l/min,曝气发酵,完成后将填料干燥,加入6份修复增效剂,混合均匀,低温保存,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的蒸汽温度为120℃。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10℃灭菌处理20min。所述的发酵罐中鼓入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除菌处理。所述的低温保存温度为2℃。5.61mg/kg和4.52mg/kg,以上对比例试验后两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入下表所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