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匀速冷却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609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匀速冷却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锻后冷却多采用沙冷、空冷、雾冷等方式,缓慢且不均匀,难以保证晶界纯净度,带状组织等缺陷组织也难以有效控制,严重影响热处理后的最终力学性能。另外,这些粗放的冷却方式还存在冷却均匀性差的问题,使其组织的均匀性差,不仅造成锻坯硬度不均匀,还会造成热处理过程的变形难以有效控制。采用强制风冷方式,由于不能保证同炉不同工件以及同一工件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均匀性,同时风冷速度会随锻坯表面温度的降低会迅速降低,也无法解决冷却均匀性差的问题。为克服传统冷却方式冷却能力不足和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3505930A公开了一种冷却特性特别稳定的匀速冷却介质,其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钠(ACR),其具有优异的冷却均匀性,保证了不同工件和工件的不同部位具有一致的冷却能力,满足了组织和硬度均匀性的要求。但是这种匀速冷却介质的三种组分是物理混合的,而其优良的冷却性能是在PVP与CMC这两种组分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协同作用才能获得的,而PVP、CMC与ACR的热分解温度各不相同。特别是CMC,由于糖苷键易断裂,在作为冷却介质使用时,一方面其在溶液的30-80 ℃的温度下会缓慢裂解,另一方面在接触400-850 ℃高温工件时会迅速分解,导致CMC分子量降低与其浓度下降,使匀速冷却介质溶液的粘度降低,改变了匀速冷却介质溶液中各组分的配比。因此,这种匀速冷却介质的冷却性能在其生产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为保证稳定的冷却性能必须频繁监控溶液的浓度与各组分配比,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溶液组分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性能稳定的匀速冷却介质。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匀速冷却介质,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温度为80 ℃下将所需量的反应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置于反应液中,所述反应液为水质量百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所述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反应24h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冷却性能稳定的匀速冷却介质,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加入质量比为1:20。

有益效果:本发明匀速冷却介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丙烯酸钠通过接枝技术耦合在同一个分子结构中,从而本发明匀速冷却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其组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丙烯酸钠可实现等比例消耗,由于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配比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匀速冷却介质的冷却性能始终有保证;另一方面,接枝改性不仅提高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分子量,也提高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热分解温度,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水溶液的初始粘度,改性后的聚合物水溶液初始粘度相比于现有的匀速冷却介质初始粘度提高至少50%以上,且改性后的聚合物水溶液在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损失率也大大减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匀速冷却介质,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温度为80 ℃下将所需量的反应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置于反应液中,所述反应液为水质量百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所述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反应24h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冷却性能稳定的匀速冷却介质,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加入质量比为1: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