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流调节单元以及冷却介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155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质量流调节单元以及冷却介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质量流的质量流调节单元以及一种具有至少三个冷却介质-导管和至少一个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冷却介质系统。



背景技术:

质量流调节单元以阀门的形式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在用于具有混合动力或纯电动驱动器的车辆的冷却介质系统中已知的是,应用不同的传感器或阀门,来调节或控制朝单个待调温的部件的冷却介质质量流。这些不同的传感器和阀门在此设置在冷却介质系统的不同位置中,以便冷却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质量流并且调节电池以及其它部件。通常在这种车辆内,不同传感器和阀门在冷却介质系统的不同位置在其冷却介质-导管中的布局非常复杂。因此,希望能够简化这一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设置一种用来至少局部地无级地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质量流的质量流调节单元,其能够降低冷却介质温度的传感式探测以及质量流调节的结构的复杂性。

此目的通过一种用来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质量流的质量流调节单元得以实现,其中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或者至少一个用于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其中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和至少一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至少三个用来连接冷却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至少一个遮挡元件和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遮挡元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孔口的元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传动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可旋转的元件可连接或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包括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或所述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所述测量装置用来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物理特性。对于具有至少三个冷却介质-导管和至少一个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冷却介质系统来说,此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借助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到冷却介质传输导管上,并且借助第二连接装置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导管与冷却器相连,并且借助第三连接装置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导管与蒸发器相连,其中流经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以及流经所述蒸发器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沿流动方向在蒸发器和冷却器之后汇集,以便混合这些质量流或者使它们相互分开,或者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借助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到冷却介质传输导管上,并且借助第二连接装置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导管与驱动电池相连,并且借助第三连接装置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导管与由调节单元和功率电子部件构成的串联电路相连,其中流经所述电池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以及流经所述串联电路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沿流动方向在所述功率电子部件之后汇集,以便混合这些质量流或者使它们相互分开。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定义了本发明的改进方案。

因此创造了一种质量流调节单元,用来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质量流,或者用来至少局部地无级地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质量流,并且用来调节所述至少一个质量流的至少一个物理特性。这既能够通过至少一个遮挡元件和至少一个可旋转元件的相对相互运动并且通过至少一个传动装置的驱动来调节所述质量流,其中所述可旋转元件至少局部地覆盖着所述遮挡元件并且设置有至少两个孔口,其中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可旋转元件可连接或连接,也能够传感式探测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作为流经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所述冷却介质的物理特性。通过将这种传感式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或所述壳体部件的孔口,在与所述冷却介质测量接触时实现这一点。因此,由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探测到的所述物理特性有利地是局部质量流或整体质量流的温度,因此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是温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在此能够集成在壳体部件或其壁板中,或者通过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壁板中的孔口伸进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并且因此沿所述冷却介质的所述流动路径伸进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内部中空腔或模穴,其(能够)被所述冷却介质穿流。因此通过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与所述冷却介质的直接接触,或者通过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与所述壳体部件的相应壁板的接触,来探测所述冷却介质的所述温度,其中所述壁板在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的所述容纳部的区域中构造得用来以导热的方式探测温度。因此能够在所述接触传感式测量装置不与所述冷却介质接触的情况下,探测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就确保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完全密封性而言,传感式测量装置不与所述冷却介质直接接触的这一布局已被证实为有利的,因为在将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壁板中的相应容纳部中时,在此不需要其它密封件来避免冷却介质在此位置的泄露。

因此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用来调节一个或多个质量流的大小,尤其调节其温度。为此证实为非常有利的是,通过将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中,即设置在构成为用来调节质量流的比例阀的单元中,使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部件与阀门部件(其在测量值的基础上获得用于控制的信号)在空间上接近。在已知的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一个或许多接口或断路点集成在导体中,并且设置有复杂的电缆接头,用来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换档阀。现在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一方面用来将整体质量流划分为局部质量流,另一方面以比例阀的形式至少局部地无级地调节至少一个质量流,例如在质量流的0%至100%、尤其30%至70%的范围内调节。

通过所述至少三个连接装置将冷却介质-导管连接起来,其中它们例如可以是软管或者管道。这些连接装置相应地具有适合连接软管或管道的构造,其中例如在连接软管时能够设置用来将软管固定在连接装置上的软管箍,或者在管道上设置接插耦合器、具有套管的插头等。

通过所述连接装置或与之相连的冷却介质-导管,使冷却介质导入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内部,并且还使之再次从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内部排出。

在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的内部相应地设置有中空腔,其能够使冷却介质只在为此设置的孔口上穿流,所述孔口设置在遮挡元件中以及在至少局部地覆盖着此遮挡元件的可旋转元件中。所述传动装置的作用是,使可旋转元件相对于遮挡元件(其固定地设置在壳体部件中)扭转并且相应地完全释放或者完全封闭或局部封闭所述遮挡元件中的孔口。还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遮挡元件和/或所述可旋转元件中的孔口能够构成为相互对应的或相互不同的。根据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内部的质量流分配的要求,它们能够相应地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造型。所述至少一个遮挡元件和/或所述可旋转元件中的孔口能够相应地尤其构成为圆形或腰形,但也能够构成为圆盘阀。只要原则上既能流经可旋转元件中的孔口也能流经遮挡元件中的孔口,以使冷却介质能够从一个区域(在此区域中冷却介质进入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中)通过在该处相应设置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流入一个区域(在此区域中冷却介质再次从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中),尤其通过一个、两个甚至更多连接装置流入。

例如也能够设置四个连接装置,替代只三个连接装置,其中尤其两个连接装置在俯视图中能够相叠地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上,以便通过可旋转元件相对于固定遮挡元件的相对运动适当地实现质量流的调节。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能够相应地尤其构成为具有三个连接装置和两个接通位置的3/2路比例阀,或者构成为具有四个连接装置和三个接通位置的4/3-旁通-比例阀。根据应该有多少个冷却介质-导管连接到它上面并且应该相应地通过质量流调节单元对质量流进行调节,即哪部分质量流应该导入哪个冷却介质-导管中,来选择各质量流调节单元。

还有利的是,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与所述连接装置之一邻接地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中空腔或模穴中。它尤其设置得与连接装置邻接,该连接装置使冷却介质从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中流出。相应地只有用来从质量流调节单元中导出的局部质量流在此连接装置旁边流过,其中原则上根据质量流调节单元或其壳体部件的构造方案,还能够规定,将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或者传感式测量装置自身设置在冷却介质在质量流调节单元中的流入区域中,即与第一连接装置邻接,冷却介质在此进入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中。

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和所述传动装置分别有利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插拔连接器。此外,能够为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和所述传动装置设置有共同的电插拔连接器。这个或这些电插拔连接器用来将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和传动装置连接到外部的调节单元或置于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区域中的内部调节单元上。尤其能够设置有至少一个外部的调节单元并且与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和所述传动装置的所述电插拔连接器在信号方面连接。因此备选地,能够设置有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内部调节模块并且与所述传感式测量装置和所述传动装置的所述电插拔连接器在信号方面连接。当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区域中时,该调节模块能够设置在传动装置之上并且与所述传动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在信号方面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外部的调节单元,以及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内部的调节模块都用来根据所述测量值来控制所述传动装置,所述测量值是通过传感式测量装置探测到的,只要传感式测量装置是温度测量装置,则尤其还根据由测量装置探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所述传动装置。

还证实为有利的是,至少局部地无级地穿透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调节所述质量流。因此通过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创造了一个比例阀,其能够非常准确地调节单个冷却介质-导管中的质量流。在比例阀处设置有阀门孔的稳定过渡部位,而在所述换档阀处则只设置离散的接通位置。

通过所述质量流调节单元,能够对冷却介质质量流至例如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介质系统或循环或冷却水循环的单个部件的分配产生影响。在所述冷却介质流经冷却介质系统中的单个部件(例如电池、冷却器、蒸发器、电池的调节单元、功率电子部件等)并且在该处接纳或排出热量之后,通过沿流动方向在这些循环或系统部件后方分开引导或汇集冷却介质导管,能够对冷却介质系统的冷却介质导管中的冷却介质的混合比例产生影响。因此尤其可能的是,沿流动方向在冷却介质系统的冷却器和蒸发器的后方影响冷却介质-混合比例,其中流经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以及流经所述蒸发器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沿流动方向在蒸发器和冷却器之后汇集,以便混合这些质量流或者使它们相互分开。因此能够在该处影响冷却介质的温度。在流经驱动电池时,流经所述驱动电池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流以及流经所述串联电路的所述冷却介质质量在由调节单元和功率电子部件构成的串联电路之后汇集,以便混合这些质量流,如果在该处沿流动方向不期望冷却介质流混合,则使它们相互分开。因此能够借助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至少一个冷却介质质量流,或者测量至少一个局部质量流作为主质量流的一部分,或者测量主质量流,以便调节准备阶段的质量流。因此所述质量流调节装置尤其适合提供消耗品链(如电池),或用来额外地供应第二消耗品链(如电池)。

冷却介质质量流能够有利地通过质量流调节单元进行调节,其在此能够构成为3/2旁通阀,该冷却介质质量流在由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蒸发器和冷却器调节温度时分散在这些部件上。在将质量流调节单元设置在用来冷却驱动电池以及所述的功率电子部件或调节单元的冷却介质系统中时,同样将冷却介质质量流分散在质量流调节单元上。因此与换档阀的设置不同的是,通过质量流调节单元(其按比例阀的方式构成)能够在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的这种冷却介质系统中更有效且精确地调节质量流,其中与换档阀相比能够平行地对多个分支进行引导。

附图说明

为了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在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具有三个连接装置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第一实施方案,其中两个连接装置在一侧上在俯视图中相叠地设置;

图2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图1所示的质量流调节单元,其中除去了传动装置和上方壳体部件;

图3在俯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具有四个连接装置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备选实施方案,其中在俯视图中两个连接装置相叠地设置,并且在俯视图中三连接装置相互偏置约90°;

图4在按图1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冷却介质穿透质量流调节单元的流动路径,其中质量流调节单元起分散器或划分器的作用,以便将整体质量流划分为局部质量流

图5在按图1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以备选方式设置在它上面的外部调节单元和内部调节模块,内部调节模块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的传动装置上;

图6在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按图1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的壁板区域,其具有用来容纳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

图7示出了在按图1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部件的壁板中的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区域的备选实施方案;

图8在细节草图中示出了冷却系统,其包括本发明的质量流调节单元、冷却器和蒸发器;

图9在草图中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冷却介质系统、驱动电池、功率电子部件以及调节单元;

图10在草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三个连接装置(3/2旁通阀),其中传感式测量装置设置在构成为盖子部件的壳体部件中;

图11在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另一实施方案,其具有三个连接装置和一个内部的穿流腔,其中传感式测量装置配属于具有整体质量流的穿流腔,其中质量流调节单元起混合器的作用,用来将局部质量流混合成整体质量流以及

图12在局部的纵向剖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另一实施方案,其具有三个连接装置,其中在第三连接装置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传感式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质量流调节单元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壳体部件10、11,其中第一壳体部件10设置有三个用来连接三个导管、尤其是冷却介质导管2、3、4的连接装置12、13、14。在图1中只示例性地示出了作为冷却介质导管2的软管,其通过例如软管箍连接到连接装置12上。这些导管也能够构成为端侧设有插拔连接器的管道,来代替软管,或者通过具有套筒部件的插拔耦合器或插拔连接器来固定。

第二壳体部件11构成为盖子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即其内部中空腔)内部的可旋转的元件5可旋转地支承在此第二壳体部件中。该可旋转的元件5还在其下侧也支承在第一壳体部件10中。这两个轴承在图1中用参考标记50和51标出。该可旋转的元件5具有中央旋转轴线52,其旋转地支承在这两个轴承50、51中。此外,该可旋转的元件5在端侧包括花键56,用来通过传动装置7来驱动可旋转的元件5。此外,可旋转的元件5还包括按图1设置有两个通孔54、55的、大致垂直于旋转轴线52的转子盘53。遮挡元件6与该转子盘53相邻地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中。该遮挡元件6同样具有两个通孔60、61。该可旋转元件5就其第一和第二通孔54、55而言相对于遮挡元件6的第一和第二通孔60、61可旋转或调节,如同在图2中通过虚线箭头p1、p2指出的一样。因此,能够无级地或至少局部无级地调节穿透第一和第二通孔54、55以及第一和第二通孔60、61的质量流,意思是将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流入的整体质量流划分为局部质量流,其中能够在0%至100%、尤其30%至70%的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该调节通过可旋转元件5的相应旋转来实现。为此,传动装置7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11的上方。传动装置7在按图1的实施例中通过花键56作用在可旋转元件5的旋转轴线52上。如同在图1中标出的一样,传动装置7包括电插头70,通过此电插头且经由调节单元9或内部调节模块109(见图5)能够将相应的调节信号发送到传动装置7上。这种调节单元能够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之外,或者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之中或之上。在图5中标出了两个实施方案,在下面还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尤其根据穿流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对传动装置7的操控进行调节。为了探测流动的介质/冷却介质的物理特性(如温度),在第一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中设置有形式为温度测量装置8的传感器装置。

如图1所示,温度测量装置8能够在容纳部16中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中。在设置温度测量装置8时,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中的容纳部16的区域在此处构成为导热的。因此,能够实现间接的(即穿透下方壁板15的区域)温度探测,因为通过导热材料将流经该处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传导至温度测量装置。该容纳部16构成为袋状的凹口或成型部位对此备选地,也能够在该处设置通孔,温度测量装置8借助其传感元件84穿透该通孔伸进壳体部件10的内部中的中空腔或模穴或穿流腔99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的与该孔口相邻的材料不必构成为导热的,因为冷却介质能够与温度测量装置8或其传感元件84进行直接接触。

在这些附图6和7中能够看到容纳部16的两个实施方案,其形式是第一壳体部件10的壁板15中的袋状凹口或成型部位。如同从图6中可看到的一样,该袋状的容纳部或成型部位伸出并且具有与温度测量装置8或其传感元件84对应的造型,因此传感元件能够形锁合地容纳在该容纳部中。容纳部16的材料是导热的,因此能够穿透该材料朝温度测量装置8的传感元件实现最佳的热转换。容纳部16的导热材料17尤其是导热的且电绝缘的,并且有利地材料锁合地与第一壳体部件10的其余材料相连,因此能够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壳体部件10的袋状容纳部16中形状配合地且绝对紧密地容纳着温度测量装置8的传感元件84。在此无需其它密封元件来密封,因为在容纳部16的导热材料17和第一壳体部件10的尤其下方壁板15的其余材料之间具有材料配合的连接。因此冷却介质不可能渗入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中的袋状容纳部16中,或者能够可靠地避免这一点,并且与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无关。因此不管温度如何变化,总是紧密且受保护地容纳着温度测量装置8的传感元件84,以避免与流经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的冷却介质接触。导热材料17能够尤其能够是导热塑料或包含这种导热塑料。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温度测量装置8牢固地集成在第一壳体部件10的壁板15中。该下方壁板15在温度测量装置8的集成区域中具有导热材料17。温度测量装置在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如下构成,即温度测量装置8的传感元件84容纳在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外罩部段80中。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外罩部段80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的下方壁板15的导热材料17中。下方壁板15能够在此导热材料17的区域中具有比壳体部件10的其余区域更大的壁厚,以使温度测量装置8借助其传感元件84伸进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的流动路径中尤其远,并且同时完全容纳在下方壁板15的导热材料17中。因此能够尤其有效地探测温度。对于下方壁板15的导热材料17和壳体部件10的壁板的其余部件来说,能够应用相同的材料如pa12,但它也能作为导热材料17掺杂进来,且在其余区域中是隔热的。温度测量装置8借助其连接元件81、82从下方壁板15的导热材料17中伸出来,如图7所示。温度测量装置8的电接触能够通过这两个连接元件81、82实现。相应的电插头能够受保护地设置在与导热材料17相邻设置的容纳部18中。在图7中当然没有示出这一点。

如同从图5可看到的一样,外部的调节单元9既能与温度测量装置8或其电插头83连接,也能够通过信号导线71、85与传动装置7的电插头70连接。调节单元9由温度测量装置8量取分别探测到的冷却介质温度值,该冷却介质流经温度测量装置1,即在壳体部件10的内部从质量流调节单元直接或间接从温度测量装置8旁边流过。调节单元9由此计算出有关可旋转元件5或遮挡元件6相互之间的定位的调节数值,并且将相应的调节命令发送到传动装置7上。后者相应地相对于遮挡元件6来调节可旋转元件5,或者借助可旋转元件5相对于遮挡元件6的第一和第二通孔60、61来调节第一和第二通孔54、55。因此,能够调节流过这些孔口的冷却介质质量流,该质量流在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按图4,冷却介质k以总质量流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2流入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或穿流腔99中,并且绕流可旋转元件5的旋转轴线54。根据可旋转元件5的第一和第二通孔54、55相对于固定的遮挡元件6的第一和第二通孔60、61的定位,冷却介质k能够以局部质量流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3流出,并且以质量流通过第三连接装置14流出,如图4所示。因此,总质量流划分为两个局部质量流因此质量流调节单元1起分散器或划分器的作用,并且适用于在第二连接装置13的区域中,用于温度测量装置8的容纳部16伸入地设置在壳体部件10的内部。相应地,在流经可旋转元件5的第一通孔54和遮挡元件6的第一通孔60之后,温度测量装置8探测冷却介质k的局部质量流的温度t2如同上面已提到的一样,在此处探测到的温度t2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调节单元9作用在传动装置7上,以便相应地相对于固定的遮挡元件6来调节可旋转元件5。

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了外部调节单元9的备选实施方案,其中在此例如夹板式地将内部调节模块109设置在传动装置7的壳体上。该内部调节模块109既与传动装置7的电插头70连接,也通过信号导线72、86与温度测量装置8的电插头83连接,并且一方面能够相应地询问通过温度测量装置8探测到的温度值,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作用在传动装置7上,以便相应地调节为冷却介质的通行而敞开的通孔,即可旋转元件5的相互覆盖的第一通孔54和遮挡元件6的第一通孔60或者可旋转元件5的第二通孔55和遮挡元件6的第二通孔61。在此实施方案中,两个电插头70和83也能够构成为插头或插头组合(依实施方案而定)。

在图10至12中示出了传感器装置或温度测量装置8的布局的其它方案。按图10,它在共同的连接盖子部件210的区域中(即连接盖子部件210上或在连接盖子部件210的附近)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和执行器(其包括传动装置7)的壳体73之间。共同的连接盖子部件210能够构成为单体的,或者由两个相互连接或可连接的部件以双体的方式构成。执行器的壳体73通过共同的连接盖子部件210与第一壳体部件10相连。还如图10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0还具有三个连接装置12、13、14,其中它们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分别偏置90°地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上。包括传动装置7的执行器的壳体部件73还具有电插头70。此外,执行器或传动装置7的壳体73包括马达74、变速器75和阀门的调节单元76(其在电路板上实现并且具有电子部件),其中温度测量装置8也与该调节单元相连。此外,上一级的调节单元还能够与执行器的壳体相连或者设置在此壳体上,如图10通过调节单元9标出的一样,其设置在或能够设置在执行器的壳体73上,或设置在壳体73中。调节单元9能够完全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之外。调节单元9的任务是接纳和处理输入信号(如来自温度传感器或温度测量装置8的信号),并且将此信号传递到调节单元76上,此信号其以信号方式表示必须对质量流调节单元1进行特定的调节。因为温度测量装置8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内部,所以还能够将调节单元9直接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上或壳体内,其中调节单元76和调节单元9还能够作为唯一的单元相互组合并且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或执行器的壳体中或壳体上。调节单元76的任务是,发出输入信号或这样的信号,即该信号使执行器将阀门或在此尤其通过传动装置7将可旋转元件5带到特定位置或运行位置中。该传动装置或变速器75通过轮毂77与可旋转元件5的旋转轴线52相连,这在图10中当然只通过虚线标出。

温度测量装置8因此也能够设置在这种共同的连接盖子部件210的区域中,或者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壳体部件和用于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执行器或传动装置的壳体73之间的这种区域中或这种区域上。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壳体部件在此能够构成为单体的,亦或构成为双体的(具有附加的壳体盖子部件),因此执行器的壳体的壳体盖子部件和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壳体的壳体盖子部件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且相互固定在一起。

图11示出了温度测量装置8的布局的另一变形方案。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温度测量装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0中与第一连接装置12相对而置,该连接装置与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相连。与按图4的流动图不同的是,两个冷却介质质量流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导管14(其与第三冷却介质导管4相连)引导到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内部,并且一个局部质量流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导管13(其与第二冷却介质导管3相连)引导到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内部。这两个局部质量流穿透固定的遮挡元件6和可旋转元件5中的孔口抵达质量流调节单元的上方部位中,该质量流调节单元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12和温度测量装置8并且指向传动装置7或者在该处与壳体73相连。在此区域中,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12(其与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相连),探测在该处流入的局部质量流在混合之后的温度t3即整体质量流的温度是t3因此在此质量流调节单元1中局部质量流混合成整体质量流因此该质量流调节单元1起混合器的作用。该冷却介质质量流或冷却介质局部质量流通过图11的各箭头表示。整体质量流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2进入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中,并且相应地从质量流调节单元1中排出。因此在此不是将整体质量流划分为局部质量流,而是按图11将两个局部质量流汇集成整体质量流,并且获知局部质量流已汇集的区域中的整体质量流的温度。如果整体质量流应该例如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2排出,则在此借助图10所示的构造原则上能够同样获知整体质量流的温度。

在按图11的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实施方案中,旋转轴线52被弹性元件58包围,其一方面支撑在上方轴承50上,并且另一方面作为由旋转元件5和遮挡元件6构成的组合(其构成为圆盘阀)支撑在转子盘53上。通过该弹性元件58能够使转子盘53稳定地保持在其布局/支承位置上,并且将可旋转元件5压在固定的遮挡元件6上,但其中可旋转元件5还保持旋转。可旋转元件5在此还固定在遮挡元件6上,以便能够将此位置上的内部泄露降至最低。

在图12中示出了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另一实施方案,其中第一壳体部件10在两个连接装置13、14的区域中分别具有温度测量装置8。它们是第二连接装置13和第三连接装置14,其中如果应该探测到流入该处的局部质量流的温度t2则温度测量装置8能够在第三连接装置14的区域中只可选地设置在该处。温度测量装置8在连接装置13处探测整体质量流的温度t3因为它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3流出。整体质量流能够具有起始质量流的温度t3局部质量流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2流入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并且在该处于局部质量流混合成整体质量流具有

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在第二连接装置13的延长部位中设置有构成为可旋转元件或遮挡物的旋转活塞57,该旋转活塞设置有侧面孔口,以便能够在此混合且尤其无级地调节输入到整体质量流或主质量流中的局部质量流。为了能够探测通过旋转活塞57产生的整体质量流的实际温度,温度测量装置8在此从侧面设置在连接装置13中。原则上同样还可能的是,将温度测量装置8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11中,即设置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第一壳体部件10和执行器或传动装置7的壳体73之间的盖子部件中。但也证明实为有利的是,在探测温度之前,快速均匀地混合这两个导入第一壳体部件10的内部中的冷却介质局部质量流,该形成的混合物应该作为起始质量流或主要/整体质量流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3从质量流调节单元1中导出。

此外如果探测到了质量流的温度,则温度测量装置8从侧面设置得与第三连接装置14相连,如图12所示。

在图8和9中示出了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应用程序的两个实施方案。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用来调节冷却介质质量流的质量流调节单元1设置在具有冷却器101和蒸发器102的冷却介质系统100中。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在此将冷却介质传输至质量流调节单元1,并且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导管3将经调节的冷却介质质量流传输至冷却器101,并且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导管4将同样经调节的冷却介质质量流传输至蒸发器102。在冷却器101和蒸发器102之后的流动方向中,其它冷却介质导管103、104与它们在流体方面是相连的。第四冷却介质导管103在此沿流动方向设置在冷却器101之后,第五冷却介质导管104在此沿流动方向设置在蒸发器102之后。在第四和第五冷却介质导管103、104中的质量流继续流入冷却介质系统100中之前,它们能够汇集、即混合。这一点通过虚线v1标出。在此,冷却介质质量流的混合在第四冷却介质导管103和第五冷却介质导管104中进行。此外同样还可能的是,如同通过点划线v2标出的一样,第四和第五冷却介质导管103、104不相互连接,从而使质量流隔开地继续在冷却介质系统100中引导。这一点同样在图8中示出。

在图9中在冷却介质系统100中也设置有质量流调节单元1,冷却介质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导管2流入此质量流调节单元中。在质量流调节单元1后方的流动方向中设置有驱动电池110(其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导管3连接)和由调节单元111和功率电子部件112(这两个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导管4连接,用于驱动电池110)构成的串联电路。在驱动电池110后方的流动方向中,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导管113在冷却介质系统100中继续引导,并且在功率电子部件112后方的流动方向中通过另一冷却介质导管114继续引导。这两个冷却介质导管113、114能够为了混合流经它们的冷却介质质量流汇集起来,如同通过用v1标出的虚线示出的一样,或者相互分开地作为分开的冷却介质质量流(作为分开的质量流)继续引导,如同借助v2标出的点划线示出的一样。

在其它地方,尤其在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纯电动机的车辆领域中,质量流调节单元1也能够设置在冷却介质系统且必要时设置在其它介质系统中,以便节省零件,即单独地设置调节质量流的阀门和传感器(如温度测量装置)。此外还能够相对于常规结构简化冷却介质导管的路线,因为没有设置单独的阀门和测量装置,而是将质量流调节装置和测量装置或传感式测量装置组合起来。质量流调节单元因此包括尤其在冷却介质系统中温度的测量和质量流的调节这一功能。通过将两个不同的功能(探测测量值和调节质量流)集成在一个单元中,尤其在冷却介质引导系统中只需少量的接口,这不仅实现了简化,而且还降低了故障率。通过测量和调节质量流调节单元的集成的零件,尤其同样还能够降低重量。这同样降低了co2的还原,这同样是有利的。

根据各期望的待调整的质量流的各应用情况,它们应该通过质量流调节单元来调节,可旋转元件5的转子盘52和遮挡元件6中的通孔能够具有不同的造型。在此,通过连接装置或分支能够同时有效且匹配精确地进行调节。具有至少两个接通位置的至少三个路径(如图2所示)或者具有三个接通位置的至少四个路径(连接装置12、13、14、19,其中在图3的质量流调节单元1的俯视图中连接装置12和13相叠地设置并且连接装置13因此只是用虚线标出,并且其中连接装置12或13和19以及14和19在图3中分别相互以直角设置,如图3所示)设置得用来控制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单个连接装置。

除了在以上描述和附图中示出的质量流调节单元的实施方案以外,该质量流调节单元用来至少局部地无级地调节冷却介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质量流,还能够设置大量的其它方案,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式测量装置或至少一个用于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集成在质量流调节单元中,其中质量流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壳体部件以及至少一个传动装置,以便冷却介质能够穿流并且能够对质量流进行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在此具有至少三个用来连接冷却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至少一个遮挡元件和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遮挡元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孔口的元件。所述至少一个传动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可旋转的元件可连接或连接,以便对此元件进行驱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还包括传感式测量装置或至少一个用于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容纳部,以便能够相对于固定的遮挡元件对传动装置和可旋转元件进行调节,并且根据传感式测量装置的当前测得的测量值无级地对质量流进行调节。

附图标记清单

1质量流调节单元

2第一冷却介质导管

3第二冷却介质导管

4第三冷却介质导管

5可旋转元件

6遮挡元件

7传动装置

8传感器装置/温度测量装置

9调节单元

10第一壳体部件

11第二壳体部件

12第一连接装置

13第二连接装置

14第三连接装置

15下方壁板

16容纳部

17导热材料

18容纳部

19第四连接装置

50上方轴承

51下方轴承

52旋转轴线

53转子盘

54第一通孔

55第二通孔

56花键

57旋转活塞

58弹性元件

60第一通孔

61第二通孔

70电插头

71信号导线

72信号导线

73执行器的壳体

74马达

75驱动器/传动装置

76阀门的调节单元/电路板

77轮毂

80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外罩部段

81连接元件

82连接元件

83电插头

84传感元件

85信号导线

86信号导线

9910内部的内部中空腔/穿流腔

100冷却介质系统

101冷却器

102蒸发器

103101后方的流动方向中的第四冷却介质导管

104102后方的流动方向中的第五冷却介质导管

109集成的调节模块

110驱动电池

111调节单元

112功率电子部件

113冷却介质导管

114冷却介质导管

210共同的连接盖子部件(单体的或多体的)

k冷却介质

p1箭头

p2箭头

v1虚线(汇集的质量流)

v2点划线(分开的质量流)

t3整体质量流的温度

t2局部质量流的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