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白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504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或造纸领域,涉及纺织品或纸张增白,具体涉及一种增白组合物,还涉及该增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荧光增白剂广泛用于洗涤剂、纺织品和纸张产品。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是吸收光线中不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或纸张发出的黄光相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以增加织物或纸张发出的白光。迄今为止,普通的荧光增白剂多采用4,4’-双(2-磺酸钠苯乙烯基)联苯(CBS-X)、4,4'-双[(4-苯胺基-6-羟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二钠盐(VBL)、二苯乙烯三嗪衍生物(HST)、双三嗓氨基二苯乙烯类(BBU)等为原料。据文献报道,荧光增白剂会削弱生物体的免疫力及伤口愈合能力,且存在潜在致癌作用。近年来,在食用菌和一次性纸杯中滥用荧光增白剂VBL的报道很多,由于荧光增白剂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无法通过正常代谢排除体外,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目前,尚需一种几乎无致癌性、环保、健康的新型增白剂,以替代现有的荧光增白剂添加到织物和/或纸张中。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人创造性地获得了一种增白组合物,该产品几乎无致癌作用,环保、健康、无污染,将其添加到织物和/或纸制品中,相比于现有的普通荧光增白剂,可显著降低致癌性,并且其增白效果接近于现有的普通荧光增白剂。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增白组合物,包含:白凡士林和氯化铝。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白凡士林为3-13重量份,所述氯化铝为1-11重量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白凡士林为6-10重量份,所述氯化铝为3-9重量份。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白组合物还包含十六醇,优选为1-十六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十六醇为20-60重量份,优选为30-50重量份。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白组合物还包含吸附助剂;优选地,所述吸附助剂为聚乳酸纤维;更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纤维的数均分子量为32-34万,进一步优选为33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吸附助剂为1-5重量份。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白组合物还包含润滑剂;优选地,所述润滑剂选自甘油和二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润滑剂为15-32重量份。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白组合物还包含水。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增白组合物,其组分如1)至6)项中任意一项所示:1)白凡士林3-13重量份,氯化铝1-11重量份,1-十六醇20-60重量份;2)3)4)5)6)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增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白凡士林和氯化铝混合;优选地,其中,将白凡士林先与十六醇混合,再与氯化铝粉末混合;更优选地,所述十六醇为1-十六醇。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增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二甲基硅油、氯化铝和聚乳酸纤维混合,得混合物Ⅰ;(2)将白凡士林、十六醇、甘油和水混合,得混合物Ⅱ;(3)混合物Ⅰ与混合物Ⅱ相混合;优选地,所述十六醇为1-十六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在研磨条件下进行混合。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一种纸制品或织物,其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增白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纸制品或织物中增白组合物的含量为0.01%-0.05%。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增白组合物在纸制品和/或织物的增白作用中的用途。本发明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纸制品为纸张。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白凡士林”(WHITEVASELIN)是从石油中得到的多种烃的半固体混合物。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均匀的软膏状物;无臭或几乎无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具有一定的拉丝性。本品在约35℃的苯中易溶,在约35℃的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乙醇或水中几乎不溶。如无特别说明,“吸附助剂”是指吸附其它物质并使其在界面上浓集的附加剂。在气-固和液-固吸附中,吸附助剂都是固体,例如,活性炭、硅胶等都是多孔性高度分散的良好固体吸附助剂,比表面常有几十至几百平方米每克。固体吸附助剂常用于提纯、分离、回收有用的蒸气和除去有害气体等过程中。如无特别说明,“润滑剂”是指具有润滑作用的物质,用于减小运动表面之间的摩擦或磨损。如无特别说明,“纸制品”是指用纸制作的各类用品。如书籍、本册、各类包装用纸板、用于绘画的不同质地的纸张,以及工业技术专用纸等等。如无特别说明,“织物”是指用棉、麻、丝等为原料织成的棉布、绸缎、呢绒、麻布、针织物和编织物等的总称。如无特别说明,“致癌作用”是指在致癌物作用下发生和形成癌的过程。通常认为化学物致癌作用分为引发阶段和促进阶段。前者指化学致癌物引起体细胞突变,形成激发细胞阶段;后者指激发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并增殖为肿瘤阶段。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增白组合物几乎无致癌作用,环保、健康、无污染,添加到织物和/或纸制品中,可显著降低致癌性,并且其增白效果接近于现有的普通荧光增白剂。具体实施方式如无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白凡士林购买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铝购买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十六醇购买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聚乳酸纤维购买自爱丽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分子量为33万左右。实施例1将10g二甲基硅油、3g氯化铝和1g聚乳酸纤维研磨混合,得到初混物。将6g白凡士林、30g的1-十六醇、5g甘油和100g水混合后,再与初混物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增白剂A。实施例2将20g二甲基硅油、8g氯化铝和3g聚乳酸纤维研磨混合,得到初混物。将8g白凡士林、50g的1-十六醇、7g甘油和150g水混合后,再与初混物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增白剂B。实施例3将25g二甲基硅油、9g氯化铝和5g聚乳酸纤维研磨混合,得到初混物。将10g白凡士林、50g的1-十六醇、7g甘油和200g水混合后,再与初混物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增白剂C。实施例4将6g白凡士林、9g氯化铝混合,得到增白剂D。实施例5将7g白凡士林与8g的1-十六醇混合后,再与40g的氯化铝混合,得到增白剂E。测试例按相同的常规工艺制作6批纸张,其中,第1-5批纸张分别添加实施例1-5制备的增白剂A-E,第6批纸张添加市售的普通荧光增白剂,纸张中增白剂的重量比例均为0.01%。并且,同一批次制作的纸张质量相同。组织20位造纸领域的专家共同对6批纸张的白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每位专家对同一批次的纸张平行测三次取平均值。将20位专家对6批纸张评分的平均值列于表1。表1纸张批次增白剂评分平均值1增白剂A9.22增白剂B9.43增白剂C9.34增白剂D9.25增白剂E9.16普通荧光增白剂9.3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增白组合物与市售普通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相近。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