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57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通过胶带将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机身粘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以及机身等结构,这些屏幕以及机身通常由双面胶带粘接连接在一起。由于窄边框显示屏幕的流行,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屏幕和机身的双面胶带通常设计成细长条的矩形环状,其通常是从一大张双面胶带上裁切获得的。由于裁切下来的矩形环状的部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环状以内剩余部分的双面胶带就无法利用了。为解决双面胶带裁切利用率低的问题,现有技术开发出了裁切为L形的双面胶带组合形成矩形环状的连接胶带的技术,参见CN 104817968 A中有关现有技术的描述。

进而,上述现有技术CN 104817968 A中也提及采用裁切为L形的双面胶带组合成矩形环状连接胶带所带来的问题,即组合连接的接头部分叠加后的厚度难以控制,导致接头部分凸凹不平连接不牢固容易漏水,防水性能不好。为解决这个缺陷,该现有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其提出了一种厚度均匀化结构,该结构中,多个双面胶带组合成框形状的时候使双面胶带的重叠部分与不重叠部分的厚度相等。该现有技术对于这种所谓的厚度均匀化结构的描述非常复杂,其关键是将相互重叠的每个端部的面积缩小,叠加之后经过挤压,端部重叠的厚度向周边扩散,使得扩大后的平面形状大体上与期望获得的平面形状相同,以解决叠加厚度凸凹不平防水性能不好的缺陷。然而,该现有技术存在一个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对重叠的端部进行挤压操作的时候,很难控制向周边扩散的形状达到期望的样子,其需要涉及挤压的力度、材料的弹性、加热温度、重叠端部的形状等一系列问题。即便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能够解决某种连接端部叠加后挤压获得的形状符合预期,然而一旦矩形环状双面胶带的材料、宽度、厚度等发生变化,就需要反复进行大量的实验重新设计叠加端部的形状,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很差,无法满足消费电子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用于通过双面胶带框将屏幕粘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上,其中,所述双面胶带框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拼接框以及一个第二拼接框,所述第一拼接框和第二拼接框拼接组合为环状,所述第一拼接框和第二拼接框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拼接端部和一个第二拼接端部,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拼缝,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通过激光照射加热膨胀熔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带框设置在所述屏幕的边缘的内侧,所述激光从所述屏幕的外侧对所述双面胶带框照射。

优选地,所述屏幕和所述机身从两侧施加压力对所述双面胶带框挤压。

优选地,所述压力大小为0.1-10兆帕。

优选地,所述激光的光斑沿所述双面胶带框的边框长度方向以预定的速度移动照射所述双面胶带框。

优选地,所述激光的功率为1-200瓦,所述速度大小为1-20000毫米/分钟。

优选地,所述激光的光斑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双面胶带框的边框宽度。

优选地,所述拼缝的间距大于0小于等于1毫米。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带的厚度为0.1毫米-0.5毫米。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带框的边框宽度大于等于0.2毫米。

本申请通过拼缝的设置克服了叠加厚度不一致导致的凸凹不平的缺陷。通过激光照射加热膨胀的双面胶带熔接为一体,消除了拼缝解决了缝隙漏水的问题,达到了防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面胶带框的裁切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智能手机为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手机,其还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平板终端、笔记本电脑、电视、电子辞典等。图中电子设备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至少包括屏幕2,机身3,所述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可用于通过双面胶带框4将屏幕2粘接在电子设备1的机身3上。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胶带框4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拼接框41以及一个第二拼接框42,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拼接组合为矩形环状,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至少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拼接端部411和一个第二拼接端部421,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之间设置有一个拼缝43,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可以通过激光照射加热膨胀熔接为一体。图1中,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即二者之间可以具有两个拼缝43,每个拼缝43均具有一个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拼接框,例如由四个拼接框拼接组合为矩形环状(图中未示出),其中上下两个拼接框结构完全相同,左右两个拼接框结构完全相同,相邻两个拼接框之间均具有一个拼缝。并且,本申请的拼接框除了可以拼接组合成矩形环状,也可以拼接组成任何其它形式的环状,并不仅限于矩形环状。

采用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的结构,可以避免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双面胶带上裁切利用率低的问题,亦即如图2所示,其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面胶带框的裁切示意图,图中可见,通过将双面胶带框设计成分段的拼接结构,可以在同一个双面胶带上更经济的裁切出更多的拼接框(例如如图所示的第一拼接框41),尤其是当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结构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裁切下来的任意两个拼接框组合成本申请所需的双面胶带框4出来,大大提高了双面胶带的裁切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当然,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图2所示的L形的拼接框结构,根据拼接框结构的不同,其也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凹形等等。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端部叠加带来的凸凹不平难以控制的缺陷,本申请在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之间设置了拼缝43,也就是第一拼接框41和第二拼接框42的拼接端部不存在叠加的问题,也就完全不存在叠加厚度不一致导致的凸凹不平的缺陷。

另外,既然设置了拼缝43,就存在拼接端部之间可能出现缝隙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可以通过激光照射热膨胀的双面胶带,通过加热使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膨胀熔接为一体,将所述拼缝43彻底消除,从而解决了缝隙漏水的问题,达到了防水的目的。

有关激光照射加热膨胀双面胶带熔接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CN 105247599 A、CN 102161233 B或者CN 104334666 B中获得全部技术细节,对于这部分内容本申请对上述现有技术全文引用作为参考,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到本申请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中,可以将双面胶带框4设置在屏幕2的边缘的内侧,所述激光从屏幕2的外侧对双面胶带框4照射,使双面胶带框4熔化后均匀将屏幕2和机身3贴合在一起。激光光斑移离之后,粘双面胶带框4能瞬间固化并发挥极强粘性,最终将屏幕2和机身3粘结在一起。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粘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激光加热双面胶带框4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从屏幕2和机身3两侧施加压力对双面胶带框4挤压,以提高粘结牢固性,并且可以促使加热膨胀后的第一拼接端部411和第二拼接端部421更进一步地相互靠拢粘结为一体。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大小可优选为0.1-10兆帕。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获得将屏幕2和机身3通过双面胶带框4牢固连接的目的,可以设置使激光的光斑沿双面胶带框4的边框长度方向以预定的速度移动照射双面胶带框4。即,由于激光的加热效率很高且方向性很好,可以通过激光头5产生的激光光斑沿着双面胶带框4的边框长度方向移动,同时使得光斑照射的部分受热产生粘性将屏幕2和机身3粘接在一起。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的功率优选为1-200瓦,所述速度大小优选为1-20000毫米/分钟。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的光斑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双面胶带框4的边框宽度,使得整个双面胶带框4的边框都可以获得激光的照射,避免局部受热不均导致的脱胶现象。

在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拼缝43的间距大于0小于等于1毫米,即拼缝43必须大于0才能保证拼接端部不会重叠,而拼缝43大于1毫米以上即便在压力作用下也有可能是的拼接端部受热膨胀无法相互靠近熔接为一体。

优选地,双面胶带框4的厚度为0.1毫米-0.5毫米,更优选地,双面胶带框4的边框宽度大于等于0.2毫米。此处关于双面胶带框4的厚度和宽度参数与拼缝43的间距、激光光斑的移动速度等并非简单的数值选择,而是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果。

例如,可以通过粗略估算获得上述优选参数的相互关联。首先,可以通过光斑直径除以移动速度估算照射区域的最大加热时间。假设充分加热时,双面胶带框的膨胀比例为20%,例如,在充分加热的情况下,假设光斑直径为10mm,粘胶的膨胀比例为20%,胶带的宽度为5毫米,照射之后,宽度会变成6毫米。拼缝只有光斑直径范围内才会膨胀,即拼缝照射之后可以膨胀的极限是12毫米,即接头一端最多会伸长2毫米,则拼缝需要小于4毫米才能照射之后膨胀并粘接在一起消除拼缝。考虑到光斑的照射时间(光斑直径除以移动速度),例如假设速度为100毫米/秒,照射时间为0.1秒,假设充分加热时间为1秒,则简单计算膨胀比例只有充分膨胀的10%,则拼缝最小间距为0.4毫米。上述推算过程的参数仅仅是举例说明,与本申请的实际参数数值并不相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这种推算,可以充分获得本申请的参数范围的选择并非随意的,而是具备关联性且其内在的关联性并非显而易见的,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双面胶带框设计成分段的拼接结构,可以在同一个双面胶带上更经济的裁切出更多的拼接框,拼缝的设置克服了叠加厚度不一致导致的凸凹不平的缺陷。通过激光照射加热膨胀的双面胶带熔接为一体,消除了拼缝解决了缝隙漏水的问题,达到了防水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