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8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并且它特别地、但非限制性地涉及这样的座具所述座具用于被一壁板环围着,该壁板限定围绕所述座具的空间,该空间用于在所述座具上的旅行者。
背景技术
在用于进行远途航程的航空器上,通常会为乘客提供多种舱位。通常每种舱位配备一类型的座具。因此,对最舒适的舱位通常配有可变换式座具,其可以转变成睡床并且因此可允许旅客以伸展姿势睡觉。也存在带有一可倾斜的靠背部件和一可倾斜的歇足部件的座具。最后还有一些通常不带歇足部件的座具,只有它们的靠背部件是可略微倾斜的。
根据舱位的不同,留给乘客的空间也不同。出于舒适和安全原因,一乘客的座具不应该太过于侵占到留给邻近乘客的空间,尤其是不应太过于侵占到坐在位于该座具后面的座具上的乘客的空间。因此当座具彼此相对较近时,靠背部件的倾斜度只能为几度。当座具间隔较大时,靠背部件的倾斜度可以更大。在后一种情况下,倾斜度根据座具的自由端部相对于歇坐部件后端分开的间距予以限定。因此,作为数值实例,可以根据分隔两排座具的间距作出规定一座具例如不应当在留给位于该座具后面的座具前方的空间上侵占超过60厘米,并且这即对应例如一为130度的靠背部件倾斜度。
在提供一可转变为睡床的座具的航空器隔间中,公知为了提高所述隔间中的乘客的舒适度,将座具用一壁板环围起来,以将该座具上的乘客与隔间其它部分隔开。只需通过转动靠背部件和歇足部件以便使它们到达歇坐部件的平面内而转变成睡床的座具,并不适合所述的隔间构型,因为在每个座具的后部者失去一很大的空间。
为解决所述问题,文献WO-96/18537介绍了一种可在某些航空公司的航空器上看到的可转变成睡床的座具。所述座具设置在一基架上,所述基架相对于它所在的航空器客舱的基面滑动地安装。因此,为了从可接纳一坐姿乘客的座椅构型转变成可接纳卧姿乘客的睡床构型,一马达使可移动的基架滑动,而其它马达特别作用于靠背部件和歇足部件,以便将它们带到大致在座具歇坐部件的平面内。
这样的座具可以使乘客在最舒适的状态下旅行。然而,在该文献中所述的座具具有一相当大的重量,这在可以登机的乘客和行李的数量方面给航空公司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旨在提供一质量减小的可转变成睡床的座具。优选地,当该座具从其用于接纳一坐姿乘客的构型转变为其用于接纳该卧姿乘客的构型时,或反向转换时,所述座具都应当保持在由一壁板限定的空间区界中,所述壁板安置在座具的周围并确定飞行期间分配给乘客的空间。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所述座具包括一基架、一由所述基架支撑的歇坐部件和一靠背部件,该座具可以从一所称的坐靠位置运行至一所称的躺靠位置,其中在所述坐靠位置上,靠背部件与设定水平的歇坐部件形成一角度,而在所述躺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呈现出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基架是一固定基架,且所述座具一方面具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用于使所述靠背部件从其坐靠位置运行至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并且所述座具另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床铺附加件,所述床铺附加件与所述靠背部件相配合,以便形成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在这里,所述基架是这样的结构体,其最通常由金属制成,它支承所述座具的不同组成件,并且在发生机械外力的情况下应当承受所述组成件和乘客经受的力。通过保留所述固定基架,所实现的重量减轻的效果可以是显著的。事实上,考虑到座具结构体应当能够抵抗较大的力,允许移动所述结构体的机构应当能够再承受所述力,并且因此应当将所述机构加强,这意味着较大的附加质量。
引导装置例如是这样的引导装置其可以使靠背部件具有一旋转运动和可能还有的平移运动。因此靠背部件用来和一床铺附加件共同形成所述躺卧面,其中的所述床铺附加件不必一定包括所述歇坐部件和/或一可能存在的歇足部件。
在所述靠背部件具有一底部和一自由端部的情况下,所述座具的引导装置有利地具有引导所述靠背部件底部平移的引导装置。这样的平移允许最大程度地利用乘客的可用空间,并且因此可以将座具转变成睡床而没有侵占留给另一乘客的空间。
更一般地,本发明提出一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其具有[14]—一基架,[15]—一歇坐部件,其由所述基架支承,[16]—一靠背部件,其具有一底部和一自由端部,以及[17]—可能还具有的一歇足部件,其在一基本垂直于所述歇坐部件的位置以及一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歇坐部件的平面和所述歇足部件的平面形成一钝角甚至一平角——之间沿所述歇坐部件的一横向边缘铰接转动。
所述座具可以从一所称的坐靠位置运行至一所称的躺靠位置,其中,在所述坐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和所述歇坐部件形成一角度,且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位于所述歇坐部件的后横向边缘附近,而在所述躺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呈现出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基架是一固定基架;而且,由所述歇坐部件、所述靠背部件和所述歇足部件构成的组件中的至多两个部件形成所述处于躺靠位置的座具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而且,配设有至少一个床铺附加件,用于与所述歇坐部件和/或所述靠背部件和/或所述歇足部件相配合,以便形成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与已有技术的、具有一如前描述的移动基架的可变换式座具相比,由于保留一相对于航空器客舱固定的基架——所述基架安装在所述客舱中,重量减轻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样地,已有技术的可转变的座具利用其靠背部件、歇坐部件和歇足部件,以便形成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所述平坦的表面。至于本发明,它则提出只使用上述三个部件之中的至多两个部件以及一床铺附加件,从而获得所述平坦的表面。虽然使用了一补充部件,但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换式座具的总质量可以明显地大大低于已有技术的可变换式座具的质量。
由歇坐部件、靠背部件和歇足部件构成的所述组件中的、形成所述躺靠位置上的座具的基本平坦的表面的部件,可以借助于引导装置从它们对应于所述座具的坐靠位置的位置运行至它们对应于所述座具的躺靠位置的位置,所述引导装置例如是旋转引导装置(铰链、枢轴、转轴等)和/或平移引导装置(导轨、致动器等)。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是所述的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平坦的表面的一组成部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座具有利地具有引导装置,当所述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以引导所述靠背部件,从而所述处于躺靠位置的靠背部件要覆盖所述处于坐靠位置的歇坐部件的大部分。因此,所述处于躺靠位置的靠背部件例如覆盖所述歇坐部件;而且,所述处于躺靠位置的靠背部件的一边缘——该边缘从包括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和其自由端部的组件中选择——优选基本叠置在所述歇坐部件的一边缘上。
在所述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以按一运动的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所述运动有利地是一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
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基架的两侧例如具有至少一导轨,以便在当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将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从一对应于所述处于坐靠位置的歇坐部件后端的位置向一对应于所述处于坐靠位置的歇坐部件前端的位置引导。
在另一实施变型中,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基架的两侧具有至少一导轨,以便在当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将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从一对应于所述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后端的位置向一后退位置引导,从而当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处于该后退位置时,所述靠背部件的自由端部处于一对应于所述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前端的位置。
一优选实施方式提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靠背部件通过位于所述歇坐部件两侧的两连杆连接至所述座具的一固定部分;而且所述每根连杆围绕一基本水平且横向的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可枢转地安装;而且所述靠背部件围绕一基本水平且横向的轴枢转地安装在所述两连杆之间。该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容易操控靠背部件,以便将靠背部件从其基本垂直的位置运行至其基本水平的位置或反向操作。另外,该技术方案既简单且成本也不高。所述歇坐部件例如固定在所述基架上,因此构成所述座具的一固定部分;而且所述连杆因而可以安装在所述歇坐部件的旁侧上。为了贴合座具的形状而且不会形成凸伸部分——尤其当座具处于坐靠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杆有利地呈一“L”的形状。为了便于靠背部件的枢转,所述两连杆有利的是由一板连在一起。所述板可以增加具有靠背部件的移动组件的刚性。对于每根连杆来说,在使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枢转的枢转轴和所述靠背部件的枢转轴之间的距离介于例如所述歇坐部件沿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到四分之三之间。
优选在上述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配设有紧固和/或锁定装置,在所述座具处于其所称的坐靠位置上时,紧固和/或锁定装置将所述靠背部件保持在其抬起位置上。
在靠背部件用来形成所述的用于接纳躺卧乘客的平坦的表面的情况下,与所述靠背部件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床铺附加件例如具有一活动搁板,所述搁板可在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和一基本垂直的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所述的基本水平的位置是在所述座具处于躺靠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靠背部件朝向前端的延长方向上,且所述的基本垂直的位置是在所述座具处于坐靠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靠背部件的侧边。基本平坦的躺卧面因此可由在基本水平位置上的靠背部件和所述活动搁板构成。相反,在一变型中,在躺靠位置上,所述活动搁板例如与靠背部件和一设备相配合,所述设备布置在基架的对面并与其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歇坐部件的高度大致相当。
根据本发明的座具的一实施方式提出所述歇坐部件绕在其前边缘附近的一横轴枢转地安装,以便可以枢转约180度,并因而大致位于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的延长方向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所述靠背部件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装置具有例如所述枢转的歇坐部件和一设备,所述设备布置在所述基架的对面并与其相隔一段距离,且该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的高度大致相当。
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它具有一歇足部件,所述歇足部件绕位于其前边缘附近的一横轴枢转地安装,以便可以枢转约90度,并且因而大致位于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的延长方向上。与所述靠背部件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装置包括所述枢转的歇足部件和一设备,所述设备布置在所述基架的对面并与所述基架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的高度基本相当。
所述设备也可以具有一活动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可围绕一基本横向且水平的轴枢转约180度,以便形成一床铺附加件。
一有利的变型提出所述靠背部件集成有一床铺附加件。所述床铺附加件相对于该靠背部件例如滑动地、或者枢转地安装。
也可考虑图中的情形,其中,靠背部件被翻压下但并不覆盖所述歇坐部件。一种情形例如是这样的可变换式座具具有引导装置,当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按一运动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其中的所述运动是一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从而所述靠背部件和所述歇坐部件位于彼此的延长方向上,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位于所述歇坐部件的前横向边缘对面。所述床铺附加件因而例如是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基架上,处于所述歇坐部件后面,并在所述歇坐部件的延长方向上。
本发明也涉及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用于接纳一躺卧的乘客的所述平坦的表面不包括靠背部件。根据本发明的这样的座具具有例如引导装置,当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按一运动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其中的所述运动是一朝后的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从而所述在座具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基本垂直于所述座具歇坐部件的平面。因此靠背部件被挪移开并垂直地收置起,因而让出可用空间,以便由其它部件形成躺卧面。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所述平坦的表面因而例如具有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一固定部,其安装在所述歇坐部件后面,在所述基架上并在所述歇坐部件的延长方向上;一活动搁板,其可在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和一基本垂直的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所述基本水平的位置是在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朝向前端的延长方向上,且所述基本垂直的位置是在所述的在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侧边。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如上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具还具有一尤其围绕所述座具后方的侧壁板。
在这样的座具中,有利地,一行李箱配设在所述侧壁板和所述座具的基架之间。所述行李箱优选地具有一侧门,所述侧门可以是一滑动门,其借助一由所述侧壁板支撑的基本水平的导轨,而在一基本垂直的平面中滑动。
本发明还涉及组合模块,其具有一座具以及一壁板,其中的所述壁板至少部分地环围所述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具是一如上所述的座具。
本发明最后还涉及一用于乘客运输的航空器,所述航空器具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


本发明的细节及优点将从后文的参照示意性附图所作的描述中更好地体现出来,附图中[4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座具,其处在接纳一坐姿乘客的构型中;[42]图2和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座具,此时,所述座具处在介于其所称的坐靠位置和其所称的躺靠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43]图4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已转变成睡床的座具;[44]图5a至图5e为侧向示意图,它们示出当从图1的位置运行至图3的位置时,图1至图4中所示座具的靠背部件的运动;[45]图6a至6d、7a至7d、8a至8d、9a至9d、10a至10d、11a至11d和12a至12d,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可变换式座具的七种不同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可变换式座具分别位于一坐靠位置、一第一中间位置、一第二中间位置和所述躺靠位置, 图13a到13c以侧视图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一座椅的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座椅用于一根据本发明的座具,所述座具分别位于一第一坐靠位置、靠背部件向后倾斜的一第二坐靠位置和一躺靠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具的一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座具具有一歇坐部件2、一靠背部件4和一歇足部件6。每次还有一扶手8位于歇坐部件2的各侧。
所述座具用于接纳一航空器乘客,并且用于固定在航空器客舱的地板上。所述座具特别用于航空器头等舱的隔间,也可能用于公务舱的隔间。因而为了明确限定分配给就坐于该座具上旅客的空间,一壁板10会环围该空间。当然所述座具位于该空间内,并且实施在壁板10上的一通口12允许人进入所述空间的内部并且就坐于所述座具上。所述壁板10例如具有一约80厘米的高度,所述高度与扶手8的高度基本相当。因此,一坐在该座具上的乘客可以和邻近的人交谈,并且当座具转变成睡床时,该乘客与其它乘客较好地相对隔开。但是当然可以选择一不同的高度。
图1示出在一所称的坐靠位置上的座具,在所述位置上该座具用于接纳一坐姿旅客。图2和图3示出图1中的座具在到达图4所示的所称的躺靠位置之前的中间位置。在所述躺靠位置上,所述座具呈现一基本平坦的躺卧面,该躺卧面用于接纳一卧姿乘客。
图5a到图5e示出靠背部件4从其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到其基本水平的伸展位置的转变,其中,所述抬起位置对应座具的坐靠位置(参见图1),所述伸展位置对应座具的躺靠位置(参见图3和图4)。这些图5只示出接纳坐姿乘客的座椅,而没有示出还允许座具转变成睡床的所有的座具组成件。
通过图5a到图5e可以更好地了解严格意义上的座具的结构。所述座具具有一基架14,所述基架带有四支脚,用于将所述基架固定在基面上。所述固定例如是采用航空领域的传统方式实现的。在航空器客舱中,通常会考虑在基面16上设置纵向轨(图中未示出),所述纵向轨分布在客舱的整个宽度上并延伸在客舱的大体整个纵向长度上。所述导轨具有均匀间隔开的固紧位,通常其间距为2.54厘米,也就是一英寸。因此,所述基架14的每个支脚会以公知方式固定在这样的导轨的一固紧位上。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可认为所述空间如同坐靠(或躺靠)在该座具上的乘客所看到的那样取向。因此,客舱的基面16在下方并且是水平的,而座具位于基面之上。在座具的坐靠位置上,靠背部件4位于座具后面。扶手8纵向地布置并且位于歇坐部件2的左侧和右侧。
基架14具有一框架,所述框架在离基面一定距离处连接所述支脚。座具的歇坐部件2与所述框架固定地相连。基架14的后支脚向上延伸在框架之上,以用作扶手8的支撑件。
至于靠背部件4,它带有安装在支脚20端部的轴柱18。轴柱18在槽22中被引导,所述槽实施在基架14上,并在框架的纵向边缘上。在座具的坐靠位置上,靠背部件4具有一底部24,其位于下方在歇坐部件2的高度处;以及一自由端部,其位于底部24的相对面并支承有一头承靠件26。所述支脚20一方面各自连接到靠背部件4的底部24,而且另一方面在它们的自由端部支承一轴柱18。每个轴柱18相对于座具呈基本水平且横向地延伸。两支脚20位于靠背部件4的各侧并大致形成一“V”形体,所述V形体的自由端部各自都支承一轴柱18。槽22制成在一基本垂直的板上,一板布置在歇坐部件2的左边,而另一板布置在歇坐部件的右边。紧固和/或锁定装置配设用于将轴柱18保持在相应槽22中的一确定位置上。如需要的话,所述紧固和/或锁定装置是被遥控的,例如由布置在一扶手8的前端部处的一操纵杆进行遥控。
图5a示出在其抬起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所述抬起位置是基本垂直的,它对应于座具的坐靠位置。轴柱18因而被限位在相应槽22的后部。
图5b示出靠背部件4,此时,靠背部件4开始倾斜,以便接近所述水平位置。在该第一运动中,靠背部件围绕由两个上轴柱18确定的轴线枢转。所述上轴柱保持抵靠槽22的底部,而下轴柱18在下槽22中朝前移动。
在进行所述第一枢转运动后,靠背部件4以一基本平移的运动朝座具的前端前进(参见图5c)。靠背部件4的底部24因而移近歇坐部件2前端。
当靠背部件4的底部24到达歇坐部件2前端附近时(参见图5d),靠背部件朝前的平移运动与一旋转相结合,从而将靠背部件4带到大致水平状态上,这如图5e中所示。
在所述图5中可注意到,靠背部件4的运动不会受到壁板10的妨碍。基架14和壁板10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地布置成在靠背部件4的基本水平的伸展位置上,一方面,头承靠件26位于壁板10附近,与所述壁板最多相隔几厘米,且另一方面,靠背部件的底部24基本位于歇坐部件2的前横向边缘的上方。
由于靠背部件4的高度比歇坐部件2的长度大,因而当前段所述的条件满足时,在位于歇坐部件2下面的基架14和壁板10之间仍留有一空间。有利的是,所述空间可以被用来放置行李。因此在图1到图4中可看到在壁板10上的一滑动门28的存在,所述滑动门布置在客舱的基面16上,在座具后面,以便允许进入和关闭所述收纳空间。一水平导轨30例如设置在壁板10中,以便可使所述门28进行滑动。
座具后面存在这样一个收纳空间相当有优势。实际上,因而可以使用的收纳容积比航空器客舱中通常为每位乘客准备的收纳容积要大。另外,将一行李箱布置在座具后面和基面16上,这几乎不会产生任何附加的重量,而将行李箱安设在航空器客舱的高处则会产生附加重量。
将靠背部件4移到水平位并不能接纳一卧姿乘客。因而配设有补充装置,以便与处于水平位置的靠背部件4相配合从而形成一躺卧面,所述躺卧面能够舒适地容纳一身体处于伸展状态的客人。图3和图4示出所述补充装置并图解了它们的使用。
一床铺附加件32配设在壁板10的内部。当一乘客坐在该座具上时,所述床铺附加件32在基架14前面、在壁板10的内部沿着所述壁板垂直地收起。所述床铺附加件32具有一平坦的表面,所述表面补全靠背部件4的表面,以便形成一个可接纳一乘客的完整卧铺。
所述床铺附加件32也可以只是独立于座具其它部分和壁板10的一部件,当所述部件沿着壁板10垂直地收起时,它例如借助条带被保持住,并且可以将它解开,以便将其置于水平位置上,从而与处于水平状态的靠背部件相配合以形成一卧铺。
但优选配设引导装置,其便于使所述床铺附加件32从其垂直收纳位置运行至其水平“使用”位置。因此,可以配设例如一基本水平的轴,当所述床铺附加件32处于沿着壁板垂直收纳位置时,该轴位于所述床铺附加件32的下部。因而,一方面在所述座具的一侧,并且另一方面在与座具相对的壁板10的一侧,该轴插接在基本垂直的导向槽中,例如,在所述座具的一侧,所述导向槽可以实施在基架14的一前支脚上。因而当床铺附加件32的轴被限位在高位上时,或者甚至在所述轴在相应槽中移动的过程中,床铺附加件32被枢转(参见图3),以便来到一水平位置上(参见图4)。所述床铺附加件32通过压靠在歇坐部件2的前横向边缘上以及支靠在凸缘34上,而被保持在所述水平位置上,其中的所述凸缘34设置在与座具相对的壁板10的内表面上。
按照传统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座具通常还可具有一歇足部件6,比如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歇足部件。所述歇足部件6例如是可倾斜的,以便支撑坐姿旅客的腿部,并增加其舒适感。在此处不再对所述歇足部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一方面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都很了解,另一方面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歇足部件并没有参与将图示座椅转变成卧铺。
在图3和图4中可注意到,扶手8处于相对于图1位置放低的一位置。采用这种方式,躺卧的旅客在所述扶手8处不会受到妨碍,所述扶手因此也可以用来增大躺卧面。
如此实施成的可变换式座具的质量可明显小于已有航空器上看到的可变换式座具的质量。这尤其是因为所述基架14是一不位移的固定基架而实现的。该座具因此是一完全创新的设计。实际上在已有技术中,通过把座椅的靠背部件、它的歇坐部件和它的歇足部件彼此相靠地布置在基本同一平面内,来把所述座椅转变成卧铺。因而为了将座椅转变成睡床同时使其仍保持在给定的相当有限的空间内,本发明之前的已有技术优选移动座椅的歇坐部件。前述提出的解决方法则不需要歇坐部件进行任何运动。相对于已有技术的可变换式座具,所述解决方法引入一附加部件,即床铺附加件32,并且虽然存在所述附加部件,但总质量仍可以保持比传统的可变换式航空器座具的质量要小。
以上提出的解决方案除在座具质量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外,其在客舱行李的收纳方面也具有另一重大优势。该方法可以取消通常在航空器客舱中高处找到的行李箱,这即在质量方面又赋予附加的优势。另一好处在于可在航空器客舱中营造具有更宽阔空间的感觉。此外,行李也更容易归置,因为无需搬运行李以将它们抬放进行李箱中而只需将行李在基面上滑动即可,这因此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最后,行李归置在基面处,因而不存在打开行李箱时行李掉落的危险。
图6到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换式航空器座具的实施变型,并且其与已有技术的可变换式座具相比,同样有很多优点。
图6到图12中示出的座具和其它部件也可以被如图1至图5中所示的一壁板10环围着。所述壁板优选用于所有的这些实施方式,从而限定给予一乘客的空间。但是为了避免所述壁板遮挡住座具的某些部分,在所述图中壁板未被示出,以便于更清楚地展示座具到卧铺的转变。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4也和一床铺附加件32相配合,以便形成一卧铺,其中的所述床铺附加件可以与此前图中所示的相同,且因此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靠背部件4从其基本垂直的位置运行至其水平位置的枢转方向。而在前面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4进行枢转以使得靠背部件在坐靠位置上的前表面变成在躺靠位置上的上表面,而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则是在坐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背面成为在躺靠位置上的上表面。
为了实现所述新的枢转和平移运动——其在图6b中用黑箭头表示,配设有槽42。所述槽42和槽22一样,侧向地制在基架14上。但是,它们并不是基本与歇坐部件2并排,而是位于所述歇坐部件后面。因此在靠背部件4枢转以便翻合在歇坐部件2上的同时,槽42可以引导靠背部件4的底部向后平移。
一旦靠背部件4被翻合上,可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床铺附加件32,其向高处平移并且枢转(见图6c中的黑箭头),以便形成一基本平坦的躺卧面。床铺附加件32此处例如也支靠在一凸缘上,如同在前的图中所示的凸缘34,但此处其未被示出。
在图7的实施变型中,靠背部件4仍进行与图6实施方式中相同的运动,并且它被槽42引导,以便从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转到基本水平的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一设备36安设在乘客的对面,所述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在所述乘客想接待另一名乘客并与之交谈的情况下,所述设备可以只是作为一座具。所述设备36也可以用作收纳件,例如用于收纳被褥和枕头——它们在座具形成一卧铺时使用。它也可以用于放置一电视屏或电脑屏。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是以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
所述设备36具有一上部,所述上部大致位于与在水平位置的靠背部件4相同的高度上。因而,为了在当靠背部件4被水平地翻合下时形成一卧铺,需考虑使用一床铺附加件32′,其类似于此前图中的床铺附加件32。然而,此处考虑到设备36及其上部的存在,床铺附加件32′具有相对于前面描述的床铺附加件32减小的尺寸。所述小尺寸的床铺附加件32′同样垂直地收起在座椅和设备36之间,并且通过平移和枢转从其垂直收起位置运行至其水平“工作”位置,这如图7b中的两黑箭头所示。此处也配设有一轴以便用于枢转。也可以只配设两个槽,一槽在座具的基架14的一侧,且另一槽在设备36的一侧,以供安置床铺附加件32′。在水平位置上,床铺附加件32′因此会支靠在歇坐部件2和所述设备上,并与翻合下的靠背部件4以及设备36的上部共同形成一基本平坦的卧铺。
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4以和图1至图5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从其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运行至其水平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座具的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也有一床铺附加件40。但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铺附加件40收纳在靠背部件4中。其具有与靠背部件4基本相同的长度以及一略小的宽度。
靠背部件4例如可以是中空的,并因此呈一矩形截面的管式形状——如需要其在与靠背部件4的底部相对的端部处封闭。床铺附加件40因而容纳在靠背部件的中空部内。
靠背部件4也可具有一U形截面。在当靠背部件位于抬起位置上时,U形体的底部形成所述靠背部件4的前表面,也就是当乘客坐在该座具上时他背靠的那一面。U形体的两分支因而形成一滑槽,床铺附加件40会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一旦床铺附加件40伸到靠背部件4之外,便可通过向高处平移几毫米或几厘米将所述床铺附加件置于与靠背部件4相同的高度。为此,可以设计一机构,所述机构例如类似用于加长台桌的机构。加长件因而收置在桌面板下方,并且可将所述加长件滑动以将它们抬出,且在行程末所述加长件位于与桌面板相同的平面中。此处由于有大的突伸部,同样要考虑支撑床铺附加件40的自由边缘。因此在座椅对面安设一托架38。所述托架呈一正对座椅的垂直壁板的形式。在所述托架38位于座椅一侧的表面上例如配设有支撑销(图中未示出),以便接纳并支撑床铺附加件40的自由端部。
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一变型。仍可看到靠背部件4进行相同运动,以便从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运行至基本水平的位置,并且一床铺附加件40′集成在靠背部件4中。
此处,床铺附加件40′相对于靠背部件4枢转地安装。因此只需在靠背部件4的底部配设一铰链即可将所述床铺附加件移至水平位置,其中的所述铰链处在所述靠背部件4和床铺附加件40′之间。为了将该座具转变成睡床,靠背部件4因此被移至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其基本水平的位置上,然后将床铺附加件40′枢转,以便使由置于水平位的所述靠背部件4提供的躺卧面增大一倍。此处也由于有大的突伸部,因而床铺附加件40′借助一托架38支撑,所述托架有利地配设有支撑销。
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4以与图1至图5中详细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从其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运行至其基本水平的位置。和图7的实施方式中一样,此处也有面对座椅的一设备36。
该实施方式是图8实施方式的一变型。此处事实上也有一集成在靠背部件4中并相对于所述靠背部件滑动的床铺附加件40 ″。由于设备36的存在,床铺附加件40”具有相对于图8中的床铺附加件40减小的尺寸。座具从坐靠位置到其躺靠位置的转变如图8的实施方式中那样进行。转变结束时,卧铺因而在此处便由靠背部件4、床铺附加件40″和设备36的上部形成,而对于图8的实施方式,所述卧铺只具有两个部分靠背部件4和床铺附加件40。
此处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座具的第七实施方式例如是基于前一实施方式而演变而来。事实上,可发现一相似的靠背部件4——其由槽22引导以便运行至其基本水平的位置,并存在面对座椅的一设备36。
躺卧面具有被带至水平位置的靠背部件4以及设备36的上部。但这不足以接纳一卧姿乘客,而且应该把位于水平位的靠背部件4和设备36之间的空间补全。本发明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像已有技术的可变换式座具中通常做法那样使用所述歇足部件6将所述座椅的歇足部件6带至基本水平的位置上,在所述靠背部件4的延长方向中。本发明还提出将所述设备的上部二分成一固定部分和一折叠部44,所述折叠部通过至少一铰链铰接在所述固定部分上,所述铰链布置在所述固定部分的一横向边缘上,在座椅的一侧。
这样实施成的卧铺由四个部件构成靠背部件4、歇足部件6、设备36的折叠部44和固定上部。
在由本说明书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座具的第八实施方式中(图12),座具的靠背部件4按与图1至图5、图8至图11中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首先从其基本垂直的抬起位置运行至一基本水平的位置。一旦所述靠背部件处于该基本水平的位置,整个靠背部件4便围绕一横轴枢转180度,所述横轴大致对应歇坐部件2的前横向边缘。正对所述座椅仍看到一托架38,所述托架带有支撑销,以便接纳并支撑靠背部件4。
所述座具还有一固定的床铺附加件46,其基本位于与歇坐部件2相同的平面中,并且它向后延长所述歇坐部件。当所述座具被如同图1至图5的壁板10的一壁板环围时,所述固定的床铺附加件46优选一直延伸至该壁板10。因此,将壁板10的尺度考虑在内,提供给乘客的躺卧面会尽可能大的。
与图5a至图5e一样,图13a至13c示出一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换式式座具的座椅。为了使描述简单明了,对于该座椅而言,仅是所述座椅的歇坐部件、靠背部件和所述靠背部件的引导装置示出在所述图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的歇坐部件2保持固定。靠背部件4通过两连杆48连接至歇坐部件2。在图13a至13c中,只能看见右连杆,另一左连杆48被挡住。所述左连杆48和图中可看到的连杆相类似。正如同所看见的,每根连杆呈一L形的整体形状。
每根连杆48一方面相对于歇坐部件2、另一方面相对于靠背部件4枢转地安装。每根连杆48都围绕一横向且水平的轴50枢转地安装,所述轴侧向地布置在歇坐部件2后部。在围绕所述轴50枢转时,每根连杆48仍保持在一基本垂直的平面中。轴50在所述连杆的自由端部处穿过所述连杆48,所述自由端部对应L形体的短(水平)分支。
靠背部件4安装在所述两连杆48之间。在每根连杆48和靠背部件4之间的铰接是通过一横向且水平的轴52实现的。所述两连杆48例如通过一板(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所述板延伸在位于坐靠位置的靠背部件4的后面。所述板延伸在例如所述连杆48的长(垂直)分支的整个高度或部分高度上。所述板加强了包括靠背部件4的移动组件的刚性,因而有利于所述组件相对于歇坐部件2的运动。
在图13a所示的位置中,座椅处于一正常的坐靠位置。在图13b中,靠背部件4相对于图13a中的位置向后倾斜。为了从所述图13a所示的位置运行至图13b的位置,所述两连杆48各自都围绕它们的轴50枢转。在两图13a和13b中所示的连杆48的两个位置例如被标示出。
在图13a和13b中所述的位置上,连杆48锁定在轴50上,且靠背部件4相对于所述轴52被锁固。此处应用的锁定装置没在图中示出。这样的锁定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为了从图13a中所示的位置、或从图13b中所示的位置运行至图13c中所示的位置,应该在所述轴50旁边示出的箭头方向中枢转所述连杆48,并在所述轴52附近示出的箭头方向中翻转靠背部件4。在所述运动中,靠背部件4的底部——也就是处于坐靠位置的靠背部件邻近歇坐部件2的部分,基本沿着歇坐部件2的上表面移动。该运动由歇坐部件2上方的一第三箭头表示。
在图13a至13c中,一方面示出一壁板10,另一方面示出一行李箱54,其中的所述壁板环围环围与图示的歇坐部件2和靠背部件4相对应的座具,并且这样的壁板如同在图1至图5中可看见的。所述行李箱54位于图中所示的座椅后面,在基架(图中未示出)和壁板10之间。所述行李箱54因而可以容纳两个手提箱——该手提箱具有在航空器客舱中通常允许的手提箱的规格。
如图13b和13c所示,所述行李箱54也可用作图示座椅的靠背部件4的支撑体。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行李箱54在其靠座椅一侧的上部中具有一斜切面。所述斜切面的倾斜度对应于在其坐靠位置中的、向后倾斜的靠背部件的倾斜度(参见图13b)。靠背部件4的下部因此可以压靠在所述斜切面上,所述斜切面还可用作连杆48的限位部。在图13c中,靠背部件4处于基本水平的位置,并且它支靠在行李箱54的上部上。
在所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侧分隔轴50和52的距离略大于歇坐部件2长度的一半。因此,当从一坐靠位置运行至所述躺靠位置时,靠背部件下部可以移动一大致相当于歇坐部件2长度的距离。该分隔轴的距离显然取决于这些轴的位置。它还可能取决于歇坐部件和靠背部件的厚度。在一实施变型中,可以考虑将轴50不布置在歇坐部件2处,而将其布置在座椅的基架(图13a到13c中未示出)处,或者将所述轴布置在座椅的另一固定部分上。
因此,在13c中所示的水平位置上,靠背部件4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在躺靠位置上的座具的躺卧面的一部分。为了将由靠背部件4提供的躺卧面配置完全,以便接纳一卧姿乘客,可考虑如图1至图4、或图6至图12中所示的补充装置。
所述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以简单方式转变成睡床的一座具。与已有的可转变成睡床的航空器座具相比,所述实施方式可以显著地减轻重量。所述座具配设成由一垂直壁板环围着,所述壁板将在该座具上的旅客与客舱空间的其它部分隔开,因此为乘客创造个人空间,从而增加其舒适感。
相对于已有的可变换式座具,所述躺卧面不是由靠背部件、歇坐部件和歇足部件形成,而是包括所述三个部件中的至多两个。也可看到座具的基架即通常为金属的结构体——其用于将所述航空器的座具保持在其位置上并抵抗所述座具可能承受到的机械外力——是固定的、且不会相对于它所在的客舱发生位移。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按非限制性方式加以描述的所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也涉及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内实施的、在后面所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的所有实施变型。
因此,例如也可以考虑其它实施方式。因此例如可考虑一集成于座具的歇坐部件中的床铺附加件。还可使所述歇坐部件相对于支撑它的基架移动。
在所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靠背部件用来形成躺卧面。也可考虑一实施变型,其中,靠背部件可以仍在垂直位上,并可完全向后推。因此所述躺卧面可以包括固定的歇坐部件,所述固定歇坐部件在后面补配有一延长所述歇坐部件的固定垫,并在前面补配有一例如垂直收起的床铺附加件,同时可与一设备相配合也可不与该设备相配合。
靠背部件的引导装置可不同于所述的用于移动靠背部件的引导装置。在一实施变型中,靠背部件可安装在一相对于所述座具基架移动的滑架上。
权利要求
1.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其具有一基架(14)、一由所述基架(14)支撑的歇坐部件(2)和一靠背部件(4),该座具可以从一所称的坐靠位置运行至一所称的躺靠位置,其中,在所述坐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4)与设定水平的所述歇坐部件(2)形成一角度,而在所述躺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呈现出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4)是一固定基架;而且所述座具一方面具有引导装置,以使所述靠背部件从其坐靠位置运行至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并且所述座具另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床铺附加件,所述床铺附加件与所述靠背部件(4)相配合,以便形成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件(4)具有一底部(24)及一自由端部;而且所述座具的引导装置具有引导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平移的装置。
3.用于接纳航空器乘客的可变换式座具,其具有— 一基架(14),— 一歇坐部件(2),其由所述基架(14)支承,— 一靠背部件(4),其具有一底部(24)和一自由端部,以及— 可能有的一歇足部件(6),在一基本垂直于所述歇坐部件(2)的位置以及一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歇坐部件(2)的平面和所述歇足部件(6)的平面形成一钝角甚至一平角——之间沿所述歇坐部件(2)的一横向边缘铰接转动,所述座具可以从一所称的坐靠位置运行至一所称的躺靠位置,其中,在所述坐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4)和所述歇坐部件(2)形成一角度,且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位于所述歇坐部件的后横向边缘附近,而在所述躺靠位置上,所述靠背部件呈现出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4)是一固定基架;而且,由所述歇坐部件(2)、所述靠背部件(4)和所述歇足部件(6)构成的组件中的至多两个部件形成所述在躺靠位置上的座具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而且,配设有至少一个床铺附加件,用来与所述歇坐部件(2)和/或所述靠背部件(4)和/或所述歇足部件(6)相配合,以便形成所述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件(4)是所述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平坦的表面的一组成部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引导装置(22,42),当所述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以引导所述靠背部件(4),从而所述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要覆盖所述处于坐靠位置的歇坐部件(2)的大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覆盖所述歇坐部件(2);而且,所述处于躺靠位置的靠背部件的一边缘——该边缘从包括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和其自由端部的组件中选择——基本叠置在所述歇坐部件(2)的一边缘上。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22,42)可以按一运动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4),所述运动是一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
8.按照权利要求2、5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基架(14)的两侧具有至少一导轨(22),以便在当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将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从一对应于所述在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后端的位置向一对应于所述在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前端的位置引导。
9.按照权利要求2、5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基架(14)的两侧具有至少一导轨(44),以便在当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将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从一对应于所述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后端的位置向一后退位置引导,从而当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处于该后退位置时,所述靠背部件(4)的自由端部处于一对应于所述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前端的位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3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件(4)通过位于所述歇坐部件(2)两侧的两连杆(48)连接至所述座具的一固定部分(2);而且所述每根连杆(48)围绕一基本水平且横向的轴(50)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2)枢转地安装;而且所述靠背部件(4)围绕一基本水平且横向的轴(52)枢转地安装在所述两连杆(48)之间。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歇坐部件(2)固定在所述基架(14)上;而且所述连杆(48)安装在所述歇坐部件(2)的旁侧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8)通过一板连接在一起。
13.按照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对于每根连杆(48)来说,在使所述连杆(48)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2)枢转的枢转轴(50)和所述靠背部件(4)的枢转轴(52)之间的距离介于所述歇坐部件(2)沿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到四分之三之间。
14.按照权利要求1、2、4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具处于其所称的坐靠位置上时,紧固装置和/或锁定装置将所述靠背部件(4)保持在其抬起位置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2、4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靠背部件(4)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床铺附加件具有一活动搁板(32,32′),所述搁板可在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和一基本垂直的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所述的基本水平的位置是在所述座具处于躺靠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靠背部件(4)朝向前端的延长方向上,且所述的基本垂直的位置是在所述座具处于坐靠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靠背部件的侧边。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平坦的躺卧面由在基本水平位置的所述靠背部件(4)和所述活动搁板(32,32′)构成。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在躺靠位置上,所述活动搁板(32′)与所述靠背部件(4)以及一设备(36)相配合,所述设备布置在所述基架(14)的对面并与其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2)的高度大致相当。
18.按照权利要求1、2、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歇坐部件(2)绕在其前边缘附近的一横轴枢转地安装,以便可以枢转约180度,并因而大致位于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的延长方向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靠背部件(4)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装置具有所述枢转的歇坐部件(2)和一设备(36),所述设备布置在所述基架(14)的对面并与其相隔一段距离,且该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2)的高度大致相当。
20.按照权利要求1、2、4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歇足部件(6),所述歇足部件绕位于其前边缘附近的一横轴枢转地安装,以便可以枢转约90度,并且因而大致位于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的延长方向上。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靠背部件(4)相配合以形成一平坦的表面的所述装置包括所述枢转的歇足部件(6)和一设备(36),所述设备布置在所述基架(14)的对面并与所述基架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设备的高度与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2)的高度基本相当。
22.按照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36)具有一活动的折叠部(44),所述折叠部可围绕一基本横向且水平的轴枢转约180度,以便形成一床铺附加件。
23.按照权利要求1、2、4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件(4)集成有一床铺附加件(40,40′,40″)。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集成在所述靠背部件(4)中的所述床铺附加件(40,40″)相对于该靠背部件滑动地安装。
25.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集成在所述靠背部件(4)中的所述床铺附加件(40′)相对于该靠背部件枢转地安装。
26.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引导装置(22),当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按一运动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4),其中的所述运动是一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从而所述靠背部件(4)和所述歇坐部件(2)位于彼此的延长方向上,所述靠背部件的底部(24)位于所述歇坐部件(2)的前横向边缘对面。
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铺附加件(46)是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基架(14)上,处于所述歇坐部件(2)后面,并在所述歇坐部件的延长方向上。
2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引导装置,当座具从坐靠位置运行至躺靠位置时,所述引导装置可按一运动方式引导所述靠背部件(4),其中的所述运动是一朝后的纵向平移和围绕一大致横向且水平的轴进行的一旋转的合成运动,从而所述的在座具躺靠位置上的靠背部件(4)基本垂直于所述座具歇坐部件(2)的平面。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所述平坦的表面具有所述座具的歇坐部件(2);一固定部(46),其安装在所述歇坐部件(2)后面,在所述基架(14)上并在所述歇坐部件的延长方向上;一活动搁板(32,32′),其可在一基本水平的位置和一基本垂直的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所述基本水平的位置是在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朝向前端的延长方向上,且所述基本垂直的位置是在所述的在坐靠位置上的歇坐部件(2)侧边。
30.按照权利要求1到2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尤其围绕所述座具后方的侧壁板(10)。
31.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一行李箱配设在所述侧壁板(10)和所述座具的基架(14)之间。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具有一侧门(28)。
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是一滑动门(28),其借助一由所述侧壁板(10)支撑的基本水平的导轨(30),而在一基本垂直的平面中滑动。
34.组合模块,其具有一座具以及一壁板(10),其中的所述壁板至少部分地环围所述座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具是一按照权利要求1到3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具。
35.用于乘客运输的航空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到3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换式座具。
全文摘要
所述座具包括一基架(14)、一由所述基架(14)支撑的歇坐部件(2)和一靠背部件(4)。所述座具可从一所称的坐靠位置运行至一所称的躺靠位置,在所述坐靠位置上,靠背部件(4)与歇坐部件(2)形成一角度,而在所述躺靠位置上,它呈现出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基架(14)是一固定基架。由所述歇坐部件(2)、所述靠背部件(4)和一歇足部件(6)构成的所述组件中的至多两个部件形成所述的在躺靠位置上的座具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至少一个床铺附加件配设成与所述歇坐部件(2)和/或所述靠背部件(4)和/或所述歇足部件(6)相配合,以便形成一用于接纳卧姿乘客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文档编号B60N2/34GK1860061SQ200380110573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
发明者B·圣-雅尔姆斯, A·雷扎, J·扎纳博尼 申请人:空中客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