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78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凸缘部连接到例如汽车等的车身支架上的金属燃料箱。
背景技术
一种燃料箱,其包括金属箱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箱体具有用凸缘将构成上部的上箱体与构成下部的下箱体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燃料箱通过箱体支撑把手安装在后座板(rear seat pan)下面。通常,用于将金属箱体内的燃料抽起的泵组件是在底部离开下箱体的下壁的状态下安装在上箱体上。
另外,还公开有一种泵模组(泵组件),其底部可抵接于箱体的下壁(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泵模组适用于树脂制的燃料箱。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4-80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01166号公报汽车的金属箱体为了轻量化最好使用板厚较薄的材料。但是,因为板厚较薄的材料容易变形,所以,在施加有行驶中等的振动时,由于泵组件固定在上箱体上,泵组件的底部与下箱体的下壁发生碰撞,从而有可能导致相互破损。因此,必须将泵组件的底部与下箱体的下壁间隔开。但是,如果将泵组件的底部悬起,泵组件不能吸上来的燃料就会残留在箱体内。
另外,当下箱体的下壁抵接泵组件的底部时,由于行驶中等的振动反复地施加,导致下箱体的下壁发生弯曲,所以下箱体的下壁从与泵组件的底部之间的抵接部开始非常容易磨损。即,在下箱体的下壁板厚较薄的箱体上使用专利文献2所示的泵组件时,将会缩短燃料箱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不能抽起的燃料数量、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燃料箱。
本发明的燃料箱包括金属制的箱体、泵组件及加强筋。箱体由上箱体与下箱体通过凸缘部在外周部上沿着上下方向接合形成,并通过所述凸缘部连接到车身支架上。泵组件可滑动伸缩地分割为泵上部与泵下部。泵上部贯穿上箱体的上壁安装。泵下部通过偏置装置向下方偏置,泵下部的底部与下箱体的下壁抵接。加强筋在下箱体的板厚方向上形成凸起状,并通过与底部相对应的抵接部附近,两端延设到下箱体的下壁边缘。
为提高抵接部附近的刚性,将加强筋沿下箱体的下壁尺寸较短的方向设置为直线状。或者,在夹持抵接部的位置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加强筋。为防止泵组件直接抵接于下箱体的下壁,在抵接部上设有加强部件。
为防止箱体外的障碍物挂在加强筋上,将加强筋形成向箱体内侧突出的凸起状。
为提高抵接部附近的刚性,将加强筋两端延设到夹持着下箱体的下壁设置的下箱体的竖壁的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箱,在下箱体的下壁上,通过加强筋提高了与泵组件底部之间的抵接部附近的刚性。从而抑制了抵接部附近的振动。因为可以减轻抵接部的磨损,所以延长了燃料箱的使用寿命。另外,在燃料箱的箱体为较薄的金属材质时,也可以采用与下箱体的下壁抵接的泵组件。因此,燃料箱可以减少泵组件不能抽起的燃料量。
通过将加强筋沿着下箱体的下壁的尺寸较短的方向设置成直线状,下箱体的下壁的厚度相对于下箱体的下壁的尺寸较短方向的长度的比例随着加强筋的高度而增大,所以提高了抵接部附近的刚性。即,因为抑制了抵接部附近的振动,所以可以减轻抵接部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的使用寿命。
通过在夹持抵接部的位置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加强筋,抵接部附近的刚性得到了提高。即,因为抑制了抵接部附近的振动,所以可以减轻抵接部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的使用寿命。
因为在下箱体的下壁与泵组件的底部之间对应抵接部设有加强部件,所以可以延长燃料箱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加强筋形成向箱体内侧突出的凸起状,可以防止车辆行驶时箱体外的障碍物挂到加强筋上。
通过将加强筋两端延设到夹持着下箱体的下壁设置的下箱体的竖壁的上端,提高了整个下箱体的刚性。即,因为抑制了抵接部附近的振动,所以可以减轻抵接部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的使用寿命。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箱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下箱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燃料箱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箱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箱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燃料箱10包括箱体20、泵组件30和加强筋61。燃料箱10安装在汽车的车身支架11上。
车身支架11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大梁14与一对箱体支撑部件15。各箱体支撑部件15分别从大梁14开始向外侧延伸。在各箱体支撑部件15上沿着上下方向分别形成一对用于旋入螺栓12的第一通孔15a。各箱体支撑部件15分别通过螺栓12和螺母13来连接燃料箱10。
如图1所示,箱体20包括上箱体21与下箱体22。上箱体21是构成箱体20上部的部件,其使用金属材质制成。上箱体21包括上部本体部23与上部凸缘部24。上部本体部23形成向上方突出、向下方开口的形状。在上部本体部23的上部上壁23a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泵组件30的第二通孔23b。上部凸缘部24从上部本体部23的开口边缘开始向外侧延伸。
下箱体22是构成箱体20下部的部件,其使用金属材质制成。如图2所示,下箱体22包括下部本体部25与下部凸缘部26。下部本体部25形成向下方突出、向上方开口的形状,其包括下部下壁27与下部竖壁28。下部竖壁28从下部下壁27的周边开始向上方延伸。下部凸缘部26从下部本体部25的开口边缘开始向外侧延伸。
将上部凸缘部24与下部凸缘部26重合,然后通过焊接整个边缘接合。上部凸缘部24与下部凸缘部26分别在沿着下部下壁27的尺寸较短的方向的部位上形成箱体侧部安装部29。各箱体侧部安装部29分别搭接于箱体支撑部件15。
各箱体侧部安装部29分别在与第一通孔15a重合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用于旋入螺栓12的第三通孔29a。各箱体侧部安装部29分别通过螺栓12与螺母13连接于箱体支撑部件15。
如图3所示,泵组件30朝向箱体20的内侧安装。泵组件30为上部与下部分离的结构,其包括泵上部31、泵下部40、移动引导机构51及螺旋弹簧54。
泵上部31构成泵组件30的上部。泵上部31形成可贯穿在上箱体21的上部上壁23a上形成的第二通孔23b的形状。在泵上部31的外缘上形成向外侧延伸的泵凸缘部33。泵凸缘部33具有足以卡扣第二通孔23b的边缘的长度。在泵上部3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排出口32。排出口32将箱体20内的燃料排到外部。
泵上部31安装在上箱体21上。泵上部31的安装部位的结构包括螺栓垫圈34、密封件35、平板36及泵凸缘部33。
螺栓垫圈34的内侧形成与第二通孔23b形状相同的第四通孔34a。螺栓垫圈34的周围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多个螺栓34b。螺栓垫圈34焊接在上部本体部23的上部上壁23a的上表面,使得第四通孔34a与第二通孔23b重合。平板36的周围形成多个第五通孔36a,以插入螺栓垫圈34上的螺栓34b。
如图1所示,当将泵上部31安装到上箱体21上时,先将密封件35对准螺栓垫圈34后放到上面。接着,将泵组件30插入到第二通孔23b中。此时,泵上部31的泵凸缘部33通过密封件35卡扣在第四通孔34a的边缘上。
然后,在泵上部31的上表面叠放平板36,通过螺栓34b和螺母37连接螺栓垫圈34与平板36。由此,泵上部31通过夹持在螺栓垫圈34与平板36之间,从而安装在上箱体21上。
泵下部40形成可贯穿上箱体21的第二通孔23b的形状。如图3所示,泵下部40包括泵本体41。泵本体41具有抽入箱体20内的燃料的功能。
泵本体41收容在泵下部40内。泵本体41的抽入口开设在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附近。泵本体41与排出口32之间通过连接管42连通。由此,泵本体41抽入的燃料从排出口32排出。在泵下部40的侧面上安装有用于测量燃料液面高度的传感器的臂部43。另外,图3所示的燃料箱10处于内侧收容有燃料的状态。
泵上部31与泵下部40通过移动引导机构51连接。移动引导机构51可引导泵下部40向远离泵上部31的方向及靠近泵上部31的方向移动。移动引导机构51包括支柱52与筒53。
支柱52使用一对,每个支柱52的其中一端设在泵上部31上,并固定在与泵下部40相对的端部上。支柱52可移动地插入于筒53中。筒53使用一对,其置于泵下部40内,并安装在与支柱52相对的位置上。支柱52沿着轴向可移动地插入于筒53的内侧。因此,泵下部40通过移动引导机构51可滑动伸缩地向远离泵上部31的方向及靠近泵上部31的方向移动。
螺旋弹簧54是用于将泵下部40向远离泵上部31方向偏置的偏置装置的例子。螺旋弹簧54使用一对,其内侧收容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支柱52。螺旋弹簧54的一端与泵上部31抵接。螺旋弹簧54的另一端与泵下部40抵接。因此,螺旋弹簧54使泵下部40向远离泵上部31的方向偏置,即向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偏置。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抵接于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
如图2所示,在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上,形成与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抵接的抵接部27a,在下部下壁27的沿着其长度方向夹持该抵接部27a的位置上,并且靠近于抵接部27a,各成型有一个加强筋61。各加强筋61分别形成朝向箱体20内侧突出的凸起状。各加强筋61分别沿着下部下壁27的尺寸较短方向,经过下部下壁27与下部竖壁28,呈直线状延伸到夹持着下部下壁27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下部竖壁28的上端28a。
另外,下部下壁27从抵接部27a附近向周边翘起。因此,即使燃料箱10内的燃料有少量残留,也会越过加强筋61集中到抵接部27a附近,从而由泵组件30抽上来。
在这样构成的燃料箱10中,位于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上的加强筋61经过与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抵接的抵接部27a附近,并沿板厚方向形成凸起状,其两端延伸到下部下壁27的边缘。因此,通过加强筋61可提高抵接部27a附近的刚性。
因此,即使在减薄箱本体20的板厚追求轻量化时,也可抑制由于汽车行驶等时的振动而引起的抵接部27a附近的振动,所以可以减少抵接部27a的磨损。因此,燃料箱10可以在金属材质的箱体20上采用上下分割式的泵组件30,同时可减轻箱体20的重量。同样,也可抑制泵组件30的泵底部40a的磨损。即,燃料箱10可减少泵组件30不能抽上来的燃料量,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通过加强筋61沿着下部下壁27的尺寸较短的方向形成直线状,下部下壁27的厚度相对于下部下壁27的尺寸较短方向的长度的比例随着加强筋61的高度而增大,所以,可提高抵接部27a附近的刚性。即,可抑制抵接部27a附近的振动,从而可减轻抵接部27a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10的使用寿命。
因为加强筋61在沿着下部下壁27的长度方向夹持抵接部27a的位置上各形成一个,所以可以提高抵接部27a附近的刚性。即,可以抑制抵接部27a附近的振动,从而减轻抵接部27a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10的使用寿命。
加强筋61形成向箱体20内侧突出的凸起状。因此,在汽车行驶时等,箱体20外的障碍物不会挂到加强筋61上。
通过加强筋61的两端延伸到下部竖壁28的上端28a,提高了整个下箱体22的刚性。即,因为提高了下部下壁27边缘附近的刚性,所以可以抑制抵接部27a附近的振动,从而可减轻抵接部27a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10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阅图4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料箱10进行说明。另外,与第一实施例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在抵接部27a上设有加强部件62。该加强部件62与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抵接,以防止泵底部40a直接与下部下壁27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抵接部27a上设置加强部件62,可防止下箱体22的磨损,从而可延长燃料箱10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移动引导机构15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具有能引导泵下部40向远离泵上部31方向移动的功能即可。偏置装置也不局限于螺旋弹簧54。只要具有能将泵下部40的泵底部40a偏置成与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抵接的功能即可。
泵上部31的安装部的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包括泵上部31与上箱体21互相螺合的螺合结构,通过该螺合结构,也可以将泵上部31安装到箱体21上。
在夹持抵接部27a的位置上各成型一个加强筋6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夹持抵接部27a的位置上分别成型多个加强筋61。此时也能提高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的刚性,所以可以抑制抵接部27a附近的振动,从而可以减轻抵接部27a的磨损。因此,延长了燃料箱10的使用寿命。
符号说明10 燃料箱 11 车身支架20 箱体21 上箱体 22 下箱体 23a 上部上壁(上壁)24 上部凸缘部(凸缘部)26 下部凸缘部(凸缘部)27 下部下壁(下壁)27a 抵接部28 下部竖壁(竖壁)30 泵组件31 泵上部(上部) 40 泵下部(下部)40a 泵底部(底部) 54 螺旋弹簧(偏置装置)61 加强筋62 加强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质的箱体,其由上箱体与下箱体通过凸缘部在外周部上沿着上下方向接合形成,并通过所述凸缘部连接到车身支架上;泵组件,其可滑动伸缩地分割为泵上部与泵下部,所述泵上部贯穿所述上箱体的上壁安装,所述泵下部通过偏置装置向下方偏置,所述泵下部的底部与所述下箱体的下壁抵接;至少一个加强筋,其沿着所述下箱体的板厚方向形成凸起状,并经过与所述底部相对应的抵接部附近,两端设置到所述下壁的边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下壁的尺寸较短的方向设置成直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在夹持所述抵接部的位置上各设置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加强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形成向所述箱体内侧突出的凸起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所述两端延设到夹持着所述下壁设置的所述下箱体的竖壁的上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少不能抽起的燃料量、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燃料箱。本发明的燃料箱(10)包括金属制的箱体(20)、泵组件(30)及加强筋(61)。箱体(20)包括上箱体(21)与下箱体(22)。箱体(20)的箱体侧部安装部(29)连接于车身支架(11)。泵组件(30)可滑动伸缩地分割为泵上部(31)与泵下部(40)。泵上部(31)贯穿上部上壁(23a)安装。泵下部(40)通过螺旋弹簧(54)向下方偏置,泵底部(40a)抵接于下部下壁(27)。加强筋(61)沿着下箱体(22)的板厚方向形成凸起状,并经过抵接部(27a)附近,两端设置到下箱体(22)的下部下壁(27)的边缘上。
文档编号B60K15/03GK1683178SQ20051006326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3日
发明者金安良和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