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栖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49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栖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在水、陆、空行驶的三栖机动车。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02225866.3、名称为“一种机动车”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着地轮没有中心轴的特殊机动车。这种机动车虽然结构新颖但只能在陆地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专利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在水、陆、空行驶的三栖机动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能在水、陆、空行驶的三栖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车架内安装有动力系统,车架左右两侧联接有着地轮,着地轮为圆环形,着地轮内周壁开设有一圈夹槽,夹槽内嵌装有滑轮,滑轮与车架转动联接,在车架左右两侧设置有由动力系统驱动的齿轮,齿轮与着地轮构成内啮合关系,特别地,车架是一个可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的防水密封体,在车架上铰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的机翼,机翼与车架之间联接有液压缸,机翼由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收拢和展开,在车架上还固定有竖立的支撑架,支撑架上铰接有向车后方伸出的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与支撑架之间联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可带动纵向支撑杆上下摆动,纵向支撑杆末端固定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在车架上还固定有螺旋桨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本发明在陆地行驶时,通过齿轮驱动着地轮转动;在水中行驶时,由螺旋桨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推动整部车在水面滑行;在空中飞行时,由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提供升力,由螺旋桨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提供动力在空中飞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能适合未来交通需要,并能满足航空爱好者要求。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2,三栖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1,车架1内安装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可采用内燃机动力系统或者电动机动力系统。车架1左右两侧联接有圆环形着地轮2。着地轮2内周壁开设一圈夹槽3。夹槽3内嵌装有滑轮4,滑轮4与车架1转动联接。在车架1左右两侧设置有由动力系统驱动的齿轮5。同时参见图3,齿轮5与着地轮2上的销钉状齿牙6啮合,使齿轮5与着地轮2构成内啮合关系,当齿轮5转动时可驱动着地轮2转动。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在于车架1是一个可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的防水密封体,该防水密封体可以为整部车提供浮力。如果浮力不够,还可以在车架1底部增设浮箱。在车架1上铰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的机翼7。机翼7与车架1之间联接有液压缸8。在陆地或水中行驶时,液压缸8的活塞杆9带动机翼7向上摆动收起,以减小整部车的横向尺寸;在空中飞行时,活塞杆9带动机翼7摆动至展开的状态,使机翼7能发挥正常作用。在车架1上还固定有竖立的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铰接有向车后方伸出的纵向支撑杆11。纵向支撑杆11与支撑架10之间联接有液压缸12。纵向支撑杆11末端固定有水平尾翼13和垂直尾翼14。在陆地或水中行驶时,液压缸12的活塞杆15带动纵向支撑杆11向下摆动,将水平尾翼13和垂直尾翼14收藏在两着地轮2之间,以减小整部车的纵向尺寸;在空中飞行时,活塞杆15带动纵向支撑杆11摆动至接近水平状态,使水平尾翼13和垂直尾翼14发挥正常作用。在车架1上还固定有螺旋桨发动机16。在空中和水中航行时,螺旋桨发动机16驱动螺旋桨17转动,使整部车得以正常行驶。螺旋桨发动机16也可由喷气式发动机取代。
权利要求
1.一种三栖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车架内安装有动力系统,车架左右两侧联接有着地轮,着地轮为圆环形,着地轮内周壁开设有一圈夹槽,夹槽内嵌装有滑轮,滑轮与车架转动联接,在车架左右两侧设置有由动力系统驱动的齿轮,齿轮与着地轮构成内啮合关系,其特征是车架是一个可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的防水密封体,在车架上铰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的机翼,机翼与车架之间联接有液压缸,机翼由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收拢和展开,在车架上还固定有竖立的支撑架,支撑架上铰接有向车后方伸出的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与支撑架之间联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可带动纵向支撑杆上下摆动,纵向支撑杆末端固定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在车架上还固定有螺旋桨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
全文摘要
一种三栖机动车,在车架左右两侧联接有圆环形着地轮,着地轮内周壁开设有一圈夹槽,夹槽内嵌装有滑轮与车架转动联接的滑轮,在车架左右两侧设置有由动力系统驱动的齿轮,齿轮与着地轮构成内啮合关系,车架是防水密封体,在车架上铰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的机翼,机翼与车架之间联接有液压缸,在车架上还固定有竖立的支撑架,支撑架上铰接有向车后方伸出的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末端固定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在车架上还固定有螺旋桨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本发明能在水、陆、空行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能适合未来交通需要,并能满足航空爱好者要求。
文档编号B60F5/02GK1857937SQ20061003493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6日
发明者林贾颖 申请人:林贾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