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47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毂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一自行车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花毂壳体1是呈可旋转地套设在一心轴单元21,并供数根第一辐条22、第二辐条23安装拉引固定至一轮圈(图未示),每一第一、第二辐条22、23皆具有一头部221、231、一自该头部221、231延伸的颈部222、232,及一自该颈部222、232弯折延伸的杆身部223、233,该花毂壳体1具有一围绕该心轴单元21的周壁11、呈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周壁11的一第一辐条安装部12,及一第二辐条安装部13。
该第一、二辐条安装部12、13分别包括一外侧面121、131、一与该外侧面121、131相背设置的内侧面122、132及多个贯穿该二内、外侧面122、121、132、131的安装孔123、133,所述安装孔123、133可供所述辐条22、23的颈部222、232穿过及所述杆身部223、233穿伸而出,并使所述头部221、231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123、133外而使所述辐条22、23获得定位。
随各厂家设计不同,所述辐条22、23可由外往内或由内往外穿过设置,以图1、2为例,该第一辐条安装部12同时穿过并设置有头部221、杆身部233分别凸出在该外侧面121的第一、二辐条22、23,而该第二辐条安装部13则均被头部221凸出在该外侧面131的第一辐条22所穿过。
在骑乘自行车过程中,所述第一、第二辐条22、23呈凸设在该外侧面121的头部221、杆身部233,都可能与周围环境的一障碍物10相接触,导致所述头部221及所述杆身部233与该障碍物10发生碰撞、磨擦而断裂,尤其在进行极限运动或特技表演时,选手常会利用该花毂壳体1配合高台或阶梯的角边做出停靠或滑行等激烈动作,更增加所述头部221与所述杆身部233受到磨耗的机率,使所述辐条22、23损耗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辐条受到磨损以降低其损耗率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是呈可旋转地套设在一心轴单元,并供数根辐条安装拉引固定至一轮圈,每一辐条皆具有一可受该花毂壳体挡止定位的头部、一自该头部延伸且穿过并设置于该花毂壳体的颈部,及一自该颈部弯折延伸并固定连接在该轮圈的杆身部,该花毂壳体包含一围绕一轴线形成并套设在该心轴单元的周壁、呈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周壁的一第一辐条安装部,及一第二辐条安装部。
该周壁包括呈反向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
该第一辐条安装部是围绕该轴线地设置于该周壁的第一端部,包括一实质上沿径向朝远离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且朝向该第二端部的内侧面、一连接该外、内侧面的外周面,及数个间隔地围绕该轴线并自该外侧面凹设的凹槽,每一凹槽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的槽底面,及一自该槽底面周缘朝该外侧面延伸的槽侧面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且该第一辐条安装部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的安装孔,每一凹槽至少对应一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是小于所述辐条的头部的径宽,但可供所述辐条的颈部穿过设置及所述杆身部穿伸而出,使所述头部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使所述辐条获得定位。
该第二辐条安装部是围绕该轴线并呈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周壁的第二端部。
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的每一凹槽是对应二个相间隔地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
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沿径向延伸而贯穿该外周面。
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辐条安装部包括一实质上沿径向朝远离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且朝向该第一端部的内侧面、一连接该外、内侧面的外周面,及数个间隔地围绕该轴线并自该外侧面凹设的凹槽,每一凹槽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的槽底面,及一自该槽底面周缘朝该外侧面延伸的槽侧面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且该第二辐条安装部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的安装孔,每一凹槽至少对应一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是小于所述辐条的头部的径宽,但可供所述辐条的颈部穿过并设置,及所述杆身部穿伸而出,使所述头部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使所述辐条获得定位。
借由上述组成,该第一辐条安装部的凹槽可于安装所述辐条时容置所述头部及所述杆身部,以避免其凸出于外侧面之外,并防止所述头部与杆身部直接受到磨损而导致辐条容易断裂,使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辐条受损而提供较佳的保护效果,具有辐条的使用寿命较高与损耗率较低的特性与优点。

图1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一现有的花毂壳体安装数根辐条并与一障碍物相接触的情形;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现有的花毂壳体;图3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多数辐条并与一障碍物相接触的情形;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凹槽可容置所述辐条的头部或杆身部;图5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行车的一前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辐条安装部是与一第一辐条安装部呈完全相同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二个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3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呈可旋转地套设在一心轴单元41,并供数根第一辐条42、数根第二辐条43安装拉引固定至一轮圈(图未示),每一辐条42、43皆具有一可受该花毂壳体3挡止定位的头部421、431、一自该头部421、431延伸且穿过并设置于该花毂壳体3的颈部422、432,及一自该颈部422、432弯折延伸并固定连接在该轮圈的杆身部423、433。该花毂壳体3包含一围绕一轴线I形成并套设在该心轴单元41的周壁31、呈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周壁31的一第一辐条安装部32,及一第二辐条安装部33,在本实施例中,该花毂壳体3是应用于自行车的一后轮(图未示),故还搭配一链轮片5及一单向棘轮单元6使用。
该周壁31包括呈反向设置的一第一端部311,及一第二端部312。
该第一辐条安部32是围绕该轴线I地设置于该周壁31的第一端部311,包括一实质上沿径向朝远离该轴线I方向延伸的外侧面321、一与该外侧面321相背设置且朝向该第二端部312的内侧面322、一连接该外、内侧面321、322的外周面323,及数个间隔地围绕该轴线I并自该外侧面321凹设的凹槽324,每一凹槽324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321与该内侧面322之间的槽底面325,及一自该槽底面325周缘朝该外侧面321延伸的槽侧面326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且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324的安装孔327,每一凹槽324对应二个相间隔地自该槽底面325贯通至该内侧面322的安装孔327,所述安装孔327的孔径是小于所述第一、第二辐条42、43的头部421、431的径宽,但可供所述辐条42、43的颈部422、432穿过并设置,及所述杆身部423、433穿伸而出,使所述头部421、431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327外,并使所述第一、第二辐条42、43获得定位。
较佳地,所述凹槽324是朝远离该轴线I地沿径向延伸并贯穿该外周面323,使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呈适合保护所述第一辐条42的头部421,也可适合容置所述第二辐条43的杆身部433的型式,但所述凹槽324也可以不贯穿该外周面323而形成只适于容置该第一辐条42的头部421的型式,仍具有可保护所述辐条42的效果。
此外,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的每一凹槽324是对应二个安装孔327,但不应以此限制各凹槽324所对应的安装孔327数量,每一凹槽324也可以只对应一个安装孔327,同样可达到供所述辐条42、43容置与定位的功能。
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是围绕该轴线I,并呈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周壁31的第二端部312。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是采习知结构,可供所述第一辐条42穿过定位。但不应以此限制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的型式,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也可以因应安装一种不具弯折颈部的直拉式辐条(图未示)而采用其他设计。
安装所述第一辐条42时,是将其杆身部423自该外侧面321经由所述凹槽324并通过所述安装孔327穿出该内侧面322,至所述头部421被所述安装孔327挡止定位在该槽底面325,则所述颈部422会穿过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327内,所述杆身部423则被拉引连接至该轮圈,安装完成时,所述第一辐条42的头部421是呈完全容置在所述凹槽324内。
安装所述第二辐条43时,则是将其杆身部433自该内侧面322通过所述安装孔327穿出该凹槽324的槽底面325,至所述头部431被所述安装孔327挡止定位在该内侧面322,则所述颈部432会穿过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327内,所述杆身部433则被拉引并固定连接至该轮圈,安装完成时,所述第二辐条43的杆身部433是被容置在所述凹槽324内,且不会凸出于该外侧面321之外。
经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3的功效及优点如下因为凹设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的所述凹槽324可容纳所述辐条42、43的头部421、杆身部433,可避免所述辐条42、43直接受到外界环境中的障碍物100的碰撞、摩擦,一般人在骑乘自行车时,甚至是选手在进行极限运动或特技表演等较激烈的动作时,也是透过该外侧面321与该障碍物100相接触而免于所述辐条42、43受到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有效降低该辐条42、43损耗断裂的机率而达到保护所述辐条42、43的功效。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行车的一前轮(图未示)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花毂壳体3的第二辐条安装部33与第一辐条安装部32具有完全相同的构造,亦设置有一外侧面331、一内侧面332、一外周面333,及数个凹槽334,每一凹槽334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331与该内侧面332之间的槽底面335,及一自该槽底面335周缘朝该外侧面331延伸的槽侧面336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334的安装孔337,且每一凹槽334也是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相同地对应二个相间隔地自该槽底面335贯通至该内侧面332的安装孔337,使安装在该第一辐条安装部32与该第二辐条安装部33的所述辐条42、43都可受到所述凹槽324、334保护以降低损坏率,达到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是呈旋转地套设在一心轴单元,并供数根辐条安装拉引固定至一轮圈,每一辐条皆具有一受该花毂壳体挡止定位的头部、一自该头部延伸且穿过并设置于该花毂壳体的颈部,及一自该颈部弯折延伸并固定连接在该轮圈的杆身部,该花毂壳体包含一围绕一轴线形成并套设在该心轴单元外的周壁、围绕该轴线并呈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周壁的一第一辐条安装部,及一第二辐条安装部;其特征在于该周壁包括呈反向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辐条安装部是设置于该周壁的第一端部,包括一实质上沿径向朝着远离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且朝向该第二端部的内侧面、一连接该外、内侧面的外周面,及数个间隔地围绕该轴线并自该外侧面凹设的凹槽,每一凹槽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的槽底面,及一自该槽底面周缘朝该外侧面延伸的槽侧面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且该第一辐条安装部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的安装孔,每一凹槽至少对应一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是小于所述辐条的头部的径宽,供所述辐条的颈部穿过并设置,及所述杆身部穿伸而出,所述头部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外,并定位所述辐条;该第二辐条安装部是呈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周壁的第二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辐条安装部的每一凹槽是对应二个相间隔地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沿径向延伸而贯穿该外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辐条安装部包括一实质上沿径向朝远离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且朝向该第一端部的内侧面、一连接该外、内侧面的外周面,及数个间隔地围绕该轴线并自该外侧面凹设的凹槽,每一凹槽皆是由一介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的槽底面,及一自该槽底面周缘朝该外侧面延伸的槽侧面所相互配合界定形成,且该第二辐条安装部还包括数个对应所述凹槽的安装孔,每一凹槽至少对应一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是小于所述辐条的头部的径宽,供所述辐条的颈部穿过并设置,及所述杆身部穿伸而出,所述头部被挡止于所述安装孔外,并定位所述辐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辐条安装部的每一凹槽是对应二个相间隔地自该槽底面贯通至该内侧面的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沿径向延伸而贯穿该外周面。
专利摘要一种可保护辐条的花毂壳体,是呈可旋转地套设在一心轴单元,并供数根辐条安装,每一辐条皆具有一受该花毂壳体挡止的头部、一自该头部延伸并穿过该花毂壳体的颈部,及一自该颈部弯折延伸的杆身部,该花毂壳体包含一套设在该心轴单元的周壁、呈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周壁的一第一辐条安装部,及一第二辐条安装部;该第一辐条安装部包括数个沿环向间隔地凹设的凹槽,及数个对应该凹槽的安装孔,且每一凹槽至少对应一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径是小于该辐条的头部的径宽,供该辐条的颈部穿设,该头部被挡止于该安装孔外以定位该辐条。本实用新型可将已安装的该辐条容置在该凹槽内,以防止该辐条受到磨损而能达到有效地保护该辐条的功效。
文档编号B60B1/00GK2892521SQ20062000494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3日
发明者陈浚钦 申请人:昆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