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246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尤其是具备新增载物舱的乘用车。 背#技术目前,公知的乘用车为普通、小型、活顶、高级、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为 旅居、防弹、救护、殡仪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及敞蓬车、旅行车,该十一种乘用车之任 一种其专门的载物装置单一即较少,例如通常专门的载物空间为乘坐室内部最后一排座位后 部或乘用车尾部的货舱即通常所讲的后备箱,后备箱位于最后一排座位的后部,没有后备箱 的乘用车常常是乘坐室内部人、物混载,上述乘用车独立的载物装置单一且该独立的载物装置的载物空间较小,无论对驾驶者及乘坐者来讲,在实际生活及使用中均有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任一种乘用车独立的载物装置单一且该独立的载物装置的载物空间较小的 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为上述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该种乘用车具备新增 载物舱,不仅增加了载物装置,而且可以同时使用乘用车的上述载物装置。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增载物舱设置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 为由前壁、后壁、侧壁、底部、顶壁组成的封闭式、部分结构朝向车身内部的开放式此两种 之任一种,内部为载物空间,新增载物舱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增 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具备相应的前部视野装置,封闭式载物舱设置有门,门带有锁。新增载物舱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占有全部座位的下部的底板的下部的全部空间、部分 空间此两种任一种,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增载物舱内 部为单层设置、多层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内部为套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不套 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为一个、 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而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多个封闭式载物舱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 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 载物舱之间为单独用门、共用门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内部 之间为具备活动分开装置的连通式、不相连通此两种之任一种;二、占有部分座位的下磁的 底板的下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 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增载物舱内部为单层设置、多层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内部为套置具 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不套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套置的具 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而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多个封闭式 载物舱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 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之间为单独用门、共用门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 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内部之间为具备活动分开装置的连通式、不相连通此两种之任 一种;新增载物舱设置的结构的多样化能方便的分载多种物品。由于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的设置新增载物舱之后后部座位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所以其前部的视野装置必须更加完善,才能确保后部座位的乘客在紧急时刻,如前部撞车及 侧翻时后部座位的乘客能够准确判断出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紧急应对方法,当然侧窗、门窗、 后窗的高度也要相适应,才能对前后左右的情况准确观察,而第一横排的座位的视野装置为 其前部的前风窗,其视野相对开阔。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下列之 任一种 一、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加高式前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二、独立式新增前风 窗,为具备新增侧窗、不具备新增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独立式新增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 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独 立式新增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增侧窗为新增左前侧窗、新增右前侧窗, 分别设置在后部座位的左前部车身处、右前部车身处,新增左前侧窗为右前-左后向的玻璃设 置,新增右前侧窗为左前-右后向的玻璃设置,.三、连通式新增前风窗,其下部的部分同其前 部的前风窗的上部的部分相连通,其前部的前风窗例如驾驶座前的前风窗、后部座位前的前 风窗,为具备新增侧窗、不具备新增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四、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 前风窗与两侧的侧窗连通而成,该环形前风窗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 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环形前风窗玻璃中部上沿的高度此两 种之任一种,五、后T字前风窗,由环形前风窗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构成的朝向后的T字 形前风窗,其前部的前风窗例如驾驶座前的前风窗、后部座位前的前风窗,六、前T字前风 窗,环形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部分后延形成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该前T字 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 度为等于、低于该T字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七、十字前风窗,环形前风 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其前部的前风窗例 如驾驶座前的前风窗、后部座位前的前风窗,八、上前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前风窗的后上 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该上前前风窗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 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上前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 之任一种,九、特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前风窗与两侧的新增侧窗连通而成,该特环形 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 度为等于、低于该特环形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十、特后T字前风窗,由 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而成的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其前部的前风窗 例如驾驶座前的前风窗、后部座位前的前风窗,十一、特前T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的 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的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该特前T字前风窗的前部为 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 该特前T字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十二、特十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其前部的前风窗例如驾驶座前的前风窗、后部座位前的前风窗。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较高时,车身内部及车身外部可设置上下后部座位的台阶方 便上下。 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较高时,车身内部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的前部可设置 多种安全设置,如安全壁扶手架、安全扶手架。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较高时,由于现代乘用车均能够使用车身稳定系统,即便后 部座位较高,也能快速安全的行驶,不使用车身稳定系统,则可采用加宽车身、降底新增载 物舱的高度、控制车速等实现安全驾驶。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较高时,车身后部为具备多功能舱、不具备多功能舱此两种 之任一种,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较高时,可从车身后部的台阶及后部座位设置的后门 进出与上下,同时设置多功能舱可以更加安全方便,如多功能舱可使乘客上下时有所借助与 辅助,同时可在恶劣天气中使用且可做外置载物舱使用。新增载物舱与具备后备箱的乘用车尾部的后备箱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相互独立 的关系,二、内部连通为一个整体,没有分开装置,三、内部连通且内部具备活动分开装置 的连通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乘用车设置了新增载物舱及采用上述装置后,加大了载物空间, 能够分载物品,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座位的视野,提高了乘坐条件。新增装置,结构简单、 合理,方便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普通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2、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普通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 的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 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后 部,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图中l.普通前风窗,2.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3.新增载物舱,4.内凹式脚踏,5.台阶,'6. 安全壁扶手架,7.独立式新增前风窗,8.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9.新增载物舱,IO.内凹式脚踏, ll.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12.安全壁扶手架,13.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4.安全壁扶手架,15.独 立式新增前风窗,16、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17.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18.新增载物舱,19. 内凹式脚踏,20.新增载物舱,21.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22.内凹式脚踏,23.独立式新增前风 窗,24.安全壁扶手架,25.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26.台阶,27.新增载物舱,28.独立式新增前 风窗,29.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30.后门,31.多功能舱,32.后阶梯,33.后门,34.内凹式上脚 踏,35.内凹式下脚踏,36.后备箱,37.加高式前风窗,38.独立式新增前风窗,39.后部座位下 部的底板,40.新增载物舱,41.内凹式脚踏,42.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43.新增载物舱,44.新 增左前侧窗,45.新增连通式前风窗,46.新增右前侧窗,47.新增载物舱,48.十字前风窗,49. 车身式台阶,50.内凹式脚踏,51.座位下部的底板,52.内凹式脚踏,53.新增载物舱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普通乘用车新增封闭式载物舱(3)设置在第二横排 的后部座位的下部的底板(2)的下部,该底板(2)的上部设置固定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 该底板(2)同时是新增载物舱(3)的顶壁,该底板(2)左右两侧分别同左右两侧车身的里 侧焊接连接,后部与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前壁两侧同两侧车身里侧焊接连接, 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的前壁到第一横排座位的后背处,后壁为车身 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3)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3)左右两侧 为门,分别在左侧及右侧的车身部,即两侧的门同时是两侧车身外侧壁的一部分,门的上部 与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下部与车身为锁连接,例如弹子门锁、乘用车的车门式锁等,打开 锁之后可以向上掀开装卸物品,新增载物舱的门上同时设置有脚踏与门固定连接,便于乘客 上、下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4);由于下部设置了新增载物舱, 后部座位一般距离地面较高,脚踏是为方便乘客上下出入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的方便 而设,本实施例的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图2、图3中,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普通乘用车新增封闭式载物舱(9)设置在第 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8)的下部,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设置在该底板(8)的上部, 该底板(8)同时是新增载物舱(9)的顶壁,底板(8)左右两侧分别同左右两侧车身的里侧 焊接连接,后部与乘坐室后壁为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前壁两侧同车身两侧的里侧为焊接连 接卜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为车身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9)的两侧为门,两侧的门在车身的最外部,上部与车身为 转动连接,下部与车身下部底板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上掀开装卸物品,新增载物舱(9)两侧的门上同时设置有脚踏,便于乘客上下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例如左侧门的内凹式 脚踏(10),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11)通过前部车身处的独立式新增前风窗(7)实现前部 视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7)与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之间为第一横排座位上部车身的顶 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7)的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11)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及带窗的右侧门,乘用车具备后窗,该后窗及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 的左侧门、右侧门、独立式新增前风窗(7)上部的高度均相同,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11) 前部的左右两侧各为一个安全壁扶手架,由于下部设置了新增载物舱(9)所以第二横排的后 部的座位(11)距离地面较高,在乘用车紧急起动、刹车、转向甚至出现侧翻事故时,为避 免乘客受到较大的伤害,设置的安全壁扶手架便于乘客增加安全性,扶手架部分供乘客手握 使用,安全壁部分下部供乘客脚蹬使用,安全壁与扶手架为同一体,左侧安全壁扶手架(16) 的安全壁部分的上部、左侧、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排座位上部顶盖的左后部、左侧车身里侧、 新增载物舱(9)左前部为焊接连接、活动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右侧安全壁扶手架的安 全壁部分的上部、右侧、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排座位上部顶盖的右后部、右侧车身里侧、新增 载物舱(9)右前部为焊接连接、活动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左侧安全壁扶手架及右侧安 全壁扶手架之间为人行过道,通过车身内部台阶(5)方便上下与第一横排座位相连通。本发 明所有的实施例的后部座位的所有的安全壁扶手架均为这样的左、右分置,且中间为前后的 人行过道,与新增载物箱及车身的连接方式均相同。图4中,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设有两个新增封闭式载物舱,即前后相邻 接触连接的新增封闭式载物舱(18)与新增封闭式载物舱(20),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下部的 底板(17)的下部为新增载物舱(18),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设置在该底板(17)的上部,底 板(17)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底板(17)同时是新增载物舱(18) 的顶壁,新增载物舱(18)的前壁、顶壁、后壁均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后 壁的下部均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18)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 部分,新增载物舱(18)的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物舱(18)的 门的上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锁连接,两侧的门上同时设叠有 固定脚踏,方便乘客上、下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19),第二横 排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其前部为第一横排的座位上部的 车身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的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二横排的 后部座位前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安全壁扶手架,例如左侧的安全壁扶手架(12);第三横排的后 部座位(16)下部的底板(21)的下部为新增载物舱(20),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设置在该底 板(21)的上部,底板(21)同时是新增载物舱(20)的顶壁,新增载物舱(20)的前壁、 顶壁均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顶壁后部同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前壁下部同车身下部 的底板焊接连接,后壁为车身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20)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 分,.新增载物舱(20)的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物舱的门的上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锁连接,两侧的门上同时设置有固定脚踏, 方便乘客上、下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22),第三横排的后部座 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5),其前部为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上部车身的顶 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5)的玻璃上沿的高度,独立式新增前风窗 (.15)上部的高度高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的上部的高度,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前部左 右两侧设置有安全壁扶手架,例如左侧的安全壁扶手架(14);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及第三横 排的后部座位可以都设置有带窗的侧门,如上所述的乘客上、下方式,也可以部分设置有带 窗的侧门,如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设置有门,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没有门,而使用 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的两侧的门,乘用车具备后窗。图5中,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的下部的底板(25) 的下部设置有新增载物舱,底板(25)同时是新增载物舱的顶壁,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设置 固定在该底板(25)的上部。该新增载物舱与后备箱为连通的一个整体,通过后备箱的门装 卸物品,该新增载物舱的顶壁、前壁分别同左右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后部同乘 坐室后壁为焊接连接,前壁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 部分,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的两侧车身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下的内凹式脚踏,便于乘客上下 后部座位使用,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3),独立式新增前风 窗(23)前部为第一横排的座位及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上部的车身处的顶盖,该顶盖的高度 低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3)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前部左右两则分别设置 有安全壁扶手架,如左侧的安全壁扶手架(24),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具备带窗的左侧门、 带窗的右侧门,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该后窗及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3)、第三横排的后部座 位两侧的门的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6中,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的底板(17)的下 部设置有新增载物舱(18),其具体实施方式
同图4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第二横排的后 部座位下部设置的新增载物箱(18)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前部的视野 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前部为驾驶座上部的车身处的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 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的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及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 侧分别具有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侧 的门、独立式新增前风窗(13)、乘用车的后窗的上部的高度均相等。图7中,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29) 的下部设置有新增封闭式载物舱(27),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设置在该底板(29)上部,后部 座位下部的底板(29)同时是新增载物舱(27)的顶壁,底板(29)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 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27)的前壁的下部与车身 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前壁的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 新增载物舱(27)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27)两侧设置有门,分 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 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卸物品。由于新增载物舱较高,所以车身内部新增载物舱的前壁同时为台阶(26),方便上下;车身外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脚踏,即上脚踏与下 脚踏,方便乘客从外部上、下,例如左侧车身处的内凹式上脚踏(34)及内凹式下脚踏(35), 在后备箱(36)及车身尾部还设置有固定台阶(32),便于上下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第二横 排的后部座位后门设置有具备透明窗的门(30);由于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距离地面较高,车 身后部设置有多功能舱(31),该多功能舱为封闭式,内部中空,其顶壁同乘用车顶壁的后部 为焊接连接,两侧壁分别同乘用车后部车身两侧为焊接连接,底部同乘用车后部车身底部为 焊接连接,后壁设置有具备透明窗的后门(33),乘客上车时打开后门(33),通过台阶(32) 及后备箱(36)的顶盖、后门(30)进入乘坐室即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处,下车时正好相反, 多功能舱对于乘客上下车起到倚靠与扶助作用,比较安全,对于恶劣天气时上下车也较方便 与安全,同时可以做为外置载物舱使用;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前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扶手 架,固定扶手架下部同新增载物舱(27)顶壁为焊接连接,方便乘客抓握使用来控制身体平 衡,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8),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的 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8)前部没有顶盖构造,其与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相邻,第二横排 的后部座位两侧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该左侧门、右侧门及独立式新增前风窗(28)、后门(30)的窗部分、后门(33)的窗部分的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8中,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17) 的下部设置的新增载物舱(18)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图4中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新增载物舱(18)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第二横排后部座位前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扶手架,第三横排的后 部座位的下部的底板(39)的下部设置有新增封闭式载物舱(40),底板(39)同时是新增载 物舱(40)的顶壁,底板(39)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 后壁为焊接连接,新增载物舱(40)的前壁的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的下 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新增载物舱(40)的底部为车身下 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40)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物 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 卸物品。新增载物舱(40)两侧的门上设置有上下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的脚踏,例如左侧门 上的内凹式脚踏(41),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加高式前风窗(37),即驾 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加高后便于成为后部座位的视野装置使用,第三横排的后部座前部'视野 装置为独立式新增前风窗(38),其前部为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上部车身处顶盖部分,该顶盖 的高度等于独立式新增前风窗(38)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同时可以使用前 部的视野装置加高式前风窗(37)。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及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均具备带 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乘用车具备后窗,该后窗及后部座位的两侧的门、加高式前风 窗(37)、独立式新增前风窗(38)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9中,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42) 的下部为新增封闭式载物舱(43),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42)同时是新增载物舱(43)的顶 壁,底板(42)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 新增载物舱(43)的前壁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新增载物舱(43)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 物舱(43)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 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卸物品。第三横排的后部座 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加高式前风窗(37),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 的右侧门,乘用车具备后窗,该后窗及第三横排的后部座位两侧的门、加高式前风窗(37) 的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10中,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增封闭式载物舱(47)设置在全部后 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占有该底板下部的全部空间,该新增载物舱(47)同乘用车后的 后备箱紧邻,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货舱,全部后部座位设置在下部的底板之上,该底板左右两 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同 时是新增载物舱(47)的顶壁,新增载物舱(47)的前壁的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 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新增载物舱(47)的底部为车身 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47)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增载 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 装卸物品。车身后部两侧设置有上下后部座位的脚踏,全部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新 增连通式前风窗(45),在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上部的车身处的中部设置,新增连通式前 风窗(45)的下部的部分同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上部的部分相连通,该车身处的左侧为新 增左前侧窗(44),右侧为新增右前侧窗(46)。后部座位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及带窗的右侧门, 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后部座位的左侧门、右侧门及后窗及新增连通式前风窗(45)、新增左 前侧窗(44)、新增右前侧窗(46)的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11中,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增封闭式载物舱(47)设置在全部后 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占有该底板下部的全部空间,该新增载物舱(47)同乘用车后的 后备箱紧邻,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货舱,全部后部座位设置在下部的底板之上,该底板左右两 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后壁焊接连接,后部座位下部的底板同 时是新增载物舱(47)的顶壁,新增载物舱(47)的前壁的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 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新增载物舱(47)的底部为车身 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增载物舱(47)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载 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 装卸物品。车身后部两侧设置有上下后部座位的车身式台阶例如左侧的车身式台阶(49),全 部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十字前风窗(48);后部座位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 侧门,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该后窗及后部座位的左侧门、右侧门的上部的高度均相同。图12中,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增载物舱(53)设置在全部座位下 部的底板(51)的下部,占有该底板(51)下部的全部空间,该新增载物舱(53)同乘用车 的后备箱紧邻,为互相独立的两个货舱,全部座位设置在该底板(51)上部,底板(51)左 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后部同乘坐室后壁为焊接连接,座位下部的底板 (5—1)同时是新增载物舱(53)的顶壁,新增载物舱(53)的前壁的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与车身为同一体,新增载物舱(53) 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新增载物舱(53)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 增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 开门装卸物品。新增载物舱(53)两侧的门上设置有上、下座位的内凹式脚踏,例如左侧门 J;的内凹式脚踏(50)可上下第一横排座位使用,内凹式脚踏(52)可上下后部座位使用, 全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第一横排座位及第二横排的后部座位 两侧均具有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乘用车后部具有后窗,该后窗及车门、驾驶座前 的普通前风窗的上部的高度均相等。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的新增载物舱两侧车身处的门还可以使用如乘用车使用的前后手 拉式开闭的套附在车身上的门装置及左右打开方式的门装置及一左一右方式的双门装置及一 上一下方式的双门装置及电控门装置及其它适用的门装置,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新增载物舱也可以是活动式的载物舱,例如座位的底板的下部为一个左右侧开放式的中 空结构,该结构即是去掉上述实施例中的新增载物舱两侧的门形成的中空结构,所载物品放 在一个封闭式的载物箱,然后装进该中空结构并将该载物箱两侧同车身为活动固定连接,新 增载物舱也可以如办公桌的抽屉式,即向外拉出后装卸物品,然后推入该中空结构,并同车 身两侧活动固定,新增载物舱还可以是其它适用的方式及形状,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可以是普通平面型,也可以是圆弧型,也可 以是本说明书例举的十二种前风窗的适用的组合及其他适用的形状,例如新增载物舱的上部 的后部座位为多排的,其前部的视野装置可以是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最前排的视野装 置,也可以是每横排均具备前部的视野装置,且每横排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同高、不同高此两 种之任一种;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乘用车,为普通、小型、活顶、高级、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为旅居、防弹、救护、殡仪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及敞蓬车、旅行车此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由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电器设备此四部分组成,为左转向盘式、右转向盘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车身稳定系统、不具备车身稳定系统此两种之任一种,其特征是新增载物舱设置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为由前壁、后壁、侧壁、底部、顶壁组成的封闭式、部分结构朝向车身内部的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内部为载物空间,新增载物舱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具备相应的前部视野装置,封闭式载物舱设置有门,门带有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新增载物舱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占有全部座 位的下部的底板的下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 种,该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增载物舱内部为单层设置、多层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内 部为套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不套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 该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而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 多个封闭式载物舱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 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之间为单独用门、共用门此两种之任一 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内部之间为具备活动分开装置的连通式、不相连通 此两种之任一种;二、占有部分座位的下部的底板的下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 一种,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增载物舱内部为单层设置、 多层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内部为套置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不套置具备带锁门的 封闭式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封闭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 任一种,而套置的具.备带锁门的多个封闭式载物舱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 增载物舱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之间为 单独用门、共用门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新增载物舱的相邻的新增载物舱内部之间为具备活 动分开装置的连通式、不相连通此两种之任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 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加高式前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二、独立式 新增前风窗,为具备新增侧窗、不具备新增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独立式新增前风窗的前 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 低于该独立式新增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三、连通式新增前风窗,其下部 的部分同其前部的煎风窗的上部的部分相连通,为具备新增侧窗、不具备新增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四、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前风窗与两侧的侧窗连通而成,该环形前风窗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 于该环形前风窗玻璃中部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五、后T字前风窗,由环形前风窗与 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构成的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六、前T字前风窗,环形前风窗的后上 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部分后延形成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该前T字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顶 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T字 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七、十字前风窗,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 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八、上前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前风窗的 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该上前前风窗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 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上前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 两种之任一种,九、特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增前风窗与两侧的新增侧窗连通而成,该特 环形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造的顶盖 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特环形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十、特后T字前风窗, 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而成的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十一、特前T 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的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 该特前T字前风窗的前部,为具备顶盖构造、不具备顶盖构造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顶盖构 造的顶盖的高度为等于、低于该特前T字前风窗玻璃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十二、特 十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 延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车身后部为具备多功能舱、不具备多功能舱此 两种之任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新增载物舱与具备后备箱的乘用车尾部的后备 箱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相互独立的关系,二、内部连通为一个整体,没有分开装置, 三、内部连通且内部具备活动分开装置的连通式。 -'
全文摘要
一种具备新增载物舱的乘用车,能够克服公知的乘用车的独立的载物舱装置单一且该装置载物空间较小的不足,新增载物舱设置在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下部,为由前壁、后壁、侧壁、底部、顶壁组成的封闭式、部分结构朝向车身内部的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内部为载物空间,新增载物舱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增载物舱上部的后部座位具备相应的前部视野装置,封闭式载物舱设置有门,门带有锁,新增载物舱能够增加乘用车的载物装置及载物空间,方便分载物品。
文档编号B60R5/00GK101224726SQ200710101429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6日
发明者刘旗周 申请人:刘旗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