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排档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502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排档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于汽车排挡杆上的排档头,特别涉及到一种利用导光 板的凸粒作聚光,而形成发光图案的导光排档头。
背景技术
为方便驾驶人在夜间行车时,清楚辨识排档杆的位置,以及各档位间的相 对位置,因此,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具有发光效果的排档头,请参阅图l所示, 其为现有技术发光排档头的立体分解图,该发光排档头IO主要是包括 一底座 101、 一具有发光源1021的电路板102及一上盖103,底座101是组装于汽车排 档杆20顶部,而底座101上成型有一容置槽1011,供以组装电路板102,上盖 103与底座101结合成一体,该上盖103中央成型有一透光部1031,而发光源 1021是对应朝向上盖103的透光部1031,因此,发光时,可通过透光部1031 的造型展现各种不同的图案,又,其发光源1021大多为一般常见的灯泡,较为 耗电且寿命不长,而且,此种发光排档头IO安装于汽车上使用时,其电路板102 的供电是来自汽车电机室,其是通过电路板102上的电力连接线1022,经过车 体内层层的构件,以将电力连接线1022穿设于汽车电机室,其安装相当费时费 力,且将来维修时也相当不方便,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发光排档头在安装上,以及使用上的缺点,本发明人精心 研究,终设计出一种崭新的导光排档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发亮的导光排档头,而增加原有 排档头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排档头,与一汽车排档杆结合成一体, 其至少包括一外壳体、 一导光板、 一发光源、 一电池组以及一开关,导光板、 发光源、电池组以及开关是组装于外壳体内,又,外壳体一面是成型有一供导光板外露的镂空部,而可将外壳体与与汽车排档杆组装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使 用时,是通过内部的电池组对发光源供电,使发光源发光,而在导光板一面是 成型有复数个凸粒,因此,发光源的光线可透过导光板的导向,并分散聚光于 各个凸粒上,而达到增加原有排档头的美观性,又,凸粒也可增加驾驶人握持 推动排档头时的摩擦力,更增加了其使用时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排档头,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可通过导光板的凸粒排 列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发光图案,进而增加使用时的美观性;透过通过内 部的电池组进行供电不但免去了安装时的不方便,且其表面设置有电池盖,更 可方便将来电池的更换。本实用新型是设置有一开关,可供驾驶人自行切换在 白天不使用时,或是夜间使用时的启闭状态;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导光板,作为 发光源光线导向的媒介,因此,在选用发光源时,可选用较为省电的雷射二极 体激光二极管或是发光二极体极管。本实用新型的凸粒设计,还可增加驾驶人 在握持时的摩擦力,避免操作时的滑动,而有更佳的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发光排档头的立体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光线行进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发光排档头;lOl-底座;1011-容置槽;102-电路板;1021-发光源;1022-电力连接线;103-上盖;1031-透光部;20-汽车排挡杆;30-导光 排档头;301-外壳体;3011-第一壳体;30111-镂空部;30112-透孔;3012-第二 壳体;30121-电池盖;3013-底座;30131-卡槽;30132-管槽;3014-容置空间; 302-导光板;3021-凸粒;3022-塑胶钻;303-发光源;304-电池组;305-开关; 3051-拨杆;306-固定螺丝;40-汽车排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 的导光排档头30是通过复数个固定螺丝306,而将一底座3013固定于一汽车排档杆40的顶端,底座3013上并组装有一外壳体301,而外壳体301内并组装有 一导光板302及一发光源303,利用外部的开关305可切换其电力的输出与否, 而使内部的发光源303发亮,且发光源303透过导光板302传递光线,以将光 线导向位于外壳体301—面镂空部30111的凸粒3021,以及导光板302的塑胶 钻3022,并在这些凸粒3021上聚集光线而形成亮点,除了在夜间有更好的指示 效果外,其凸^i 3021的4非列方式,可改变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如星形、心形 或是骷髅头造型等等,而增加更多的美观性,再者,其凸粒3021的设置也可增 加驾驶人在握持时的舒适性,及增加操作汽车排挡杆时的摩擦力,便于驾驶人 推动汽车排档杆时不致滑开,而具有更佳的实用性。其中复数个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
请参阅图2、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及立体分 解图,前述导光排档头30主要是包括 一外壳体301,为方便加工及组装,其 外壳体301并可由一第一壳体3011、 一第二壳体3012及一底座3013相互组装 而成,其中,第一壳体3011上是成型有一镂空部30111及复数个透孔30112, 以在外壳体301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3014,并使其容置空间3014与镂空部30111 间相互连通,又,其底座3013的两面是分别成型有一""^槽30131及一管槽30132, 且该管槽30132对应前述汽车排档杆40的外型,供以紧密结合于前述汽车排档 杆40的顶端,再者,其镂空部30111可以复数型态为之,或以一整面镂空为之, 再者,在第二壳体3012组装有一电池盖30121; —组装于外壳体301内的导光 板302,该导光板302 —面是成型有复数个凸粒3021,且成型有复数个凸粒3021 的一面是外露于外壳体301的镂空部30111,使凸粒3021与外壳体301表面切 齐,或是凸粒3021略突出于外壳体301表面,又,导光板302 —侧是组装有复 数个塑胶钻3022; —组装于外壳体301内的发光源303,并4吏发光源303相对 于导光板302,该发光源303所发出的亮光可透过导光板302的导向,而聚集于 前述导光板302上所成型的凸粒3021,因此,仅有凸粒3021呈现发亮的状态, 又,发光源303可使用一激光二极管或是发光二极管,且可以复数型态为之; 一组装于外壳体301内的电池组304,电池组304与发光源303作电性连4妄,供 给发光源303所需的电力;以及一组装于外壳体301内的开关305,其开关305 上设置有一拨杆3051,该拨杆3051是外露于外壳体301表面,又,开关305是 电性连接于发光源303与电池组304间,以供驾驶人自行切换电力输出,使本 实用新型可顺利地被驱动。请参阅图2、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光线行进图,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排档头30使用时,是通过切换开关305,驱动电池组304将 电力输出至发光源303,其发光源303对应朝向导光板302,以使发光源303的 光线可被导光板302导向,进而到达导光板302上的各个凸粒3021进行光线聚 集,以达到使本实用新型发光的目的,又,其发光源303的光线也可沿直线行 进,而到达位于导光板302顶部的塑胶钻3 022 ,其光线进入塑胶钻3022后,由 于塑胶钻3022表面是切割成不等角度的切割面,因此,其光线会有漫射的现象, 而在导光排档头30顶面发出杣烂的七彩炫目光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排档头,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导光板的凸粒排列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发光图案, 进而增加使用时的美观性。
其表面设置有电池盖,更可方便将来电池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是设置有一开关,可供驾驶人自行切换在白天不使用时,或是 夜间使用时的启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导光板,作为发光源光线导向的媒介,因此,在选用发 光源时,可选用较为省电的激光二极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凸粒设计,还可增加驾驶人在握持时的摩擦力,避免操作时 的滑动,而有更佳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 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排档头,是具有专利的创造性,及对产业的 利用价值;申请人依专利法的规定,提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该外壳体底端是组装于一汽车排档杆上,该外壳体内是成型有一容置空间及一镂空部;一组装于该外壳体内的导光板,该导光板一面是成型有复数个凸粒,该复数凸粒插置于该外壳体的该镂空部;一组装于该外壳体内的发光源,该发光源是位于该导光板一侧;以及一组装于该外壳体内的电池组,该电池组是位于该发光源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是由一第一 壳体、 一第二壳体及一底座相互组装而成,该第一壳体上成型有一镂空部及复 数个透孔,该第二壳体上是组装有一电池盖,该底座两面分别成型有一^IM曹及 一管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与该电池组 间是电性连接于一开关,该开关组装于该外壳体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一侧是组装 有复数个塑胶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是为一激光 二极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排档头,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是为一发光 二极管。
专利摘要一种导光排档头,可与一汽车排档杆相互组接而结合成一体,其主要是由一电池组供电驱动一发光源发光,以使光线可被导入一导光板内,又,导光板一面是成型有复数个凸粒,是故,其光线可聚集于各个凸粒上,以增加原有排档头的美观性。
文档编号B60Q3/02GK201151365SQ200820001868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
发明者林永发 申请人:林永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