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53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尤其涉及具有用于直接 将施加至上轨道的沖击传递至下轨道而不传递至齿轮箱的装置的座椅 滑动设备。
背景技术
座椅滑动设备划分为手动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和电气地操作的 座椅滑动设备。手动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布置成沿着前-后方向手 动地移动座椅,而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通过电动马达的旋转力 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座椅。
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 2001-239861中〃>开了电气地操作的座椅 滑动设备中的一种。在这个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中,上轨道设 置在固定至车身的下轨道内,座椅连蜂至该上轨道。螺杆轴可旋转地 设置在上轨道内。这样的上轨道、下轨道和螺杆轴的联合中的两个分 别地设置成在左、右两侧平行。螺杆轴连接至设置在上轨道中的一个 处的电动马达,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地被同步地驱动。螺母部件螺紋地 连接至每个螺杆轴,并进一步连接至下轨道。止动件在靠近螺杆轴的 相对端部的位置处通过被嵌实(caulk)而连接至每个螺杆轴,以限制 螺母部件的移动。
为了在碰撞通过螺杆轴传递至下轨道的过程中允许高载荷施加至 上轨道,两个凸缘固定在螺杆轴上并且彼此之间相隔一小段距离,载 荷接收部件连接至上轨道并且插入到两个凸缘之间。这个栽荷接收部 件配合在形成于上轨道内的配合开口中,并且通过推动螺母(push nut)等固定到其中。
日本专利临时/〉开No. 2006-335153 7>开了另 一种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轨道側止动件的上部分是分叉的,以形成两个止 动件板部分,其分别配合在上轨道的固定开口中,并被嵌实以固定就 位。
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 9-123807中公开了另 一种电气地操作的 座椅滑动设备。在这个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中,上轨道设置在 固定至车身的下轨道内,座椅连接至该上轨道。马达设置至上轨道,
以同步地旋转地驱动分别位于座椅左、右侧的两个螺杆轴。连接至下 轨道的两个螺母部件分别地螺紋地连接至螺杆轴的左、右侧。另外, 两个止动件在其靠近相对端部的位置处通过嵌实螺杆轴而连接至每个 螺杆轴,以止动螺母部件的相对移动。
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 10-203209公开了另一种电气地操作的座 椅滑动设备,其中阻尼器设置在导螺杆上并且位于螺母部件侧上。该 阻尼器插入到阻尼器保持部分和螺母部件侧板之间。当螺母部件碰在 螺母部件侧板上的时候,螺母部件侧板相对地旋转至阻尼器,使得没
有扭力施加至阻尼器。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专利临时7>开No. 2001-239861中7>开的电气地操作的 座椅滑动设备有以下问题当冲击载荷施加至上轨道的时候,固定至 上轨道的载荷接收部件被推到凸缘上,因此固定至上轨道的载荷接收 部件在上轨道的轴线方向上受压。结果,有载荷接收部件弯曲和从上 轨道上脱离的担心。此外,具有的缺陷在于,对应于推动螺母的零件 导致零件数目增大。此外,螺杆轴在齿轮箱和两个凸缘之间的部分承 受压缩或张力,因此有螺杆轴在受到压缩时起皱变形的担心。
另夕卜,曰本专利临时公开No. 2006-335153中公开的电气地操作的 座椅滑动设备具有的问题在于,当轨道侧止动件的止动件板部分被竖 直地压缩至起铍变形的时候,轨道侧止动件被压缩并且起皱变形而弯 曲。
此外,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 9-123807中公开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有以下问题当螺母部件碰到止动件上的时候,螺母部 件碰到正在旋转的止动件,使得张力施加至止动件。
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 10-203209可能解决了日本专利临时公开 No. 9-123807的上述座椅滑动设备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然而,在这 个座椅滑动设备中,需要将阻尼器与阻尼器保持部分和螺母部件侧板 一起设置至导螺杆,由此增加了零件的数目。这种零件数目的增大降 低了座椅滑动设备的组装可加工性。另外,尽管这样的电气地操作的 座椅滑动设备是迫切地需要缩小尺寸并减轻重量,但是在导螺杆设置 在上轨道内这样的结构中其难以减小上轨道的截面积,这是因为,由 于螺母部件必须以由阻尼器环绕的方式支撑至下轨道,所以用于支撑 螺母部件的部件需要设置在上轨道内,以使得螺母部件可以竖直地和 横向地移动,而吸收在沿着上、下轨道的竖直和横向方向的尺寸上的 分散。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气地操作 的座椅滑动设备,通过该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允许施加至上 轨道的沖击载荷直接地传递至螺杆轴,以防止沖击载荷通过齿轮箱传 递至螺杆轴,并且用于设定螺母的移动范围。
本发明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轨道侧止动件的电 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所述轨道侧止动件即使在嵌实的情况下也 不会起皱变形并且可忍受由轴向力产生的弯曲惯量,防止螺杆轴起皱 变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 设备,其可有效的克服传统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中遇到的缺 陷。
根据本发明, 一种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包括下轨道,其具 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并且固定至车身的地板;以及上轨道,其具有 大致倒U形的横截面,并且可滑动地设置至所述下轨道,座椅连接至 所述上轨道。螺杆轴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并且沿着所述上轨道的长 度方向延伸。螺母螺紋地连接至所述螺杆轴,并且连接至所述下轨道。马达设置至上轨道侧。齿轮箱位于所述螺杆轴的轴线周围,并且固定至所述上轨道,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螺杆轴。另外,第一和第二板设置成用于允许施加至所述上轨道的冲击载荷直接地传递至所述螺杆轴,以防止所述沖击载荷通过所述齿轮箱传递至所述螺杆轴,并且用于设定所述螺母的移动范围。
参考附图,从以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会变得容易理解。


在附图中,贯穿所有附图的是,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零件
和元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螺母周围的构造的立体图2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螺母周围的构造的不完整纵向剖视图3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螺母周围的构造的横向剖视图4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纵向剖视图5为显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操作的不完整纵向解释性剖视图6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7为显示图1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必要部分的不完整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图1至7,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实施例。该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安装在车身上,比如汽车的车身上。
如图6的分解立体图中所示,该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包括固定至车身的地板表面的下轨道1。上轨道2设置在下轨道1内,以可沿着上轨道2的纵长(lengthwise)方向滑动。座椅(未示出)连接至上轨道2。螺杆轴3设置在上轨道2内,并且沿着上轨道2的纵长方向延伸。螺母7螺紋地连接至螺杆轴3,并且连接至下轨道1的内侧部分。电动马达设置至上轨道2,以旋转地驱动螺杆轴3。齿轮箱6设置在螺杆轴3的轴线周围或者与螺杆轴3的轴线同轴,以在马达的转速降低的情况下将马达的旋转传递至螺杆轴3。该齿轮箱6固定至上轨道2。
图6中所示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设置在座椅的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处,使得两个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对称地设置,尽管没有示出。因此,两个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前部(或图6中的右端部部分)通过连接部件(未示出)彼此连接。马达(单个马达)设置至连接部件,并且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连接至左侧和右侧齿轮箱6中的每个的输入轴(未示出),该输入轴设置在每个齿轮箱6的输入圆筒6a内,使得两个螺杆釉3旋转地彼此同步驱动。
如图7所示,下轨道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其上部是开口的,并且下轨道具有底壁部分la、两个側壁部分lb和两个内壁部分lc,所述两个侧壁部分lb分别地与底壁部分la的相对侧部结合为一体,并且在其上部向上延伸并向内弯曲,所述两个内壁部分lc分别地与两个侧壁部分lb结合为一体,并且向下延伸,每个内壁部分lc都通过将侧壁部分lb的上部弯曲而形成。
如图6所示,足部部分19、 20通过螺栓15、 16、 17和18分别地连接至下轨道1的相对端部部分,并且连接至车身地板表面。上轨道2具有大致倒U形的横截面,其下部是开口的,并且上轨道2具有上壁部分2a、两个侧壁部分2b和两个外壁部分2c,所述两个侧壁部分2b分别地与上轨道2的相对侧部结合为一体并向下延伸,所述两个外壁部分2c分别地与两个侧壁部分2b的下端部部分结合为一体,并且在向外弯曲的情况下向上延伸。座椅通过四个螺栓21连接至上轨道2。上轨道2与下轨道1接合,其中上轨道2的每个外壁部分2c都插入到下轨道1的侧壁部分lb和内壁部分lc之间,使得上轨道2可沿着下轨道1的纵长方向滑动。
四个导向件(无附图标记)设置在下轨道1和上轨道2之间。每个导向件都包括由保持器8可旋转地保持的导向球9。如图6所示,两个前导向件分别地设置在下轨道1的前端部部分的左侧和右侧处,而两个后导向件分别地设置在下轨道1的后端部部分的左侧和右侧处。每个导向件的导向球9都可旋转地设置在下轨道1的侧壁部分lb和上轨道2的外壁部分2c之间,如图7所示。
螺杆轴3通过将齿轮箱6固定至上轨道2而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轨道2内。具体地,螺杆轴3可旋转地插入到上轨道2的两个相对侧壁部分2b之间。如图6所示,齿轮箱6的后端部安装至上轨道2的前端部部分,其中齿轮箱6通过两个螺栓22连接至上轨道2。
下轨道1在其前端部部分和后端部部分设置有用于导向件(包括导向球9)的静止的止动件ld,以防止导向件的位置发生移动,并且防止导向球9从其位置上脱落。另外,四对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形成突出至上轨道2的外壁部分2c的外表面。止动件2d和止动件2e分别地位于外壁部分的上部和下部。两对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位于上轨道2的前侧中并且彼此隔开,而另外两对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位于上轨道2的后侧中并且彼此隔开。前导向件的保持器8设置在上轨道2的前侧中的两对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之间,而后导向件的保持器8设置在上轨道2的后侧中的两对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之间。
参考图1和2将讨论螺母7周围的构造。螺母7通过螺母保持部件11和弹性体12连接至下轨道1。螺母保持部件11具有连接部分lla和两个保持部分llb,该连接部分lla设置在下轨道1内并且与下轨道1的底壁接合,该两个保持部分lib与连接部分lla形成为一体并且从连接部分lla向上延伸,保持部分lib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彼此隔开。保持部分lib中的每个都形成有第一插入孔llc,螺杆轴3插入穿过该第一插入孔llc。弹性体12形成为长方体,并且形成有沿着弹性体12的长度延伸的第二插入孔12a,螺杆轴3插入到第二插入孔12a中。弹性体12形成有向其上表面开口的凹部或凹口 12b,并且还形成有两个配合空间或穿孔12c,位于凹口 12b的沿着第二插入孔12a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侧上。螺母7配合到凹口 12b中。螺母保持部件11的两个保持部分lib从弹性体12的下側分别地插入并配合到弹性体12的两个配合空间12c中。弹性体12由肖氏硬度不小于A60,优选地不小于A70的橡胶形成。
螺母7从弹性体12的上侧插入并配合到弹性体12的凹口 12b中,而螺母保持部件11的两个保持部分llb从弹性体12的下侧插入并配合到弹性体12的两个配合空间12c中。螺母7沿着纵向方向(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左右方向)紧密地配合到凹口 12b中。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入孔llc、 12a中的螺杆轴3螺入到螺母7中。螺母保持部件11的连接部分11a通过螺栓14连接至下轨道1的底壁部分la或者与下轨道1的底壁部分la接合,并且位于下轨道1内。采用上面的构造,如图3所示,弹性体12的相对侧表面12d相对于弹性体12的移动方向分别地接近上轨道2的两个側壁部分2b的内表面2x,以可在上轨道2的侧壁部分2b上或者沿着上轨道2的侧壁部分2b滑动。
将会理解的是,当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冲击载荷施加至上轨道2。在这点上,本发明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设置有冲击传递器件或装置13,防止施加至上轨道2的冲击载荷通过连接至上轨道2的齿轮箱6传递至螺杆轴3,以允许施加至上轨道2的冲击载荷从上轨道2直接地传递至螺杆轴3。如图4和5所示,冲击传递装置13包括增强板4和止动件5,该增强板4的主要部分设置在上轨道2内并且定位成与螺杆轴3的轴线垂直,该止动件5在靠近增强板4的位置处连接至螺杆轴3或者安装在螺杆轴3上。这个沖击传递装置13设置在沿着螺杆轴3的轴线方向位于弹性体12在螺母7周围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位置处,使得两个沖击传递装置13设置在螺杆轴3周围,并且沿着螺杆轴3的长度彼此间隔开。
参考图7将讨论每个增强板4的安装状态。增强板4在其上中心部分设置有上突起4a,在其下相对侧部设置有相应的下突起4b。上轨道2的上壁部分2a形成有上切口 2f,而相对的两个側壁部分2b在其下部分别地形成有下切口 2g。上突起4a与上切口 2f接合,而下突起4b分别地与下切口 2g接合。穿过上轨道2的上壁部分2a向上突出的上突起4a设置有位于上突起4a的相对侧部处的两个嵌实部分4c。
增强板4在其中心部分形成有第三插入孔4d,螺杆轴3插入到该第三插入孔4d中。应当理解,增强板4需要相当大的强度,因为当嵌实部分4c形成的时候,增强板4沿着图7中的竖直方向被压缩,并且当如上所述沖击载荷施加至上轨道的时候,增强板4被推到止动件5上。在这点上,增强板4 一体地设置由圆筒部分4e,该圆筒部分4e形成于第三插入孔4d周围,并且沿着螺杆轴3的轴线突出。圆筒部分4e位于与止动件5相对的位置处。另外,为了在增强板4被推到止动件5上时保证增强板4的相当大的强度,下突起4b的上端部延伸至在图7中所示的横截面上竖直地对应于第三插入孔4d的中心的位置附近,以增大下突起4b的竖直长度。这里,应当理解,在螺杆轴3和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插入孔llc、 12a、 4d中每个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足够的间隙。
螺杆轴3插入到止动件5中,在这种情况下,止动件5在其多个位置以下面的方式被嵌实,即沿着从止动件5的外圆周部分至中心轴线的方向施加用于嵌实的载荷。因而,止动件5被嵌实到螺杆轴3上并被连接至螺杆轴3。
对于上述构造,弹性体12在两个增强板4之间是可移动的,使得两个增强板4用作行程设定部件,用于设定螺母7和弹性体12的移动行程或范围。
接下来将讨论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操作。当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旋转的时候,通过在左侧和右侧齿轮箱6中的减速装置来降低输出轴的转速,在这种情况下,来自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螺杆轴3,螺杆轴3中的每个都位于上轨道2内。在螺杆轴3的旋转下,连接至下轨道1的螺母7沿着螺杆轴3在车身中相对地向前或向后移动。因此,上轨道2相对于下轨道1在车身中向前或向后移动。然后,当弹性体12的端面与车身前侧和后侧处的增强板4中任一个接触的时候,上轨道2的向前或向后移动被止动。要注意到的是,弹性体12的端面与增强板4中任一个接触,以在位于上轨道2的中心部分处的可移动的止动件2d、 2e通过导向件(8、 9)与位于下轨道1的前或后部分处的静止的止动件ld接触之前,止动上轨道2的向前或向后移动。换句话说,通过弹性体12与车身前侧和后侧处的增强板4接触的位置来设定上轨道2的移动行程。
在车辆碰撞等情形下冲击载荷沿着朝向车身前方的方向施加至上轨道2的情况下,位于车身前侧处的增强板4向车身的前方移动,并且碰在位于车身前侧处的止动件5上,如图5所示。因此,沖击载荷不能从上轨道2直接地传递至连接到上轨道2的齿轮箱6,由此防止齿轮箱6接收冲击载荷,该冲击载荷作用成拉动齿轮箱6以及由于施加至齿轮箱6的沖击载荷而将齿轮箱6从螺杆轴3上分离。此时,张力施加至螺杆轴3。在冲击载荷沿着朝向车身后方的方向施加至上轨道2的情况下,位于车身后侧处的增强板4碰在位于车身后侧处的止动件5上。因此,可以防止沖击载荷直接地传递至连接到上轨道2的齿轮箱6,从而避免在沖击载荷传递至齿轮箱6的情况下螺杆轴3被齿轮箱6压缩的担心。此时,张力同样施加至螺杆轴3。
在这个实施例中,尽管在螺杆轴3旋转的情况下旋转力是施加至螺接在螺杆轴3上的螺母7,但是螺母7的旋转是由位于螺母7的侧面处的弹性体12来限制的。另外,当在螺杆轴3旋转的情况下用于轴向地移动螺母7的力施加至螺母7的时候,螺母保持部件11和下轨道1相对地与螺母7的移动同步地移动,因为是通过保持部分lib来保持螺母7的轴向相对侧穿过弹性体12。结果,上轨道2相对于下轨道1移动。
因为弹性体12的侧表面没有被金属材料覆盖,即使在弹性体12在上轨道2内并沿着上轨道2移动的过程中,在弹性体12的側表面12d与上轨道2的两个侧壁部分2b的内表面2x接触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不相关的噪音,而防止在滑动的情况下移动阻力增大。此外,螺杆轴3仅仅插入到保持部分lib的第一插入孔lie和弹性体12的第 二插入孔12a中,并且螺母7可相对于螺母保持部件11竖直地和轴向 地移动。结果,即使在下轨道1相对上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 件11与螺杆轴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也能被螺母7相对于 螺母保持部件11的竖直和轴向移动所吸收。
在将螺杆轴3插入到弹性体12的第二插入孔12a中的情况下,仅 仅通过螺接螺母7就能完成用于将螺母7与螺杆轴3连接的组装操作, 其中螺母7和螺母保持部件11已经配合至该弹性体12,从而使得组 装的可加工性高。另外,螺母7的旋转可由位于螺母侧面处的弹性体 12限制,因此其不需要像传统技术中的那样穿过弹性体用金属材料覆 盖螺母7的侧表面。此外,因为螺母7不覆盖有金属材料,所以上轨 道2的侧壁部分2b在其内表面2x之间具有足够的宽度尺寸,以在其 间容纳弹性体12。这能大大地减小上轨道2的宽度尺寸,由此获得用 于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的小尺寸。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高旋转力施加至螺母7的时候,位于螺母7 的相对侧的弹性体12变形;然而,螺母7的旋转辅助性地由上轨道2 的侧壁部分2b的内表面2x限制,因为弹性体12的侧表面很靠近上轨 道2的侧壁部分2b的内表面2x。
在这个实施例中,螺母7沿着螺杆轴3的轴线移动,使得与螺母 7 —起可移动的作为单一个体的螺母保持部件11和弹性体12与增强 板4接触。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因为弹性体12的端部部分在增强板4 和螺母保持部件ll之间,所以产生阻尼作用。
与螺母7 —起可移动的作为单一个体的弹性体12与增强板4接 触,由此緩和螺母7的沖击,因此不需要像传统技术中那样单独地设 置具有阻尼部件的增强板4,而减少了组件的数目,并改善了组装的 可加工性。另外,增强板4连接至上轨道2。结果,在用于降低马达 的转速的齿轮箱6设置在螺杆轴3的轴线周围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车 辆碰撞过程中的沖击通过螺杆轴3直接地施加至齿轮箱6,这不同于 传统的技术,其中增强板4连接至螺杆轴3。在这个实施例中,弹性体12由橡胶形成。该橡胶具有不小于A60 的肖氏硬度,这是适合于弹性体12的硬度,使得(弹性体12的)位 于螺母的相对侧上的部分不能容易地变形。另外,当弹性体12与增强 板4接触的时候,可有效地抑制弹性体的变形,从而减小了座椅最前 端和最后端的止动位置的分散。
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已经示出和说明了齿轮箱设置在螺杆轴的轴 线的周围或与螺杆轴同轴,但是应当理解,齿轮箱可以这样的方式设 置成远离螺杆轴的轴线,即齿轮箱的输出轴和螺杆轴彼此平行地设置, 并且通过一对正齿轮彼此连接,该对正齿轮彼此接合,使得齿轮箱可 相对地移动至螺杆轴,而防止冲击载荷通过齿轮箱施加至螺杆轴。此 外,行程设定部件或增强板可连接至螺杆轴,而不连接至上轨道。此 外,虽然弹性体已经示出和说明为由橡胶形成,但是其也可由不同于 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此外,弹性体12的用于螺母保持部件11的保 持部分lib的配合空间可形成为不向弹性体12的上表面开口 。
在这个实施例中,增强板4具有圆筒部分4e,其与增强板4的环 状圆盘形主体形成为一体。因此,当在上突起4a接合在上轨道2的上 切口 2f中而下突起4b分别地接合在下切口 2g中之后,通过向下地压 缩上突起4a的突出到上轨道2外侧的部分而形成嵌实部分4c的时候, 可防止增强板4的插入孔4d被竖直地沖撞,而可防止增强板4在插 入孔4d的位置处起皱变形。另外,当沿着螺杆轴3的轴线方向的沖击 载荷施加至上轨道2的时候,因为增强板4一体地设置有圆筒部分4e 并因此而具有高的弯曲强度,所以可防止增强板4弯曲。这大大地改 善了座椅滑动设备抵抗沖击载荷的强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形成于增强板4的相对下侧处的下突起4b的上 端部延伸至在横截面上垂直地对应于第三插入孔4d的中心的位置附 近,因此,配合在下切口 2g中的下突起4b的长度大。因此,当沿着 螺杆轴3的轴线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到上轨道2上的时候,即使在连 接至上轨道2的增强板4被推动靠着连接至螺杆轴3的止动件5的情 况下增强板4也不会变形,由此进一步增大了座椅滑动设备抵抗沖击载荷的强度。另外,增强板4具有高的弯曲强度,因此难以弯曲。
在这个实施例中,止动件5分别地设置在两个增强板4的外侧, 螺母7沿着螺杆轴3的方向插入到这两个增强板4之间。因此,当上 轨道2接收朝向车身前方的冲击载荷的时候,位于车身前侧的增强板 4与止动件5接触,使得张力施加至螺杆轴3。当上轨道2接收朝向车 身后方的冲击载荷的时候,位于车身后侧的增强板4与止动件5接触, 使得张力施加至螺杆轴3。因此,可防止螺杆轴3受到压缩,使得不 会出现由于压缩而导致的起皱变形,从而大大地改善座椅滑动设备的 强度。另外,两个增强板4用作用于设定螺母7的移动行程或范围的 行程设定部件,因此不需要设置单独的行程设定部件,由此减少了组 件的数目。
在这个实施例中,增强板4的圆筒部分4e面向止动件5或与止动 件5相对,因此压缩连接至螺杆轴3的止动件5,使得增强板4有力 地4氐抗其弯曲。
将会理解的是,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增强板的下突起中的每 个的上端部都不延伸至在横截面上的插入孔4d的中心附近。另外,虽 然已经示出并说明了两个止动件分别地设置在两个增强板4的外侧, 所述两个增强板4分别地位于螺母7插入到其间的位置处,但是止动 件也可以分别地设置在两个增强板4的内侧。此外,可采用这样的构 造,其中两个增强板不用作用于设定螺母的移动行程的行程设定部件。
此外,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增强板4的圆筒部分4e不面向止动件
2008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89413和2008 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89414的内容在这里通过 参考而并入本文。
尽管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和实例说明了本发明,但 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和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 导可对上述实施例和实例进行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参考以下的 权利要求进行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包括下轨道,其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并且固定至车身的地板;上轨道,其具有大致倒U形的横截面,并且可滑动地设置至所述下轨道,所述上轨道连接有一座椅;螺杆轴,其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并且沿着所述上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螺母,其螺纹地连接至所述螺杆轴,并且连接至所述下轨道;马达,其设置在上轨道侧;齿轮箱,其位于所述螺杆轴的轴线周围,并且固定至所述上轨道,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螺杆轴;以及第一和第二板,其用于允许施加至所述上轨道的冲击载荷直接地传递至所述螺杆轴,以防止所述冲击载荷通过所述齿轮箱传递至所述螺杆轴,并且用于设定所述螺母的移动范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第一和第二板连接至所述上轨道,以垂直于所述螺杆轴的轴线,并 且分别地位于所述螺母沿所述螺杆轴的轴线方向插入到其间的位置 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并且连接至所述上轨道,以垂直于所 述螺杆轴的轴线,其中,所述座椅滑动设备还包括第一止动件,其在靠近所述第一 板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螺杆轴,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具有上突起的上部和分别地具有下突起的 下相对侧部,其中,所述上轨道包括形成有上切口的上壁部分,以及每个都具有形成有下切口的下部的相对侧壁部分,其中,所述第 一板的所述上突起和所述下突起分别地配合到所述上轨道的所述上切口和所述下切口中,其中所述上突起具有突出超过 所述上轨道的所述上壁部分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具有嵌实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板形成有插入孔,所述螺杆轴插入穿过所述插入 孔,并且所述第一板一体地设置有圆筒部分并位于所述插入孔的周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下突起具有相应的上端部,所述上端部延伸至对应于在与所述螺杆 轴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第三插入孔的中心的位置附近。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第二板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并且连接至所述上轨道,以垂直于所 述螺杆轴的轴线,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分别地位于所述螺母沿所述螺杆 轴的轴线方向插入到其间的位置处,其中所述座椅滑动设备还包括第二止动件,其在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螺杆轴,其中所 述第一和第二止动件分别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的外侧。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与 所述第一板结合为一体的所述圆筒部分定位成与所述第一止动件相 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还包括螺 母保持部件,其通过弹性体保持所述螺母并且连接至所述下轨道,其中,所述螺母保持部件包括连接至所述下轨道的连接部分以及 从所述连接部分向上延伸且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两个保持 部分,所述两个保持部分中的每个都形成有第一插入孔,所述螺杆轴 插入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其中,所述弹性体由为长方体形状的弹性块形成,所述弹性体形 成有第二插入孔,所述螺杆轴插入穿过所述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插入孔沿着所述弹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体包括限定了凹口的 部分和限定了第一和第二配合空间的部分,所述凹口向所述弹性体的 第一表面敞开,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空间在沿着所述第二插入孔的方 向上位于所述凹口的相对側,其中所述螺母配合到所述弹性体的所述 凹口中,所述螺母保持部件的所述两个保持部分分别地配合到所述配合空间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螺母保持部件的所述连接部分位于所述下轨道内,并且连接至所述下轨道的内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所 述螺母保持部件的所述保持部分通过所述弹性体的第二表面分别地配 合到所述配合空间中,所述第二表面关于所述第二插入孔的轴线与所 述第一表面相对。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体由弹性块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 所述上轨道具有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部分,其 中所述弹性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插入孔的轴线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 侧表面,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表面分别地靠近所述上轨道 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部分。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并且分别地位于所述 螺母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中的每个都与所述螺杆轴的轴线垂 直,并且形成有第三插入孔,所述螺杆轴插入穿过所述第三插入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体由肖氏硬度不低于A60的橡胶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地操作的座椅滑动设备,其包括固定至车身的地板的下轨道,以及可滑动地设置至所述下轨道的上轨道。座椅连接至所述上轨道。螺杆轴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内。螺母螺纹地连接至所述螺杆轴,并且连接至所述下轨道。马达设置至上轨道侧。齿轮箱固定至所述上轨道,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螺杆轴。另外,第一和第二板设置成用于允许施加至所述上轨道的冲击载荷直接地传递至所述螺杆轴,以防止所述冲击载荷通过所述齿轮箱传递至所述螺杆轴,并且用于设定所述螺母的移动范围。
文档编号B60N2/06GK101549656SQ20091013023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木股俊裕, 金泽卓弥 申请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