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轮胎模具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1453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轮胎模具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结冰和积雪路道上转弯性能的 一种充气轮胎、轮胎模 具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特别是更适用于结冰和积雪道路的充气轮胎可通过除去生 成在路面与胎面之间的水膜来实现转弯性能。已知的传统充气轮胎包括从 上方看呈曲折形的沟紋和深度比沟紋浅的小槽,它们都形成在包括多个块 的着地面上。在这类传统充气轮胎中,这些小沟紋除去生成在路面与胎面 之间的水膜,从而在结冰路面或积雪路面上实现优良的转弯性能(例如参
见日本专利No.3702958)。
在用于结冰和积雪道路的充气轮胎中,车辆转弯时作用在轮胎宽度方 向上的负载造成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上的台肩着地部变形,这使得着地部 的侧面与路面发生接触。为实现转弯性能,需要除去在路面与着地部侧面 之间产生的水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该问题。 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包括由多个 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槽和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凹槽分 割而成的着地部,在着地部的触地区上形成沟紋(sipes);凹部或凸部, 该凹部或凸部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 与宽度方向凹槽连接;以及第一凹凸结构,该第一凹凸结构设置在凹部底面、凸部顶面或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使得其凹口和凸条交替布置、 以线性方式连续。
在该充气轮胎中,各凹部相对于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凹陷深
度d设定在0.3mm< d <3.0mm范围内,各凸部相对于着地部的轮胎宽度 方向侧面的突起高度h设定在0.3mm < h < 3.0mm范围内,以及在各第一 凹凸结构中,在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与凹口或凸条之间的差di设定 在O.lmm < di<2.0mm的范围内,凸条的节距p设定在0.3mm <p<3.0mm 的范围内,以及凹口的宽度s设定在O.lmm <s< 1.5mm的范围内。
在该充气轮胎中,各凹部可形成为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 触地区邻接。
该充气轮胎还可包括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触地区中的第二 凹凸结构。第二凹凸结构可与在形成为与着地部的触地区邻接的凹部底面 中或在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中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相连。
在该充气轮胎中,在凹部底面、凸部顶面或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 面中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可形成在距离第一凹凸结构所在表面的外周缘一 段距离处。
在该充气轮胎中,凹部或凸部可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法线斜向延伸。
在该充气轮胎中,凹部或凸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切线的斜角e设定在 5°《6 <60°的范围内。
在该充气轮胎中,凹部或凸部各可形成为具有沿轮胎转动方向取向的 呈锐角的端部。
在该充气轮胎中,在凹部底面、凸部顶面或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 面中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oc设定在0° < oc <60。 的范围内。
在该充气轮胎中,沟紋可形成为用于结冰和积雪道路的曲折形。 按照本发明另 一方面的轮胎模具包括一用于本发明充气轮胎胎面成形 的胎面才莫制部。按照本发明又一方面的一种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包括形成一轮胎毛 坯;将该轮胎毛坯配合到本发明轮胎模具上;将轮胎毛坯装配到轮胎模具 上的同时在轮胎径向上向外扩张轮胎毛坯;以及加热轮胎毛坯,因而发生 硫化过程。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目前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看出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和工业重要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充气轮胎胎面的局部平面图2为图l所示充气轮胎的子午向剖面图3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4为沿图3中IV-IV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5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6为沿图5中VI-VI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7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8为沿图7中VIII-VIII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9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10为沿图9中X-X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11为图3中所示D部分的放大图12为图l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13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14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15为图l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以及
图16为示出本发明示例充气轮胎的性能测试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

本发明充气轮胎、轮胎模具和充气轮胎制造方法各 例示性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各实施例的构成部件包括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改变的部件或与之大致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 显而易见的范围内,可任意组合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多种变形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图。图2为图1所 示充气轮胎的子午向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 立体图。图4为沿图3中IV-IV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图5为图1所示充 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为沿图5中VI-VI线剖取的放大端 视图。图7为图l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为沿图7 中VIII-VIII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图9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 部放大立体图。图IO为沿图9中X-X线剖取的放大端视图。图11为图3 中所示D部分的放大图。图12-15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 立体图。图16为示出本发明示例充气轮胎的性能测试结果的表。
本文中轮胎宽度方向指与充气轮胎1的转动轴线(未示出)平行的方 向。本文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指轮胎宽度方向上接近轮胎赤道平面C 的部分,本文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指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平 面C的部分。本文中轮胎径向指与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本文中轮胎径向 上的内侧指轮胎径向上接近转动轴线的部分,本文中轮胎径向上的外侧指 轮胎径向上远离转动轴线的部分。本文中轮胎周向指围绕用作中心轴线的 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本文中轮胎赤道平面C指与充气轮胎l的转动轴线 垂直、通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中央的平面。本文中轮胎赤道线指轮胎 赤道平面C上沿该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的线。
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1为一充气径向轮胎如用于结冰和积雪道路的冬 季用轮胎或全季候轮胎,并包括一胎面2。
如图1所示,胎面2由橡胶材料制成,暴露在充气轮胎1外侧,并且 其表面构成充气轮胎1的轮廓。胎面2中设置有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 向凹槽21、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凹槽22和由周向凹槽21 和宽度方向凹槽22分割而成的着地部23。着地部23的表面,即行驶时与 路面发生接触的触地区23a,形成有多个小凹槽沟紋231。沟紋231通过咬 住结冰和积雪路面而产生边缘效应,从而在着地部23上产生夹持力。这可在结水和积雪路面上实现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在该实施例中,沟紋231 呈适用于结冰和积雪道路的曲折形。沟紋231不限于曲折形,尽管未示出, 也可以以直线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2所示,胎面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上有肩部3。在肩部3 的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有露出在充气轮胎1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 部上的侧壁4。在侧壁4的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有装配到一轮圏(未示 出)上的胎边5。尽管未示出,充气轮胎1内部横跨有一构成该轮胎的结 构的胎体(carcass),该胎体形成为从胎面2跨越到胎边5的环形。胎面 2的胎体的外周上设置有一加固带。
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在肩部3)设置的着地 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包括有与宽度方向凹槽22内表面连接的 凹部61或凸部62。
凹部61包括与宽度方向凹槽22的槽底邻接的槽底凹部611和与宽度 方向凹槽22的胎面开口邻接的槽顶凹部612。如图3-6所示,槽底凹部611 设置成与宽度方向凹槽22的槽底部分邻接并跨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其 间有一宽度方向凹槽22的两着地部23延伸。相反,如图3-10所示,槽顶 凹部612形成为与宽度方向凹槽22的开口部分邻接且也与轮胎宽度方向最 外部的着地部23的触地区23a部分邻接。
如图7-10所示,与槽底凹部611 —样,凸部62设置成与宽度方向凹 槽22的槽底邻接且跨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其间有一宽度方向凹槽22 的两着地部23延伸。
在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的底面、凸部62的顶面或 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形成有凹凸结构7。凹凸结构7设置 成相对于这些表面凹陷或突起。这些凹口和凸条交替配置、连续地形成。 凹凸结构7相对于轮胎径向斜向地连续。图4、 6、 8和10示出有从这些表 面突起的凹凸结构7。
图3和4示出在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底面上形成 的凹凸结构7。图7和8示出凹部61 (槽顶凹部612)底面和凸部62顶面上形成的凹凸结构7。图5和6示出在设有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 凹部612 )的情况下形成在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的凹凸结 构7。此外,图9和10示出在设有凹部61 (槽顶凹部612)和凸部62的 情况下形成在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的凹凸结构7。
在充气轮胎l中,车辆转弯时作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负载造成轮胎 宽度方向最外部中的着地部23变形,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 与路面发生接触。因此,所有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中的凹部61(槽 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凸部62和凹凸结构7除去生成在路面与轮 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之间的水膜。确切地说,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 顶凹部612)和凸部62设置成与宽度方向凹槽22连接。由于路面与轮胎 宽度方向侧面23b之间存在的水被排到宽度方向凹槽22中,因此可方便、 迅速地除去水膜。此外,凹凸结构7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有效除 去7jC膜。这提高了车辆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转弯时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l中,如图4、 6、 8和10所示,各凹部61 (槽 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相对于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的 凹陷深度d设定在0,3mm《(K3.0mm的范围内。如图8和10所示,各凸 部62相对于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的突起高度h设定在 0.3mm<h<3.0mm的范围内。如图4、 6、 8和10所示,在各凹凸结构7 中在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与凹口或凸条之间的差di设定 在O.lmm < di < 2.0mm的范围内,凸条的节距p设定在0.3mm < p < 3.0mm 的范围内,以及凹口的宽度s设定在0.1mm<;s<1.5mm的范围内。凸条 的节距p为相邻的其间有 一 凹口的两凸条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按照上述布置,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的深度d或 凸部62的高度h小于0,3mm时排水作用降低。相反,当凹部61(槽底凹 部611、槽顶凹部612)的深度d或凸部62的高度h超过3.0mm时胎面2 的硬度降低,从而操纵稳定性下降。此外,当凹凸结构7中的差di小于 O.lmm、凸条的节距卩超过3.0111111和凹口的宽度8超过1.5111111时,排水 作用降低。相反,当凹凸结构7中的差di超过2.0mm时,^t具润滑剂(例如硅酮)容易进入凹凸结构7中。因此,模具润滑剂在充气轮胎1的早期 使用阶段中造成制动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下降,尽管模具润滑剂在制造充气 轮胎时便于从轮胎模具中取出充气轮胎。鉴于这些理由,通过设定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的深度d、凸部62的高度h、凹凸结构7 中的差di、凸条的节距p和凹口的宽度s,可提高结冰和积雪道路上的转 弯性能。
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相对于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 方向侧面23b的凹陷深度(1优选设定在0.3111111<3<2.0111111的范围内。凸 部62相对于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的突起高度h优选设定在 0.3mm<h<2.0mm的范围内。在凹凸结构7中,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 向侧面23b与凹口或凸条之间的差di优选i殳定在O.lmm < di < 0.4mm的范 围内,凸条的节距p优选设定在0.5mm<p<1.5mm的范围内,以及凹口 的宽度8优选设定在0.2111111<8<0.8111111的范围内。如此,将凹部61(槽 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的深度d、凸部62的高度h、凹凸结构7中 的差di、凸条的节距p和凹口的宽度s设定在这些优选范围内可进一步提 高在结水和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l中,与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中的着地部23 的触地区23a部分邻接的槽顶凹部612如上所述设置成凹部61。
按照上述布置,槽顶凹部612提供边缘效应。这进一步提高在结冰和 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l中,如图3、 5、 7和9所示,在轮胎宽度方 向最外部中的着地部23的触地区23a中形成有凹凸结构8。与凹凸结构7 一样,凹凸结构8相对于这些表面凹陷或突起。这些凹口和凸条交替配置、 连续地形成。在凹凸结构8中,着地部23的触地区23a与凹口或凸条之间 的差设定在不小于O.lmm、不大于2.0mm的范围内;凸条的节距设定在不 小于0.3mm、不大于3.0mm (优选不小于0.5mm、不大于1.5mm )的范 围内;以及凹口的宽度设定在不小于O.lmm、不大于1.5mm (优选不小于 0.2mm、不大于0.8mm)范围内。凹凸结构8在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斜向连续。如图10所示,凹凸结构8与在凹部61 (槽顶凹部612)底面或着地 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形成的凹凸结构7相连。具体地,凹凸结 构8中的凹口与凹凸结构7中的凹口相连,凹凸结构8中的凸条与凹凸结 构7中的凸条相连。
按照上述布置,凹凸结构7与着地部23的触地区23a中的凹凸结构8 相连。由于车辆转弯时相接触的路面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a之间的7JC被 排到凹凸结构8,因此可方便、迅速地除去水膜。这进一步提高在结水和 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1中,凹凸结构7形成为与它们所在表面的外 周间隔开。具体地,平面部7a沿凹凸结构7所在表面的外周设置(见图 12-15)。在图12中,凹凸结构7形成在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 部612)底面上,平面部7a沿凹部61底面的外周设置。在图13中,在设 置有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槽顶凹部612)的情况下,凹凸结构7形成 在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平面部7a沿轮胎宽度方向侧面 23b的外周设置。在图14中,凹凸结构7形成在凹部61 (槽顶凹部612) 的底面上和凸部62的顶面上,平面部7a沿这些底面和顶面的外周设置。 在图15中,在设置有凹部61 (槽顶凹部612)和凸部62的情况下,凹凸 结构7形成在着地部23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上。平面部7a沿轮胎宽 度方向侧面23b的外周设置。
上述布置防止凹凸结构7所在部位的硬度降低且防止凹凸结构7的边 缘开裂。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l中,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或凸部62形成 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法线斜向伸展(见图3和7)。
按照上述布置,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或凸部62以与充气轮胎转动 方向成一角度、相对于轮胎周向法线倾斜。这提供边缘效应,从而进一步 提高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相对于轮胎周向法线的斜度可选择 成使得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或凸部62的端部6a朝向轮胎径向外侧或 内侧。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或凸部62相对于轮胎周向切线的斜角6优选
设定在5° < e <60°的范围内。通过将斜角e设定在该范围内,可把在
车辆转弯时相接触的路面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之间存在的水有效排到 宽度方向凹槽22中。此外,为把在车辆转弯时相接触的路面与轮胎宽度方 向侧面23b之间存在的水有效地排到宽度方向凹槽22中,斜角6优选设定 在15。《6 <30。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l中,凹部61 (槽底凹部611)或凸部62形成 为具有朝向轮胎转动方向的呈锐角的端部6a (见图3和7)。
按照上述布置,端部6a的锐角提高了边缘效应,这进一步提高在结冰 和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1中,如图3、 5、 7和9所示,凹凸结构7与 轮胎径向所成角度cc设定在O。
<a<60°的范围内。
按照上述布置,通过设定凹凸结构7与轮胎径向所成角度oc,可有效 排放路面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之间存在的水,这进一步提高在结冰和积雪 道路上的转弯性能。此外,通过设定凹凸结构7与轮胎径向所成角度a, 可在模制充气轮胎1时使得橡胶在模具内如所希望地流动。这减少了制造 瑕疯,从而提高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有优良转弯性能的充气轮胎的生产率。
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1在一包括胎面模制部的轮胎模具中模制,胎面 2用该胎面才莫制部成形(见图1-15)。对于该轮胎模具,凹部61 (槽底凹 部611、槽顶凹部612)、凸部62、凹凸结构7和凹凸结构8得以成形的 该胎面模制部可使橡胶如所希望地流动。这减少了制造瑕疯。此外,由于 橡胶如所希望地流动,因此出气孔减小,从而可减少用于除去由于出气孔 而形成的髭状部的操作。这提高了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有优良转弯性能的 充气轮胎的生产率。
按照充气轮胎1的一种制造方法,使用用于胎体、加固带、胎面、肩 部、侧壁和胎边的材料在一成型机(未示出)中形成一轮胎毛坯(粗制轮 胎)。然后,把该轮胎毛坯装填到一包括用来成形胎面2的胎面模制部的 轮胎模具上。轮胎毛坯与轮胎模具发生接触的同时在轮胎径向上向外扩张轮胎毛坯。加热轮胎毛坯,使得胎面中的橡胶分子和硫分子结合并发生硫 化。在硫化过程中,轮胎毛坯的胎面部与轮胎模具的形状相合,从而形成
充气轮胎1的胎面2。最后,从轮胎模具中取出模制而成的充气轮胎l。
充气轮胎1的该制造方法可制造出在结水和积雪道路上有优良转弯性 能的充气轮胎l。
在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1中,如图7-10、 14和15所示,凹部61(开 口凹部612 )和凸部62制作成使得从开口凹部612、经轮胎宽度方向侧面 23b到凸部62形成有台阶,这些台阶随着远离轮胎宽度方向侧面23b而递 增/增多。按照这一布置,这些台阶提高了边缘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在结 冰和积雪道路上的转弯性能。
按照该实施例,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多种充气轮胎对在结冰和积雪道路 上的转弯性能进行性能测试(见图16)。
进行性能测试时,把轮胎尺寸为215/60R16的充气轮胎安装到标准轮 圏上,加标准内压和标准负载后把轮胎安装到一四轮测试车辆(2500〔 cc〕、 前置发动机后驱动(FR))上。标准轮圏指由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
(JATMA)规定的"可用轮圏"、由轮胎和轮圏协会(TRA)规定的"设 计轮圏"或由欧洲轮胎和轮圏技术组织(ETRTO)规定的 measuring rim
(测量轮圏)"。标准内压指由JATMA规定的"最大气压,,、由TRA 规定的"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值,,的最大值或由ETRTO规定 的"充气压力"。标准负载指由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由TRA 规定的"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P艮值"的最大值或由ETRTO规定 的"负载能力"。
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如下进行转弯性能测试安装有充气轮胎的测试 车辆在结冰和积雪跑道上以半径为30m绕圏行驶,测量每次车辆绕一圏所 用的时间,分开计算结冰和积雪道路上车辆绕5圏的平均每绕一圏的行驶 时间。然后把传统例子用作基准(100),将测量结果进行指数评价。在该 评价中数值越大越好。
传统例子的充气轮胎无凹部(槽底凹部,槽顶凹部)、无凸部或无凹凸结构。相反,例1的充气轮胎包括都是恰当制成的槽底凹部或凸部和着
地部外侧的凹凸结构。例2的充气轮胎除例1的部件外还包括槽顶凹部。 在例3的充气轮胎中,除例2的部件外,着地部外侧的凹凸结构与着地部 触地区中的凹凸结构相连。在例4的充气轮胎中,除例3的部件外,着地 部外侧的凹凸结构设置成距离其表面的外周一段距离。在例5的充气轮胎 中,除例4的部件外,槽底凹部或凸部倾斜。在例6的充气轮胎中,除例 5的部件外,槽底凹部或凸部具有呈锐角的端部。例1-6的充气轮胎包括凹 部(槽底凹部)或凸部,该凹部或凸部与轮胎周向切线形成设定为20。的 斜角6。
从图16所示测试结果可知,例1-6的充气轮胎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有 优良的转弯性能。
按照本发明一方面的充气轮胎包括设置成与宽度方向凹槽连接的凹部 或凸部。当车辆转弯时,路面与着地部的宽度方向侧面之间存在的水被排 放到宽度方向凹槽中,从而可方便、迅速地除去7jC膜。此外,凹凸结构增 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除去水膜。这提高了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 的转弯性能。
按照本发明另 一方面的轮胎模具包括胎面模制部,利用该胎面模制部 使凹部、凸部、凹凸结构成形。这使得橡胶如所期望地流动,因而减少制 造瑕疯。此外,由于橡胶如所期望地流动,因此出气孔减少,从而减少用 于除去由于出气孔而形成的髭状部的操作。这提高了在结冰和积雪道路上 具有优良转弯性能的充气轮胎的生产率。
按照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可制造出在结冰和积雪道 路上具有优良转弯性能的充气轮胎。
尽管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详尽、清楚说明了本发明,但后附权利要求 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应看作包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想到的、落在本 文所述基本内容内的所有修正和替代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包括由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槽和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凹槽分割而成的着地部,在该着地部的触地区上形成有沟纹;凹部或凸部,该凹部或凸部形成在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与所述宽度方向凹槽连接;以及第一凹凸结构,该第一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所述凸部的顶面或所述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使得该第一凹凸结构的凹口和凸条交替配置、以线性方式连续。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部相对于着 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凹陷深度d设定在0.3mm<d<3.0mm的范围 内,各所述凸部相对于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突起高度h设定在 0.3mm《h《3.0mm的范围内,以及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中,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与凹口或凸条之 差di设定在O.lmm < dK 2.0mm的范围内,凸条的节距p设定在0.3mm <p<3.0mm的范围内,以及凹口的宽度s设定在0.1mm《s《1.5mm的范 围内。
3、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为与设 置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触地区邻接。
4、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触地区中的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二凹凸结构与在形成为与着地部的触地区邻接的凹部的底面中或在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中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相连。
5、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底面、 所述凸部的顶面或所述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形成为与第一凹凸结构所在表面的外周缘间隔开。
6、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或凸部形成 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法线倾斜延伸。
7、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或凸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切线的倾斜角度e设定在5。 <e<60°的范围内。
8、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或凸部各形成为具有朝向轮胎转动方向的呈锐角的端部。
9、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底面、 所述凸部的顶面或所述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 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oc设定在O。
<a<60。的范围内。
10、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沟紋呈适用于结冰 和积雪道路的曲折形。
11、 一种轮胎模具,包括胎面模制部,利用该胎面模制部使按权利要 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胎面成形。
12、 一种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形成一轮胎毛坯;将该轮胎毛坯配合到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模具上; 将轮胎毛坯装配到轮胎模具上,同时在轮胎径向上向外扩张轮胎毛坯;以及加热轮胎毛坯,使发生硫化。
全文摘要
充气轮胎、轮胎模具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充气轮胎包括一胎面,该胎面包括由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槽和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凹槽分割而成的着地部;和在着地部的触地区形成的沟纹。该充气轮胎包括凹部(槽底凹部),该凹部形成在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部的着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上与宽度方向凹槽连接;以及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形成在凹部底面上使得其凹口和凸条交替配置、以线性方式连续。
文档编号B60C11/01GK101623986SQ20091012994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7日
发明者森将一, 森户拓实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