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安全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187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充气安全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免充气轮胎,可适用于各种车辆上的轮胎,特别适合于 载重轮胎,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充气 轮胎、实心轮胎、免充气轮胎等多个系列。目前广泛应用的充气轮胎存在不易维护、漏气、易 爆胎等缺点;实心轮胎虽然不存在漏气的问题,但是自重较大,且弹性较差,不利于舒适性 的提高。免充气轮胎由于具有免充气、耐刺扎、易维护、长寿命、易翻新重复利用等优点,适 合于在工作环境恶劣的车辆上使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行业的关注。
[0003] 专利20151005569. 5公开一种新型免充气轮胎,从外向内依次为胎面、外环、支撑 体和内环,内环与轮辋接触,支撑体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均匀 分布的第一减震孔,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第一减震孔和第 二减震孔弓形方向相反,第一减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减震孔的面积之和。该实用新型 通过多个、多层减震孔沿径向和周向组合排布组成的支撑体,缓冲轮胎行驶时来自地面的 震动和冲击,承担车辆的载荷,减少了轮胎因过度压缩引起的屈曲变形,提高了轮胎的承载 能力和使用寿命。
[0004] 但该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点和问题:
[0005] 1)减震孔之间采用了轮辐作为支撑,强度相对较低,且不利于轮胎散热性能的提 高和重量的降低。
[0006] 2)弓形减震孔的两端存在较为尖锐的角度,易造成应力集中,不利于轮胎寿命的 提尚。
[0007] 3)内环上周向或轴向单一设置防滑凸起时,只能单向防滑;周向和轴向同时设置 时工艺复杂,两组防滑凸起间相互影响,影响防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承载能力好的免充气轮胎,其通 过辐板加厚和多种减震孔孔径变化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不仅具有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 和静刚度特点,而且接地压力分布合理,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行驶里程,特别是多种减震 孔和支撑筋在径向和周向的合理分布,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并改善轮胎的静刚度,因而 拓展了这种结构在多种车辆轮胎上的应用前景。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10] 一种新型免充气轮胎,由外到内依次为胎面10、外环20、支撑体30和内环40,所 述胎面10粘接或硫化于外环20上,所述支撑体从外环20开始,沿径向和周向排布在外环 20和内环40之间,所述支撑体30上沿周向分布着多组减震单元和支撑筋27,每组减震单 元由两组减震结构组成,两组减震结构以径向为对称轴周向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减震结构由第一减震孔21、第二减震孔22、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 孔24和第五减震孔25组成。
[0012] 所述第一减震孔21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直角 腰沿径向分布,上底靠近内圆周;
[0013] 所述第二减震孔22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直角 腰沿径向分布,下底靠近内圆周,斜腰与第一减震孔21的斜腰平行相对;
[0014] 所述第三减震孔23沿支撑体30外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朝 内圆周且与径向垂直;
[0015] 所述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相对设置,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外 圆周且与径向垂直,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的对称轴位于同一径线上;
[0016] 所述第五减震孔25包括第五左减震孔25-1和第五右减震孔25-2两部分,第五左 减震孔25-1横截面为五边形,其最长边与第二减震孔22直角腰位于同一直线上,与最长边 相邻的两边与其垂直,其余两边分别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靠近的边平行相对, 第五右减震孔25-2相对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中心线与第五左减震孔25-1对 称,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与第五减震孔25共同组成"X"型结构。
[0017] 所述支撑筋27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孔21和第二减震孔22间的第一支撑筋27-1 ; 设置于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和第五减震孔25之间的"X"型第二支撑筋27-2 ;设 置于减震结构间的第三支撑筋27-3。
[0018] 由减震孔构成的减震单元可以有效地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降低轮胎的重量,并 有利于快速散失较厚的辐板在轮胎行驶过程中因反复变形而产生的热量,提高轮胎的使用 寿命。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沿轮胎径向分布,提高了 轮胎径向的减震效果和抗冲击性,增强了轮胎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减震 孔的大小可以实现轮胎承载能力满足轻载到重载多种车辆的要求。
[0019] 在减震孔之间和减震结构间设置支撑筋27可避免因轮胎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的 屈曲变形,从而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0020] 优选的,所述减震孔的各边角为圆角过渡。
[0021] 通过将减震孔的边角处利用圆角进行过渡,可以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产 生,提高免充气轮胎的疲劳寿命。
[0022] 优选的,所述新型免充气轮胎还包括轮辋50,所述轮辋50周缘两侧各设置一组梯 形凸起51,所述梯形凸起51的上底朝向外侧。
[0023] 优选的,所述新型免充气轮胎的内环40两侧各设置一组梯形凹槽41,梯形凹槽41 的上底朝向外侧,与轮辋50上的设置梯形凸起51配合。
[0024] 通过在内环40上设置梯形防滑凹槽41,可以防止轮胎在轮辋上周向和轴向的滑 动,提高了轮胎的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5] 对于轮胎直径较大的载重胎,为了防止支撑体30直径较大造成的减震孔尺寸过 大,优选在支撑体30的径向设置多层减震单元结构。
[0026] 通过在支撑体30上设置多层减震单元,可以在不改变减震单元结构的前提下,根 据使用和载重量的需要提高免充气轮胎的直径,保证了不同载重量和直径的免充气轮胎均 具备较好的缓冲和减震性能,提高通用性。
[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支撑筋、辐板和减震孔沿径向和周向排布组成的支撑体,可 以缓冲轮胎行驶时来自地面的震动和冲击,并且承担车辆的负荷,防止轮胎因过度压缩引 起的屈曲变形,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从而适于各种车辆上的轮胎,采用三角 形和梯形构成的减震孔新结构代替原来的半圆孔,使得同规格轮胎的重量可显著降低,减 震性能和散热性能提高。另外,在轮胎与轮辋的接触部位,采用梯形凹凸配合的结构,进一 步提高了大规格新型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轮胎在轮辋产生周向的 滑动和轴向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免充气轮胎的主视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免充气轮胎的三维图;
[0030] 图3为支撑体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0031] 图4为轮辋的三维图;
[0032] 图5为轮胎与轮辋装配图;
[0033] 图6为新型免充气轮胎与充气轮胎在负荷下的静刚度曲线比较;
[0034] 图7为设置多层减震孔结构的免充气轮胎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免充气轮胎,由外到内依次为胎面10、 外环20、支撑体30和内环40,所述胎面10粘接或硫化于外环20上,所述支撑体从外环20 开始,沿径向和周向排布在外环20和内环40之间,所述支撑体30上沿周向分布着多组减 震单元和支撑筋27,每组减震单元由两组减震结构组成,两组减震结构以径向为对称轴周 向设置。
[0038] 所述减震结构由第一减震孔21、第二减震孔22、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和 第五减震孔25组成;所述第一减震孔21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 梯形,其直角腰沿径向分布,上底靠近内圆周;所述第二减震孔22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 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沿径向分布,下底靠近内圆周,斜腰与第一减震孔 21的斜腰平行相对;所述第三减震孔23沿支撑体30外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等腰三 角形,底边朝内圆周且与径向垂直;所述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相对设置,其横截 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外圆周且与径向垂直,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的对称轴位 于同一径线上;所述第五减震孔25包括第五左减震孔25-1和第五右减震孔25-2两部分, 第五左减震孔25-1横截面为五边形,其最长边与第二减震孔22直角腰位于同一直线上,与 最长边相邻的两边与其垂直,其余两边分别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靠近的边平 行相对,第五右减震孔25-2相对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中心线与第五左减震孔 25-1对称,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与第五减震孔25共同组成"X"型结构;所述支撑 筋27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孔和第二减震孔间的第一支撑筋27-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