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96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运动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安装在车轮上利用车体重量的向下压力,助力于驱动车轮旋转,回收利用汽车运动能量的助力车轮。
背景技术
汽车运动时,车轮压在地面上往复转动,整个车体的重量压在地面上的压力,是没有利用的能量,假如能回收利用这个能量推动汽车前进,可以节约推动汽车前进的能量,即可以少用汽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安装在车轮上利用车体重量的向下压力,助力于驱动车轮旋转,回收利用汽车运动能量的助力车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包括轮鼓和嵌在轮鼓周边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压力滑动装置2、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内齿基盘 4。内齿基盘4的一面与轮鼓固定连接,内齿基盘4的另一面边缘内侧有内齿轮。整个助力装置是通过内齿基盘4与轮鼓固定连接的结构,把助力装置产生的转动力量传递给车轮,驱动车轮一点转动角。虽不能驱动车轮360度角转动,但只要有很少转动角,也能节约一点能量。压力滑动装置2是把车体压力,变为往复滑动的推力的装置,压力滑动装置2包括压力滑动杆5、底框板7和直线回位弹簧8 ;底框板7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面, 底框板7内嵌有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压力滑动杆5的两端长出底框板7的两端,压力滑动杆5的一端指向车轮的中心区域,在压力滑动杆5不受压力的状态,压力滑动杆5的另一端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的外缘;底框板7、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三者组成压力滑动杆5可在底框板7内往复直线滑动,和直线回位弹簧8能使压力滑动杆5自动复位的装置。压力滑动杆5在车轮与地面之间时,这时压力滑动杆5受车体重量的压力, 压力滑动杆5在底框板7中向轮胎1中心区域滑动,把压力滑动杆5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 外缘的凸出部分压向轮胎1中心区域,推动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的推杆12,车体在这个轮胎 1上的压力就是压力滑动杆5对推杆12的推力。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推动力变为转动力量输出的装置,也就是把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所在车轮受车体重量的压力变为转动力量输出的装置; 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包括支架10、凹形转动杆11、推杆12和外齿转轮6 ;支架10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面;凹形转动杆11的凹形段位于支架10的两块支撑板13之间, 凹形转动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支撑板13同轴式转动连接,其凹形转动杆11的一端与外齿转轮6固定连接,外齿转轮6的外齿与内齿基盘4的内齿咬合;推杆12 —端与凹形转动
3杆11成转动连接,推杆12另一端与压力滑动杆5接触,推杆12中间与轮鼓中心的转轴14 成转动连接。凹形转动杆11的转动圆直径等于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的位移长度。 压力滑动杆5与推杆12不用一根杆而是接触的结构,目的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方式变为推杆12的摆动式运动方式。并把推杆12的摆动变为凹形转动杆11的转动。这样,通过推杆12和凹形转动杆11,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转动运动,再用连接在凹形转动杆11上的外齿转轮6把转动力量输出。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夹角。 成夹角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推杆12摆动的需要,夹角越小,外齿转轮6 输出的力量越大,但外齿转轮6驱动轮鼓的转动角越小;夹角越大,外齿转轮6输出的力量越小,但外齿转轮6驱动轮鼓的转动角越大。运动方式和力量传递压力滑动杆5直线运动推动推杆12绕轮鼓中心转轴14成摆动,使推杆12推动凹形转动杆11转动,凹形转动杆11带动外齿转轮6转动,外齿转轮6 驱动咬合的内齿基盘4转动,内齿基盘4带动固定连接的轮鼓转动。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5-20 度的夹角。对于车体压力在0.5-2.0吨的一个车轮,该夹角为5-20度比较适合。车体压力越轻,夹角可以选越大的,以达到在助力装置的机械结构可承受的条件下,尽量输出力大又快速的转动力量。凹形转动杆11与支架10之间连接有弧线回位弹簧15。如果凹形转动杆11在一次被压力滑动杆5推动后不能转到最佳的再被推动位置,可用弧线回位弹簧15把凹形转动杆11弧线形的拉回原最佳的再被推动位置,以利于被下次推动。一个轮鼓的两面都可安装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而轮鼓的一面也可装安多个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这样助力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以利用车体重量的向下压力,助力于驱动车轮旋转,回收利用汽车运动能量,减少汽车运动消耗的能量、减少油耗、减少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运动方式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轮胎、2是压力滑动装置、3是运动方式变化装置、4是内齿基盘、5是压力滑动杆、6是外齿转轮、7是底框板、8是直线回位弹簧、9是内齿轮圈、10是支架、11是凹形转动杆、12是推杆、13是支撑板、14是轮鼓中心转轴、15是弧线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如图1、2,用一块中间有孔的圆形钢板,在有孔圆形钢板的一面边缘焊接一圈内齿的齿条,成为内齿轮圈9,制成中间有孔的内齿基盘4,把没有齿条的一面向车轮轮鼓,把中间的孔套在车轮的转动轴中,把没有齿条的一面焊接固定在车轮轮鼓上,使内齿基盘4与车轮轮鼓固定成一体。然后把压力滑动装置2和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固定在内齿基盘4有内齿的一面,制成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压力滑动装置2、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和内齿基盘4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压力滑动装置2是把车体压力,变为往复滑动的推力的装置,压力滑动装置2包括压力滑动杆5、底框板7和直线回位弹簧8 ;底框板7焊接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 面,底框板7内嵌有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压力滑动杆5的两端长出底框板7的两端,压力滑动杆5的一端指向车轮的中心区域,在压力滑动杆5不受压力的状态,压力滑动杆5的另一端即接触地面的一端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的外缘3-5厘米,而该即接触地面的一端还设有转动小轮,使其接触地面的一端能与地面滚动磨擦,不会折断压力滑动杆5 ; 底框板7、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三者组成压力滑动杆5可在底框板7内往复直线滑动,和直线回位弹簧8能使压力滑动杆5自动复位的装置。压力滑动杆5在车轮与地面之间时,这时压力滑动杆5受车体重量的压力,压力滑动杆5在底框板7中向轮胎1中心区域滑动,把压力滑动杆5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外缘的凸出部分压向轮胎1中心区域,推动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的推杆12,车体在这个轮胎1上的压力就是压力滑动杆5对推杆12的推力。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推动力变为转动力量输出的装置,也就是把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所在车轮受车体重量的压力变为转动力量输出的装置; 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包括支架10、凹形转动杆11、推杆12和外齿转轮6 ;支架10焊接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面;凹形转动杆11的凹形段位于支架10的两块支撑板13之间,凹形转动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支撑板13同轴式转动连接,其凹形转动杆11的一端与外齿转轮6固定连接,外齿转轮6的外齿与内齿基盘4的内齿咬合;推杆12 —端与凹形转动杆11成转动连接,推杆12另一端与压力滑动杆5接触,推杆12中间与轮鼓中心的转轴14成转动连接。凹形转动杆11的转动圆直径等于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的位移长度,即压力滑动杆5接触地面的一端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的外缘3-5厘米。压力滑动杆 5与推杆12不用一根杆而是接触的结构,目的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方式变为推杆12的摆动式运动方式。凹形转动杆11并把推杆12的摆动变为转动。这样,通过推杆 12和凹形转动杆11,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转动运动,再用固定连接在凹形转动杆11上的外齿转轮6把转动力量输出给内齿基盘4,驱动内齿基盘4转变,内齿基盘4 带动轮鼓转动而产生助力的功能。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夹角。 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5-20度的夹角为佳。成夹角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推杆12摆动的需要,夹角越小,外齿转轮6输出的力量越大,但外齿转轮6驱动轮鼓的转动角越小;夹角越大,外齿转轮6输出的力量越小,但外齿转轮6驱动轮鼓的转动角越大。运动方式和力量传递压力滑动杆5直线运动推动推杆12绕轮鼓中心转轴14成摆动,使推杆12推动凹形转动杆11转动,凹形转动杆11带动外齿转轮6转动,外齿转轮6 驱动咬合的内齿基盘4转动,内齿基盘4带动固定连接的轮鼓转动。实施例2、带弧线回位弹簧的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如实施例1,并且凹形转动杆11与支架10之间连接有弧线回位弹簧15。如果凹形转动杆11在一次被压力滑动杆5推动后不能转到最佳的再被推动位置,可用弧线回位弹簧15把凹形转动杆11弧线形的拉回原最佳的再被推动位置,以利于被下次推动。
权利要求1.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包括轮鼓和嵌在轮鼓周边的轮胎(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压力滑动装置(2)、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内齿基盘(4);内齿基盘(4)的一面与轮鼓固定连接,内齿基盘(4)的另一面边缘内侧有内齿轮;压力滑动装置(2)是把车体压力,变为往复滑动的推力的装置,压力滑动装置(2)包括压力滑动杆(5)、底框板(7)和直线回位弹簧(8);底框板(7)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面,底框板(7)内嵌有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压力滑动杆(5)的两端长出底框板(7)的两端,压力滑动杆(5)的一端指向车轮的中心区域,在压力滑动杆(5)不受压力的状态,压力滑动杆(5)的另一端稍长出车轮的轮胎(1)的外缘;底框板(7)、压力滑动杆(5)和直线回位弹簧(8)三者组成压力滑动杆(5)可在底框板(7)内往复直线滑动,和直线回位弹簧(8)能使压力滑动杆(5)自动复位的装置;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是把压力滑动杆(5)的往复直线推动力变为转动力量输出的装置;运动方式变化装置(3)包括支架(10)、凹形转动杆(11)、推杆(12)和外齿转轮(6);支架(10)固定在内齿基盘(4)的有内齿轮圈(9)面;凹形转动杆(11)的凹形段位于支架(10)的两块支撑板(13)之间,凹形转动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支撑板(13)同轴式转动连接,其凹形转动杆(11)的一端与外齿转轮(6)固定连接,外齿转轮(6)的外齿与内齿基盘(4)的内齿咬合;推杆(12)—端与凹形转动杆(11)成转动连接,推杆(12)另一端与压力滑动杆(5)接触,推杆(12)中间与轮鼓中心的转轴(14)成转动连接;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其特征在于轮鼓中心转轴(14)的中心与外齿转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杆(5)成5-2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其特征在于凹形转动杆(U )与支架(10)之间连接有弧线回位弹簧(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利用车体重量助力于车轮旋转的助力车轮属于汽车的运动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轮鼓、轮胎、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压力滑动装置、运动方式变化装置、内齿基盘;内齿基盘的一面与轮鼓固定连接,内齿基盘的另一面边缘内侧有内齿轮;有内齿轮一面的内齿基盘上设置压力滑动装置和运动方式变化装置;运动方式变化装置的轮鼓中心转轴中心与外齿转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压力滑动装置的压力滑动杆成夹角。优点可以利用车体重量的向下压力,助力于驱动车轮旋转,回收利用汽车运动能量,减少汽车运动消耗的能量、减少油耗、减少污染。
文档编号B60K25/08GK202088891SQ2011201865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陈孝谷 申请人:陈孝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