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靠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61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靠背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包括上方形管、右矩形盖罩、下矩形盖罩以及左矩形盖罩;所述右矩形盖罩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矩形盖罩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左矩形盖罩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方形管、右矩形盖罩、下矩形盖罩和左矩形盖罩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所述汽车后靠背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以提供一种在汽车受到碰撞时,能够提高碰撞力的传递稳定性及分解充分性,进而提高其对后排乘员保护效果的汽车后靠背板。
【专利说明】
汽车后靠背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靠背板。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提升其动力性能的同时,需要同时保证其安全性能,以保证乘员的安全。因此,作为汽车碰撞能量传递和吸收的汽车车身等结构件的设计,尤为重要。
[0003]其中,汽车后靠背板作为支撑后排座椅的骨架结构,即后排乘员倚靠的座椅的背部支撑钣金结构,能够在汽车发生后向碰撞或侧向碰撞时,起到保护后排乘员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汽车后靠背板通常由上、下、左、右四部分钣金组成。具体地,上部分钣金为方形管结构,即为环状闭合截面结构;下部分钣金结构为矩形盖罩结构,即底侧为镂空的方形管结构,通过与汽车地板的连接固定构成环状闭合截面结构;左、右两部分钣金结构为汽车的侧围,即为单板结构,从而通过将上部分钣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围焊接,下部分钣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围焊接,并且使上部分钣金与下部分钣金之间留有空间,以整体形成汽车后靠背板。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汽车后靠背板的左、右两部分钣金为汽车侧围的单板结构,因此在汽车受到碰撞时,单板结构的钣金受力容易直接变形,无法保证碰撞力的传递,因此导致碰撞力的分解不充分,从而使后靠背板保护后排乘员作用的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以提供一种在汽车受到碰撞时,能够提高碰撞力的传递稳定性及分解充分性,进而提高其对后排乘员保护效果的汽车后靠背板。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包括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以及左矩形盖罩(14);所述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左矩形盖罩(14)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
(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所述汽车后靠背板。
[0008]其中,所述矩形盖罩包括矩形板状本体(21),以及延伸固定在所述板状本体(21)相对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接板(22);所述矩形盖罩通过所述连接板(22)的端面与所述汽车侧围总成的轮罩单板或汽车地板固定连接。
[0009]具体地,所述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的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方形管(11),与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 一体成型设置。
[0011]实际应用时,所述右矩形盖罩(12)与所述右轮罩单板之间、所述下矩形盖罩(13)与所述汽车地板之间,以及所述左矩形盖罩(14)与所述左轮罩单板之间均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12]其中,所述闭合环形骨架结构为矩形环结构。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中,包括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以及左矩形盖罩14 ;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左矩形盖罩14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汽车后靠背板。由此分析可知,汽车后靠背板的上部分为闭合环截面的方形管、右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右轮罩单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下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地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左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左轮罩单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且闭合环截面结构的上下左右四部分共同构成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汽车后靠背板。因此在汽车受到碰撞时,闭合环截面结构的钣金受力不易变形,能够保证碰撞力的稳定传递;并且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后靠背板,能够进一步保证碰撞力传递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分解碰撞力,从而提高汽车后靠背板对后排乘员保护作用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中右矩形盖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中下矩形盖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汽车后靠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 ] 11-上方形管,12-右矩形盖罩,13_下矩形盖罩,14-左矩形盖罩,21-板状本体,22-连接板,221-第一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3-第三连接板,224-第四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如图1所示,包括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以及左矩形盖罩14 ;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左矩形盖罩14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汽车后靠背板。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中,包括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以及左矩形盖罩14 ;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左矩形盖罩14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汽车后靠背板。由此分析可知,汽车后靠背板的上部分为闭合环截面的方形管、右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右轮罩单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下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地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左部分的矩形盖罩与汽车左轮罩单板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且闭合环截面结构的上下左右四部分共同构成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汽车后靠背板。因此在汽车受到碰撞时,闭合环截面结构的钣金受力不易变形,能够保证碰撞力的稳定传递;并且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后靠背板,能够进一步保证碰撞力传递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分解碰撞力,从而提高汽车后靠背板对后排乘员保护作用的效果。
[0026]在汽车后靠背板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如图2所示,上述矩形盖罩具体可以包括矩形板状本体21,以及延伸固定在该板状本体21相对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接板22。即如图2中的右矩形盖罩所示,板状本体21为矩形,其上下两端延伸固定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板221 ;并且,板状本体21的前后两端延伸固定有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板222。因此右矩形盖罩12的上下前后四个连接板22的端面,构成了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如图2中粗线条所示),该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从而汽车后靠背板的右矩形盖罩与右轮罩单板,能够共同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由于汽车后靠背板的左矩形盖罩与右矩形盖罩结构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
[0027]其中,如图3中的下矩形盖罩所示,板状本体21为矩形,其左右两端延伸固定有结构相同的第三连接板223 ;并且,板状本体21的前后两端延伸固定有结构相同的第四连接板224。因此下矩形盖罩13的左右前后四个连接板22的端面,构成了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如图3中粗线条所示),该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从而汽车后靠背板的下矩形盖罩与地板,能够共同构成闭合环截面结构。由于后靠背板的上下左右四部分均为闭合环截面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靠背板的整体结构为闭合环截面结构,该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牢固性,从而能够在汽车受到碰撞时,不易变形,并保证碰撞力的传递稳定性。
[0028]具体地,为了保证闭合环截面结构的牢固性,使其不易变形,上述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的横截面,均可以为U型结构,且该U型结构的底角为直角。从而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矩形盖罩,与汽车侧围总成的轮罩单板或地板进行固定连接时,能够构成方形管结构,该方形管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矩形盖罩的牢固性,还可以与上方形管11在结构上匹配,使后靠背板的上下左右四部分便于固定连接。
[0029]在实际的安装固定时,上述右矩形盖罩12与右轮罩单板之间、下矩形盖罩13与汽车地板之间,以及左矩形盖罩14与左轮罩单板之间,均可以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汽车后靠背板的整体结构为闭合环截面结构,避免存在缝隙,同时使轮罩单板和底板能够一起承受、分担汽车的碰撞冲击力。在不考虑成本及安装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但是为了保证闭合环截面结构,需要在相邻的螺栓之间进行钣金间的焊接,以避免缝隙的存在。
[0030]当然,在保证矩形盖罩牢固性的前提下,其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将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的横截面,设置为底角为钝角的U型结构,从而在进行无缝焊接时,便于矩形盖罩与轮罩单板或地板的焊接固定,易于操作。
[0031]进一步地,为了整体提高汽车后靠背板的牢固性,如图4所示,上方形管11,与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从而整体形成闭合环形骨架结构,提高其的牢固性,进一步避免连接处受力易变形等不良后果的存在。
[0032]优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闭合环形骨架结构具体可以为矩形环结构(如图4中虚线所示),该矩形环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后靠背板的整体强度,还能够使汽车的轮罩单板和地板,与后靠背板一起承受、分担汽车的碰撞冲击力,并使碰撞冲击力得到充分的分解吸收,从而有效地保证后排乘员的空间,使其免受伤害。
[0033]在实际应用时,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均可以设置为两端区域的截面大于中间区域的截面结构,该结构在汽车受到侧向碰撞时,能够提高后靠背板与侧围的接触面积,高效地传递碰撞力,并对碰撞力有向后靠背板中间区域引导传递的作用。
[003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在汽车受到碰撞时,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5]当汽车发生后向碰撞时,后行李箱内的货物受到碰撞力,并向后靠背板冲击,此时,冲击能量传递到后靠背板的上下两部分,并继续传递给地板和后靠背板的左右两部分及侧围,通过后靠背板、地板和侧围钣金的少量变形,进行冲击能量的充分吸收和分解,从而减小后排乘员区域的变形,起到保护后排乘员安全的作用。
[0036]当汽车发生侧向碰撞时,碰撞冲击力从侧围传递给后靠背板的上下两部分,并继续传递给地板和后靠背板未被碰撞的一侧及与之对应的侧围,在此过程中,通过后靠背板、地板和未被碰撞的一侧的侧围钣金的少量变形,使冲击能量得到稳定的传递,以及充分的吸收和分解,从而减小后排乘员区域的变形,起到保护后排乘员安全的作用。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以及左矩形盖罩(14); 所述右矩形盖罩(12)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右轮罩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矩形盖罩(13)的底侧镂空面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左矩形盖罩(14)的外侧镂空面与汽车侧围总成的左轮罩单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方形管(11)、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依次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为闭合环形骨架结构的所述汽车后靠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盖罩包括矩形板状本体(21),以及延伸固定在所述板状本体(21)相对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接板(22);所述矩形盖罩通过所述连接板(22)的端面与所述汽车侧围总成的轮罩单板或汽车地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的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形管(11),与右矩形盖罩(12)、下矩形盖罩(13)和左矩形盖罩(14) 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矩形盖罩(12)与所述右轮罩单板之间、所述下矩形盖罩(13)与所述汽车地板之间,以及所述左矩形盖罩(14)与所述左轮罩单板之间均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环形骨架结构为矩形环结构。
【文档编号】B60N2/68GK204196747SQ201420631019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8日
【发明者】申力伟, 刘思南, 葛振利 申请人: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