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36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本体和控制臂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直臂部和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一端的衬套部,所述直臂部和所述衬套部一体成型,所述衬套部设有与所述控制臂衬套相适配的金属套管,所述控制臂衬套插装于所述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控制臂衬套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金属套管与控制臂本体一体加工成型,省去了金属套管焊接工序,避免了焊接过程中金属套管的变形,提高了装配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整车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控制臂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通过球销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的连接在一起。
[0003]现有技术的控制臂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臂上板101和控制臂下板102拼焊形成控制臂本体,金属套管103焊接到控制臂本体的半圆型弧面,最后将控制臂衬套104压入到金属套管103内。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控制臂结构的金属套管与控制臂本体的焊接缝为半圆形,焊接过程整个金属套管周向受力不均匀,焊接后金属套管容易变形,精度很难控制,影响整车的性能;同时金属套管与控制臂本体自身结构使整个控制臂的装配工序复杂,降低了生产效率低,增加了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臂结构,解决了金属套管焊接容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整车的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本体和控制臂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直臂部和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一端的衬套部,所述直臂部和所述衬套部一体成型,所述衬套部设有与所述控制臂衬套相适配的金属套管,所述控制臂衬套插装于所述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控制臂衬套为过盈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直臂部与所述衬套部圆弧过渡。
[0009]优选地,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衬套部的交界处设有倒角。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控制臂上板,和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上板的控制臂下板,所述控制臂上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控制臂衬套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套管,所述控制臂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套管同轴且等径的第二金属套管。
[0011]优选地,所述控制臂上板为壳体结构,所述控制臂上板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下板。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套管与所述第二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臂衬套的直径,所述第一金属套管通过所述凹槽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套管。
[0013]优选地,所述控制臂上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孔,所述控制臂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销孔,所述控制臂上板通过定位销固定于所述控制臂下板。
[0014]优选地,所述控制臂上板的底面与侧面倒圆角。
[0015]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板和所述控制臂下板分别设有加强筋。
[0016]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下板为壳体结构,所述控制臂下板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上板。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金属套管与控制臂本体一体加工成型,省去了金属套管焊接工序,避免了焊接过程中金属套管的变形,提高了装配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整车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控制臂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控制臂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在图1中:
[0023]101、控制臂上板,102、控制臂下板,103、金属套管,104、控制臂衬套;
[0024]在图2中:
[0025]201、控制臂上板,202、控制臂下板,203、金属套管,204、控制臂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请参考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本体和控制臂衬套204,控制臂本体包括直臂部和连接于直臂部一端的衬套部,直臂部与衬套部一体成型,衬套部设有与控制臂衬套204相适配的金属套管203,控制臂衬套204插装于金属套管203,金属套管203与控制臂衬套204为过盈配合。
[0028]该结构通过将金属套管与控制臂本体一体加工成型,省去了金属套管焊接工序,避免了焊接过程中金属套管的变形,提高了装配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整车性能。
[0029]控制臂本体可以一起冲压成型,或者机械切削加工成型,优选一起冲压成型,加工成本低,且加工效率高。
[0030]直臂部与衬套部圆弧过渡。由于直臂部与衬套部的交界处强度最弱,通过圆弧过渡可以提高其强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倒角,或者两平面呈钝角过渡。
[0031]金属套管203与衬套部的交界处设有倒角。该结构方便控制臂衬套204的安装。
[0032]控制臂本体包括控制臂上板201,和连接于控制臂上板201的控制臂下板202,控制臂上板201 —端设有与控制臂衬套204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套管,控制臂下板202设有与第一金属套管同轴且等径的第二金属套管。由上、下两块组成的控制臂本体强度更高。
[0033]控制臂上板201与控制臂下板202的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优选焊接,方便加工。控制臂上板201与控制臂下板202可以分别设有翻边,二者通过翻边连接,增大了连接面积,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0034]具体地,控制臂上板为壳体结构,控制臂上板201的开口端连接于控制臂下板202。壳体结构可以在控制臂上板201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其有足够的的强度,且壳体结构也方便冲压加工。控制臂上板201与控制臂下板202的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优选焊接,方便加工。当然控制臂上板201也可以是板状。
[0035]第一金属套管与第二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大于控制臂衬套204的直径,第一金属套管通过凹槽连接于第二金属套管。将连接部设于凹槽处,且直径大于控制臂衬套204的直径,使接缝不会与控制臂衬套204接触,控制臂衬套204压装到金属套管203中间部位时没有了阻力,减小了摩擦,方便安装。
[0036]控制臂上板20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孔,控制臂下板202设有与第一定位销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销孔,控制臂上板201通过定位销固定于控制臂下板202。该结构使控制臂上板201与控制臂下板202的安装更方便,更易保证安装后第一金属套管与第二金属套管的同轴。第一定位销孔和第二定位销孔的个数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优选两个,节省加工工序,且便于装配。且两个第一定位销孔分别位于直臂部靠近衬套部的一端和远离衬套部的一端,增大两个定位孔的距离,以使定位更精确。
[0037]控制臂上板201的底面与侧面倒圆角。以提高控制臂上板201的强度。
[0038]控制臂上板201和控制臂下板202分别设有加强筋。提高了整个控制臂本体的强度。加强筋可以呈经玮线的网状分布,也可以条状分布,优选网状分布,使强度更为均匀。
[0039]具体地,控制臂下板202为壳体结构,控制臂下板202的开口端连接于控制臂上板201。壳体结构可以在控制臂下板202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且壳体结构也方便冲压加工。当然控制臂下板202也可以是板状。
[0040]优选控制臂上板201与控制臂下板202同时设计为壳体结构,提高控制臂本体的强度。
[0041]优选控制臂下板202的底面与侧面倒圆角,以提高控制臂下板202的强度。
[0042]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本体和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直臂部和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一端的衬套部,所述直臂部和所述衬套部一体成型;所述衬套部设有与所述控制臂衬套相适配的金属套管,所述控制臂衬套插装于所述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控制臂衬套为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臂部与所述衬套部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衬套部的交界处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控制臂上板,和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上板的控制臂下板,所述控制臂上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控制臂衬套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套管,所述控制臂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套管同轴且等径的第二金属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板为壳体结构,所述控制臂上板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下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套管与所述第二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臂衬套的直径,所述第一金属套管通过所述凹槽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孔,所述控制臂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销孔,所述控制臂上板通过定位销固定于所述控制臂下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板的底面与侧面倒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板和所述控制臂下板分别设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下板为壳体结构,所述控制臂下板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控制臂上板。
【文档编号】B60G7/04GK204222569SQ20142068946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王高磊, 李磊, 戴声良, 胡春波, 杨子平, 龙道江, 杨浩, 梁媛媛, 赵勇, 殷吕, 王海翔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