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容器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86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容器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容器容纳装置,具有容纳框架以及具有容纳底部,所述容纳框架包围至少一个容器凹处,在所述容纳底部上能够停放至少一个容器。



背景技术:

这种容器容纳装置通常已知用于乘用车的车辆内部空间。所述容器容纳装置定位在所述车辆内部空间的中控台中并且具有形状稳定的容纳框架,所述容纳框架包围两个容器凹处。所述容器凹处向下通过容纳底部限制,所述容纳底部与所述容纳框架固定地连接。置入到所述容纳框架内部的容器凹处中的容器以其下侧面支撑在所述容纳底部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开头提到的类型的容器容纳装置,所述容器容纳装置实现至少一个容器改善地支撑在车辆内部空间中。

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即在上侧的区域中为所述容纳框架分配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借助于行程机构(Hubmechanismus)相对于所述容纳框架在下部的静止位置和上部的支撑位置之间能够高度移动地布置,并且为所述支撑隔板分配机械地能够松开的锁定机构,所述支撑隔板借助于所述锁定机构固定在所述下部的静止位置中。所述支撑隔板在所述容纳框架的上方优选完全地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凹处并且框架状地设计。以有利的方式设置两个并排布置的容器凹处,所述容器凹处由所述容纳框架划定范围。所述支撑隔板也优选在所述容纳框架上方包围两个容器凹处。所述支撑隔板在其下部的静止位置中也能够定位在所述容纳框架的高度上。在每种情况下,所述支撑隔板在其上部的支撑位置中在所述容纳框架的上边缘上方有间距地定位。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容纳装置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适合于在乘用车的中控台的区域中或者中部扶手单元的区域中使用。所述容器容纳装置然而也能够在其它类型的轮子车辆或者轨道车辆中或者也在飞机或者水上交通工具中得到使用。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为所述容纳底部分配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处于作用连接,用以在激活所述控制机构时松开所述锁定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布置在所述容纳底部的区域中,从而所述支撑隔板在容器停放在所述容纳底部上时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自动地移动到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中,然而或者能够人工地被移动到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行程机构在所述支撑隔板的下部的静止位置中通过弹簧驱动机构如下地被预紧,使得所述行程机构在所述锁定机构松开之后自动地将所述支撑隔板转移到所述支撑位置中。这是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因为所述支撑隔板在容器置入到所述容纳框架中以及到所述容纳底部上时自动地移动到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容纳底部是所述控制机构的部分。一旦相应的容器被停放到所述容纳底部上,或者一旦以其它的方式和方法、尤其通过手的挤压从上方施加压力到所述容纳底部上,所述控制机构就因此被激活。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卡锁机构,所述卡锁机构与在所述支撑隔板处的至少一个卡锁元件共同作用,并且所述卡锁机构布置在所述容纳底部的下方。所述卡锁机构因此由所述容纳底部遮盖并且至少很大程度上不能看见地布置。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卡锁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平行于所述容纳底部移动的卡锁滑板,所述卡锁滑板与所述支撑隔板的卡锁元件共同作用。优选地,设置两个能够彼此反向地推移的卡锁滑板。所述至少一个卡锁滑板定位在所述容纳底部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滑板朝着其卡锁位置的方向被弹簧加载。由此确保了,所述至少一个卡锁滑板在没有加载的位置中始终运动回到所述卡锁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容纳底部沿着所述容纳框架的高度方向能够受限制地高度移动。因此,通过所述容纳底部的相应的高度移动,所述锁定机构能够被触发。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容纳底部在其下侧面处设有控制斜面,所述控制斜面与所述卡锁滑板处于作用连接并且在所述容纳底部下降到使用位置中时朝着所述卡锁滑板的释放位置的方向推移所述卡锁滑板。优选地,所述控制斜面通过在所述容纳底部的下侧面处的楔实现,并且所述楔同步地作用到两个能够彼此反向地推移的卡锁滑板上。由此实现两个卡锁滑板同步化地并且相同时间地转移到松开位置中以及因此到所述支撑隔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元件的释放位置中。以有利的方式,也为所述两个卡锁滑板分配在所述支撑隔板的区域中的两个互补的卡锁元件,其优选设计成卡锁接片或者卡锁凸缘。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容纳底部借助于弹簧元件在未加载的位置中保持在上部的非使用位置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所述容纳底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滑板间隔,从而其保持在其卡锁位置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权利要求以及由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得出,该优选的实施例根据附图示出。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能够高度移动的支撑隔板的容器容纳装置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隔板固定在其下部的静止位置中;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具有移动到上部的支撑位置中的支撑隔板的容器容纳装置;

图3从下部倾斜地以部分剖切的、透视的图示示出了根据图1和2的容器容纳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图示,其中,两个卡锁滑板移动到其释放位置中;

图5以示意性的图示示出通过根据图1的容器容纳装置在所述支撑隔板的下部的静止位置中的横截面;以及

图6以根据图5的横截面图示示出根据图5的容器容纳装置,然而在根据图2的所述支撑隔板的上部的支撑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6的容器容纳装置1设置用于安装到乘用车的中控台中或者到能够摆动的中部扶手单元中。所述容器容纳装置1具有容纳框架2,所述容纳框架包围环绕的、沿着高度方向伸延的侧面壁。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框架2在俯视图中具有椭圆形的外部轮廓并且划定两个并排布置的容器凹处的范围,所述两个并排布置的容器凹处连续地过渡到彼此中。根据图2能够识别出,设置容器凹处用于包围在此以罐D的形式的容器。

所述容纳框架2的上部的边缘区域通过支撑隔板3遮盖,所述支撑隔板跟随所述容纳框架2的椭圆形的形状并且所述支撑隔板同样框架状地包围两个容器凹处。所述支撑隔板3以其表面不是竖直地(如所述容纳框架2的侧面壁那样)而是相反在水平平面中定向。在所述容纳框架2中支承有容纳底部4,所述容纳底部定位在所述容纳框架2的静止的框架底部的上方。所述容纳框架2的框架底部一体地与所述容纳框架2的侧面壁连接。

所述容纳底部4平行于所述支撑隔板3的表面在水平的平面中伸延并且平坦地设计。所述容纳底部4(如根据图5和6能够识别出的那样)沿着高度方向在所述容纳框架3的内部受限制地能够高度移动。为此,为所述容纳底部4分配没有更详细地示出的引导环节,所述引导环节布置在所述容纳框架3处和/或在所述容纳底部4处。在图5中示出所述容纳底部4的上部的非使用位置。相反,在图6中示出所述容纳底部4的下部的使用位置。在未加载的非使用位置中,所述容纳底部4借助于弹簧元件11保持在其上部的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弹簧元件1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撑在所述容纳框架3的框架底部和所述容纳底部4之间并且设计为压力弹簧。

所述支撑隔板3相对于所述容纳框架2也能够高度移动地布置。为此设置行程机构5,所述行程机构在根据图1和2的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多关节组件形成。所述多关节组件如下地设计,使得所述支撑隔板3在根据图1的、下部的静止位置和根据图2的、上部的支撑位置之间沿着竖直的方向、也就是沿着高度方向平行地移动。所述行程机构5因此确保所述支撑隔板3的高度移动,其中所述支撑隔板3在所述下部的静止位置和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之间以其表面始终水平地保持定位。为了使所述支撑隔板3从所述下部的静止位置朝着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的方向自动地高度移动,为所述行程机构5分配弹簧驱动机构10,所述弹簧驱动机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弹簧单元形成,所述多个弹簧单元朝着所述上部的支撑位置的方向施加给所述多关节组件转动力矩。所述弹簧驱动机构10因此引起所述行程机构5自动地转移到所述支撑隔板3的上部的支撑位置中,只要从上方没有更大的反力作用到所述支撑隔板3上。

所述支撑隔板3通过锁定机构在所述容纳框架2处保持在其静止位置中。所述锁定机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撑隔板的两个向下伸出的支撑凸起6形成,所述支撑凸起在所述支撑隔板3的对置的纵向侧面处正相对地对置地布置在中部并且沿着高度方向向下伸出。如根据图3至6能够识别出的那样,所述两个支撑接片6在其下部的端面端部处分别具有一个向外指向的卡锁凸缘。所述支撑接片6在所述支撑隔板3处一件式地模制。在所述支撑隔板3的静止位置中,所述支撑接片6穿过所述容纳底部4的侧面凹处伸出并且伸出直至所述容纳底部4下方。所述两个卡锁凸缘定位在所述容纳底部4的下方。所述锁定机构此外包括两个卡锁滑板7,所述两个卡锁滑板在所述容纳底部4的下方平行于所述容纳底部4能够推移地得到支承。所述两个卡锁滑板7横向于所述容纳框架2的纵向伸延在对置的卡锁接片6之间伸延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卡锁凹处9,相应的卡锁接片6在所述支撑隔板2的下部的静止位置中穿过所述卡锁凹处伸出。所述支撑接片6的卡锁凸缘在下部抓紧所述两个卡锁滑板7。所述容纳框架3的框架底部具有没有更详细地示出的引导痕迹(Führungsspuren),所述引导痕迹实现所述卡锁滑板7的线性引导。根据图6能够识别出,此外,所述卡锁滑板在所述容纳框架3的对置的侧面壁的区域中沿着相应的通道引导。所述卡锁滑板7在其根据图6的释放位置中侧向地向外伸出超过所述容纳框架3的侧面壁。在其根据图5的锁定位置中,所述卡锁滑板7以其彼此面对的端面端部区域彼此贴靠。根据图6能够识别出,弹簧单元12在所述卡锁滑板7之间在所述容纳框架3的框架底部的区域中伸延,所述弹簧单元设计为拉力弹簧组件并且使所述两个卡锁滑板7朝着其卡锁位置的方向弹簧加载,所述卡锁位置也称作锁定位置。根据图5,所述卡锁滑板7因此在其卡锁位置中基于所述弹簧单元12的相应的预应力彼此贴靠。所述两个卡锁滑板7结合所述弹簧单元12和所述支撑接片6以及其卡锁凸缘形成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卡锁机械,所述卡锁机械形成所述锁定机构。

所述容纳底部4在其下侧面处具有以控制楔8的形式的控制斜面,其中部地定位在所述卡锁滑板7的彼此贴靠的端面端部区域上方。所述控制楔8具有向下逐渐变细的、在横截面中三角形形状的楔形状,其尖端在所述容纳底部4的非使用位置中定位在所述卡锁滑板7的端面端部区域之间的接合部位处。所述容纳底部和所述控制楔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本发明的意义中的控制机构。

在所述支撑隔板2的下部的静止位置中,所述支撑接片6的卡锁凸缘根据图5卡锁在所述卡锁滑板7的卡锁凹处后。因为,所述弹簧驱动机构10沿着行程方向向上施加持久的弹簧力到所述行程机构5上,所以所述支撑接片6的卡锁凸缘也固定在该锁定位置中。如果没有压力从上方施加到所述容纳底部4上,那么所述容纳底部4保持在其根据图5的非使用位置中,在其中所述控制楔8直接地定位在所述两个卡锁滑板7之间的接合部位上方。现在一旦从上方施加压力到所述容纳底部4上(通过人工的压力或者通过以罐D的形式(图2)的容器的重力),所述容纳底部4平行地向下降低。在此,以所述控制楔8的形式的所述控制斜面的倾斜的平面沿着相反的方向挤压分开所述卡锁滑板7(图6),由此所述卡锁凹处9朝着所述容纳框架3的相应的侧面壁向外推移。一旦所述控制楔8完全地沉入到所述卡锁滑板7之间,那么所述卡锁凹处9如下远地被向外推移,使得所述支撑接片6的卡锁凸缘被释放。所述行程机构5的弹簧驱动机构10因此将所述支撑隔板2挤压到其上部的支撑位置中。没有示出的相应的端部止挡固定所述支撑隔板2的该上部的支撑位置。由此,所述支撑隔板3,如根据图2能够识别出的那样,与所述容纳框架2的上部的边缘区域有间距地定位,由此能够实现所述罐D的良好的侧面支撑。一旦所述罐D从所述容纳底部4取下并且从所述容纳框架2移出并且此外也不再有压力从上方作用到所述容纳底部4上,那么所述弹簧元件11又挤压所述容纳底部4到其根据图5的非使用位置中。

如果现在所述支撑隔板2人工地通过上方的挤压又被挤压向下,那么所述卡锁凸缘6在所述卡锁凹处9的区域中又从上方贴靠到所述卡锁滑板7处。所述支撑接片6的卡锁凸缘根据图5和6具有能够识别出的凸出斜面,其在向下挤压时发生在所述卡锁凹处9的相应的边缘区段处的贴靠并且必然地朝着所述容纳框架3的侧面壁向外挤压所述边缘区段,由此所述卡锁凸缘能够滑动穿过所述卡锁凹处9。一旦所述支撑隔板2已经到达其下部的静止位置(在其中所述支撑隔板放置在所述容纳框架3的上部的边缘区域上),那么所述卡锁凸缘同样行驶直至所述卡锁凹处9的下方,由此所述弹簧单元12又朝着所述卡锁滑板的锁定位置的方向向内牵拉所述卡锁滑板7,直至所述卡锁滑板7相碰地彼此贴靠。由此,又实现所述卡锁凸缘的和所述卡锁滑板7的锁定位置并且所述支撑隔板2根据图5被卡住在所述下部的静止位置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