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5773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万向球式手机支架结构小巧,使用灵活方便,外形时尚,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然而,传统万向球式手机支架的金属引磁片与永磁吸环之间的吸力能够保障金属引磁片(手机)在轴线方向上不易脱落,但是由于手机自重较重,而硬质的金属引磁片与硬质的永磁吸环表面都是光滑的,接触面摩擦系数很小,金属引磁片在径向上很容易滑落。特别是在汽车遇到颠簸路面时,手机放置很不平稳,很容易从支架上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小巧、放置平稳的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配合粘接在手机背面的金属引磁片使用,包括车体固定组件、底座、铁磁性金属万向球和永磁吸环,所述底座的底面通过车体固定组件安装在车体上,铁磁性金属万向球通过粘接剂与底座的顶面粘连;铁磁性金属万向球上吸附有永磁吸环,永磁吸环内圈的半径小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的半径,永磁吸环能够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万向转动,永磁吸环的尺寸与金属引磁片的尺寸相配合,金属引磁片能够吸附在永磁吸环上;

还包括弹性垫片,弹性垫片的外径尺寸与永磁吸环的内圈直径相配合,弹性垫片恰好卡接在永磁吸环的内圈里,弹性垫片的第一表面呈内凹面,该内凹面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的表面配合,弹性垫片的第二表面呈平整面;所述弹性垫片的外缘最大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卡接在永磁吸环内时第一表面紧贴铁磁性金属万向球、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金属引磁片吸附在永磁吸环上时,弹性垫片受压收缩,弹性垫片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的表面,以增大摩擦法向压力。

所述的车体固定组件为双面胶。

所述的车体固定组件为空调出风口固定夹。

所述的弹性垫片为橡胶垫片。

所述弹性垫片的第二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起。

所述弹性垫片的第二表面为平整的粗糙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安装时,只需将底座通过双面胶粘连在汽车驾驶座中控台上,或将底座通过空调出风口固定夹夹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再将金属引磁片贴在手机或手机壳上即可,安装方便;使用时,只需将手机上的金属引磁片靠近永磁吸环,让金属引磁片吸附在永磁吸环上即可,永磁吸环可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万向转动,取下时,沿径向拉手机使金属引磁片与永磁吸环脱离即可,体积小,使用方便。

2)金属引磁片与永磁吸环之间的吸力能够保障金属引磁片(手机)在轴线方向上不易脱落,但是由于手机自重较重,而硬质的金属引磁片与硬质的永磁吸环表面都是光滑的,接触面摩擦系数很小,金属引磁片在径向上很容易滑落,加装的弹性垫片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卡接在永磁吸环内时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装上手机后,金属引磁片与永磁吸环吸合,弹性垫片受压收缩,弹性垫片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的表面,增加了接触面的法向压力,同时弹性垫片第二表面采用粗糙面或表面设置防滑凸起增大了弹性垫片与金属引磁片表面接触的摩擦系数,由于“摩擦力=摩擦系数x法向压力”,因此大大增加了金属引磁片与弹性垫片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得金属引磁片在径向上不易滑落,手机放置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金属引磁片未吸合时的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金属引磁片吸合后的状态图;

图3为取下弹性垫片的永磁吸环在铁磁性金属万向球上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4为装上弹性垫片的永磁吸环在铁磁性金属万向球上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铁磁性金属万向球,3-永磁吸环,4-金属引磁片,5-弹性垫片,6-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配合粘接在手机背面的金属引磁片4使用,包括车体固定组件、底座1、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和永磁吸环3,车体固定组件采用空调出风口固定夹,所述底座1的底面通过空调出风口固定夹夹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通过粘接剂与底座1的顶面粘连;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上吸附有永磁吸环3,永磁吸环3内圈的半径小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半径,永磁吸环3能够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万向转动(如图3所示),永磁吸环3的尺寸与金属引磁片4的尺寸相配合,金属引磁片4能够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

如图1,2,4所示,还包括弹性垫片5,弹性垫片5采用橡胶垫片,弹性垫片5的外径尺寸与永磁吸环3的内圈直径相配合,弹性垫片5恰好卡接在永磁吸环3的内圈里,弹性垫片5的第一表面呈内凹面,该内凹面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表面配合,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呈平整面;所述弹性垫片5的外缘最大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3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5卡接在永磁吸环3内时第一表面紧贴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3(如图4所示),金属引磁片4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时,弹性垫片5受压收缩,弹性垫片5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4的表面(如图2所示),以增大摩擦法向压力。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配合粘接在手机背面的金属引磁片4使用,包括车体固定组件、底座1、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和永磁吸环3,车体固定组件采用双面胶,所述底座1的底面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通过粘接剂与底座1的顶面粘连;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上吸附有永磁吸环3,永磁吸环3内圈的半径小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半径,永磁吸环3能够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万向转动(如图3所示),永磁吸环3的尺寸与金属引磁片4的尺寸相配合,金属引磁片4能够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

如图1,2,4所示,还包括弹性垫片5,弹性垫片5采用橡胶垫片,弹性垫片5的外径尺寸与永磁吸环3的内圈直径相配合,弹性垫片5恰好卡接在永磁吸环3的内圈里,弹性垫片5的第一表面呈内凹面,该内凹面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表面配合,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呈平整面;所述弹性垫片5的外缘最大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3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5卡接在永磁吸环3内时第一表面紧贴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3(如图4所示),金属引磁片4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时,弹性垫片5受压收缩,弹性垫片5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4的表面(如图2所示),以增大摩擦法向压力。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配合粘接在手机背面的金属引磁片4使用,包括车体固定组件、底座1、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和永磁吸环3,车体固定组件采用空调出风口固定夹,所述底座1的底面通过空调出风口固定夹夹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通过粘接剂与底座1的顶面粘连;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上吸附有永磁吸环3,永磁吸环3内圈的半径小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半径,永磁吸环3能够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万向转动(如图3所示),永磁吸环3的尺寸与金属引磁片4的尺寸相配合,金属引磁片4能够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

如图1,2,4所示,还包括弹性垫片5,弹性垫片5采用橡胶垫片,弹性垫片5的外径尺寸与永磁吸环3的内圈直径相配合,弹性垫片5恰好卡接在永磁吸环3的内圈里,弹性垫片5的第一表面呈内凹面,该内凹面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表面配合,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呈平整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起6(如图4所示),防滑凸起6可以增加弹性垫片5第二表面与金属引磁片4表面接触的摩擦系数。

所述弹性垫片5的外缘最大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3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5卡接在永磁吸环3内时第一表面紧贴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3(如图4所示),金属引磁片4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时,弹性垫片5受压收缩,弹性垫片5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4的表面(如图2所示),以增大摩擦法向压力。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防径向下滑的车载手机支架,配合粘接在手机背面的金属引磁片4使用,包括车体固定组件、底座1、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和永磁吸环3,车体固定组件采用双面胶,所述底座1的底面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通过粘接剂与底座1的顶面粘连;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上吸附有永磁吸环3,永磁吸环3内圈的半径小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半径,永磁吸环3能够围绕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万向转动(如图3所示),永磁吸环3的尺寸与金属引磁片4的尺寸相配合,金属引磁片4能够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

如图1,2,4所示,还包括弹性垫片5,弹性垫片5采用橡胶垫片,弹性垫片5的外径尺寸与永磁吸环3的内圈直径相配合,弹性垫片5恰好卡接在永磁吸环3的内圈里,弹性垫片5的第一表面呈内凹面,该内凹面与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的表面配合,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呈平整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垫片5的第二表面为平整的粗糙面(毛糙面),粗糙面可以增加弹性垫片5第二表面与金属引磁片4表面接触的摩擦系数。

所述弹性垫片5的外缘最大厚度略大于永磁吸环3的厚度,使得弹性垫片5卡接在永磁吸环3内时第一表面紧贴铁磁性金属万向球2、第二表面略凸出永磁吸环3(如图4所示),金属引磁片4吸附在永磁吸环3上时,弹性垫片5受压收缩,弹性垫片5在弹力作用下顶压在金属引磁片4的表面(如图2所示),以增大摩擦法向压力。

我们知道,摩擦力=摩擦系数x法向压力,由于金属引磁片4与弹性垫片5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及法向压力均得以提高,因此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得金属引磁片4在径向上不易滑落,手机放置更安全、更稳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