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4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后悬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悬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汽车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车辆后悬架是连接车身与后车轮之间的传动连接装置总成,其作用是传递车轮与车身之间的力矩。现有汽车的车辆后悬架有后拖曳臂式结构、多连杆式等类型,但是大都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紧固端空间狭小极易造成紧固扭矩不达标,极易出现异响现象,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装配简单、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的车辆后悬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后悬架,包括一U形的后扭力梁本体和设于后扭力梁本体上方的一U形的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扭力梁本体的前部两开口端通过一后横撑杆相连,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部两开口端通过一稳定杆相连,后扭力梁本体与后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分别通过一减震器和一螺旋弹簧相连,后扭力梁本体与后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中间通过一悬置连接座相连,后横撑杆与稳定杆的中部通过一后横撑杆支架相连,在后横撑杆的前部两开口端外侧分别设有一制动器固定架。

所述悬置连接座包括一焊接于后扭力梁本体中部的一胶套底部固定支架,在胶套底部固定支架上固定有一胶套,在后副车架本体的中部焊接有两胶套顶部固定板,所述胶套与胶套顶部固定板通过一穿过胶套及两胶套顶部固定板的螺栓相连。

在两制动器固定架的前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后横撑杆两端的后横撑杆外端固定点支架,在后扭力梁本体的前部两侧设有固定减震器底部的减震器底部第一支架和减震器底部第二底部支架以及固定螺旋弹簧底部的螺旋弹簧底部支架,在后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设有固定减震器顶部的减震器顶部支架以及固定螺旋弹簧顶部的螺旋弹簧顶部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辆后悬架,后扭力梁本体与后副车架本体采用单点悬置结构装配替代传统的拖曳臂与车身的双点装配方式,减少了装配环节,节省了生产时间,而且后扭力梁本体通过悬置连接座与后副车架本体悬置相连,结构简单,装配时不受空间限制,避免出现紧固扭矩不达标、易出现异响的现象,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的行驶灵活。另一方面,减震器、螺旋弹簧的顶部与后副车架本体相连,改变了传统车型中直接与车身相连的连接方式,当车辆与地面之间产生震动时,震动会通过后副车架的缓冲后再传递到车身,大幅度降低震动,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另外,由于后副车架本体的刚度比车身更强,通过后副车架本体的连接以后,大大提升了悬挂连接刚度,不仅提升舒适性,而且提升了汽车底盘强度和操控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后扭力梁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后副车架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悬置连接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扭力梁本体,2、后副车架本体,3、后横撑杆,4、稳定杆,5、减震器,6、螺旋弹簧,7、悬置连接座,8、后横撑杆支架,9、制动器固定架,10、后横撑杆外端固定点支架,11、减震器底部第一支架,12、减震器底部第二底部支架,13、螺旋弹簧底部支架,14、减震器顶部支架,15、螺旋弹簧顶部支架,71、胶套底部固定支架,72、胶套,73、胶套顶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7中所示,该车辆后悬架,包括一U形的后扭力梁本体1和设于后扭力梁本体1上方的一U形的后副车架本体2,所述后扭力梁本体1的前部两开口端通过一后横撑杆3相连,所述后副车架本体2前部两开口端通过一稳定杆4相连,后扭力梁本体1与后副车架本体2的前部两侧分别通过一减震器5和一螺旋弹簧6相连,后扭力梁本体1与后副车架本体2的后部中间通过一悬置连接座7相连,后横撑杆3与稳定杆4的中部通过一后横撑杆支架8相连,在后横撑杆3的前部两开口端外侧分别设有一制动器固定架9。

所述悬置连接座7包括一焊接于后扭力梁本体1中部的一胶套底部固定支架71,在胶套底部固定支架71上固定有一胶套72,在后副车架本体2的中部焊接有两胶套顶部固定板73,所述胶套72与胶套顶部固定板73通过一穿过胶套72及两胶套顶部固定板73的螺栓相连。

在两制动器固定架9的前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后横撑杆3两端的后横撑杆外端固定点支架10,在后扭力梁本体1的前部两侧设有固定减震器5底部的减震器底部第一支架11和减震器底部第二底部支架12以及固定螺旋弹簧6底部的螺旋弹簧底部支架13,在后副车架本体2的前部两侧设有固定减震器5顶部的减震器顶部支架14以及固定螺旋弹簧6顶部的螺旋弹簧顶部支架15。

使用时,首先将制动器安装于制动器固定架9上,后横撑杆3的两端固定在两后横撑杆外端固定点支架10上;减震器5的底部固定在减震器底部第一支架11和减震器底部第二支架12上;螺旋弹簧6的底部固定在螺旋弹簧底部支架13上,顶部固定在螺旋弹簧顶部支架15上。然后,通过悬置连接座7将后扭力梁本体1与后副车架本体2相连,即可完成后扭力梁与后副车架预装的总成。最后,通过举升小车将扭力梁与后副车架预装的总成装配到车身。

本实施例车辆后悬架,后扭力梁本体1与后副车架本体2采用单点悬置结构装配替代传统的拖曳臂与车身的双点装配方式,减少了装配环节,节省了生产时间,而且后扭力梁本体1通过悬置连接座与后副车架本体2悬置相连,结构简单,装配时不受空间限制,避免出现紧固扭矩不达标、易出现异响的现象,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的行驶灵活。另一方面,减震器5、螺旋弹簧6的顶部与后副车架本体2相连,改变了传统车型中直接与车身相连的连接方式,当车辆与地面之间产生震动时,震动会通过后副车架本体2的缓冲后再传递到车身,大幅度降低震动,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另外由于后副车架本体的刚度比车身更强,通过后副车架本体的连接以后,大大提升了悬挂连接刚度,不仅提升舒适性,而且提升了汽车底盘强度和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