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窗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破窗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破窗器有多种类型,但都体积大重量重价格不菲,不能人手一个随身携带,往往都是配置在大车上几个、小车一个而已。尤其是公交车上的小锤破窗器,为避免随手牵羊都是用绳子绑住的,危急时刻有可能找不到或取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破窗器,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可人手一个随身携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破窗器,其特征是:包括人们随身的具有一定重量的物品,所述的物品设有带有尖锐部的破窗锥。
所述的物品为手机、手表、手环、皮带扣、游戏机、水壶或平板电脑。
所述的带有尖锐部的破窗锥结构为一尖端;或为:一柱体的一端固定有椎体。
所述的椎体为圆锥体或棱锥体。
所述物品为手机,所述尖锐头部破窗锥设在所述手机的侧面,所述柱体的横截面形状配合所述手机侧面开孔,如圆形的耳机孔、矩形的充电插口孔、梯形的数据线插口孔,所述破窗锥的柱体插在所述的手机侧面开孔中,椎体锥头外露。
所述的破窗锥锥头去除锋利尖头或表面包裹有保护层,避免尖头刮伤人手和衣物。
所述物品为手机,所述尖锐头部破窗锥为一圆锥体,直接设在所述手机的侧面。
所述的手机由主体和外壳构成,破窗锥设在手机主体上并被外壳包裹锥头不外露。如此是为了手机外形美观,在使用时,敲击玻璃几次后,薄薄的手机外壳会被破窗锥的锥头刺破或被玻璃打破而露出锥头,此时即可很容易地破窗。
所述的破窗锥锥头去除锋利尖头或表面包裹有保护层,避免尖头刮伤人手和衣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破窗锥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破窗锥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带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破窗锥敲击车窗一次或几次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带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破窗锥敲击车窗一次或几次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破窗锥去除锋利尖头无保护层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手机,2-破窗锥,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破窗器实施例一,其实就是在一台手机的侧面设有尖锐的破窗锥,破窗锥的结构为:一柱体的一端固定有一圆锥体,柱体的横截面形状配合手机侧面开孔,如圆形的耳机孔、矩形的充电插口孔、梯形的数据线插口孔等,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柱体横截面为圆柱形。破窗锥的柱体插在手机侧面开孔中,锥头外露,表面包裹有保护层保护层3,避免平时尖头划伤人手。真正使用时会在开始几次的敲击玻璃后,保护胶层裂开露出里面的锐角,即可很容易地击破玻璃。参见图6。
也可以将锥头去除锋利尖头,避免平时尖头划伤人手。使用时直接敲击玻璃即可。参见图9。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破窗锥结构为一圆锥体,直接固定在手机的侧面(和手机一体制出)。
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手机有主体和外壳构成,破窗锥设在手机主体上并被外壳包裹锥头不外露。
至于别的物品如手表、手环、皮带扣、游戏机、水壶或平板电脑,以及破窗锥结构为一尖端或是一柱体的一端固定有棱锥体的结构,人们可以很容易想到的,这里就不再画图表示了。